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四麵漏風的日本
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哄堂大孝 作者:今年不當菜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朱允熥並不覺得有任何的不妥之處,甚至多次和朱棣探討大戰略上的布局,看看有什麽不足,一起來想辦法完善,落實到實處。
所以在感受到這一切後朱棣其實是從心裏對朱允熥無比佩服的!
畢竟,朱允熥這些年打下來的戰績可以說是超過了朱元璋,縱觀華夏的曆史長河,如此的波瀾壯闊,英雄好漢輩出,可當孫子的戰績蓋過爺爺的卻並不多!
朱棣心裏不禁由衷地感歎哥哥朱標生了一個好兒子,在他看來朱允炆和朱允熥都非常的優秀!
當然,朱棣的幾個兒子也很不錯,他已經從朱允熥那裏得知朱高熾並沒有死,而是跟著他年邁的爺爺北上征討本雅失裏去了!
臉上掛著笑意的朱允熥說是要讓自己這個哥哥好好曆練一番,起碼把那身肥肉減下來!
說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朱棣當然沒有怪罪對方這個決定的意思,反而覺得非常好!
在他看來朱家兒郎本該如此,上陣殺敵,不負大明賦稅的供養。
不僅如此,在他得知了朱允熥善待朱高熾以及金陵的妻女後,心裏也有了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徹底退出中原政權的爭奪,打算飄洋出海,尋找人生的意義,為此,他跟大侄子提起過。
朱允熥聽了朱棣這話一點也不意外,還打趣道:“打下東瀛來,我還缺一個信得過的人幫我治理,畢竟這些東瀛人可沒那麽容易就馴服,他們是骨子裏特別有野心的人,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讓他們死灰複燃,所以我想請四叔幫我治理東瀛一段時間,起碼把他們那裏的人全部同化了才好!”
“當然了,四叔覺得其他地方也不錯的話盡管開口,九州萬方,任由四叔去,侄兒願意跟四叔共治天下!”
其實朱允熥的想法就是徹底蕩平宇內後,把這些個當叔叔的全都派出去,這些在後世所謂的七大洲,不過都是一個個朱家藩王的封地罷了。
到那個時候他會親自找一些性子跟做事都比較靠譜的皇室宗親安排出去。
朱棣聽到對方提出來想要讓他治理東瀛也不拒絕,反而有些正中下懷道:“那好,我就幫你治理幾年,不過那之後我要出海遠航,看看這明土之外還有哪些未曾被我們征服的土地!”
朱允熥對於朱棣這番雄心壯誌非常敬佩,說道:“我這裏有一副特地讓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等治理完東瀛後,四叔一直向著東邊航行,估計會見到一片大陸,我已經將其命名為美洲!”
“若是四叔能夠征服美洲大陸,那麽我就讓你在那裏裂土封王,建立新的政權,我的目標就是讓我們大明的旗幟插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上去!”
“讓馬蹄所到之處,皆是我大明國土!”
......
日本,京都,相國寺
落櫻紛飛,芳華滿徑。
一排排的紅色飛鳥居佇立於相國寺門前,這是京都有名的寺廟,平時有不少的全國各地的僧侶以及虔誠的信徒前來齋戒。
香火不絕,供奉不斷。
在那相國寺大殿內,尊貴莊嚴的佛像蘸金而造,寶相莊嚴,佛像之前,香爐裏的煙氣嫋嫋,浮於空中。
於佛像之前,一個身披鎧甲,略有些殺氣的將軍盤膝而坐,閉目養神,隻見他左半邊卻是有些殘疾,讓人見了有些害怕,不知道是怎麽樣才能造成這樣的傷勢。
這個不是別人正是差點命隕大明的足利義滿,他坐在那裏,就好像是一個時代,一個象征,代表著權力與殺伐,令人不敢接近。
但是就在這無人之時,他那蒼老堅毅的麵龐忽然流下兩行清淚來,在微弱的陽光中,那兩行清淚無比晶瑩,散射著光芒。
原來那足利義持大軍覆沒的消息在半個月之後傳迴到了本州,這位室町時代的第一人聽到後,就自身閉關來到了相國寺,不問世事,不理朝政,任外麵如何變化,是風起雲湧還是靜波無痕都不關身。
對方如此這般令外界的人紛紛猜測,他們這位權力上的首領是不是放棄了,打算放任這日本四大島於不顧。
畢竟早就有消息傳來,朱允熥要傾盡大明國力滅亡東瀛的消息已經傳開,與此同時在明廷的日本人全都遭到了驅逐,捕殺,斷絕了貿易往來,如同災難降臨,無可避免。
人心惶惶,舉國罹難!
