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反常舉動,讓朱標有些丈二摸不著頭腦。


    以前的朱元璋雖然愛他,護他,但自始至終都是嚴父的形象,對他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


    而且在一些政務的處理上,兩人的政見經常不同,朱元璋霸道嚴苛,殺伐果斷,但朱標卻要溫和很多,經常想要施行“寬通平易之政”。


    幾乎每一次,都是以朱標讓步告終。


    所以,在朱標的心中,對朱元璋還是充滿了敬畏,朱元璋也很少向他展現出了柔和的一麵。


    但是,就在剛剛。


    朱元璋竟然親自把他扶起來,而且一臉慈愛的看著他。


    最詭異的是,竟然看著他淚目了。


    究竟發生了什麽?


    是他做錯了什麽嗎?


    想到這裏,朱標心中一緊,問道:


    “父皇,怎麽了?”


    “沒什麽。”


    朱元璋擦了擦眼角的淚花,看朱標有些小心翼翼,心裏就更難受了。


    如果不是看到後麵發生的一切,他也許還會和以前一樣,但是當有一天,朱標突然薨逝的時候,他可以想象得到,自己將會有多傷心。


    他最疼愛,也是最寄以厚望的朱標,他覺得朱標就是曆史上最優秀的太子,但他最終竟然沒有走上皇位,一展抱負。


    這不僅讓他傷心,也讓他感覺,那是多麽遺憾的一件事情啊。


    現在知道了結局,他的心態完全變了。


    如果以前他是一個望子成龍的嚴父,那麽現在他就是希望朱標隻要平平安安就好的慈父。


    現在的他終於可以站在朱標的角度,重新去審視一切。


    好在,一切都還來得及。


    朱元璋很快收拾好情緒,恢複了往日的神態,問道:“對了,突然來找咱,是有什麽事嗎?”


    “我……”


    朱標欲言又止。


    朱元璋露出了微笑的笑容,道:“有什麽事,但說無妨。”


    朱標點了點頭,道:“父皇,葉巨伯在天牢中生病了,必須立馬將他釋放出來,加以救治,否則會有生命之危啊。”


    朱標說完,帶著懇求的神色,眼巴巴的看著朱元璋。


    葉巨伯在大朝會上冒死進諫,觸怒了朱元璋,朱元璋謂之離間皇家骨肉,當場就想將其射殺,最後雖然忍住了,但葉巨伯也被打入了天牢。


    按照以往的經驗,葉巨伯應該是很難再有生還的機會了。


    但是,朱標還是想要試一試。


    因為他覺得,暫且不論葉巨伯反對封王的話對與不對,至少葉巨伯為大明好的心是真的,如果不是為了大明好,誰會冒著生命危險站出來勸諫皇上?


    在朱標看來,這樣的臣子,不僅不該殺,而且應該珍惜。


    但是朱元璋不這麽看。


    因為他要堅決推行他的封王戍邊政策,所以必須要處死葉巨伯,如此一來,才無人敢提出異議。


    事實上也是如此,曆史上的葉巨伯被朱元璋下刑部獄,瘐死(指囚犯在獄中因饑寒而死)。


    然而……


    讓朱標意想不到的是,朱元璋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


    “好啊。”


    “啊?”


    朱標一時之間還沒有反應過來,他一路上想好的,為葉巨伯辯解的話還沒有說,朱元璋就答應了?


    看著愣住的的朱標,朱元璋微微含笑:


    “傳咱的旨意,把那個叫做葉巨伯的放了,官複原職……不,將他調到京師做事吧。”


    “啊?”


    朱標的嘴巴張得更大了。


    放了?


    還調到京師做事?


    前些天還盛怒到要把人當場射殺,現在卻把人放了,還升官了?


    到底怎麽迴事?


    不是。


    這還是他認識的朱元璋嗎?


    朱標一時之間都被朱元璋搞得有些糊塗了,不知道後者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


    看著懵逼的朱標,朱元璋臉上帶著幾分笑意。


    “怎麽,有什麽問題嗎?”


    “沒……沒問題。”


    朱標反應了過來,旋即欣喜的拱手拜謝:“兒臣替葉巨伯謝過父皇!”


    謝過之後,朱標便欲告辭:“父皇,兒臣這就迴宮,傳您的旨意!”


    言罷。


    朱標便急匆匆的想要離開。


    “標兒。”


    朱元璋突然叫住了朱標,這讓朱標一愣,轉頭道:“父皇還有什麽事嗎?”


    “你先別迴去了,在行宮好好玩幾天。”


    “玩?”


    “對啊,玩。”


    朱標人傻了。


    這還是他認識的父皇嗎?


