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功過由後人評說
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哄堂大孝 作者:今年不當菜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搖了搖頭,陳瑄道:“舍棄漕運能夠徹底滅掉足利義持這個心腹大患,值得!”
朱棣重重地拍了拍陳瑄的肩膀,說道:“去吧,平江伯!”
“最多還有三個時辰,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哪怕舍棄這條命與足利義持同歸於盡,也比死在朱允熥手底下要好吧……”
說著眼神中露出一抹悲涼之色,他知道朱允熥的南下大軍就在身後,他別無退路,唯有死戰,唯有背水一戰!
“父親,已經全部殺完了!”
朱高煦滿身是血,來到朱棣麵前,伏身說道。
朱棣點點頭,看向自己身邊唯一認可的兒子,說道:“朕,現在就封你為太子!太子,你可願意與朕為國死,為江山死,以此殘軀,護我大明!”
朱高煦心中大動,頓時單膝跪地,雙手抱拳,大聲道:“兒臣願意!願隨父皇,馳騁疆場,馬革裹屍,隻為我大明一個無比光明,不再充滿入侵的明天!”
說完,朱高煦一拳捶到地麵,表示自己的決心!
朱棣扶起朱高煦,朗聲說道:“好!倘若待會兒我戰死了,你就是皇帝,帶領我們的人繼續戰鬥下去,你死了,就讓下一個人繼續為帝,直到所有人死完,直到最後一刻,也要與足利義持不死不休!!”
朱高煦此時心中哀戚與絕望之色同時升起,看著自己的父皇,才意識到他是真的老了!
“戰至最後,不死不休!!唯我大明,日月永恆!”
......
大別山,朱梅大軍
如果在這個時候從高空俯瞰,就會發現一支又一支的軍隊如同蜿蜒的長蛇在山腳移動。
南方特有的濕潤風吹過梅殷的鬢角,掠得旌旗獵獵。
梅殷在前軍依舊一臉儒雅之態,但是多年出世的戎馬生涯,又讓他帶有了一絲滄桑,那點小胡子就是證明。
一名斥候從前方的大軍之首來到梅殷馬前,向著他匯報道:“稟將軍,三個時辰之後,我們將抵達東南戰場!”
梅殷看向遠方,蹙了蹙眉,好像是嫌棄這段時間有些太長了:“三個時辰麽?”
“也不知道朱棣能不能夠抵擋得住足利義持三個時辰的進攻,可別在我們還沒趕到之前就輸了啊,那可就有些太遺憾了。”
梅殷喃喃言語著,接著看向身邊的楊溥。
“楊大人,還麻煩你告訴皇太孫那邊吧!”
楊溥早在一邊寫好了戰報,喚來通訊的信鴿,不知道向著何處傳遞過去。
“早就寫好了,梅駙馬,不如我們猜一下好了,你覺得是我們帶領這些人先到,還是走海路的皇太孫先到?”
梅殷聽到楊溥這個說法,思索了一下說道:“我倒覺得是主公先到,畢竟他們應該是順風,走海路會快一些,而且屬於秘密行動,定然能夠打朱棣一個措手不及!”
楊溥微微頷首好像也同意梅殷這個觀點,不過摸著胡子笑著說道:“那可不能讓主公提前了啊,不如令三千騎兵繞過山路,提前先到,若是朱棣撐不到我們前去那可就沒意思了!”
梅殷眼前一亮,一個字脫口而出:“善!”
就這樣他連忙令三千騎兵跑馬繞山先行前進,自己帶領士兵押後。
所有人的目光中都露出期待的神情,好像在等一場曠世決戰!
……
龍岩,漕道
陳瑄,何真已經在漕道上遊埋伏起來,漕道中的水全都被堵起來,高出河麵不少,隻待足利義持等人進入埋伏,就讓他們無處可歸!
“我總感覺有些不太對,李景隆去哪裏了?”
看著麵前的大軍何真對著陳瑄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他考慮問題同樣很全麵,發現今日一直對他們造成威脅的李景隆不在。
“估計是鎮守琉球或者澎湖列島吧,怎麽了?”
