到了第二天下午訓練剛結束的時候,通訊員駱駝這小子又跑來找我,我一看他跑過來的樣子就又犯起了嘀咕:心裏想這次跑過來又是什麽事情呢?
我不緊不慢的收拾著訓練器材,直到他跑到我跟前說完才知道,原來是喬領導和阿嬌晚上邀請我過去他們那邊一起吃個晚飯,意思是想對我這次協助他們下墓穴表示一下感謝。
我原本想著拒絕,但我若不去的話又覺得不太合適,畢竟他們是客,於是便打消了這個想法,迴到連隊之後先跟連長打了個報告說明了情況,然後換了身衣服就走出了連隊。
來到了他們居住的帳篷處才明白,不僅是隻叫了我一個人,席間也隻有喬領導和阿嬌,總共就我們三個人,其他的小劉、小徐、小張三們同誌都不參加,看到這裏倒是讓我有點受寵若驚。
說是感謝,不會是什麽鴻門宴吧?管那麽多幹嘛,就當改善夥食了,連隊的夥食肯定沒有小灶做出來的好。
飯前喬領導和阿嬌先是對我講了些比較客套的話,那些感謝之類的言語聽的我都有點不好意思。
當然也又一次提到了部分不能告訴我的問題,說是他們的保密守則之類的,這些我都可以理解,我們部隊也有保密手冊呢。
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喬領導突然詢問起我的家庭情況,這讓我感覺有點奇怪,但當時也並沒多想,通常了解對方嘛都是問這些問題了,我便把家裏麵的事情和喬領導他們說了一下。
說的最多的也就是和奶奶的那些日子,喬領導提及到我的父母,於是便將父母留給我的銅板指也跟他們講了,畢竟從小都沒見過他們,這枚銅板指算是給我的唯一念想了。
喬領導聽完眉頭微微皺起,表情稍微凝重的沉思了一會兒,才開口對我說:“許班長,那現在那枚銅板指你可還帶在身上?能否給我看上一眼呢?”
那時候部隊是不允許佩戴飾品之類的東西,像項鏈、耳環、戒指什麽的,所以這枚銅板指一直都被我裝在衣服口袋隨身攜帶,當時聽喬領導想要看一看,我並沒多想,便隨手從口袋裏麵把銅板指給取了出來,遞給了他。
喬領導接過去之後,拿在手裏反複看了好幾遍,然後又讓阿嬌拿來了放大鏡仔細又看了看,才將銅板指又遞還了給我。
然後他放下手中的放大鏡,又起身從旁邊桌子上的一份文件袋裏拿出來一張照片朝我遞了過來。
我伸手接過來照片一看,頓時愣住了,隻見照片上麵的內容也是一枚銅板指,跟我手裏麵的這枚銅板指竟然是一模一樣的!
我接過來照片之後也是看了許久,同時越看越有點心慌:“這是怎麽個一迴事兒?喬領導這張照片裏麵的銅板指為什麽和我的這枚是一模一樣的?難道他這裏有我父母的消息?”
我趕緊放下手中的照片,起身上前伸手拉住喬領導的胳膊,另外一隻手指著照片的內容有點激動的問他:“喬領導,這,這是怎麽迴事兒?這枚銅板指是我父母留下來的,而照片裏麵這枚一模一樣的跟我的是同一枚嗎?難道你們認識我的父母?還是你知道我父母他們的消息?”
