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煤也是這樣?”


    朱元璋和朱標都是一怔,而劉基更是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


    因為上次劉基沒來,所以不知道朱辰這話究竟是什麽意思。


    挖煤他當然知道是什麽。


    但是挖煤也需要像紡織那樣,利用股份製動用整個社會大量的人力物力?


    就是知道怎麽迴事的朱元璋也感到疑惑。


    “可是朱先生,這石炭雖然可用於生火取暖,但真的有必要搞股份製,讓那麽多人參與進來嗎?”


    石炭可用於取暖?


    劉基有些聽不懂了,石炭不是有毒嗎?


    不過他並沒有插嘴,而是靜靜的聽下去。


    隻見朱辰笑笑,道:“煤炭可不僅僅用於生火取暖,生火取暖可以說煤炭最沒有用的用處了,它的用處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大得多。”


    最沒有用的用處?


    朱元璋和朱標聞言愕然。


    在他們看來,煤炭能夠用於生火取暖,已經是天大的用處了,卻被朱辰說成最最沒有用的用處?


    難道還有什麽驚人的用處不成?


    在兩人灼灼的目光下,朱辰說道:“煤炭的用處很多,而其中的一個重要用處,那便是煉鐵。”


    “啊?”


    朱元璋和朱標包括劉基在內,都是嘴巴微張。


    就這?


    煉鐵?


    這不早就已經是這麽做了嗎?


    用煤炭煉鐵從宋朝就已經大規模利用起來了,不然你以為這麽多武器是從哪裏來的?而且自從用煤炭煉鐵以後,壓根就不缺鐵用。


    曆代朝廷幾乎都實行鹽鐵專營,大明也不例外。


    但其實在鐵這一塊,大明已經漸漸放開了。


    因為鐵不再稀缺。


    大明現如今一年的官營冶鐵產量是九千多噸,而民間冶鐵已經高達一萬三千多噸,而這些鐵除了武器製造外就是農具了,大明並不缺鐵用。


    後來朝廷還因為庫存鐵太多,曾兩次罷停各處官營鐵冶。


    這一切都是因為冶鐵技術的成熟,特別是在發明用煤炭冶鐵之後,效率為之大大提高。


    現在朱辰卻說,煤炭的一個重要用處是用於冶鐵。


    這不是廢話嗎?


    看著朱元璋三人疑惑的目光,朱辰也不急,喝了一口茶後,不疾不徐的說道:“煤炭煉鐵,其實宋朝就已經很成熟了,可以量產生鐵,這放眼四海,都是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可以說一枝獨秀。”


    “在蒙元時期,成吉思汗打到西方,火炮轟得西方屁滾尿流嚇破了膽,西方的那些人才發現,原來在遙遠的東方,人們已經掌握了量產鐵的技術,而他們甚至連個高爐都還沒有,隻能靠小爐小鍋生產昂貴的鐵器。”


    朱辰說的這些,他們也都知道。


    天朝上國強於四海那些蠻夷小國,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然而,朱辰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們有些傻眼。


    “西方那些人將華夏的冶鐵技術偷了過去,他們也開始建起高爐,使用煤炭冶鐵,他們生產出來的鐵卻比華夏的要好,而華夏卻從此誤入歧途,一條道走到黑。”


    誤入歧途?


    朱元璋三人有些聽不懂了。


    朱辰繼續道:“讓華夏冶鐵技術迅猛發展的是用煤煉鐵,而讓華夏冶鐵誤入歧途的也是用煤煉鐵。”


    “為什麽?”