這陳瑄倒是沒怎麽把李景隆放在眼裏,但是何真本能地還是察覺不對。
“也許是我多慮了吧……”
二人交談之際,當做誘餌的張輔帶著三千營已經被攀安知追殺。
雖然朱棣命令張輔收著點,他還是陣斬了脆弱無比的他魯每,畢竟這位山北國主實在是太弱了。
好在攀安知手下大將平原夠厲害,竟然能夠和張輔過過招,這讓他不禁有些疑惑地覺著姓平的都這麽厲害嗎?
“再等等,足利義持還沒來!”
何真知道像是足利義持這等老狐狸,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一直等著攀安知等人過去了,有好長一段時間,才見到足利義持後軍的身影。
“來了!”
得知足利義持大軍已經進入埋伏,何真和陳瑄振奮不已,覺得這把總算是穩了!
“我先帶善習水戰的弄潮兒們截斷足利義持的退路,你過十息,便放水!”
何真說完,帶著劉克佐,梁浚初二人前去阻擋足利義持的退路去了。
直到陳瑄見到足利義持的中軍,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緊張的神情,對著手下大叫道:“給我放水!”
隨著他的下令,堵水的土袋立刻被士兵戳破,負責挖漕的士兵也開始朝著這修建了多年的漕道,進行足夠是毀滅性的打擊!
霎時間,那洶湧水道好似巨蛇之軀,遊龍之身,沿著路線衝刷下來,向著足利義持軍隊而來!
“什麽聲音,怎麽會如此震耳欲聾!”
聽著如同炸雷一半的響動,足利義持頓時勒馬,心生警惕。
還是今川貞世聽得真切,忙裏慌張的大叫道:“不好,主公,我們中計了,敵方在用水淹的計策,這是一個圈套!”
這話讓足利義持徹底的懵了:“什麽?這附近哪裏有水道?明明最近的水道也不可能這麽快洪水來襲!”
今川貞世還是比較聰明的,畢竟是足利尊氏當年的第一功臣,隻是幾個排除與預測之間就已經明白了這洶洶洪水到底是哪裏而來!
“漕道!他們挖開了他們的民生之本,漕道!”
在想清楚之後,對朱棣的忌憚更甚!
“朱棣這個瘋子,竟然挖掉了大明的國計民生之本,難道他真的已經不在乎名聲,不在乎大明的根基了嗎?!”
朱棣重重地拍了拍陳瑄的肩膀,說道:“去吧,平江伯!”
“最多還有三個時辰,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哪怕舍棄這條命與足利義持同歸於盡,也比死在朱允熥手底下要好吧……”
說著眼神中露出一抹悲涼之色,他知道朱允熥的南下大軍就在身後,他別無退路,唯有死戰,唯有背水一戰!
“父親,已經全部殺完了!”
朱高煦滿身是血,來到朱棣麵前,伏身說道。
朱棣點點頭,看向自己身邊唯一認可的兒子,說道:“朕,現在就封你為太子!太子,你可願意與朕為國死,為江山死,以此殘軀,護我大明!”
朱高煦心中大動,頓時單膝跪地,雙手抱拳,大聲道:“兒臣願意!願隨父皇,馳騁疆場,馬革裹屍,隻為我大明一個無比光明,不再充滿入侵的明天!”
說完,朱高煦一拳捶到地麵,表示自己的決心!
朱棣扶起朱高煦,朗聲說道:“好!倘若待會兒我戰死了,你就是皇帝,帶領我們的人繼續戰鬥下去,你死了,就讓下一個人繼續為帝,直到所有人死完,直到最後一刻,也要與足利義持不死不休!!”
朱高煦此時心中哀戚與絕望之色同時升起,看著自己的父皇,才意識到他是真的老了!
“戰至最後,不死不休!!唯我大明,日月永恆!”
......
大別山,朱梅大軍
如果在這個時候從高空俯瞰,就會發現一支又一支的軍隊如同蜿蜒的長蛇在山腳移動。
南方特有的濕潤風吹過梅殷的鬢角,掠得旌旗獵獵。
梅殷在前軍依舊一臉儒雅之態,但是多年出世的戎馬生涯,又讓他帶有了一絲滄桑,那點小胡子就是證明。
一名斥候從前方的大軍之首來到梅殷馬前,向著他匯報道:“稟將軍,三個時辰之後,我們將抵達東南戰場!”