若是此時沒有人站出來,保護他們,護衛下這日本四島,未來的命數實未可知。
如今的他們更像是一個漂泊在大海之上無帆之船,可以說是稍微一個浪頭就能把他們掀翻。
人人自危。
風吹櫻落,闃寂無人,相國寺內幽幽的小徑上,有人小步向著內寺而去。
標準的日本武士鎧甲,配掛在腰間的武士刀,一雙眼睛宛若精銳的刀芒,讓人見了無比畏懼。
來人修長的身材,健步如飛,他的脊背挺拔,像是要出鞘的劍,一路來到內寺內殿,緩緩推開了門,見到了佛像前靜坐的足利義滿。
一線光從外麵照進來,他站在門前,看著光芒盡頭的足利義滿,有些心疼與悲憫,還有著發自肺腑的尊敬。
“大將軍!”
來人對著足利義滿深深鞠了一躬,無比虔敬,但是他麵前的人並沒有看他一眼,但是接下來的話表達出了對他無比的重視。
“接下來的事,伊達君,拜托了。”
突然受到如此重任,伊達政宗也是無比惶恐,不過惶恐之後是無與倫比的堅定,屁股一撅大叫道:“哈伊!”
此伊達政宗非彼伊達政宗,並非是曆史上那名有著獨眼龍稱號的一代名將。
室町時代還有另一位伊達政宗,是伊達家的大將,同時也是足利義滿的親眷。
伊達家第八代家主,為伊達宗遠。
曆史上的伊達宗遠時期,開始了從伊達氏領地作對外擴張道路,先是殺死長井道廣奪取長井莊,然後以秋風掃落葉的架勢不斷地向著四周擴張吞並。
所以在感受到這一切後朱棣其實是從心裏對朱允熥無比佩服的!
畢竟,朱允熥這些年打下來的戰績可以說是超過了朱元璋,縱觀華夏的曆史長河,如此的波瀾壯闊,英雄好漢輩出,可當孫子的戰績蓋過爺爺的卻並不多!
朱棣心裏不禁由衷地感歎哥哥朱標生了一個好兒子,在他看來朱允炆和朱允熥都非常的優秀!
當然,朱棣的幾個兒子也很不錯,他已經從朱允熥那裏得知朱高熾並沒有死,而是跟著他年邁的爺爺北上征討本雅失裏去了!
臉上掛著笑意的朱允熥說是要讓自己這個哥哥好好曆練一番,起碼把那身肥肉減下來!
說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朱棣當然沒有怪罪對方這個決定的意思,反而覺得非常好!
在他看來朱家兒郎本該如此,上陣殺敵,不負大明賦稅的供養。
不僅如此,在他得知了朱允熥善待朱高熾以及金陵的妻女後,心裏也有了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徹底退出中原政權的爭奪,打算飄洋出海,尋找人生的意義,為此,他跟大侄子提起過。
朱允熥聽了朱棣這話一點也不意外,還打趣道:“打下東瀛來,我還缺一個信得過的人幫我治理,畢竟這些東瀛人可沒那麽容易就馴服,他們是骨子裏特別有野心的人,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讓他們死灰複燃,所以我想請四叔幫我治理東瀛一段時間,起碼把他們那裏的人全部同化了才好!”
“當然了,四叔覺得其他地方也不錯的話盡管開口,九州萬方,任由四叔去,侄兒願意跟四叔共治天下!”
