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豐盛的午餐
穿八零:被包工頭帶飛日常 作者:平淡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了想她還是從空間裏又拿出來一塊五花肉出來,和冰箱裏拿出來的一樣切塊,放入鍋中焯水,又從空間裏拿出料酒放了兩大勺,蔥薑蒜切好放入鍋中,冷水下鍋煮開後撈出來過水。
鍋中倒一點點油,把五花肉放進鍋裏煎製兩麵金黃,把肉煎好後盛出,多餘的油放碗裏以後再用,將鍋裏放入冰糖炒至融化,五花肉倒入鍋裏均勻的炒上顏色。
倒入適量的生抽,老抽,各種配料放進去小火慢煮,直至收汁,美味的紅燒肉就做好了。
打開鍋蓋,看著五花肉被燉的軟爛,色澤油亮,肥而不膩看著就香的不行。
還是現在的豬肉香呀,哪裏像以前吃的豬肉都是科技呀!又柴又硬的難吃的要死。
用小勺子悄咪咪的盛出一塊放入口中,口腔裏瞬間充滿了五花肉的馨香與美味,真的太好吃了,以後看來有機會空間裏還得再囤點好吃無汙染的肉和菜才行。
空間裏的水果可以適當的再往外麵倒騰一點,那麽多她一個人也吃不了呀!雖然放在空間裏不會壞,但是都堆在一起,還是挺浪費的,還不如換錢花。
鍋裏的紅燒肉她盛出來一大碗,因為這次她確實是沒少放肉,這一碗紅燒肉她打算留出來晚上再吃。
正好前幾天男人還說了一嘴,想要吃了,今天做了,得讓他也嚐嚐呀,不然從孩子這裏知道他沒吃到,他又該跟個孩子一樣的生氣了。
鍋裏剩下的被她用盤子盛了出來,這些都是他們中午要吃的。
總共做了兩斤多的紅燒肉,盛出來的一盤子應該也有一斤了,應該夠幾個孩子吃的了。
小孩子腸胃比較弱,太油膩的東西怕吃多了消化不良,所以她也會不全給孩子們吃。
看著紅燒肉這麽香,可是吃多了會油膩,徐曉曉決定再蒸一個蝦仁燉蛋吧,那東西營養高不說,還易消化。
說幹就幹,徐曉曉將空間裏的大蝦拿出來一些,洗幹淨剝殼,然後放入蒸蛋羹的碗裏。
蛋羹蒸出來真的香的不得了,畢竟她高加了幾滴香油在裏麵,看著綠油油的蔥花和紅色的大蝦,這碗蛋羹瞬間檔次提升不說,也很有食欲。
已經有三個菜了,再做一個素菜吧。看看小兜子裏的土豆,徐曉曉打算做個孩子們都愛吃的土豆泥,剛好拌飯吃很好。
於是他們的午餐就是四菜一湯,做的多可以每樣少做一點,剩飯剩菜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所以家裏做飯一般都是盡量沒有剩菜的。
身體健康尤為的重要,現代的時候有很多人都喜歡吃剩菜剩飯,最後不是都跟著學著養生了嘛!
所以她從現在開始也不晚,何況家裏還有老人和孩子,更應該注意食物的問題。
等她把所有的菜炒好,剛好米飯也蒸好了,徐曉曉正在想是不是要去給公公婆婆送飯?就聽見鬧哄哄的聲音從門口處傳來。
原來是婆婆從小賣部迴來了,上午公公有事所以是婆婆看店,這個時候迴來看來是公公忙完迴來了。
不再想送飯的問題,徐曉曉將飯菜都端上桌子。
“曉曉,做的什麽好吃的,聞著這麽香呢?”
