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死馬當成活馬醫
七零:真千金攜百億空間嫁軍官 作者:指墨隨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杏蘭聽到有人喊她,扭頭一看,她先是愣了一下,認出來是蘇秋菊之後,她並沒有應聲。
那些在河邊洗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婦,問王杏蘭,“杏蘭嬸,她們是喊你的嗎?”
王杏蘭慌忙打了個哈哈,“好像是個熟人,可能是上山撿柴的。”
王杏蘭挑著兩桶水,看了一眼蘇秋菊,然後悄悄指了一下石橋,示意她從石橋上走過去。
蘇秋菊會意,壓低聲音對林皖蘇說道,“杏蘭嬸讓我們從石橋上過去找她,她不想讓外人知道我們從她家裏買菌子,免得有人舉報她投機倒把,割她資本主義的尾巴。”
“嗯,我知道。”林皖蘇點點頭。
這個特殊的年代,農戶養雞都有限製,誰家養雞超過五隻,就會有人舉報,說是養的資本主義的雞,更別說私自買賣。
齊紅梅聽得一臉懵,她不是太明白蘇秋菊說的是什麽意思。
她覺得買賣都很正常,怎麽會限製買賣呢?
蘇秋菊領著林皖蘇和齊紅梅過了石橋,遠遠的跟在王杏蘭的身後,向牛家村走去。
王杏蘭家就在村西頭,走了沒有多長時間,很快就到了她家裏。
王杏蘭見蘇秋菊這次領著兩個人來她家,慌忙四下看了看,見沒有人注意,匆匆關上院門。
然後她馬上換上笑臉,“大妹子,渴了吧,進屋喝口水。”
說著,她又看了看如花似玉的林皖蘇和齊紅梅,心歎,這兩個姑娘長的真好看,比村上的大姑娘小媳婦好看多了。
蘇秋菊笑著擺了擺手,“我們不渴,杏蘭嬸,我們是來買幹菌子的,你家還有幹菌子嗎?”
王杏蘭高興,“有有有,差不多有三十多斤呢,你要多少,還像去年一樣,要十五斤。”
她家今年晾曬的菌子多,她家七口人,三十多斤菌子,吃上一冬天也吃不完,明年春天又可以上山采菌子。
蘇秋菊笑了笑,“你家的菌子都賣嗎,還是按照去年的價格,我們都要了。”
蘇秋菊打算買十五斤,林皖蘇需要買二十斤,這樣算下來,也要三十多斤。
王杏蘭的老伴抽著旱煙袋從屋裏走了出來,說了一句,“按照去年的價格,隻能賣十五斤,留下的我們自己吃。”
聽了老伴的話,王杏蘭神情有點尷尬,她想了一下,把蘇秋菊拉到一邊,低聲對她說道,“老頭子說話了,還是按照去年的價格,我隻能賣給你十五斤,一會兒我領你去保根家,他家晾曬的幹菌子多,還有竹筍,有幾十斤呢。”
蘇秋菊聽了之後,隻好與林皖蘇商量。
林皖蘇沒有意見,隻要能買到幹菌子就行。
王杏蘭很快從屋內拿出來一袋子晾曬幹的菌子,‘嘩啦’一下倒進簸籮裏給蘇秋菊幾人看質量如何。
林皖蘇看了一眼,這些晾曬幹的菌子,混和各種野山菌,有黑牛肝菌,紅菇菌,青頭菌,雞油菌,黑木耳,香菇等等,有的菌子叫不上名字,瞧著種類還真不少。
蘇秋菊從王杏蘭家買了十五斤幹菌子之後,與林皖蘇和齊紅梅一起,跟著王杏蘭去了牛保根家。
牛保根家與王杏蘭家離的並不遠,走幾分鍾就到。
她們剛走到牛保根家門口,就見一個中年男子背著藥箱從牛保根家裏走了出來。
王杏蘭忙上前問道,“楊醫生,你又來給保根他爹看腿了,保根他爹的腿還能治嗎?”
