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個影響深遠的技術性問題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考核法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這也從側麵證明了這個方法的成功。
鬆江特區的棉紡產業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劉基知道,正是高速發展,掩蓋了其中不少的問題,其中就有許多管理上的問題。
他也一直在探索管理的方式模式,將他的那一套治國理念放了進來,但似乎並不是特別的好用。
年前的股份製合作,讓鬆江特區的棉紡產業更上一層樓,而現在的考核法,則讓劉基在管理方麵茅塞頓開,醍醐灌頂。
對於朱元璋而言,他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封王,之前朱辰也說了,封王每個朝代都有封,但獨獨明王朝最終出現天下養朱,最根本原因還是世襲罔替,所以,廢除世襲罔替當然是必然的,然而,在不需要封王戍邊後,對於藩王的管理,朱元璋其實沒有什麽好的想法。
現在,朱辰的考核法也能用於藩王的管理,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和文官的管理一樣,考核法使得努力上進者得到獎勵,懶惰庸碌者給予誡勉,不再是幹得好壞一個樣,吃大鍋飯,讓藩王之間也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
而且,朱元璋心中還有一個他自以為絕妙的想法……
對於朝廷人才的選拔和管理,朱辰在後世文官管理製度的基礎上,結合大明的實際,講了許多,從上一次朱元璋獨自來書店,講到這一次三人一起來書店。
朱標和劉基上一次雖然沒有來,但是他們也能聽得明白,因為朱元璋已經在實行朱辰提出的政策。
改變科舉的方式和內容,發行報紙推廣生產生活知識。
就算不知道這些,這一次講的考核管理之法也是獨立出來的知識,完全能夠聽得懂。
事實上,除了人才的選拔和管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便是人才的教育方麵。
人才的教育可以說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方向。
但是現階段的大明,還遠沒有到可以普及科學教育的階段,能夠發行個普及訊息和知識的報紙,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試想如果朱元璋沒有看到後世的曆史,沒有改變的決心,就是朱辰畫再大的餅,朱元璋也不會吃的。
即使有了指路明燈,但也要循序漸進。
朱辰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作為指引大明走上一條嶄新道路的燈塔,負責指明了方向,而路上遇到的問題還是由朱元璋他們來提,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穩健而又踏實。
等朱元璋三人基本上消化了自己提出了考核管理製度,朱辰問道:
“還有其他問題嗎?”
朱元璋認真想了想,他倒是想到了一個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似乎也不是什麽大問題,既然朱辰問了,他也就順勢說出來。
“是這樣的朱先生,在開挖石炭的過程中,因為石炭是在地底下,所以就很容易遇到礦坑進水的情況,每一次開挖之前,都需要把水清理幹淨了,這就使得石炭開挖的效率嚴重被拉低,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朱元璋也就隨便一問,因為在他的眼裏,這是一個常見的技術性難題,影響說小不小,但是說大也不大。
然而讓朱元璋意外的是,朱辰卻顯得很鄭重。
“人力畜力都試過了是嗎?”
朱元璋點頭:“對,人力和畜力都已經試過了,但是隨著礦坑越挖越大,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每天都要花一半以上的時間來處理地下進水的問題。”
朱元璋將朱樉在折子上說的問題講述了出來,這個問題無論是在朱樉眼裏還是在朱元璋眼裏,其實都不算一定要解決的難題。
就是現在在一旁聽著的朱標和劉基,也都有些不以為意,礦坑排水顯然是見怪不怪的問題了。
而朱辰卻仍舊是一臉認真的道:“那你們有沒有想過,除了人力畜力,其實還有別的力。”
“別的力?”
三人都是露出不解的神色。
朱辰道:“你們都燒過開水吧?”
三人點頭。
千百年來,華夏人習慣喝熟水,他們當然也燒過開水。
朱辰道:“當開水燒開之後,會冒出騰騰的白氣,經常會使得鍋蓋被頂開,對嗎?”