    從小到大,朱元璋對他的要求都很嚴格。


    因為朱元璋從小沒有得讀書的緣故,所以他特別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朱標才五歲的時候,朱元璋便讓他跟隨大儒宋濂學習五經之書。


    此外,朱元璋還在紫禁城特設大學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


    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


    除了讓太子誦習儒家經典,又專門選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諭德,讓他們把“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和往古成敗之跡,民間稼穡之事”,朝夕向太子講授。


    命東宮及王府官編輯經史古人行事可為鑒戒者,訓諭太子。


    朱元璋自己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曆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不易,守成的艱辛。


    朱標可以說是在朱元璋全方位的嗬護下成長。


    而這個嗬護,其實十分的嚴苛。


    當初李世民對李承乾也是這樣,雖說父愛如山,但這座山其實也很沉重,李承乾直接被壓垮了。


    好在朱標並沒有像李承乾那樣,他成長得非常好,溫文儒雅,虛懷若穀,具有儒者風範,朝野上下無不稱頌,很多時候,朱元璋和臣子們的關係,還有和諸皇子之間的關係,都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


    就像這一次,朱標親自來到棲霞行宮麵聖,為葉巨伯求情。


    不過這一次,朱標卻被朱元璋整懵了。


    “傳旨的事讓別人去就行了,你就留在行宮,陪咱放鬆些時日。”


    “我……”


    “別我什麽我了,咱知道,你這些年其實也挺累的,咱隻知道對你提要求,卻從來沒有關心你累不累。”


    朱元璋發自肺腑的話,讓朱標差點兒淚崩。


    他雖然貴為太子,但這些年卻比誰都要勤奮,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他的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期望。


    甚至,他連叛逆的時期都沒有。


    十六七歲的年輕,便已經少年老成,處理大量複雜的政務要務,上對皇上,下對群臣以及百姓。


    而他就像是那個石磨的磨心。


    玩?


    這是朱標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朱標的反應,朱元璋看在眼裏,心中更是忍不住一陣刀絞。


    “標兒,咱歇一歇,好不好?”


    “好。”


    朱標含淚點頭……


    ……


    應天府,紫禁城。


    文華殿。


    這裏是太子朱標辦公的地方。


    現如今,朱元璋已經將一切政事交由太子處分,然後奏聞便可,這是有意在培養朱標處理國政的能力。


    這裏可以說,成了奉天殿外的另一個小朝堂。


    此時,朝中的諸多眾臣要臣還在這裏等候,其中包括劉基,宋濂,李善長,胡惟庸等。


    他們都為一件事而來,那就是葉巨伯之事。


    葉巨伯在大朝會上冒死進諫,引起帝怒,但是他的行為卻得到朝野上下許多人的欽佩,因為他說出了很多人不敢說的話。


    朝中很多大臣都有心想要保他一命。


    不過他們也知道,現在皇上正在氣頭上,他們去勸諫,隻會把自己給搭進去,所以便來求見太子,讓太子幫忙前去勸諫。


    太子也是有意保下葉巨伯的,所以沒有猶豫便答應了。


    可是……


    太子去了許久,仍舊不見迴來。


    以劉基和宋濂為首的浙東幾位大臣麵帶焦急之色,來迴踱步。


    “殿下怎麽還沒迴來?”


    “再等等,應該快了。”


    而李善長倒是淡定得多,輕歎一口氣道:“哎,葉巨伯雖勇氣可嘉,但挑撥皇家骨肉親情是真,恐怕此次是兇多吉少了,你說你們也真是的,葉巨伯是你們浙東的人,當初在大朝會的時候,怎麽就沒人站出來攔住他呢?禍已從口出,現在恐怕是難了。”


    李善長看似為葉巨伯歎息的話,卻讓浙東幾位大臣眉頭直皺。


    劉基更是氣得咬緊牙關。


    大家都是經年老臣,而且一起共事多年,他們如何聽不出李善長話裏話外的意思?


    淮西黨和浙東黨,現在已經開始有點勢同水火的味道了。


    不過現在可不是爭吵的時候。


    他們能做的,唯有耐心等待……


    這時,一個老太監小步急趨而來。


    “曹公公。”


    眾臣連忙迎了上去,這是朱元璋的貼身太監。


    沒想到他們沒有等來朱標,卻等來了朱元璋的貼身太監。


    “皇上口諭!”


    曹公公尖銳的嗓音一出,眾臣連忙拜下。


    “臣等接旨!”


    曹公公清了一下嗓子,道:“平遙訓導葉巨伯無罪釋放,調至戶部任主事一職!”


    聲音落下,在場眾臣皆是怔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