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會這樣?”


    朱辰剛剛說,因為封建製度,所以,王朝國祚不過三百年。


    可是在朱元璋看來,封建製度已經傳承了千年,大明王朝也在沿用,他沒看出什麽問題來。


    但是朱辰用曆史實例,讓他啞口無言。


    大秦一統六國後,華夏大地上出現了十幾個王朝,竟是沒有一個超過三百年的。


    朱元璋很想知道這一切究竟是因為什麽。


    望著老黃那求知若渴的目光。朱辰不由得在心中感慨,這老黃還蠻好學的。


    既然這樣,朱辰也樂意教。


    “在封建製度下,首先因為皇位世襲的原因,你就很難保證代代明君,但這還不是主要原因。”


    “不是主要原因?”朱元璋一怔:“也就是說,即使每一代都是明君,也會一樣?”


    朱辰點頭。


    這讓朱元璋更加懵了。


    即使代代明君,也會這樣?那究竟是為什麽?


    朱辰道:“在封建王朝中,最主要的階級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而土地則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對嗎?”


    朱元璋點頭,他雖然也是第一次聽階級,生產資料這類的詞匯,但基本上能從字麵上了解大概意思。


    朱辰繼續道:“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決定了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無論是農民,還是地主,乃至朝廷,都必須依賴於土地而生存,於是,土地成為了必爭的資源。”


    朱元璋繼續點頭。


    他當然知道土地的重要性。


    朱辰繼續道:“正是因為這個,所以擁有土地和財富等更多生產資料的地主階級,就會想方設法的去搶奪農民手中的土地,這樣就會導致一個現象出現,那就是,經過了地主階級的巧取豪奪,土地會逐漸的集中到地主階級的手中,地主們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土地,變得越來越富有和強大,而越來越多的農民會喪失土地,淪為佃農,隻能依附於地主生存。”


    “這種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占據少數的地主階級手中的現象,我們可以稱之為土地兼並。”


    “一旦出現天災,土地兼並就會大規模的發生,隨著土地兼並的日趨嚴重,那麽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就會日趨激烈……”


    這時,朱元璋卻突然抬手打斷了朱辰。


    “等等,那個朱先生,你……你能不能說慢點,咱……咱有點聽不懂。”


    這一段超前的知識,聽得朱元璋一愣一愣的。


    他很想聽懂。


    但是,他實在是聽不懂。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這個他懂,可是為什麽一旦天災,土地就會越來越集中到地主的手中,土地兼並的概念就是土地集中?而這個又會有什麽影響?


    朱元璋生怕錯過了什麽,聽得很仔細很認真。


    不過越是這樣,他就越感覺自己沒有聽明白,或者怕自己理解錯了。


    望著緊張的老黃,朱辰卻是笑笑,一邊給自己也給他添了一些茶水,一邊道:“不著急,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就聽明白了。”


    “嗯……就拿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來舉例吧。”


    朱元璋?


    竟然是拿他自己來舉例。


    朱元璋聞言一怔,作為被舉例的人,他當然最清楚自己的經曆。


    他豎起了耳朵,想要聽一聽,朱辰用他舉例究竟能舉出個什麽所以然來。


    “話說,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親朱五四是一位老實巴交的農民,靠著祖上傳下來的一畝三分地以及自己的勤勞耕種,勉強養活老朱家一大家子人,生活雖然清貧,但也平安喜樂,一家人其樂融融。”


    朱辰的話,將朱元璋的思緒一下子拉迴到了幾十年前,那段最快樂的童年時光。


    雖然清貧,但無憂無慮,有家人陪伴。


    那的確是他最懷念的美好時光,可惜再也迴不去了。


    朱元璋心中無盡唏噓。


    朱辰倒是沒太注意到朱元璋心中的波動,繼續道:“可惜好景不長,有一天,天災來了。”


    “因為朱五四一家都靠著這一畝三分地生存,光景好的時候,也就剛剛好養活一家人,甚至還有些捉襟見肘,更別提有多少積蓄了,現在天災來了,田地裏的收成少了許多,這讓朱五四一家人一下子從清貧的狀態陷入了絕境之中。”


    “隨著天災的持續,朱五四家裏僅存的那點糧食吃完了,沒有糧食吃,人就會餓死,麵對著一家子嗷嗷待哺,你說朱五四該怎麽辦?”


    這個問題,一下子讓朱元璋差點兒就淚目了。


    朱辰隻是在舉例,說著也許發生且與他無關的事情,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坐在他對麵聽著的,卻是這些事情真真實實的親曆者。


    在朱辰說來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但是對朱元璋而言,卻是一家人如噩夢般的命運。


    他當然知道,肩負著一家人生計的父親會怎麽做。


    “借。”


    朱元璋緩緩吐出一個字。


    朱辰點了點頭,道:“不錯,擺在朱五四麵前的有兩個選擇,要麽借糧度過天災,要麽舉家去流浪,乞討為生,但是對於一個祖祖輩輩都依靠土地生存的農民家庭而言,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去做流民,對嗎?”