三人繼續點頭,這是司空見慣的情況,沒什麽奇怪的。
朱辰繼續道:“但是你們想過沒有,鍋蓋為什麽會被頂開?是不是有一個力氣去將鍋蓋頂起來,否則怎麽會這樣?”
三人露出思索的神色,似乎是這麽個理啊。
好像真有這麽個力,去把鍋蓋頂起來,可是那又怎麽樣呢?
朱辰認真的道:“你們可別小看了這個力,你們是否試過用手去壓那個鍋蓋,如果有,你們就會發現,隻要持續燒火,那個鍋蓋其實是壓不住的,對嗎?”
用手去壓那個被頂起來的鍋蓋,其實很多人小時候都幹過,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朱元璋他們三人。
當時他們隻是覺得好玩。
但是現在聽朱辰這麽一說,確實是那麽一迴事。
朱辰繼續道:“那我們延伸開來想一想,既然我們用手壓不住,那如果是一塊大石頭呢?能不能壓得住?”
???
朱元璋三人額頭上都冒出了問號。
對啊。
既然用人力壓不住,那如果用一塊大石頭呢,能不能壓得住?
他們沒有想過,當然也不知道答案。
但是從直覺上來說,竟感覺是壓不住的。
朱辰繼續道:“我們往更大的去延伸,如果是一座山呢?能壓得住嗎?”
一座山?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都是瞪大了眼珠子。
他們當然沒有想過。
可是,朱辰既然這麽問,不會……
不會真的能將一座山頂翻吧?
在三人驚疑的目光下,朱辰道:“事實上,隻要我們的容器足夠大,足夠堅固,密封性足夠的好,水汽是很難被壓住的,理論上是可以把山頂翻。”
“所以說,燒開水的力量其實是非常強大的。”
“說完這個,我們再說迴挖煤現場,現場最多的是什麽?”
現場最多的是什麽?
朱元璋三人都是若有所思,最後還是朱元璋半信半疑的迴道:“煤炭?”
“不錯。”
朱辰點頭:“煤炭開挖現場,最多的自然就是煤炭。”
“煤炭能幹什麽?煤炭是不是能燒開水?而燒開水又有著強大的力量,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燒開水的力量,將礦坑裏麵的水抽出來呢?”
朱辰循循善誘,朱元璋三人的眼神也是越來越亮。
不過要怎麽利用這個燒開水的力量,他們當然想不出出來,隻得一臉好奇的豎起耳朵聽朱辰繼續講下去。
朱辰也沒有吊他們胃口,起身去拿了筆和紙過來。
“比如這樣……”
朱辰一邊畫一邊道:“我們可以造一個大鍋,大鍋用來燒水,燒出來的水汽通過管道進入一個汽缸中。而在氣缸中有一個可活動的塞子,也就是活塞,活塞的一端對著水汽,另外一端連接著一根杠杆的一端。”
“當蒸汽進入汽缸時,就會推動活塞上升,活塞上升就會推動杠杆連著活塞的這一端上升。”
“這個時候,我們通過一根水管往汽缸裏注入冷水,就是使得氣缸裏的蒸汽快速冷卻,從而將升起來的活塞吸下去,活塞下降,就會使得杠杆連著活塞的這一端下降,這端下降了,是不是就意味著另外一端連著抽水的杠杆被抬起來了?”
