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這莫不是一本反書吧?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好。”
劉基點頭,隨後鄭重的接過太子遞過來的書。
按照太子所說,這本書是皇上給太子看的,太子看不懂,然後這才請教自己。
這究竟是一本什麽樣的書?
皇上如此重視,而太子竟然看不懂?
劉基很是好奇,所以沒有猶豫也沒有推辭,便接過了書。
書本入手,劉基就能感受到不同,因為光是封麵就和他以往見過的書都不一樣。
“如果沒有別的事,臣先告退了。”
“好。”
劉基告退後,第一時間迴到府中。
在跟家人說無重要事情不要打擾以後,劉基便進入了書房。
洗手焚香。
劉基很重視這本書,而且他也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
做好這一切看書前的準備工作以後,劉基這才來到書桌前正襟危坐,看著書本的名字微微愣住了。
閱讀,對於劉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一件事了,如今他走過大半生,看過了太多太多的書,有好有壞,有受益匪淺有嗤之以鼻,但無論如何,閱讀,就是一場享受的精神之旅。
而這一次,則是更加的特別。
因為光是名字,他就感覺有些看不懂,感覺怪怪的。
馬哲的基本原理?
馬哲是誰?
越是這種奇怪的書,劉基就越感興趣,因為普通的書,他實在是看得太多了。
“希望不要讓我失望。”
懷著期待的心情,劉基緩緩翻開了書。
映入眼簾的是簡體字。
這本書果然和他以前看的都不一樣,但還好,這些簡體字他認識,隻是讀得稍微有些慢,並沒有造成太大的閱讀障礙。
“對世界的本質,存在狀態和發展的一般規律認識,是任何哲學世界觀的基礎,馬哲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變化和發展的,而且是有規律的運動發展過程……”
開篇的第一段,就把劉基給看得眉頭微微一皺。
在劉基的認知裏,對於這個世界的構成,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先賢在探究,他們給出自己的答案,部分答案已經給出了得到廣泛認可的觀點,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周易》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陰陽,陰陽構成了世界的一切。
而在《尚書》中,則是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了世間萬物的根本。
可是這本書裏麵,卻將世界歸納於物質。
這倒是和先賢的認識有些相似之處,因為無論是陰陽,還是金木水火土本質上也是物質。
隻是,後麵的他就有些不懂了。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構成世界的物質都是處於有規律的運動發展中,而且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隻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不存在不運動的物質?
這……
劉基皺眉不解,那他眼前的書桌不就是不動的嗎?
而且書中還舉了一個例子。
《壇經》中有記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見風吹幡動,一個和尚說是風動,另外一個和尚說是幡動,兩人因此爭論不已。這個時候,慧能法師過來了,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究竟是誰對?
書中並沒有給出答案,而是讓你自己去思考。
對於這個故事,劉基當然是相當熟悉,在他的認知裏,固然是慧能法師說的是對的。
但是,如果按照書中的理論,任何事物都是在運動當中,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這麽說的話……
難道說,慧能法師說錯了?
劉基感覺自己的認知都被顛覆了。
難怪太子說看不懂了。
劉基的眉頭已經擰成了麻花,這究竟是一本什麽樣的書?
突然。
劉基瞪大了眼珠子。
這……
這莫不是一本反書吧?
書中闡述的理論和知識完全顛覆了現在主流的認知,仿佛是想要將一種全新的思想展現在閱讀者的麵前,最讓劉基驚訝的是,這套思想自成體係,他竟是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書籍的力量是很恐怖的,正是因為它能傳遞思想。
所以,曆朝曆代的皇帝最忌諱的就是反書,曆史上因為反書釀成的大禍也是比比皆是。
可是……
如果這真是一本反書的話,皇上又怎麽會把這本書給太子看呢?還讓太子看懂了以後給他說道說道?