老王太太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媳婦會做飯了,就是人比較懶,不願意下廚,但是隻要是下廚那必然是做的很好吃。
她也是為了這一口吃的,才讓老王頭上午必須迴來的,今天馮姨不在,一定是兒媳婦做飯,她可不想錯過。
老王頭迴到小賣部連句話都沒說上,就見自家老伴兒著急忙慌的跑迴家了。
眼看著要到吃午飯的時間,老王太太在外麵也看見了幾個孫子孫女在樓下玩了,想著兒媳婦在做飯,所以才著急的。
但是兒媳婦做飯也是真的好吃,偶爾周末兒媳婦心情好也會下廚做兩道菜,他們吃過都覺得非常美味,就是不能時常吃到有些可惜。
可是兒媳婦在家裏那就食物鏈頂端存在,想吃他們也不敢吱聲。
“這不是想吃紅燒肉了,我今天中午做的紅燒肉和蝦仁燉蛋,一個土豆泥和肉段茄子,剛剛做好,正在想著怎麽給你送飯,你就迴來了。”
徐曉曉見到婆婆迴家,鬆了一口氣,畢竟不用下樓去送飯還是挺好的,她是真的不想下樓溜達,何況這個時間外麵一定很熱的。
婆婆如果在小賣部她就得送飯去,到那時公公有時候就在小賣部對付一口,如果需要送飯也是婆婆出門去送的。
公公那個人比較隨和,有人送就吃,沒人送他自己就在小賣部找點吃了。
但都是苦過的人,所以即使在小賣部吃東西也是對付一下,所以多數時候婆婆都會把飯送過去。
老兩口一輩子雖然也有磕磕碰碰,但是一直都是互相扶持的走過來的。
“我剛剛上樓,剛好看見幾個孩子在樓下玩,眼看要吃午飯了,就把人叫上來了。”
老王太太也是看要到吃飯的時間了,才把幾個孩子叫上樓的。
她要是不叫的話,那群孩子指不定幾點能迴來吃飯呢!畢竟孩子也沒有一個看時間的地方,現在還有很多人是一天吃兩頓飯的。
徐曉曉將飯菜擺好,米飯也都盛的滿滿的,坐在桌子上,等其他人洗漱過來開飯。
此刻的她被桌子上好吃的吸引了視線,壓根不知道樓上的鄰居就因為開了一下門,就聞到了她家好聞的香氣。
今天她沒有直接到自己家門口才下電梯,就是想看看害她婆婆坐牢的那個女人,可是沒想到剛出電梯門就聞到了香味。
蘇家小媳婦覺得太不公平了,一臉的嫉恨看著樓下緊閉的房門,不屑的冷聲道。
“這樓下的人也不知道一天都是做什麽?一天天也沒見到出去上班,還吃那麽好?我前幾天還看見她家進出保姆了呢!真是資本主義作風嚴重。
今天更過分竟然在家裏做肉了,我一聞就是紅燒肉的味道,那麽有錢還因為婆婆管她要一點錢給送進去了,這家人真壞呀!扣死他們算了。”
鍋中倒一點點油,把五花肉放進鍋裏煎製兩麵金黃,把肉煎好後盛出,多餘的油放碗裏以後再用,將鍋裏放入冰糖炒至融化,五花肉倒入鍋裏均勻的炒上顏色。
倒入適量的生抽,老抽,各種配料放進去小火慢煮,直至收汁,美味的紅燒肉就做好了。
打開鍋蓋,看著五花肉被燉的軟爛,色澤油亮,肥而不膩看著就香的不行。
還是現在的豬肉香呀,哪裏像以前吃的豬肉都是科技呀!又柴又硬的難吃的要死。
用小勺子悄咪咪的盛出一塊放入口中,口腔裏瞬間充滿了五花肉的馨香與美味,真的太好吃了,以後看來有機會空間裏還得再囤點好吃無汙染的肉和菜才行。
空間裏的水果可以適當的再往外麵倒騰一點,那麽多她一個人也吃不了呀!雖然放在空間裏不會壞,但是都堆在一起,還是挺浪費的,還不如換錢花。
鍋裏的紅燒肉她盛出來一大碗,因為這次她確實是沒少放肉,這一碗紅燒肉她打算留出來晚上再吃。
正好前幾天男人還說了一嘴,想要吃了,今天做了,得讓他也嚐嚐呀,不然從孩子這裏知道他沒吃到,他又該跟個孩子一樣的生氣了。
鍋裏剩下的被她用盤子盛了出來,這些都是他們中午要吃的。
總共做了兩斤多的紅燒肉,盛出來的一盤子應該也有一斤了,應該夠幾個孩子吃的了。
小孩子腸胃比較弱,太油膩的東西怕吃多了消化不良,所以她也會不全給孩子們吃。
看著紅燒肉這麽香,可是吃多了會油膩,徐曉曉決定再蒸一個蝦仁燉蛋吧,那東西營養高不說,還易消化。
說幹就幹,徐曉曉將空間裏的大蝦拿出來一些,洗幹淨剝殼,然後放入蒸蛋羹的碗裏。
蛋羹蒸出來真的香的不得了,畢竟她高加了幾滴香油在裏麵,看著綠油油的蔥花和紅色的大蝦,這碗蛋羹瞬間檔次提升不說,也很有食欲。
已經有三個菜了,再做一個素菜吧。看看小兜子裏的土豆,徐曉曉打算做個孩子們都愛吃的土豆泥,剛好拌飯吃很好。
於是他們的午餐就是四菜一湯,做的多可以每樣少做一點,剩飯剩菜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所以家裏做飯一般都是盡量沒有剩菜的。
身體健康尤為的重要,現代的時候有很多人都喜歡吃剩菜剩飯,最後不是都跟著學著養生了嘛!