阿嬌在旁邊見我情緒有點激動,便趕緊對我說:“許班長,你先別激動!照片裏的這枚銅板指跟你的絕對不是同一枚,你先聽喬領導慢慢跟你解釋。”
我頓時立馬也覺得自已有些失態了,沒能控製好自已的情緒,趕緊鬆開了拉著喬領導胳膊的手,同時再次拿起了那張照片。
喬領導拍了拍我的肩膀深舒了一口氣對我說:“許班長,我很理解也很明白你現在的心情和想法,照片裏的這枚銅板指雖然跟你的那枚一模一樣,但卻不是同一枚,我先給你講講這枚銅板指的來曆。”
喬領導示意我繼續落座讓我不要緊張,然後對我們說:“這枚銅板指名叫發丘官印,又名叫發丘指環,它的起源追溯起來要到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根據史料的記載,東漢末年,董卓擁兵自重,常年帶兵在外的情況下糧草輜重短缺,自當時的涼州至洛陽,所過之處對“先帝山陵悉行發之”,就是到處挖墳掘墓,將盜出來的金銀財寶用做軍費。”
董卓死後,曹操攬權,為了軍營開支能夠正常運行,便效仿董卓的這類行為,並且公然在軍中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之職,借此明目張膽的進行盜掘陵墓。
後來到了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同樣為了擴充軍費,他竟也仿效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一職,又名“發丘天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性質及手段幾乎完全一樣,隻是摸金校尉有摸金符,發丘天官則是一枚發丘指環,每一個發丘天官都有一枚正統的\"發丘指環\",指環上雕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相傳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在盜墓界號稱指環在手,鬼神皆避。
你手中現在拿的這枚包括照片裏麵的那枚,便就是這所謂的“發丘指環”, 據史料記載,這發丘指環早已毀於明代永樂年間,不複存在於世。
其實不然,當時“摸金校尉和發丘天官”用現在的話來說都是盜墓的,並且全都是官盜的形式,摸金校尉有‘摸金符’為代表身份的像征,隨著曆史的發展摸金校尉一職逐漸演變成散盜、民盜甚至分散成為各種不同的派係。
而發丘天官一職,從字眼上來看,‘官’是一種權力的代表詞,當時的發丘天官人才濟濟,那麽官職自然就會眾多,為了統一識別僅為有能力者佩戴“發丘指環”,相當於也是身份的象征,後來同樣隨著曆史的演變,發丘一職也全部由官融入了民。
但發丘天官一職相比較而言它的上下等級包括軍法製度更為嚴謹,自然而然這種代表身份的‘發丘指環’在由官轉為民的過程中就被大量銷毀,因此被人們認為這種物件也已不複存在於世。
實際上‘發丘指環’在民間仍有遺漏的傳承者,隻是真正留下盜墓手藝的傳人卻極少,主要在手段和能力方麵已經絕跡,言外之意就是這‘發丘指環’拿在手裏也僅僅隻是一個物件。
喬領導喝了口水,接著對我們說:“至於這照片,是在多年前,我們曾發掘過一座東漢時期的王窒墓穴,裏麵有不少殉葬者的遺體,同時也發現有盜墓者的屍體,於是在已死去盜墓者的屍體上麵找到了兩枚“發丘指環”。”
我聽到這裏,忙對喬領導說:“喬領導,你的意思是隻有盜墓者身上才會攜帶發丘指環?我父母絕對不是盜墓賊!僅憑這枚發丘指環就來證明是盜墓賊,這,我不相信!”
阿嬌在旁邊紅著眼睛,哽咽著對我說:“許班長,喬領導剛剛說的那座東漢時期的王窒墓穴裏所謂盜墓者的屍體有我父母的,雖然在他們身上找到了發丘指環,不過他們當時並不是盜墓賊,你不要理解錯了,那隻是祖傳下來的遺物而已!”