劉基也給搞懵逼了。
書中的很多觀點,劉基並不認同。
但不認同歸不認同,劉基卻不得不驚歎於作者對於這個世界的思考,這是一個全新的角度和觀點。
探究這個世界,是先賢們窮盡一生都想要去做的事情,劉基也想追隨先賢們的腳步。
而這本書,仿佛給他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即使他對裏麵的東西很陌生,甚至有些抵觸,但越是這樣,他就越想要探究一下這個新世界。
劉基看得很慢,時而掩卷長思,時而恍然大悟,時而茫無頭緒……
……
皇城中。
朱元璋這些天也一直在看《明史》中的各種人物列傳,現在的他,可以說是知曉了大明每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平,他最關注的當然是他身邊的人。
雖然沒有看帝皇本紀那會那樣心情激蕩如潮起潮落,但也免不了心緒起伏,因為很多都出乎了他的意料。
胡惟庸和李善長他之前已經看過了。
後麵還讓他想不到的是,當初跟著他一起創建帝業的功臣們,大都被他屠戮殆盡,那些入主功臣廟,手中握有免死鐵劵的也一樣。
而這些,大都發生在馬皇後和太子薨逝了以後。
朱元璋發現,馬皇後的死和太子的死,對他的影響確實是極大的。
想想也理所當然。
這兩個是他最為珍視的人,卻走在了他的前麵,可以說,他後期性情大變,屠戮功臣,這兩個人的薨逝是根本的原因之一。
現在最緊要的就是,如何避免這兩人的薨逝,特別是太子朱標。
還好自己現在知曉了一切,還好現在還有時間。
朱元璋暗暗鬆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他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第一次與朱辰深入交談時探討的問題。
曆朝曆代,王朝國祚不過三百年
大明一樣不可避免。
也就是說,即使自己知曉了一切,救迴了太子,大明到了後期,也一樣不可挽迴的滑向深淵。
如何挽迴大明?
朱辰當時的話說,有辦法,但是很難,幾乎不可能做到。
說到具體的解決之道時,朱辰又說了一堆什麽“生產力”“生產關係”等一堆他聽不懂的詞,
當時話說到一半,加之天已經黑了,朱辰索性給了他一本書。
《馬哲的基本原理》。
這本書迴來之後他粗略的看了一下,但是他發現,書中的東西艱澀難懂,於是把書給了太子。
“不知道太子看得怎麽樣了?”
朱元璋心中想著,便去了文化殿,太子果然在那裏。
朱元璋示意門口的太監不要說話,悄悄的走了進去。
進了殿中,便見太子正伏在案桌前,他並沒有在看書,而是在處理奏折。
太子的案台上,堆滿了奏折,一堆堆一疊疊,足有幾十上百本之多,如小山一般,而太子的消瘦的身影甚至被這些奏折給淹沒住了,他正無比認真的批閱奏折,渾然不覺朱元璋已經來到身旁。
看到這裏,朱元璋不由得一陣心痛。
太子如此勤政,甚至連健康都不要了,可是他如果知道,無論他怎麽努力,大明一樣會走向滅亡,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標兒,咱歇一會。”
朱元璋一邊說著,一邊將朱標手中的奏折拿了下來。
朱標一怔,迴頭看去,連忙站了起來。
“父皇,您來啦。”
朱元璋微笑的點了點頭:“坐,不用起來,你坐著。”
朱標感覺自己的父皇變了,變得有些陌生,以前的父皇對他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但是現在,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幾乎是每一次都是希望他多休息。
這讓朱標反而有些不適應了,雖說不適應,但朱標心中想著的還是匯報工作。
“父皇,恩科那邊基本上已經準備好了,大學堂,貢院,國子監等場地整備一新,各省考生陸陸續續踏上京趕考之路,有些離得近的考生已經到了京師,隻等開考之日的到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
不過他似乎對這些並沒有太感興趣,而是問道:“標兒,上次給你的那本書,看得怎麽樣了?”
“書?”
朱標微微一怔。
他當然記得那本書,而且他也有認真的去看那本書,但是,那本書中的東西,不僅艱澀難懂,而且很多思想和他現在的思想有衝突。
他實在是搞不懂,父皇為什麽要他去看這本書?
別的不說,就說要把書中的東西弄懂,恐怕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他每天的奏折都堆積如山,如何有那個時間,所以他索性給了劉基去看,而且劉基還能替他把把關。
現在父皇來找自己,甚至不去關心大明第一屆恩科的事,反倒是第一時間去關心那本書?
看來,父皇很重視那本書啊。
那本書究竟是什麽來頭?
朱標心中疑惑,迴道:
“迴父皇,那本書兒臣實在是有些看不懂,所以就把那本書給劉先生拿迴去看了。”
“劉基?”
