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接連愕然的徐達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給北伐將士接風洗塵的慶功宴在皇宮中舉行。
君臣皆大歡喜。
朱元璋自然是和徐達他們幾個此次北伐的主要功臣坐一桌。
事實上,朱元璋也不時找徐達他們喝酒,甚至喝得差不多了,朱元璋還會與他們以布衣兄弟相稱。
不過越是這樣,徐達就越是恭慎。
每一次喝酒,徐達既不掃興,也不會酒後失言。
而且每一次徐達凱旋歸來,也從來不炫耀功勞,總是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笑終日。
所以這一次,就算沒有朱元璋提醒,徐達也不會喝多,更不會酒後失言。
酒桌上,徐達一如既往的恭慎。
每每說到這次北伐建功的時候,徐達也總是歸於皇上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
其他人也都習慣了,以為是徐達的謙虛與恭維。
但隻有徐達自己知道,他並不是在謙虛,也不是在恭維。
朱元璋也是打哈哈,沒有多說什麽,現在的他有更加宏偉的目標。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其他人都還正喝在興頭上,朱元璋已經找個理由把徐達叫了出去。
徐達的心思其實一直都沒有在喝酒上。
自從朱元璋在輦車上跟他說了那句話,徐達的心思就都在那上麵了。
如果是以前,徐達也許不會太在意。
但是自從這次北伐之後,徐達發覺,皇上變得愈發的神秘莫測,那張地圖以及對戰場形勢的預判,宛若鬼神,超出了徐達的認知。
而這一次,皇上專門在向他提親之後說這個,很顯然這個東西絕不簡單。
究竟會是什麽東西呢?
徐達滿心期待……
……
城郊的校場。
朱元璋帶著徐達來到了這裏,隻有他們兩個人。
“你看這個。”
朱元璋也不磨嘰,直接掏出一把槍,展示在徐達的麵前。
這是?
徐達有些看不懂。
大明是有火銃的,而朱元璋手上這把槍看著和火銃有幾分相似,但又不是火銃。
比火銃更加的複雜,也更加的精美。
見徐達一臉懵逼,朱元璋笑了:“不認識就對了!”
話音落下,朱元璋抬起手中的燧發槍。
瞄準。
扣動扳機。
整個動作一氣嗬成。
事實上,這個動作他私底下已經練了無數遍了。
砰!
一聲槍響,數十米開外擺著的瓦罐應聲破碎。
徐達看得整個人都傻眼了。
緊接著,隻見朱元璋再次裝填彈藥,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包著彈丸,迅速裝入膛口,動作同樣迅速。
砰!
又是一槍。
數十米開外擺著的另外一個瓦罐應聲破碎。
徐達整個人徹底懵了。
瞬發。
精準。
射程遠。
威力大。
而且裝填速度更快。
這是全麵加強版火銃啊,不,應該說和火銃已經不是一個層麵的武器了。
火銃曾在朱元璋征戰天下,建立大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徐達仍舊記得那場戰鬥。
那是元至正二十三年七月,朱元璋率舟師二十萬至鄱陽湖,同陳友諒號稱六十萬的主力進行決戰。
戰前,朱元璋察看了陳友諒以巨舟相連的水陣,認為其不利進退,遂將本部水軍戰船分成二十隊,把船上裝備的“火器弓弩,以次鱗列”,“近寇舟,先發火器,次弓駑,近其舟則短兵擊之。”
作戰開始後,朱元璋的軍隊即按部署攻擊陳軍水陣,將艦船上裝備的火炮、火銃等火器,一起發射,焚毀陳友諒戰船二十餘艘,並射死射傷陳軍無數。
那是火銃的一次完美應用。
如果當時朱元璋的軍隊裝備有他現在手上的那把東西,陳友諒的軍隊豈不成了土雞瓦狗?
“厲害嗎?”朱元璋眼中含笑的看向目瞪口呆的徐達。
“厲害!”徐達怔怔的點頭。
朱元璋吹了吹還在冒著熱氣的槍管,道:“這東西叫燧發槍,你覺得如果咱大明的軍隊能夠裝備上燧發槍,如何?”
“無敵!”
