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鎮國侯林燁全家183人全部下獄。這次受牽連的朝臣五品以上官員有36人。二品兩人、三品五人、四品十一人、其餘都是五品官員!其中包括京城九門提督。宮廷護衛指揮使欒羽!兵部尚書也在其列。麗妃林妙兒被打入冷宮!


    被株連的犯官家屬多達兩萬多人!聽到朝廷的通報我非常震驚!


    太上皇又不用派人核實一下?不用讓庸兒自己解決吧?他如果這點事都解決不了,朕百年以後江山他也會弄丟的。


    林燁是朕親手提拔上來的?朕走的時候並沒有讓這些老臣交出兵權,造成今天的殺身之禍!


    林燁有沒有自陳述?他要求見太上皇您!告訴他不必了。


    告訴皇帝對那些不服管教的驕兵悍將,讓其交出兵權,良田美宅頤養天年!拒不配合者滅!


    朕雖已退位,然聽聞此事心中難安。這朝堂風雲變幻,莫不是新帝欲借此立威?但如此大動幹戈,恐傷根基。朕決定暗中差人去查探一番。


    數日後,探子迴報,原來新帝庸兒並非無端生事。林燁一族仗著昔日功勞,在地方橫行霸道,兼並土地,民怨沸騰。其他涉案官員亦多有結黨營私之舉。新帝本想徐徐圖之,奈何林妙兒妄圖幹預朝政,竟謀劃謀害太子,事情敗露才引發這場大禍。


    朕聽後長歎一聲,看來是朕錯怪庸兒了。朕深知這天下初定不易,如今朝堂腐敗之風漸起,必須嚴厲整肅。隻是那兩萬多家屬,若皆重罰,必失民心。朕於是修書一封給庸兒,勸他區分首惡與脅從。首惡嚴懲以正國法,脅從者從輕發落,或流放或罰勞役即可,還應安撫百姓,減免賦稅,以固國本。庸兒接信後依言行事,朝堂局勢逐漸穩定下來。


    陛下太上皇又來信了?快拿來我看看!


    吾兒維父把皇位傳位與你,就是讓你自己處理好朝政?你在位也已經二十多年了?對於我留下來的老臣,有過的一律嚴辦!朝臣一旦形成黨爭,就會尾大不掉!這次事件兵部居然參與,讓朕很震驚!你要用雷霆手段掌控軍隊,對於有皇子參與的絕不能手軟?


    要記住擁護你的和反對你的?權力絕不能超過皇權!隻要吾兒能穩住朝堂,朕說過不迴中原就不會失信吾兒!姬庸看完太上皇的信撲通跪倒說道。


    父皇兒臣諄諄教誨!


    姬庸站起身來,眼神堅定。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既然太上皇信任他,他便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


    此後,姬庸每日勤勉於政務之中,親自選拔清正廉潔之士入朝為官。他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對各級官員嚴密監督,以防再有結黨營私之事發生。


    同時,針對軍隊方麵,他按照太上皇的教導,將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裁汰冗員,提升士兵待遇,使得軍心向他。


    在對待民生上,他不僅減免賦稅,還大興水利工程,開墾荒地,百姓生活漸漸富足起來。


    幾年之後,國家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姬庸站在皇宮高處俯瞰著這片大地,心中感慨萬千。曾經那場驚心動魄的朝堂動蕩仿佛還在眼前,卻也成為他成長路上的重要一課。他深知唯有不斷自省、勵精圖治,才能不負先皇期望,保得這萬裏江山長治久安。


    然而,平靜之下仍有暗湧。一日,姬庸收到密報,邊境有異動,鄰國似有大軍集結。姬庸深知,繁榮來之不易,決不可讓戰火毀了這一切。他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有人主張出兵先發製人,有人建議加固邊防靜觀其變。姬庸權衡利弊後,決定一方麵派遣得力將領率領精兵前往邊境加強防禦,另一方麵派使者前去鄰國探尋意圖。使者帶迴消息,原來是鄰國新王上位,國內矛盾重重,企圖通過對外戰爭轉移視線。姬庸明白,戰端一開,受苦的終究是兩國百姓。於是他再次派出使者,攜帶大量物資,表示願與鄰國通商互市,共同發展。鄰國新王考慮再三,最終接受提議。姬庸又借機提出雙方可以互相交流文化技藝,促進彼此了解。經過此次事件,姬庸更加意識到和平發展的重要性。他加大力度發展商業貿易,鼓勵民間文化交流。在他的治理下,國家愈發強盛,周邊各國紛紛前來朝拜學習,姬庸的名字也被載入史冊,成為一代明君典範。


    太上皇這熊國老是搞小動作,窮兵黷武!他用管他?我們現在要積聚力量,收拾他早晚的事?