“嗯。”朱標點頭。
朱元璋沉吟片刻,道:“去讓人把劉基叫上吧,咱一起去書店看看。”
劉基點頭,隨後鄭重的接過太子遞過來的書。
按照太子所說,這本書是皇上給太子看的,太子看不懂,然後這才請教自己。
這究竟是一本什麽樣的書?
皇上如此重視,而太子竟然看不懂?
劉基很是好奇,所以沒有猶豫也沒有推辭,便接過了書。
書本入手,劉基就能感受到不同,因為光是封麵就和他以往見過的書都不一樣。
“如果沒有別的事,臣先告退了。”
“好。”
劉基告退後,第一時間迴到府中。
在跟家人說無重要事情不要打擾以後,劉基便進入了書房。
洗手焚香。
劉基很重視這本書,而且他也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
做好這一切看書前的準備工作以後,劉基這才來到書桌前正襟危坐,看著書本的名字微微愣住了。
閱讀,對於劉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一件事了,如今他走過大半生,看過了太多太多的書,有好有壞,有受益匪淺有嗤之以鼻,但無論如何,閱讀,就是一場享受的精神之旅。
而這一次,則是更加的特別。
因為光是名字,他就感覺有些看不懂,感覺怪怪的。
馬哲的基本原理?
馬哲是誰?
越是這種奇怪的書,劉基就越感興趣,因為普通的書,他實在是看得太多了。
“希望不要讓我失望。”
懷著期待的心情,劉基緩緩翻開了書。
映入眼簾的是簡體字。
這本書果然和他以前看的都不一樣,但還好,這些簡體字他認識,隻是讀得稍微有些慢,並沒有造成太大的閱讀障礙。
“對世界的本質,存在狀態和發展的一般規律認識,是任何哲學世界觀的基礎,馬哲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變化和發展的,而且是有規律的運動發展過程……”
開篇的第一段,就把劉基給看得眉頭微微一皺。
在劉基的認知裏,對於這個世界的構成,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先賢在探究,他們給出自己的答案,部分答案已經給出了得到廣泛認可的觀點,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周易》認為,世界的本源是陰陽,陰陽構成了世界的一切。
而在《尚書》中,則是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了世間萬物的根本。
可是這本書裏麵,卻將世界歸納於物質。
這倒是和先賢的認識有些相似之處,因為無論是陰陽,還是金木水火土本質上也是物質。
隻是,後麵的他就有些不懂了。
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構成世界的物質都是處於有規律的運動發展中,而且任何具體的物質形態隻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
不存在不運動的物質?
這……
劉基皺眉不解,那他眼前的書桌不就是不動的嗎?
而且書中還舉了一個例子。
《壇經》中有記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見風吹幡動,一個和尚說是風動,另外一個和尚說是幡動,兩人因此爭論不已。這個時候,慧能法師過來了,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究竟是誰對?
書中並沒有給出答案,而是讓你自己去思考。
對於這個故事,劉基當然是相當熟悉,在他的認知裏,固然是慧能法師說的是對的。
但是,如果按照書中的理論,任何事物都是在運動當中,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這麽說的話……
難道說,慧能法師說錯了?
劉基感覺自己的認知都被顛覆了。
難怪太子說看不懂了。
劉基的眉頭已經擰成了麻花,這究竟是一本什麽樣的書?
突然。
劉基瞪大了眼珠子。
這……
這莫不是一本反書吧?
書中闡述的理論和知識完全顛覆了現在主流的認知,仿佛是想要將一種全新的思想展現在閱讀者的麵前,最讓劉基驚訝的是,這套思想自成體係,他竟是挑不出什麽毛病來。
書籍的力量是很恐怖的,正是因為它能傳遞思想。
所以,曆朝曆代的皇帝最忌諱的就是反書,曆史上因為反書釀成的大禍也是比比皆是。
可是……
如果這真是一本反書的話,皇上又怎麽會把這本書給太子看呢?還讓太子看懂了以後給他說道說道?