這個中年男子是大隊的赤腳醫生,姓楊,人稱楊醫生。
楊醫生搖搖頭,歎口氣,“老伯的腿摔斷快一年半了,當初我就讓他們去大醫院治,他們不聽,耽誤了一年多,再去醫院也晚了。”
說完就快步離開。
王杏蘭自言自語說了一句,“唉,說來說去,還不是讓錢給耽誤的,保根要是有錢,早送他爹去市裏的大醫院治腿了。”
牛保根的媳婦聽到門口有人說話的聲音,從院內走了出來,見王杏蘭站在門口,她上前打了聲招唿。
“杏蘭嬸來了。”
王杏蘭拉著牛保根媳婦的手,低聲對她說,“翠萍,有人想買二十斤幹菌子,你家的菌子賣不賣?”
牛保根的媳婦叫張翠萍,她膽量特別小,聽說有人想買她家的幹菌子,嚇的她瞬間變了臉色,連忙搖頭說道,“我家的幹菌子不賣。”
張翠萍說完,轉身就要關院門。
前幾天,村裏有人去鄰村倒賣老鼠藥,就被民兵小分隊給帶走了,聽說被帶到某基建工地進行勞教,還讓家人給送去口糧和被褥……
“等一下。”林皖蘇上前一步說道,“你不用害怕,我們不買你家的幹菌子,聽說你家有人摔傷了腿,我有治療腿傷的藥方……”
她的話還沒有說完,牛保根快步從院內走了出來,他急切的問林皖蘇,“你真的有治療腿傷的藥方,你懂醫術?”
“嗯。”林皖蘇點了點頭。
牛保根猶豫了一下,他四下看了看,對林皖蘇說道,“那……你們進來吧。”
“保根,楊醫生剛才不是說了嘛,咱爹的腿耽誤一年多了,已經治不好了……”張翠萍還想出言攔著。
牛保根瞪了她一眼,“我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咱爹的腿就這樣成殘疾了,死馬當成活馬醫,她有治療腿傷的藥方,不妨讓她試一試。”
張翠萍低著頭不再說話。
於是,林皖蘇她們跟著牛保根進了院內。
“杏蘭嬸,你迴去吧,我家不賣幹菌子。”張翠萍說完,馬上關上院門。
王杏蘭不禁搖頭又歎氣,轉身迴了自己家。
那些在河邊洗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婦,問王杏蘭,“杏蘭嬸,她們是喊你的嗎?”
王杏蘭慌忙打了個哈哈,“好像是個熟人,可能是上山撿柴的。”
王杏蘭挑著兩桶水,看了一眼蘇秋菊,然後悄悄指了一下石橋,示意她從石橋上走過去。
蘇秋菊會意,壓低聲音對林皖蘇說道,“杏蘭嬸讓我們從石橋上過去找她,她不想讓外人知道我們從她家裏買菌子,免得有人舉報她投機倒把,割她資本主義的尾巴。”
“嗯,我知道。”林皖蘇點點頭。
這個特殊的年代,農戶養雞都有限製,誰家養雞超過五隻,就會有人舉報,說是養的資本主義的雞,更別說私自買賣。
齊紅梅聽得一臉懵,她不是太明白蘇秋菊說的是什麽意思。
她覺得買賣都很正常,怎麽會限製買賣呢?
蘇秋菊領著林皖蘇和齊紅梅過了石橋,遠遠的跟在王杏蘭的身後,向牛家村走去。
王杏蘭家就在村西頭,走了沒有多長時間,很快就到了她家裏。
王杏蘭見蘇秋菊這次領著兩個人來她家,慌忙四下看了看,見沒有人注意,匆匆關上院門。
然後她馬上換上笑臉,“大妹子,渴了吧,進屋喝口水。”
說著,她又看了看如花似玉的林皖蘇和齊紅梅,心歎,這兩個姑娘長的真好看,比村上的大姑娘小媳婦好看多了。
蘇秋菊笑著擺了擺手,“我們不渴,杏蘭嬸,我們是來買幹菌子的,你家還有幹菌子嗎?”