徐達直截了當。
他常年征戰沙場,當然知道這樣的武器裝備究竟有多厲害。
大明在立國後,相當重視的製造,火銃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現在明軍裝備的火銃,同元朝火銃相比,口徑減小,身管加長,工藝較精細,銃身多刻有製造地、製造部門、工匠姓名、監造官職、重量和製造年月。
所以,火銃在戰場上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火銃和燧發槍相比,就像剛剛說的,簡直就不是一個層級上的武器。
想想一隊裝備燧發槍的槍手一字排開,冷兵器如何近身?就算是騎兵也不行,簡直就是活靶子。
“嗯,不錯,無敵。”
朱元璋點頭,不過隨後卻是歎了一口氣:“可是想要批量造出來,不容易啊。”
“為什麽?”
徐達皺眉不解,既然能夠造出一把,為何不可以造出十把,百把,乃至萬把?
朱元璋將槍展示到徐達的麵前:“你看,這些核心的部件,全都是精鋼打造,咱手中的這把,打造了幾個月之久。”
原來如此。
徐達了然,精鋼價格昂貴,打造工期長,造一兩把做樣品還可以,至於大量製造?基本承受不起。
所以這樣的槍不適合大麵積裝備,隻適合裝備少量精銳,或者是給貴族當玩物。
想到這裏,徐達也是歎道:“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朱元璋卻是搖了搖頭,道“知道咱為什麽今日把你單獨叫到這兒來嗎?咱主要目的不是讓你看槍,而是鍛鋼。”
“鍛鋼?”徐達一怔。
朱元璋從懷中拿出一本書遞給徐達:“這邊是鍛鋼之法。”
徐達接過,隻見封麵上寫著:平爐煉鋼法的概述
朱元璋道:“如果咱們真的按照上麵的方法把鋼批量鍛煉出來,那麽咱們大明就可以有無數把這樣的槍,甚至是重炮,咱們大明就無敵了。”
徐達愕然……
……
第二日早朝。
徐達再一次愕然。
因為一上早朝,朱元璋便當著百官宣布,鳳陽的賑災糧款有了……
君臣皆大歡喜。
朱元璋自然是和徐達他們幾個此次北伐的主要功臣坐一桌。
事實上,朱元璋也不時找徐達他們喝酒,甚至喝得差不多了,朱元璋還會與他們以布衣兄弟相稱。
不過越是這樣,徐達就越是恭慎。
每一次喝酒,徐達既不掃興,也不會酒後失言。
而且每一次徐達凱旋歸來,也從來不炫耀功勞,總是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笑終日。
所以這一次,就算沒有朱元璋提醒,徐達也不會喝多,更不會酒後失言。
酒桌上,徐達一如既往的恭慎。
每每說到這次北伐建功的時候,徐達也總是歸於皇上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
其他人也都習慣了,以為是徐達的謙虛與恭維。
但隻有徐達自己知道,他並不是在謙虛,也不是在恭維。
朱元璋也是打哈哈,沒有多說什麽,現在的他有更加宏偉的目標。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其他人都還正喝在興頭上,朱元璋已經找個理由把徐達叫了出去。
徐達的心思其實一直都沒有在喝酒上。
自從朱元璋在輦車上跟他說了那句話,徐達的心思就都在那上麵了。
如果是以前,徐達也許不會太在意。
但是自從這次北伐之後,徐達發覺,皇上變得愈發的神秘莫測,那張地圖以及對戰場形勢的預判,宛若鬼神,超出了徐達的認知。
而這一次,皇上專門在向他提親之後說這個,很顯然這個東西絕不簡單。
究竟會是什麽東西呢?
徐達滿心期待……
……
城郊的校場。
朱元璋帶著徐達來到了這裏,隻有他們兩個人。
“你看這個。”
朱元璋也不磨嘰,直接掏出一把槍,展示在徐達的麵前。
這是?
徐達有些看不懂。
大明是有火銃的,而朱元璋手上這把槍看著和火銃有幾分相似,但又不是火銃。
比火銃更加的複雜,也更加的精美。
見徐達一臉懵逼,朱元璋笑了:“不認識就對了!”