    你派人去朝廷看看,蒸汽機研究的咋樣了?


    今年的雪不算大,百姓好過了!咱們也收拾收準備過年?


    新年剛過不久,姬庸得到消息,蒸汽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這意味著生產力將會大大提高,姬庸大喜,立刻下令擴大工坊規模,推廣蒸汽機的使用。隨著蒸汽機應用到各行各業,國家經濟如虎添翼般飛速發展。


    然而,熊國看到姬庸的國家日益強大,心生嫉妒,暗中支持一些邊境匪寇騷擾邊境村莊。姬庸知曉後,並沒有立即興兵討伐。而是一邊加強邊境防衛力量,一邊收集證據。待證據確鑿之後,姬庸派遣使者帶著證據前往熊國。


    熊國國君麵對鐵證,自知理虧,隻得承諾管束境內勢力,並賠償損失。經此一事,姬庸的威望更高了,國內民眾對這位君主充滿敬佩。而周邊其他國家也忌憚不已,再也不敢輕易招惹。姬庸繼續推行他的治國方略,注重教育的發展,培養更多人才。國家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持續走向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百姓更加愛戴他!


    太上皇柱州太大了,人口嚴重匱乏!要得想辦法增加人口?


    這樣丞相我們出和政策,我叫它保命田!每個新生兒(不論男女)朝廷都給三畝田地,直到十四歲以前不受任何稅務?在孩子未滿十四歲以前土地不可進行買賣?我叫它保命田製度!丞相你看咋樣?哎喲?太上皇英明!百姓又有福了。


    咱們把這計劃報給朝廷,你現在準備在柱州實行,在春季來臨之前讓未不滿十四的孩子直接受益!臣謹遵法旨。


    現在就通知各個衙門作準備,你現在要做的事,把所有的法律條款完善防止有不法之徒鑽空子。


    丞相邱雨田真是個實幹家,立刻召集六部完善法律條款,丈量土地,統計人口!宣傳增加人口紅利!“多生孩子多種樹,到了老了不用愁!”


    隨著保命田製度的推行,柱州的人口果然開始逐步增長。百姓們喜氣洋洋,家家戶戶都盼著新生命的降臨。


    然而,在這一片祥和之中,又有新的難題出現。由於人口增多,糧食產量雖因部分地區采用蒸汽機略有提高,但還是麵臨壓力。姬庸得知後,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有的大臣建議開拓新的耕地,有的則提議從他國購買糧食應急。


    姬庸思考良久,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麵派遣人員尋找適合耕種的新土地,另一方麵與產糧大國洽談購糧事宜。在外交談判桌上,姬庸展現出非凡的智慧與謀略,成功簽訂了有利的購糧協議。


    國內,新發現的土地也開始開墾耕種。姬庸又頒布一係列獎勵農耕的政策,鼓勵百姓積極勞作。在君臣一心努力下,糧食危機得以緩解。國家繼續穩步向前發展,姬庸的統治越發穩固,他的名字在百姓口中代代傳頌,成為永遠閃耀在這個古老國度曆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星。


    由於我實行誰開墾的土地就是誰的?當年就發生改變?糧食大豐收!在曆朝曆代是沒有的,重大突破!糧食產量一下子翻了一倍!一下子解決了糧食問題。


    另外要嚴查官員,地主、豪強、寺院兼並農民土地的行為!這是治國之本,絕不能大意!