劉基也給搞懵逼了。
書中的很多觀點,劉基並不認同。
但不認同歸不認同,劉基卻不得不驚歎於作者對於這個世界的思考,這是一個全新的角度和觀點。
探究這個世界,是先賢們窮盡一生都想要去做的事情,劉基也想追隨先賢們的腳步。
而這本書,仿佛給他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即使他對裏麵的東西很陌生,甚至有些抵觸,但越是這樣,他就越想要探究一下這個新世界。
劉基看得很慢,時而掩卷長思,時而恍然大悟,時而茫無頭緒……
……
皇城中。
朱元璋這些天也一直在看《明史》中的各種人物列傳,現在的他,可以說是知曉了大明每一位重要人物的生平,他最關注的當然是他身邊的人。
雖然沒有看帝皇本紀那會那樣心情激蕩如潮起潮落,但也免不了心緒起伏,因為很多都出乎了他的意料。
胡惟庸和李善長他之前已經看過了。
後麵還讓他想不到的是,當初跟著他一起創建帝業的功臣們,大都被他屠戮殆盡,那些入主功臣廟,手中握有免死鐵劵的也一樣。
而這些,大都發生在馬皇後和太子薨逝了以後。
朱元璋發現,馬皇後的死和太子的死,對他的影響確實是極大的。
想想也理所當然。
這兩個是他最為珍視的人,卻走在了他的前麵,可以說,他後期性情大變,屠戮功臣,這兩個人的薨逝是根本的原因之一。
現在最緊要的就是,如何避免這兩人的薨逝,特別是太子朱標。
還好自己現在知曉了一切,還好現在還有時間。
朱元璋暗暗鬆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他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第一次與朱辰深入交談時探討的問題。
曆朝曆代,王朝國祚不過三百年
大明一樣不可避免。
也就是說,即使自己知曉了一切,救迴了太子,大明到了後期,也一樣不可挽迴的滑向深淵。
如何挽迴大明?
朱辰當時的話說,有辦法,但是很難,幾乎不可能做到。
說到具體的解決之道時,朱辰又說了一堆什麽“生產力”“生產關係”等一堆他聽不懂的詞,
當時話說到一半,加之天已經黑了,朱辰索性給了他一本書。
《馬哲的基本原理》。
這本書迴來之後他粗略的看了一下,但是他發現,書中的東西艱澀難懂,於是把書給了太子。
“不知道太子看得怎麽樣了?”
朱元璋心中想著,便去了文化殿,太子果然在那裏。
朱元璋示意門口的太監不要說話,悄悄的走了進去。
進了殿中,便見太子正伏在案桌前,他並沒有在看書,而是在處理奏折。
太子的案台上,堆滿了奏折,一堆堆一疊疊,足有幾十上百本之多,如小山一般,而太子的消瘦的身影甚至被這些奏折給淹沒住了,他正無比認真的批閱奏折,渾然不覺朱元璋已經來到身旁。
看到這裏,朱元璋不由得一陣心痛。
太子如此勤政,甚至連健康都不要了,可是他如果知道,無論他怎麽努力,大明一樣會走向滅亡,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標兒,咱歇一會。”
朱元璋一邊說著,一邊將朱標手中的奏折拿了下來。
朱標一怔,迴頭看去,連忙站了起來。
“父皇,您來啦。”
朱元璋微笑的點了點頭:“坐,不用起來,你坐著。”
朱標感覺自己的父皇變了,變得有些陌生,以前的父皇對他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但是現在,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幾乎是每一次都是希望他多休息。
這讓朱標反而有些不適應了,雖說不適應,但朱標心中想著的還是匯報工作。
“父皇,恩科那邊基本上已經準備好了,大學堂,貢院,國子監等場地整備一新,各省考生陸陸續續踏上京趕考之路,有些離得近的考生已經到了京師,隻等開考之日的到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
不過他似乎對這些並沒有太感興趣,而是問道:“標兒,上次給你的那本書,看得怎麽樣了?”
“書?”
朱標微微一怔。
他當然記得那本書,而且他也有認真的去看那本書,但是,那本書中的東西,不僅艱澀難懂,而且很多思想和他現在的思想有衝突。
他實在是搞不懂,父皇為什麽要他去看這本書?
別的不說,就說要把書中的東西弄懂,恐怕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他每天的奏折都堆積如山,如何有那個時間,所以他索性給了劉基去看,而且劉基還能替他把把關。
現在父皇來找自己,甚至不去關心大明第一屆恩科的事,反倒是第一時間去關心那本書?
看來,父皇很重視那本書啊。
那本書究竟是什麽來頭?
朱標心中疑惑,迴道:
“迴父皇,那本書兒臣實在是有些看不懂,所以就把那本書給劉先生拿迴去看了。”
“劉基?”
“嗯。”朱標點頭。
朱元璋沉吟片刻,道:“去讓人把劉基叫上吧,咱一起去書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