說完阿嬌從自己的口袋裏麵竟然也掏出了一枚一模一樣的指環,又對我說:“我父母留下的兩枚指環,現在在我們姐妹手裏,我妹妹一枚,我這裏一枚。”
喬領導在旁邊本想打斷阿嬌的,可能是不想讓她告訴我她和她妹妹也有一枚同樣的發丘指環,更不想提起她的父親讓她傷心,不過阿嬌為了能夠讓我明白,還是把這些說了出來。
喬領導見阿嬌說出了這些事情,便歎息著對我說:“許班長,阿嬌說的是對的,其實她的父母親都是文物保護愛好者,我們也都是在一起工作過的,後來因性格方麵包括做事風格方麵的原因,他們不願意繼續在考古隊工作,最主要是因為能力方麵有太大的懸殊,導致他們主動退出了國家考古工作。”
當時據我了解,他們離開的時候明確的表過態,不會參與文物破壞工作,不私自探尋古墓,沒想到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竟然和一夥盜墓者一起進入了東漢時期的那座王窒墓穴。
他們在裏麵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所有進去的人全部都命喪於此,鑒於情況事實擺在眼前,才被扣上了一頂與盜墓者為伍的帽子,而留下的那兩枚發丘指環作為遺物,我便私下轉交給了她們姐妹倆。
聽到這裏,我基本明白了,這‘發丘指環’竟是有這般來曆,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麽喬領導他們也根本不會知道我父母的情況,隻是對我手裏麵這枚發丘指環比較了解而已。
阿嬌和她的妹妹手上這種一模一樣的發丘指環,倒是讓我覺得很是不解,總隱約的感覺我們兩家之間會有一些關聯在其中,眼下卻根本無法知曉。
這事等有空我迴去了一定要再次問一問奶奶,我若不知道這東西的來曆倒也無妨,現在知道了,說明奶奶肯定有事瞞著沒有告訴我。
另外就是這喬領導借著宴請順便了解我的家庭情況,從而引發出我有這枚發丘指環,這有點不太巧合吧?還是他事先知道什麽?
於是我便疑惑的問向喬領導:“喬領導,對於我手裏這枚發丘指環的情況,您是怎麽會想到從了解我家庭方麵的問題詢問呢?”
喬領導笑了笑朝我微微的點了點頭,然後說:“這個問題,要從你們第一次下到舊靶場的墓穴說起,首先你的戰友小和莫明的啃食器皿,煥誌強莫明聽到你說話,他們身上都發生了詭異的事。”
“而第二次叫上你一起再下墓穴,小張和小徐分別看到了童女,小劉則被人從後麵莫名推了一把,他們三個身上也都發生了詭異的事。”
“這兩次進墓穴過程中你都沒有遇到什麽問題,說明你的不尋常,或你身上所攜帶的東西不尋常,因為你手裏麵有那枚‘發丘指環,鬼神皆避’,有驅鬼辟邪之靈。”
“當然,這枚發丘指環也不一定就是重點,咱們還是要尊重科學,我隻是覺得你的身上一定有些特別之處,實際上並不知道你有這枚發丘指環的事情,所以問起你的家庭問題也隻是想多方麵了解一下。”
我聽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摸了摸腦袋原來我這算是被套底了啊,不過話又說迴來當時在墓穴中我也和那隻黑貓的眼睛對視過,我一直都在疑惑為什麽我沒有被催眠,想必也是有這個原因在其中,有些事也未必是科學就能解釋的。
喬領導又歎息了一聲對我們說道:“說起盜墓這個地下行業,從古演變至今已是魚龍混雜的程度,目前仍然存在有很多隱藏在社會上的派別、會別或者不同類型的組織及各種團夥,五花八門,這裏麵的人不乏有能力、實力者。”
“可惜了,可惜了、、、”
麵對喬領導的感歎我並不算太過明白,更不懂他的可惜是什麽意思,那些盜墓的有什麽可惜的呢。