其實朱允熥的想法就是徹底蕩平宇內後,把這些個當叔叔的全都派出去,這些在後世所謂的七大洲,不過都是一個個朱家藩王的封地罷了。
到那個時候他會親自找一些性子跟做事都比較靠譜的皇室宗親安排出去。
朱棣聽到對方提出來想要讓他治理東瀛也不拒絕,反而有些正中下懷道:“那好,我就幫你治理幾年,不過那之後我要出海遠航,看看這明土之外還有哪些未曾被我們征服的土地!”
朱允熥對於朱棣這番雄心壯誌非常敬佩,說道:“我這裏有一副特地讓人繪製的世界地圖,等治理完東瀛後,四叔一直向著東邊航行,估計會見到一片大陸,我已經將其命名為美洲!”
“若是四叔能夠征服美洲大陸,那麽我就讓你在那裏裂土封王,建立新的政權,我的目標就是讓我們大明的旗幟插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上去!”
“讓馬蹄所到之處,皆是我大明國土!”
......
日本,京都,相國寺
落櫻紛飛,芳華滿徑。
一排排的紅色飛鳥居佇立於相國寺門前,這是京都有名的寺廟,平時有不少的全國各地的僧侶以及虔誠的信徒前來齋戒。
香火不絕,供奉不斷。
在那相國寺大殿內,尊貴莊嚴的佛像蘸金而造,寶相莊嚴,佛像之前,香爐裏的煙氣嫋嫋,浮於空中。
於佛像之前,一個身披鎧甲,略有些殺氣的將軍盤膝而坐,閉目養神,隻見他左半邊卻是有些殘疾,讓人見了有些害怕,不知道是怎麽樣才能造成這樣的傷勢。
這個不是別人正是差點命隕大明的足利義滿,他坐在那裏,就好像是一個時代,一個象征,代表著權力與殺伐,令人不敢接近。
但是就在這無人之時,他那蒼老堅毅的麵龐忽然流下兩行清淚來,在微弱的陽光中,那兩行清淚無比晶瑩,散射著光芒。
原來那足利義持大軍覆沒的消息在半個月之後傳迴到了本州,這位室町時代的第一人聽到後,就自身閉關來到了相國寺,不問世事,不理朝政,任外麵如何變化,是風起雲湧還是靜波無痕都不關身。
對方如此這般令外界的人紛紛猜測,他們這位權力上的首領是不是放棄了,打算放任這日本四大島於不顧。
畢竟早就有消息傳來,朱允熥要傾盡大明國力滅亡東瀛的消息已經傳開,與此同時在明廷的日本人全都遭到了驅逐,捕殺,斷絕了貿易往來,如同災難降臨,無可避免。
人心惶惶,舉國罹難!
若是此時沒有人站出來,保護他們,護衛下這日本四島,未來的命數實未可知。
如今的他們更像是一個漂泊在大海之上無帆之船,可以說是稍微一個浪頭就能把他們掀翻。
人人自危。
風吹櫻落,闃寂無人,相國寺內幽幽的小徑上,有人小步向著內寺而去。
標準的日本武士鎧甲,配掛在腰間的武士刀,一雙眼睛宛若精銳的刀芒,讓人見了無比畏懼。
來人修長的身材,健步如飛,他的脊背挺拔,像是要出鞘的劍,一路來到內寺內殿,緩緩推開了門,見到了佛像前靜坐的足利義滿。
一線光從外麵照進來,他站在門前,看著光芒盡頭的足利義滿,有些心疼與悲憫,還有著發自肺腑的尊敬。
“大將軍!”
來人對著足利義滿深深鞠了一躬,無比虔敬,但是他麵前的人並沒有看他一眼,但是接下來的話表達出了對他無比的重視。
“接下來的事,伊達君,拜托了。”
突然受到如此重任,伊達政宗也是無比惶恐,不過惶恐之後是無與倫比的堅定,屁股一撅大叫道:“哈伊!”
此伊達政宗非彼伊達政宗,並非是曆史上那名有著獨眼龍稱號的一代名將。
室町時代還有另一位伊達政宗,是伊達家的大將,同時也是足利義滿的親眷。
伊達家第八代家主,為伊達宗遠。
曆史上的伊達宗遠時期,開始了從伊達氏領地作對外擴張道路,先是殺死長井道廣奪取長井莊,然後以秋風掃落葉的架勢不斷地向著四周擴張吞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