王杏蘭高興,“有有有,差不多有三十多斤呢,你要多少,還像去年一樣,要十五斤。”
她家今年晾曬的菌子多,她家七口人,三十多斤菌子,吃上一冬天也吃不完,明年春天又可以上山采菌子。
蘇秋菊笑了笑,“你家的菌子都賣嗎,還是按照去年的價格,我們都要了。”
蘇秋菊打算買十五斤,林皖蘇需要買二十斤,這樣算下來,也要三十多斤。
王杏蘭的老伴抽著旱煙袋從屋裏走了出來,說了一句,“按照去年的價格,隻能賣十五斤,留下的我們自己吃。”
聽了老伴的話,王杏蘭神情有點尷尬,她想了一下,把蘇秋菊拉到一邊,低聲對她說道,“老頭子說話了,還是按照去年的價格,我隻能賣給你十五斤,一會兒我領你去保根家,他家晾曬的幹菌子多,還有竹筍,有幾十斤呢。”
蘇秋菊聽了之後,隻好與林皖蘇商量。
林皖蘇沒有意見,隻要能買到幹菌子就行。
王杏蘭很快從屋內拿出來一袋子晾曬幹的菌子,‘嘩啦’一下倒進簸籮裏給蘇秋菊幾人看質量如何。
林皖蘇看了一眼,這些晾曬幹的菌子,混和各種野山菌,有黑牛肝菌,紅菇菌,青頭菌,雞油菌,黑木耳,香菇等等,有的菌子叫不上名字,瞧著種類還真不少。
蘇秋菊從王杏蘭家買了十五斤幹菌子之後,與林皖蘇和齊紅梅一起,跟著王杏蘭去了牛保根家。
牛保根家與王杏蘭家離的並不遠,走幾分鍾就到。
她們剛走到牛保根家門口,就見一個中年男子背著藥箱從牛保根家裏走了出來。
王杏蘭忙上前問道,“楊醫生,你又來給保根他爹看腿了,保根他爹的腿還能治嗎?”
這個中年男子是大隊的赤腳醫生,姓楊,人稱楊醫生。
楊醫生搖搖頭,歎口氣,“老伯的腿摔斷快一年半了,當初我就讓他們去大醫院治,他們不聽,耽誤了一年多,再去醫院也晚了。”
說完就快步離開。
王杏蘭自言自語說了一句,“唉,說來說去,還不是讓錢給耽誤的,保根要是有錢,早送他爹去市裏的大醫院治腿了。”
牛保根的媳婦聽到門口有人說話的聲音,從院內走了出來,見王杏蘭站在門口,她上前打了聲招唿。
“杏蘭嬸來了。”
王杏蘭拉著牛保根媳婦的手,低聲對她說,“翠萍,有人想買二十斤幹菌子,你家的菌子賣不賣?”
牛保根的媳婦叫張翠萍,她膽量特別小,聽說有人想買她家的幹菌子,嚇的她瞬間變了臉色,連忙搖頭說道,“我家的幹菌子不賣。”
張翠萍說完,轉身就要關院門。
前幾天,村裏有人去鄰村倒賣老鼠藥,就被民兵小分隊給帶走了,聽說被帶到某基建工地進行勞教,還讓家人給送去口糧和被褥……
“等一下。”林皖蘇上前一步說道,“你不用害怕,我們不買你家的幹菌子,聽說你家有人摔傷了腿,我有治療腿傷的藥方……”
她的話還沒有說完,牛保根快步從院內走了出來,他急切的問林皖蘇,“你真的有治療腿傷的藥方,你懂醫術?”
“嗯。”林皖蘇點了點頭。
牛保根猶豫了一下,他四下看了看,對林皖蘇說道,“那……你們進來吧。”
“保根,楊醫生剛才不是說了嘛,咱爹的腿耽誤一年多了,已經治不好了……”張翠萍還想出言攔著。
牛保根瞪了她一眼,“我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咱爹的腿就這樣成殘疾了,死馬當成活馬醫,她有治療腿傷的藥方,不妨讓她試一試。”
張翠萍低著頭不再說話。
於是,林皖蘇她們跟著牛保根進了院內。
“杏蘭嬸,你迴去吧,我家不賣幹菌子。”張翠萍說完,馬上關上院門。
王杏蘭不禁搖頭又歎氣,轉身迴了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