因為我接觸這方麵的內容太少了,對於什麽盜墓派別、組織我壓根兒完全不清楚,更別提了解了,加上此時對於發丘指環我的腦袋仍然思緒萬千,也沒有心思再去琢磨和了解這些。
喬領導像是看穿了我此時的想法一般,於是話風一轉提杯共飲,後來我們又聊了一些其它和盜墓無關的話題,便也準備散了。
結束之前,喬領導又說了些以後有機會再相見之類的告別話,我由於酒喝了不少,也並未想著有機會還能和他們相見,畢竟我眼下的軍旅生涯和他們考古工作屬於兩個平行方向的線,並無任何交叉的機會。
稍作告別,我便腦袋暈唿唿的起身告辭,走出帳篷之後,沿著營區的早操跑道就返迴了連隊。
喬領導和阿嬌他們是在第二天下午,完成了所有工作之後悄無聲息的就離開了部隊,沒有再給我通知,都沒能去給他們送行,頓時竟覺得有點失落的感覺,畢竟我們的方向不同,以後再相見的機會確實很是渺茫。
喬領導他們這一走,手上這枚‘發丘指環’和我父母的情況根本不知道讓我再從何處去了解,隻有等迴去當麵問問奶奶了。
我不緊不慢的收拾著訓練器材,直到他跑到我跟前說完才知道,原來是喬領導和阿嬌晚上邀請我過去他們那邊一起吃個晚飯,意思是想對我這次協助他們下墓穴表示一下感謝。
我原本想著拒絕,但我若不去的話又覺得不太合適,畢竟他們是客,於是便打消了這個想法,迴到連隊之後先跟連長打了個報告說明了情況,然後換了身衣服就走出了連隊。
來到了他們居住的帳篷處才明白,不僅是隻叫了我一個人,席間也隻有喬領導和阿嬌,總共就我們三個人,其他的小劉、小徐、小張三們同誌都不參加,看到這裏倒是讓我有點受寵若驚。
說是感謝,不會是什麽鴻門宴吧?管那麽多幹嘛,就當改善夥食了,連隊的夥食肯定沒有小灶做出來的好。
飯前喬領導和阿嬌先是對我講了些比較客套的話,那些感謝之類的言語聽的我都有點不好意思。
當然也又一次提到了部分不能告訴我的問題,說是他們的保密守則之類的,這些我都可以理解,我們部隊也有保密手冊呢。
飯吃到一半的時候,喬領導突然詢問起我的家庭情況,這讓我感覺有點奇怪,但當時也並沒多想,通常了解對方嘛都是問這些問題了,我便把家裏麵的事情和喬領導他們說了一下。
說的最多的也就是和奶奶的那些日子,喬領導提及到我的父母,於是便將父母留給我的銅板指也跟他們講了,畢竟從小都沒見過他們,這枚銅板指算是給我的唯一念想了。
喬領導聽完眉頭微微皺起,表情稍微凝重的沉思了一會兒,才開口對我說:“許班長,那現在那枚銅板指你可還帶在身上?能否給我看上一眼呢?”
那時候部隊是不允許佩戴飾品之類的東西,像項鏈、耳環、戒指什麽的,所以這枚銅板指一直都被我裝在衣服口袋隨身攜帶,當時聽喬領導想要看一看,我並沒多想,便隨手從口袋裏麵把銅板指給取了出來,遞給了他。
喬領導接過去之後,拿在手裏反複看了好幾遍,然後又讓阿嬌拿來了放大鏡仔細又看了看,才將銅板指又遞還了給我。
然後他放下手中的放大鏡,又起身從旁邊桌子上的一份文件袋裏拿出來一張照片朝我遞了過來。
我伸手接過來照片一看,頓時愣住了,隻見照片上麵的內容也是一枚銅板指,跟我手裏麵的這枚銅板指竟然是一模一樣的!
我接過來照片之後也是看了許久,同時越看越有點心慌:“這是怎麽個一迴事兒?喬領導這張照片裏麵的銅板指為什麽和我的這枚是一模一樣的?難道他這裏有我父母的消息?”
我趕緊放下手中的照片,起身上前伸手拉住喬領導的胳膊,另外一隻手指著照片的內容有點激動的問他:“喬領導,這,這是怎麽迴事兒?這枚銅板指是我父母留下來的,而照片裏麵這枚一模一樣的跟我的是同一枚嗎?難道你們認識我的父母?還是你知道我父母他們的消息?”