    朱元璋點頭。


    除非無路可走,不然誰願意去做流民?


    朱辰繼續道:“可是,天災之下,誰還有多餘的錢糧卻借給其他人呢?自然是那些地主,地主因為常年的積累,所以就算是當年田地裏的收成少了,他們還可以依靠往年的積累過得很滋潤,甚至還有不少錢糧可以外借。”


    “所以,能夠給朱五四借糧的,就隻有地主劉德家了,可是地主家會輕易的把糧食借給朱五四嗎?”


    朱元璋咬牙答道:“不會。”


    “不錯。”


    朱辰點頭道:“地主劉德當然不會輕易的將糧食借給朱五四,他開出了很高的利息,但朱五四又不得不借,因為如果不借,他的一大家子就要被活生生餓死。”


    朱元璋默然點頭。


    朱辰繼續道:“憑借著借來的糧食,朱五四一家總算勉強度過了天災,但是,迎接他們的並不是光明的未來,而是地主家的催債。”


    “朱五四借的是高利貸,可是剛剛度過災年的他,如何去找到錢糧來還債?如果不還,那麽利滾利,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最終壓垮朱五四一家。”


    “如此絕境之下,朱五四該怎麽辦?”


    朱元璋不假思索的迴道:“把家裏祖傳的那一畝三分地給抵押了。”


    朱辰有些詫異的看著朱元璋。


    這個老黃看來也是飽經風霜,對於這些生活難題相當了解。


    “不錯,朱五四隻好將家裏僅有的那一畝三分地抵押給地主,可是,沒有了土地,朱五四一家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他們又該怎麽辦?”


    朱元璋繼續不假思索的迴道:“去租地主家的田地來種,成為地主家的佃農。”


    朱辰點頭。


    “到這裏,你發現沒有,僅僅是一場天災,就讓擁有土地的農民朱五四淪為沒有土地的佃農朱五四。”


    “而地主劉德,僅僅是用了少量的錢糧,便從朱五四的手中拿走了他唯一的,也是最珍貴的土地。”


    說到這裏,朱元璋拳頭捏得咯咯響。


    不過朱辰也不意外,他已經習慣了老黃這種高代入感的狀態。


    “然而,這並不僅僅是朱五四一家的遭遇,而是全國範圍內絕大多數農民的遭遇。”


    “經過了一輪又一輪天災人禍,土地就會越來越集中到地主的手中,地主的資產越來越雄厚,而被剝奪的農民也會越來越多。”


    “而這,就是土地兼並的一個大概過程。”


    朱元璋點頭。


    朱辰剛剛說的一切,幾乎都是他親身經曆。


    隻不過他不知道,原來這個被地主巧取豪奪土地,進而被地主剝削的過程,叫做土地兼並。


    土地兼並,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是被地主強取豪奪了土地,可是對於整個王朝而言,又會帶來什麽影響呢?


    朱辰繼續道:“朱五四一家成為地主家的佃農,相比於以前,他們要幹更多的農活,但收入卻更低了,因為他們要將大部分的收成交給地主作為租金,不過即使這樣,朱五四一家仍舊如同野草一樣,頑強的活著。”


    “但是,厄運專找苦命人,麻繩專找細處斷,因為窮人抗風險的能力太弱了,所以隻要一點點意外,就足以讓他們家破人亡。”


    “又一場天災降臨,朱五四一家又沒有糧食了,他們隻能再找地主家借糧,但是這個時候,地主家卻不肯再借糧給朱五四了,為什麽?”


    “因為地主知道,朱五四家已經沒有了土地,家徒四壁,沒有了任何他們可以剝削的東西,他們又怎麽肯再借糧?”


    聽到這裏,朱元璋的眼眶已經紅了。


    他清楚的記得,那一年,父親出門借糧,迴家的時候,那個落魄愁苦的身影,年少的他當時候還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但是很快,一切來得那麽突然,如山崩地裂般猛烈,讓年少的他遭受了沉重的當頭一擊。


    “沒有借到糧食的朱五四一家,陷入了絕境。”


    “最開始,是朱家的頂梁柱,為了老朱家一家子大大小小傾盡一切的朱五四,活生生餓死了,緊接著,是朱元璋的大哥,然後是大哥的兒子,再然後是朱元璋的母親。”


    “親人一個接著一個餓死,年少的朱元璋隻能眼睜睜看著卻又無能為力,朱元璋當時有多痛苦,常人恐怕難以想象。”


    朱辰並沒有想太多,他隻是想借朱元璋的例子給老黃講明白土地兼並的過程以及危害。


    所以,朱辰隻是客觀的陳述,並沒有太多的感情波動。


    然而……


    聽朱辰講述這一切的老黃,卻是情緒異常激動,眼眶通紅,唿吸不自覺的加重,眼中充滿了痛苦與追思。


    朱辰有些看傻了。


    這個老黃的代入感有些誇張了。


    如果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就是朱元璋呢。


    不過怎麽可能。


    自己書店的忠實讀者,怎麽可能是朱元璋?