“連著唧筒,也就是抽水泵這邊的杠杆抬起,將地下的水給抽出來,然後大部分排掉,一小部分進入冷卻水管……”
“這樣,燒水,讓鍋爐裏的水變成水汽,給連接著鍋爐的汽缸不斷充汽、冷凝,它的活塞就會不斷地上下往複,成為有節律的運動,抽水機也就連續不斷地工作了。”
“也就是說,我們隻需要利用現場豐富的煤炭資源,不停的燒水,就能實現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抽排水。”
話音落下,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早已經呆若木雞……
鬆江特區的棉紡產業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劉基知道,正是高速發展,掩蓋了其中不少的問題,其中就有許多管理上的問題。
他也一直在探索管理的方式模式,將他的那一套治國理念放了進來,但似乎並不是特別的好用。
年前的股份製合作,讓鬆江特區的棉紡產業更上一層樓,而現在的考核法,則讓劉基在管理方麵茅塞頓開,醍醐灌頂。
對於朱元璋而言,他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封王,之前朱辰也說了,封王每個朝代都有封,但獨獨明王朝最終出現天下養朱,最根本原因還是世襲罔替,所以,廢除世襲罔替當然是必然的,然而,在不需要封王戍邊後,對於藩王的管理,朱元璋其實沒有什麽好的想法。
現在,朱辰的考核法也能用於藩王的管理,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和文官的管理一樣,考核法使得努力上進者得到獎勵,懶惰庸碌者給予誡勉,不再是幹得好壞一個樣,吃大鍋飯,讓藩王之間也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
而且,朱元璋心中還有一個他自以為絕妙的想法……
對於朝廷人才的選拔和管理,朱辰在後世文官管理製度的基礎上,結合大明的實際,講了許多,從上一次朱元璋獨自來書店,講到這一次三人一起來書店。
朱標和劉基上一次雖然沒有來,但是他們也能聽得明白,因為朱元璋已經在實行朱辰提出的政策。
改變科舉的方式和內容,發行報紙推廣生產生活知識。
就算不知道這些,這一次講的考核管理之法也是獨立出來的知識,完全能夠聽得懂。
事實上,除了人才的選拔和管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便是人才的教育方麵。
人才的教育可以說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方向。
但是現階段的大明,還遠沒有到可以普及科學教育的階段,能夠發行個普及訊息和知識的報紙,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試想如果朱元璋沒有看到後世的曆史,沒有改變的決心,就是朱辰畫再大的餅,朱元璋也不會吃的。
即使有了指路明燈,但也要循序漸進。
朱辰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作為指引大明走上一條嶄新道路的燈塔,負責指明了方向,而路上遇到的問題還是由朱元璋他們來提,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穩健而又踏實。
等朱元璋三人基本上消化了自己提出了考核管理製度,朱辰問道:
“還有其他問題嗎?”
朱元璋認真想了想,他倒是想到了一個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似乎也不是什麽大問題,既然朱辰問了,他也就順勢說出來。
“是這樣的朱先生,在開挖石炭的過程中,因為石炭是在地底下,所以就很容易遇到礦坑進水的情況,每一次開挖之前,都需要把水清理幹淨了,這就使得石炭開挖的效率嚴重被拉低,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朱元璋也就隨便一問,因為在他的眼裏,這是一個常見的技術性難題,影響說小不小,但是說大也不大。
然而讓朱元璋意外的是,朱辰卻顯得很鄭重。
“人力畜力都試過了是嗎?”
朱元璋點頭:“對,人力和畜力都已經試過了,但是隨著礦坑越挖越大,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每天都要花一半以上的時間來處理地下進水的問題。”
朱元璋將朱樉在折子上說的問題講述了出來,這個問題無論是在朱樉眼裏還是在朱元璋眼裏,其實都不算一定要解決的難題。
就是現在在一旁聽著的朱標和劉基,也都有些不以為意,礦坑排水顯然是見怪不怪的問題了。
而朱辰卻仍舊是一臉認真的道:“那你們有沒有想過,除了人力畜力,其實還有別的力。”
“別的力?”
三人都是露出不解的神色。
朱辰道:“你們都燒過開水吧?”
三人點頭。
千百年來,華夏人習慣喝熟水,他們當然也燒過開水。
朱辰道:“當開水燒開之後,會冒出騰騰的白氣,經常會使得鍋蓋被頂開,對嗎?”