阿嬌在旁邊見我情緒有點激動,便趕緊對我說:“許班長,你先別激動!照片裏的這枚銅板指跟你的絕對不是同一枚,你先聽喬領導慢慢跟你解釋。”
我頓時立馬也覺得自已有些失態了,沒能控製好自已的情緒,趕緊鬆開了拉著喬領導胳膊的手,同時再次拿起了那張照片。
喬領導拍了拍我的肩膀深舒了一口氣對我說:“許班長,我很理解也很明白你現在的心情和想法,照片裏的這枚銅板指雖然跟你的那枚一模一樣,但卻不是同一枚,我先給你講講這枚銅板指的來曆。”
喬領導示意我繼續落座讓我不要緊張,然後對我們說:“這枚銅板指名叫發丘官印,又名叫發丘指環,它的起源追溯起來要到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根據史料的記載,東漢末年,董卓擁兵自重,常年帶兵在外的情況下糧草輜重短缺,自當時的涼州至洛陽,所過之處對“先帝山陵悉行發之”,就是到處挖墳掘墓,將盜出來的金銀財寶用做軍費。”
董卓死後,曹操攬權,為了軍營開支能夠正常運行,便效仿董卓的這類行為,並且公然在軍中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之職,借此明目張膽的進行盜掘陵墓。
後來到了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同樣為了擴充軍費,他竟也仿效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一職,又名“發丘天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性質及手段幾乎完全一樣,隻是摸金校尉有摸金符,發丘天官則是一枚發丘指環,每一個發丘天官都有一枚正統的\"發丘指環\",指環上雕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相傳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在盜墓界號稱指環在手,鬼神皆避。
你手中現在拿的這枚包括照片裏麵的那枚,便就是這所謂的“發丘指環”, 據史料記載,這發丘指環早已毀於明代永樂年間,不複存在於世。
其實不然,當時“摸金校尉和發丘天官”用現在的話來說都是盜墓的,並且全都是官盜的形式,摸金校尉有‘摸金符’為代表身份的像征,隨著曆史的發展摸金校尉一職逐漸演變成散盜、民盜甚至分散成為各種不同的派係。
而發丘天官一職,從字眼上來看,‘官’是一種權力的代表詞,當時的發丘天官人才濟濟,那麽官職自然就會眾多,為了統一識別僅為有能力者佩戴“發丘指環”,相當於也是身份的象征,後來同樣隨著曆史的演變,發丘一職也全部由官融入了民。
但發丘天官一職相比較而言它的上下等級包括軍法製度更為嚴謹,自然而然這種代表身份的‘發丘指環’在由官轉為民的過程中就被大量銷毀,因此被人們認為這種物件也已不複存在於世。
實際上‘發丘指環’在民間仍有遺漏的傳承者,隻是真正留下盜墓手藝的傳人卻極少,主要在手段和能力方麵已經絕跡,言外之意就是這‘發丘指環’拿在手裏也僅僅隻是一個物件。
喬領導喝了口水,接著對我們說:“至於這照片,是在多年前,我們曾發掘過一座東漢時期的王窒墓穴,裏麵有不少殉葬者的遺體,同時也發現有盜墓者的屍體,於是在已死去盜墓者的屍體上麵找到了兩枚“發丘指環”。”
我聽到這裏,忙對喬領導說:“喬領導,你的意思是隻有盜墓者身上才會攜帶發丘指環?我父母絕對不是盜墓賊!僅憑這枚發丘指環就來證明是盜墓賊,這,我不相信!”
阿嬌在旁邊紅著眼睛,哽咽著對我說:“許班長,喬領導剛剛說的那座東漢時期的王窒墓穴裏所謂盜墓者的屍體有我父母的,雖然在他們身上找到了發丘指環,不過他們當時並不是盜墓賊,你不要理解錯了,那隻是祖傳下來的遺物而已!”
說完阿嬌從自己的口袋裏麵竟然也掏出了一枚一模一樣的指環,又對我說:“我父母留下的兩枚指環,現在在我們姐妹手裏,我妹妹一枚,我這裏一枚。”
喬領導在旁邊本想打斷阿嬌的,可能是不想讓她告訴我她和她妹妹也有一枚同樣的發丘指環,更不想提起她的父親讓她傷心,不過阿嬌為了能夠讓我明白,還是把這些說了出來。
喬領導見阿嬌說出了這些事情,便歎息著對我說:“許班長,阿嬌說的是對的,其實她的父母親都是文物保護愛好者,我們也都是在一起工作過的,後來因性格方麵包括做事風格方麵的原因,他們不願意繼續在考古隊工作,最主要是因為能力方麵有太大的懸殊,導致他們主動退出了國家考古工作。”
當時據我了解,他們離開的時候明確的表過態,不會參與文物破壞工作,不私自探尋古墓,沒想到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竟然和一夥盜墓者一起進入了東漢時期的那座王窒墓穴。
他們在裏麵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所有進去的人全部都命喪於此,鑒於情況事實擺在眼前,才被扣上了一頂與盜墓者為伍的帽子,而留下的那兩枚發丘指環作為遺物,我便私下轉交給了她們姐妹倆。
聽到這裏,我基本明白了,這‘發丘指環’竟是有這般來曆,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麽喬領導他們也根本不會知道我父母的情況,隻是對我手裏麵這枚發丘指環比較了解而已。
阿嬌和她的妹妹手上這種一模一樣的發丘指環,倒是讓我覺得很是不解,總隱約的感覺我們兩家之間會有一些關聯在其中,眼下卻根本無法知曉。
這事等有空我迴去了一定要再次問一問奶奶,我若不知道這東西的來曆倒也無妨,現在知道了,說明奶奶肯定有事瞞著沒有告訴我。
另外就是這喬領導借著宴請順便了解我的家庭情況,從而引發出我有這枚發丘指環,這有點不太巧合吧?還是他事先知道什麽?