話音落下,朱元璋抬起手中的燧發槍。
瞄準。
扣動扳機。
整個動作一氣嗬成。
事實上,這個動作他私底下已經練了無數遍了。
砰!
一聲槍響,數十米開外擺著的瓦罐應聲破碎。
徐達看得整個人都傻眼了。
緊接著,隻見朱元璋再次裝填彈藥,使用浸蘸油脂的亞麻布包著彈丸,迅速裝入膛口,動作同樣迅速。
砰!
又是一槍。
數十米開外擺著的另外一個瓦罐應聲破碎。
徐達整個人徹底懵了。
瞬發。
精準。
射程遠。
威力大。
而且裝填速度更快。
這是全麵加強版火銃啊,不,應該說和火銃已經不是一個層麵的武器了。
火銃曾在朱元璋征戰天下,建立大明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徐達仍舊記得那場戰鬥。
那是元至正二十三年七月,朱元璋率舟師二十萬至鄱陽湖,同陳友諒號稱六十萬的主力進行決戰。
戰前,朱元璋察看了陳友諒以巨舟相連的水陣,認為其不利進退,遂將本部水軍戰船分成二十隊,把船上裝備的“火器弓弩,以次鱗列”,“近寇舟,先發火器,次弓駑,近其舟則短兵擊之。”
作戰開始後,朱元璋的軍隊即按部署攻擊陳軍水陣,將艦船上裝備的火炮、火銃等火器,一起發射,焚毀陳友諒戰船二十餘艘,並射死射傷陳軍無數。
那是火銃的一次完美應用。
如果當時朱元璋的軍隊裝備有他現在手上的那把東西,陳友諒的軍隊豈不成了土雞瓦狗?
“厲害嗎?”朱元璋眼中含笑的看向目瞪口呆的徐達。
“厲害!”徐達怔怔的點頭。
朱元璋吹了吹還在冒著熱氣的槍管,道:“這東西叫燧發槍,你覺得如果咱大明的軍隊能夠裝備上燧發槍,如何?”
“無敵!”
徐達直截了當。
他常年征戰沙場,當然知道這樣的武器裝備究竟有多厲害。
大明在立國後,相當重視的製造,火銃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現在明軍裝備的火銃,同元朝火銃相比,口徑減小,身管加長,工藝較精細,銃身多刻有製造地、製造部門、工匠姓名、監造官職、重量和製造年月。
所以,火銃在戰場上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火銃和燧發槍相比,就像剛剛說的,簡直就不是一個層級上的武器。
想想一隊裝備燧發槍的槍手一字排開,冷兵器如何近身?就算是騎兵也不行,簡直就是活靶子。
“嗯,不錯,無敵。”
朱元璋點頭,不過隨後卻是歎了一口氣:“可是想要批量造出來,不容易啊。”
“為什麽?”
徐達皺眉不解,既然能夠造出一把,為何不可以造出十把,百把,乃至萬把?
朱元璋將槍展示到徐達的麵前:“你看,這些核心的部件,全都是精鋼打造,咱手中的這把,打造了幾個月之久。”
原來如此。
徐達了然,精鋼價格昂貴,打造工期長,造一兩把做樣品還可以,至於大量製造?基本承受不起。
所以這樣的槍不適合大麵積裝備,隻適合裝備少量精銳,或者是給貴族當玩物。
想到這裏,徐達也是歎道:“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朱元璋卻是搖了搖頭,道“知道咱為什麽今日把你單獨叫到這兒來嗎?咱主要目的不是讓你看槍,而是鍛鋼。”
“鍛鋼?”徐達一怔。
朱元璋從懷中拿出一本書遞給徐達:“這邊是鍛鋼之法。”
徐達接過,隻見封麵上寫著:平爐煉鋼法的概述
朱元璋道:“如果咱們真的按照上麵的方法把鋼批量鍛煉出來,那麽咱們大明就可以有無數把這樣的槍,甚至是重炮,咱們大明就無敵了。”
徐達愕然……
……
第二日早朝。
徐達再一次愕然。
因為一上早朝,朱元璋便當著百官宣布,鳳陽的賑災糧款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