所以她從現在開始也不晚,何況家裏還有老人和孩子,更應該注意食物的問題。
等她把所有的菜炒好,剛好米飯也蒸好了,徐曉曉正在想是不是要去給公公婆婆送飯?就聽見鬧哄哄的聲音從門口處傳來。
原來是婆婆從小賣部迴來了,上午公公有事所以是婆婆看店,這個時候迴來看來是公公忙完迴來了。
不再想送飯的問題,徐曉曉將飯菜都端上桌子。
“曉曉,做的什麽好吃的,聞著這麽香呢?”
老王太太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媳婦會做飯了,就是人比較懶,不願意下廚,但是隻要是下廚那必然是做的很好吃。
她也是為了這一口吃的,才讓老王頭上午必須迴來的,今天馮姨不在,一定是兒媳婦做飯,她可不想錯過。
老王頭迴到小賣部連句話都沒說上,就見自家老伴兒著急忙慌的跑迴家了。
眼看著要到吃午飯的時間,老王太太在外麵也看見了幾個孫子孫女在樓下玩了,想著兒媳婦在做飯,所以才著急的。
但是兒媳婦做飯也是真的好吃,偶爾周末兒媳婦心情好也會下廚做兩道菜,他們吃過都覺得非常美味,就是不能時常吃到有些可惜。
可是兒媳婦在家裏那就食物鏈頂端存在,想吃他們也不敢吱聲。
“這不是想吃紅燒肉了,我今天中午做的紅燒肉和蝦仁燉蛋,一個土豆泥和肉段茄子,剛剛做好,正在想著怎麽給你送飯,你就迴來了。”
徐曉曉見到婆婆迴家,鬆了一口氣,畢竟不用下樓去送飯還是挺好的,她是真的不想下樓溜達,何況這個時間外麵一定很熱的。
婆婆如果在小賣部她就得送飯去,到那時公公有時候就在小賣部對付一口,如果需要送飯也是婆婆出門去送的。
公公那個人比較隨和,有人送就吃,沒人送他自己就在小賣部找點吃了。
但都是苦過的人,所以即使在小賣部吃東西也是對付一下,所以多數時候婆婆都會把飯送過去。
老兩口一輩子雖然也有磕磕碰碰,但是一直都是互相扶持的走過來的。
“我剛剛上樓,剛好看見幾個孩子在樓下玩,眼看要吃午飯了,就把人叫上來了。”
老王太太也是看要到吃飯的時間了,才把幾個孩子叫上樓的。
她要是不叫的話,那群孩子指不定幾點能迴來吃飯呢!畢竟孩子也沒有一個看時間的地方,現在還有很多人是一天吃兩頓飯的。
徐曉曉將飯菜擺好,米飯也都盛的滿滿的,坐在桌子上,等其他人洗漱過來開飯。
此刻的她被桌子上好吃的吸引了視線,壓根不知道樓上的鄰居就因為開了一下門,就聞到了她家好聞的香氣。
今天她沒有直接到自己家門口才下電梯,就是想看看害她婆婆坐牢的那個女人,可是沒想到剛出電梯門就聞到了香味。
蘇家小媳婦覺得太不公平了,一臉的嫉恨看著樓下緊閉的房門,不屑的冷聲道。
“這樓下的人也不知道一天都是做什麽?一天天也沒見到出去上班,還吃那麽好?我前幾天還看見她家進出保姆了呢!真是資本主義作風嚴重。
今天更過分竟然在家裏做肉了,我一聞就是紅燒肉的味道,那麽有錢還因為婆婆管她要一點錢給送進去了,這家人真壞呀!扣死他們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