    朱辰撇去心中不切實際的想法,繼續道:“朱五四一生勤勤懇懇,老實巴交,從未想過要算計誰害過誰,隻想過好他的小日子,但就是為了一個小小的家庭傾盡一切的他,最終卻是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甚至,一直到死,朱五四恐怕也沒有想到,麵朝黃土背朝天,種了一輩子地的他,死了以後竟然連一塊小小的安葬之地都沒有,怎一個慘字了得。”


    “沒有餓死的朱重八和其他兄弟姐妹,隻能選擇迫不得已的另外一條路,成為了流民,成乞丐的成乞丐,當和尚的當和尚,艱難求生。”


    “朱五四一家的遭遇夠慘了吧?”


    麵對朱辰的問題,朱元璋重重的點頭。


    事情已經過去了那麽多年,但再一次提起的時候,朱元璋的胸口還像是壓了一塊鉛石一般,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在朱辰麵前,他也想掩飾自己的情感,但他做不到。


    這麽多年了,他還是不能夠放下分毫,可見那些事情對他的創傷有多大。


    朱辰繼續道:“但是,這樣悲慘的家庭,在全國各地卻到處都在發生著,無數的家庭在遭遇著和朱五四家一樣的慘劇。”


    “你說說,那些僥幸活下來的人,會怎麽做?”


    朱元璋咬牙迴道:“揭竿而起。”


    “不錯。”


    朱辰點頭:“因為大家都活不下去了,唯一的出路,就隻有揭竿而起,奮起反抗。”


    “一個人反抗,也許掀不起什麽浪花,一群人反抗,也許很容易就鎮壓下去了,但是全國各地四起的反抗,就會想四處滲水的大壩,想要堵住可沒有那麽容易,潰口會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不可阻擋之勢。”


    “這也便是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往往是一個王朝走向滅亡的征兆。”


    “而在元朝末年的那場農民起義中,朱元璋逐漸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從微末中崛起,最終完成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帝業,成為一代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


    說到這裏,朱元璋的眼中隱隱閃過一絲驕傲之色。


    他能夠從塵埃中崛起,走到人世間最高的那個皇位,即使是放在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中,他也絕對擔得起傳奇二字。


    故事講到這裏,朱元璋也徹底弄明白了土地兼並的概念。


    他以為故事到這裏就結束的時候,朱辰卻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朱元璋建立了新政權以後,原本依附於元朝的貴族地主等幾乎被消滅,於是,在朱元璋的新政權下,這些土地和財富將被重新分配。”


    “朱元璋的家族以及那些追隨朱元璋打下天下的人們率先獲得了這些土地和財富,成為了新的貴族和地主,而且因為經曆戰爭,人口稀少的原因,原本佃農們也可以去開墾屬於自己的土地,從而擺脫佃農的身份。”


    “新朝新氣象。”


    “明朝在朱元璋的帶領下,逐漸穩定下來,人口增加,開始走向欣欣向榮的局麵。”


    朱元璋點頭。


    現在的大明,就是處於朱辰說的那種狀態。


    經過了苦難的少年時光,艱苦的創業時光,命運之神終於向他露出了笑容,他對現在大明欣欣向榮的局麵很滿意。


    然而……


    朱辰繼續道:“在一個王朝運轉的過程中,天災再所難免,對嗎?”


    朱元璋點頭。


    在登上皇位後,對於這一點他的感受更深了。


    華夏地大物博,但同樣因為此,所以全國範圍內發生災害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旱災,洪災,雪災,蝗災,地震,饑荒等等等等。


    三年一大災,兩年一小災,幾乎成了常態。


    賑災成了朝廷的重要課題。


    每一次賑災,都讓朱元璋頭痛不已。


    因為賑災需要錢啊,剛剛穩定下來的大明最缺的就是錢了。


    朱辰道:“天災無情,遭到天災影響的地區,大量底子薄的家庭將受到嚴重的影響,由自給自足的小農家庭淪為災民。”


    “這個時候,正在欣欣向榮的朝廷,當然會積極的賑災。”


    “但是,朝廷的財力也是有限的,再加上從上到下難免有各種腐敗,不可能每一個災民都得到救濟,甚至可以說,很多災民得不到完全的救濟。”


    “這些得不到完全救濟的災民唯有自救,而自救的方法,無外乎兩個,一個逃難成為流民,一個就是借錢借糧。”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第二個,也就是借錢借糧,而他們能向誰借?當然是有錢有糧的地主。”


    “到這裏,你發現一個什麽東西沒有?”


    “土地兼並又悄然冒頭了。”


    話音落下,朱元璋已然瞠目結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