三人繼續點頭,這是司空見慣的情況,沒什麽奇怪的。
朱辰繼續道:“但是你們想過沒有,鍋蓋為什麽會被頂開?是不是有一個力氣去將鍋蓋頂起來,否則怎麽會這樣?”
三人露出思索的神色,似乎是這麽個理啊。
好像真有這麽個力,去把鍋蓋頂起來,可是那又怎麽樣呢?
朱辰認真的道:“你們可別小看了這個力,你們是否試過用手去壓那個鍋蓋,如果有,你們就會發現,隻要持續燒火,那個鍋蓋其實是壓不住的,對嗎?”
用手去壓那個被頂起來的鍋蓋,其實很多人小時候都幹過,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朱元璋他們三人。
當時他們隻是覺得好玩。
但是現在聽朱辰這麽一說,確實是那麽一迴事。
朱辰繼續道:“那我們延伸開來想一想,既然我們用手壓不住,那如果是一塊大石頭呢?能不能壓得住?”
???
朱元璋三人額頭上都冒出了問號。
對啊。
既然用人力壓不住,那如果用一塊大石頭呢,能不能壓得住?
他們沒有想過,當然也不知道答案。
但是從直覺上來說,竟感覺是壓不住的。
朱辰繼續道:“我們往更大的去延伸,如果是一座山呢?能壓得住嗎?”
一座山?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都是瞪大了眼珠子。
他們當然沒有想過。
可是,朱辰既然這麽問,不會……
不會真的能將一座山頂翻吧?
在三人驚疑的目光下,朱辰道:“事實上,隻要我們的容器足夠大,足夠堅固,密封性足夠的好,水汽是很難被壓住的,理論上是可以把山頂翻。”
“所以說,燒開水的力量其實是非常強大的。”
“說完這個,我們再說迴挖煤現場,現場最多的是什麽?”
現場最多的是什麽?
朱元璋三人都是若有所思,最後還是朱元璋半信半疑的迴道:“煤炭?”
“不錯。”
朱辰點頭:“煤炭開挖現場,最多的自然就是煤炭。”
“煤炭能幹什麽?煤炭是不是能燒開水?而燒開水又有著強大的力量,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燒開水的力量,將礦坑裏麵的水抽出來呢?”
朱辰循循善誘,朱元璋三人的眼神也是越來越亮。
不過要怎麽利用這個燒開水的力量,他們當然想不出出來,隻得一臉好奇的豎起耳朵聽朱辰繼續講下去。
朱辰也沒有吊他們胃口,起身去拿了筆和紙過來。
“比如這樣……”
朱辰一邊畫一邊道:“我們可以造一個大鍋,大鍋用來燒水,燒出來的水汽通過管道進入一個汽缸中。而在氣缸中有一個可活動的塞子,也就是活塞,活塞的一端對著水汽,另外一端連接著一根杠杆的一端。”
“當蒸汽進入汽缸時,就會推動活塞上升,活塞上升就會推動杠杆連著活塞的這一端上升。”
“這個時候,我們通過一根水管往汽缸裏注入冷水,就是使得氣缸裏的蒸汽快速冷卻,從而將升起來的活塞吸下去,活塞下降,就會使得杠杆連著活塞的這一端下降,這端下降了,是不是就意味著另外一端連著抽水的杠杆被抬起來了?”
“連著唧筒,也就是抽水泵這邊的杠杆抬起,將地下的水給抽出來,然後大部分排掉,一小部分進入冷卻水管……”
“這樣,燒水,讓鍋爐裏的水變成水汽,給連接著鍋爐的汽缸不斷充汽、冷凝,它的活塞就會不斷地上下往複,成為有節律的運動,抽水機也就連續不斷地工作了。”
“也就是說,我們隻需要利用現場豐富的煤炭資源,不停的燒水,就能實現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抽排水。”
話音落下,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早已經呆若木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