梅殷看向遠方,蹙了蹙眉,好像是嫌棄這段時間有些太長了:“三個時辰麽?”
“也不知道朱棣能不能夠抵擋得住足利義持三個時辰的進攻,可別在我們還沒趕到之前就輸了啊,那可就有些太遺憾了。”
梅殷喃喃言語著,接著看向身邊的楊溥。
“楊大人,還麻煩你告訴皇太孫那邊吧!”
楊溥早在一邊寫好了戰報,喚來通訊的信鴿,不知道向著何處傳遞過去。
“早就寫好了,梅駙馬,不如我們猜一下好了,你覺得是我們帶領這些人先到,還是走海路的皇太孫先到?”
梅殷聽到楊溥這個說法,思索了一下說道:“我倒覺得是主公先到,畢竟他們應該是順風,走海路會快一些,而且屬於秘密行動,定然能夠打朱棣一個措手不及!”
楊溥微微頷首好像也同意梅殷這個觀點,不過摸著胡子笑著說道:“那可不能讓主公提前了啊,不如令三千騎兵繞過山路,提前先到,若是朱棣撐不到我們前去那可就沒意思了!”
梅殷眼前一亮,一個字脫口而出:“善!”
就這樣他連忙令三千騎兵跑馬繞山先行前進,自己帶領士兵押後。
所有人的目光中都露出期待的神情,好像在等一場曠世決戰!
……
龍岩,漕道
陳瑄,何真已經在漕道上遊埋伏起來,漕道中的水全都被堵起來,高出河麵不少,隻待足利義持等人進入埋伏,就讓他們無處可歸!
“我總感覺有些不太對,李景隆去哪裏了?”
看著麵前的大軍何真對著陳瑄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他考慮問題同樣很全麵,發現今日一直對他們造成威脅的李景隆不在。
“估計是鎮守琉球或者澎湖列島吧,怎麽了?”
這陳瑄倒是沒怎麽把李景隆放在眼裏,但是何真本能地還是察覺不對。
“也許是我多慮了吧……”
二人交談之際,當做誘餌的張輔帶著三千營已經被攀安知追殺。
雖然朱棣命令張輔收著點,他還是陣斬了脆弱無比的他魯每,畢竟這位山北國主實在是太弱了。
好在攀安知手下大將平原夠厲害,竟然能夠和張輔過過招,這讓他不禁有些疑惑地覺著姓平的都這麽厲害嗎?
“再等等,足利義持還沒來!”
何真知道像是足利義持這等老狐狸,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一直等著攀安知等人過去了,有好長一段時間,才見到足利義持後軍的身影。
“來了!”
得知足利義持大軍已經進入埋伏,何真和陳瑄振奮不已,覺得這把總算是穩了!
“我先帶善習水戰的弄潮兒們截斷足利義持的退路,你過十息,便放水!”
何真說完,帶著劉克佐,梁浚初二人前去阻擋足利義持的退路去了。
直到陳瑄見到足利義持的中軍,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緊張的神情,對著手下大叫道:“給我放水!”
隨著他的下令,堵水的土袋立刻被士兵戳破,負責挖漕的士兵也開始朝著這修建了多年的漕道,進行足夠是毀滅性的打擊!
霎時間,那洶湧水道好似巨蛇之軀,遊龍之身,沿著路線衝刷下來,向著足利義持軍隊而來!
“什麽聲音,怎麽會如此震耳欲聾!”
聽著如同炸雷一半的響動,足利義持頓時勒馬,心生警惕。
還是今川貞世聽得真切,忙裏慌張的大叫道:“不好,主公,我們中計了,敵方在用水淹的計策,這是一個圈套!”
這話讓足利義持徹底的懵了:“什麽?這附近哪裏有水道?明明最近的水道也不可能這麽快洪水來襲!”
今川貞世還是比較聰明的,畢竟是足利尊氏當年的第一功臣,隻是幾個排除與預測之間就已經明白了這洶洶洪水到底是哪裏而來!
“漕道!他們挖開了他們的民生之本,漕道!”
在想清楚之後,對朱棣的忌憚更甚!
“朱棣這個瘋子,竟然挖掉了大明的國計民生之本,難道他真的已經不在乎名聲,不在乎大明的根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