    盡管國內形勢一片大好,但姬庸並未放鬆警惕。一日,他視察邊疆歸來途中,遇到一群流民圍堵道路。姬庸下車詢問,方知乃是附近郡縣遭受洪水災害,家園盡毀。姬庸當即命令隨行官員打開糧倉救濟災民,並調遣工兵前往治水。


    迴宮之後,姬庸深感水利工程雖有建設,但仍需進一步完善全國的防災體係。於是他召集眾多水利專家和能工巧匠,商討規劃全國性的大型水利樞紐建設。


    同時,他還下令各地官府建立常平倉,豐年購入糧食儲存,災年平價賣出,以保障糧食供應的穩定。


    隨著這些措施逐步實施,國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幅提升。而姬庸也因為始終心係百姓,在史書上留下了更為光輝的一筆,他所創建的盛世一直延續下去,後世子孫皆以他為楷模,秉持他的治國理念,使這個古老的國度長盛不衰。


    太上皇我們的糧食今年多的都沒地方裝了?現在大量的建糧倉進行儲備!好!隻要百姓賣我們就收購,讓百姓的勞動成果不能浪費!


    國內缺糧的地方很多,都賣到內地去!讓皇帝下旨,讓糧商自由買賣糧食!把柱州的糧食都消化了!太上皇臣已經派人去了京城?馬上就有迴信了!


    糧食是治國根本!有了糧食國家就會昌盛富強!


    太少黃晶晶娘娘的人來了?老黃說道。讓她進來。


    奴婢叩見太上皇?什麽事?迴太上皇,晶貴太妃娘娘不太好?老黃快擺駕景和宮!


    我看著王晶不禁老淚縱橫!看著她憔悴的樣子!心裏一陣心疼。永佳公主姬芳一直守候著她的母妃!父皇您不要太傷心?


    晶晶你感覺怎麽樣?然然我快不行了!前幾天還感覺有些疼痛?現在沒感覺了,我知道妾身的生命走到盡頭了!我遇見你是今生最大的幸事!想了這麽多年的福知足了!不要為我傷心難過,替我照顧好孩子們!我的葬禮不要太隆重了,不要太浪費了為那些需要的人做點事!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見到我們的中兒!


    晶晶朕對不起你?把中兒弄得那麽遠?這怪你,你是為了他的生命著想!那個帝王能認自己的兄弟有才華?這是一件好事!我的中兒現在也是皇帝,我開心得不得了!


    芳兒照顧好你父皇!我握著王晶的手,感覺很涼!她躺在我懷裏漸漸地沒了唿吸。她就這樣的走了,被病魔取走了生命!還沒有過六十大壽就走了!本來今年要給她過大壽的!可是她沒有等到那一天。被消渴症奪去了生命!


    皇太妃殯天了!疏勒城沉浸在悲痛之中!


    太上皇用不用通知東高王?不必了,他那裏太遙遠了!路途遙遠出啥意外就不值當了?就讓王晶留著遺憾吧!這就是上天留給她的。有得就有失,世上就是這樣,沒有十全十美得事情!


    通知朝廷皇太妃走了!讓禮部準備發殤。尊重皇太妃生前遺願,一切從簡!先用冰把她的遺體鎮起來吧!等朝廷禮部來人。


    罡兒你就費些心,為你晶姨娘守孝吧?王妃和有身孕的妃子就不要參加了,讓她們注意身體!人都死了就不要折騰活人了?謝謝父皇體恤!


    禮部的人很快就到了,依照禮儀安排好了皇貴太妃的喪事。姬庸在京城得知消息,雖政務繁忙,但也特地下令宮中舉哀三日,以示悼念。


    隨著皇貴太妃的離去,宮中一時哀傷氛圍濃重。但日子總要繼續,姬庸重新投入到治國理政當中。


    一日,姬庸翻閱各地上報的文書,發現柱州在人口增多、糧食充足之後,教育資源顯得頗為匱乏。許多孩童無學可上,隻能幫忙家中農事或者做工。姬庸當即下旨,從國庫撥出款項用於在柱州修建學堂,並且選派優秀的夫子前往任教。


    在新學堂建成之日,柱州百姓歡唿雀躍。姬庸又想到,或許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種模式,提升整個國家的文化素養。於是一場關於全國性教育改革的討論在朝堂之上展開。大臣們各抒己見,姬庸仔細聆聽,從中汲取有益的建議。


    在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建起了學堂,國家的未來充滿希望,姬庸相信,隻要堅持這條強國富民之路,這個古老的國度必將永遠屹立不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動蕩的大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什錦鮮蔬麵的嶽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什錦鮮蔬麵的嶽治並收藏動蕩的大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