    “因為煤炭裏麵含有大量的雜質,在煉鐵的過程中,這些雜質就會混入鐵中,從而使得鐵的雜質很多,質量很差。”


    朱辰的這話,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也並不意外。


    事實上,對於這點他們也知道。


    用煤炭煉出來的鐵比不上木炭煉出來的鐵,但勝在量大便宜,就好比現在劉基在搞的那個紡織業織出來的布,當然不能跟質地精美的鬆江布相提並論,但市場卻比鬆江布要更大。


    這也是煤炭煉鐵得以成為主流的原因。


    朱辰道:“對於這樣含著大量雜質的生鐵,其實也是有方法提高它的質量的,那便是炒鐵,也就是鍛造,但這樣一來,就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人們寧願用便宜但質量差的生鐵,也不願意用質量好但昂貴的熟鐵。”


    “即使是朝廷也是一樣,他們做出來的大炮經常炸膛,也是因為這個。”


    朱元璋幾人點頭。


    如朱辰所說,大明的大炮已經算得上是戰場上的常規武器,確實存在經常炸膛的情況,具體原因他們也懂,隻是他們並沒有去改變的打算。


    主要還是他們覺得,這樣已經夠用了。


    與其耗費大量的錢財去造一架不炸膛的火炮,還不如去造十架可能會炸膛的火炮。


    朱辰繼續道:“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其實可以從源頭上去控製生鐵的質量,用煤炭煉出的生鐵質量之所以差,是因為燒鐵的過程中煤炭硫元素等雜質會流入鐵水,使得鐵變脆,嚴重影響了鐵的質量。”


    “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在使用煤炭之前,減少煤炭的雜質呢?”


    劉基迴道:“朱先生說的可是焦炭?”


    朱辰點頭:“不錯,就是焦炭!”


    所謂焦炭,其實就是將原煤在密閉空間內進行高溫處理,從而使得其中的雜質分解,揮發,從而留下更為純淨的炭。


    煤炭經過加工成為焦炭後,不僅火力更猛,而且質地堅硬,不容易破碎造成堵塞或者摻入生鐵中,是十分理想的煉鐵材料。


    劉基為什麽懂這個?


    那是因為從宋朝開始,其實就已經有人發明了焦炭,並成功運用於煉鐵。


    在明朝的一些書籍中也有關於焦炭的記載:“煤則各處產之,臭者燒熔而閉之成石,再鑿而入爐,曰焦,可五日不絕火,煎爐煮石,殊為省力。”


    隻不過他們嫌焦炭煉鐵的程序麻煩,還不如燒原煤來得快捷且經濟,所以焦炭的使用就這樣被無情的摒棄了。


    總的來說,中國的冶鐵技術其實發展最快,最後卻自己走進了死胡同。


    即使是現在,朱元璋也還在疑惑。


    “有必要那麽做嗎?”


    “有!”


    朱辰點頭,鄭重的迴道:“而且非常必要!”


    見朱辰神色鄭重,朱元璋也想起了剛剛朱辰說的那句話,生火取暖隻不過是煤炭最沒用的用處罷了,難道說這個煤炭煉鐵真的那麽重要?


    朱辰繼續道:“隻要我們能夠煉出好的鋼鐵,那麽就可以有無限的可能。”


    無限的可能?


    在朱元璋三人的眼裏,鋼鐵的作用無非就是農具家具以及武器,但是如果他們真的有機會見識到後世的世界的話,他們就會知道,鋼鐵究竟有多麽的重要。


    在現代的生活當中,鋼鐵隨處可見,而且成為了人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必需品,建築業,交通運輸業,軍工業,各類器械等等,都是以鋼鐵為基礎的。


    在新中國剛成立之時,發展鋼鐵業也成為了整個國家重中之重的戰略。


    隻不過朱元璋他們肯定還沒有這樣的概念。


    朱辰就從他們熟悉的東西說起。


    “譬如武器!”


    “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用好的鋼鐵去鑄造火銃和火炮,火銃和火炮不僅不會炸膛,而且威力能夠更大,也可以更加的精準。”


    “十步殺一人,這是俠客的巔峰。”


    “可是一支強大的火銃卻可以做到,殺人於五裏之外!”


    聞言,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都是瞪大了眼珠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