於是我便疑惑的問向喬領導:“喬領導,對於我手裏這枚發丘指環的情況,您是怎麽會想到從了解我家庭方麵的問題詢問呢?”
喬領導笑了笑朝我微微的點了點頭,然後說:“這個問題,要從你們第一次下到舊靶場的墓穴說起,首先你的戰友小和莫明的啃食器皿,煥誌強莫明聽到你說話,他們身上都發生了詭異的事。”
“而第二次叫上你一起再下墓穴,小張和小徐分別看到了童女,小劉則被人從後麵莫名推了一把,他們三個身上也都發生了詭異的事。”
“這兩次進墓穴過程中你都沒有遇到什麽問題,說明你的不尋常,或你身上所攜帶的東西不尋常,因為你手裏麵有那枚‘發丘指環,鬼神皆避’,有驅鬼辟邪之靈。”
“當然,這枚發丘指環也不一定就是重點,咱們還是要尊重科學,我隻是覺得你的身上一定有些特別之處,實際上並不知道你有這枚發丘指環的事情,所以問起你的家庭問題也隻是想多方麵了解一下。”
我聽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摸了摸腦袋原來我這算是被套底了啊,不過話又說迴來當時在墓穴中我也和那隻黑貓的眼睛對視過,我一直都在疑惑為什麽我沒有被催眠,想必也是有這個原因在其中,有些事也未必是科學就能解釋的。
喬領導又歎息了一聲對我們說道:“說起盜墓這個地下行業,從古演變至今已是魚龍混雜的程度,目前仍然存在有很多隱藏在社會上的派別、會別或者不同類型的組織及各種團夥,五花八門,這裏麵的人不乏有能力、實力者。”
“可惜了,可惜了、、、”
麵對喬領導的感歎我並不算太過明白,更不懂他的可惜是什麽意思,那些盜墓的有什麽可惜的呢。
因為我接觸這方麵的內容太少了,對於什麽盜墓派別、組織我壓根兒完全不清楚,更別提了解了,加上此時對於發丘指環我的腦袋仍然思緒萬千,也沒有心思再去琢磨和了解這些。
喬領導像是看穿了我此時的想法一般,於是話風一轉提杯共飲,後來我們又聊了一些其它和盜墓無關的話題,便也準備散了。
結束之前,喬領導又說了些以後有機會再相見之類的告別話,我由於酒喝了不少,也並未想著有機會還能和他們相見,畢竟我眼下的軍旅生涯和他們考古工作屬於兩個平行方向的線,並無任何交叉的機會。
稍作告別,我便腦袋暈唿唿的起身告辭,走出帳篷之後,沿著營區的早操跑道就返迴了連隊。
喬領導和阿嬌他們是在第二天下午,完成了所有工作之後悄無聲息的就離開了部隊,沒有再給我通知,都沒能去給他們送行,頓時竟覺得有點失落的感覺,畢竟我們的方向不同,以後再相見的機會確實很是渺茫。
喬領導他們這一走,手上這枚‘發丘指環’和我父母的情況根本不知道讓我再從何處去了解,隻有等迴去當麵問問奶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