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麽辦?”


    朱元璋眼巴巴的看著朱辰,對於朱辰,他感覺自己都已經有些依賴了。


    朱辰倒也不急,喝了一口茶之後,慢悠悠的道:“你先別急,咱們先把問題說完,說完問題再說辦法,剛剛說了黨爭,咱們現在再說另外一個問題。”


    “朱元璋除了開分南北榜取士的先河外,朱元璋還在沿襲曆朝曆代的科舉考試的基礎上,製定了另外一個影響深遠的科考製度,那就是八股取士。”


    朱元璋聽得很認真。


    八股取士?


    現在的他還沒有實行這個政策,不過他心中已經有了這方麵的想法。


    因為就在去年的恩科上,就出現了一些他不喜歡的文章,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前人的思想,他們在應試的文章中寫出了新的內容,裏麵不僅有諸子的思想,還加入了佛道兩教的觀點。


    一些應試文章竟然離經叛道,雜入新奇之說,詭僻之論。


    這讓朱元璋看得很是生氣。


    想當初孟子因為一句“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朱元璋就像把他踢出文廟,不得配享。


    現在這些舉子們竟然有開始有各種離經叛道,異端邪說的苗頭了。


    這段時間他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如何讓學子們重迴孔孟之道。


    沒想到,朱辰直接給了他答案。


    不過這也是他後來自己想出來的辦法。


    不對呀。


    八股取士也有問題嗎?


    朱辰繼續道:“所謂八股文,其實就是格式固定,內容局限的文章,每篇文章一般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出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落下等部分組成,試題均出自四書五經,應試者必須按四書五經的代聖賢立言,依格式填寫。”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麽呢?”


    “對科舉取士來說,它有一個優點,就是對仗工穩與否,標準很具體,使考官對內容大體達到要求的若幹考卷,容易判定高下,避免引起糾紛爭論。”


    “而對於統治者而言呢,他統一了讀書人的思想,讀書人不再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也不可以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這自然是有利於封建的中央集權統治。”


    朱元璋點頭。


    科舉取士,一是要公平,二是要維穩。


    而八股取士都做到了。


    這不正是他想要的嗎?


    有什麽問題嗎?


    朱辰看了一眼朱元璋,道:“咱們就別假設和分析了,直接來看一下結果吧。”


    “還是以萬曆皇帝為例。”


    “剛剛你注意到沒有,萬曆年間除了嚴重黨爭以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文官集團日漸強大,文官集團究竟有多強大?”


    “國家日常一般的行政命令,都是內閣直接下發,也不需要皇帝的詔令,內閣的命令比皇帝的禦令詔書,還好使,如果禦令詔書上沒有內閣起草用印,官員不認,戲稱為‘白板聖旨’”。


    “皇上看似仍舊至高無上,但實際上相比內閣,簡直沒有權力,自己任命的官員,內閣不同意,官員都不敢去上任。”


    “甚至國本之爭,皇上都不得不向文官集團低頭。”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萬曆皇帝心灰意冷,不上朝三十年,然而,他不上朝也沒關係,有內閣就行,國家一切大小事務均由內閣處理。”


    “所以,在大明的中後期,文官集團甚至已經強大到足以對抗皇權得地步,乃至壓倒皇權!”


    朱元璋目瞪口呆。


    就在前不久,朱元璋在推行鬆江特區的時候,塗節還站出來說三道四的,朱元璋直接就是扣了對方一年的俸祿,讓對方打落牙齒往肚裏吞,不敢再多半句話。


    他當然也知道,塗節背後定然還有人。


    不過他並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裏。


    在他的眼裏,文官不過是他手中的一個工具罷了。


    他對文官集團的刻薄出了名的,曆史少有,不僅俸祿不高,而且對貪汙腐敗也是眼裏一點也揉不得沙子,官員貪汙一百兩銀子就剝皮揎草,並且要把屍體放到衙門裏示眾,以此警醒官員。


    甚至在後來他還直接廢除了宰相這一文官最重要的職位,他認為宰相權力太大,礙手礙腳,他想建立君主—官僚—百姓這種垂直的權力關係。他甚至建立了一個體製,地方百姓如果發現地方官有不法行為可以直接到南京告禦狀,地方官不得阻攔。


    可是……


    大明的後期,怎麽會變成這樣?


    朱辰繼續道:“麵對強大的文官集團,而皇帝能依靠什麽?竟然隻能依靠宦官來對抗文官集團!”


    “木匠皇帝直接躲在後宮,做家具,讓太監魏忠賢和內閣去鬧,從而被造就了形成了有明以來最大的閹黨集團。”


    “整個大明處於閹黨的黑暗統治之下,風氣日益敗壞, 東林黨人為了反對宦官專權, 兩個集團進行了殘酷的黨爭,搞得大明內耗嚴重,百姓苦不堪言。”


    “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上位以後,迅速的鏟除了閹黨集團,但那又怎麽樣呢?”


    “一個國家不是靠一個皇帝就能夠治理的,他需要有一個班子替他做事,閹黨沒了,崇禎就就隻能依靠內閣,可在很多事情上,內閣跟皇帝意見相左,內閣不同意怎麽辦?”


    “那崇禎也沒辦法,隻能不停地換人,換到聽自己話的內閣為止。”


    “彼時,大明王朝已經國庫空虛,上奢下貪,民怨沸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建州女真屢次寇邊……而文官集團都在幹什麽,不但不解決問題,反而在搞黨爭,搞貪汙腐敗。”


    “崇禎生性多疑,所以文官多不被信任,互相之間更是矛盾重重。”


    “為了拯救即將滅亡的大明王朝,崇禎不惜低頭向文官集團借錢以籌集軍餉,可惜文官一毛不拔,表現得極為冷淡,甚至是冷嘲熱諷,如此君臣,大明如何不亡?”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


    “崇禎雖有為自己推脫之嫌,但又何嚐不是他的肺腑之言?”


    雖然已經知道這一段曆史,但是朱元璋聽朱辰再講一次,心中的怒火更是騰騰而起,拳頭都捏緊了。


    大明的滅亡是多方麵導致的,但是沒想到,被他狠狠拿捏住的文官集團竟然成了把大明推向深淵的重要推手之一。


    當初他看明史的時候,就隱隱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為什麽大明的後期明明好多都是有能力的皇帝,但他們偏偏都走歪了,學外語的學外語,修仙的修仙,擺爛的擺爛,做木匠的做木匠,唯獨不把心思放在朝政上,按理說,權力是讓人著迷的東西,可他們偏偏一點兒也不迷戀。


    如果是有一兩個可以說是偶然,但全都是這樣那就不會是偶然了。


    原來是這樣。


    朱元璋現在總算是聽明白想明白了,心中更是氣極。


    真是該死啊!


    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士大夫,自命清高的酸臭腐儒,在權利與欲望的爭奪上,比市井之徒來得更狠辣,更陰毒。


    朱辰看著已經牙關咬緊的朱元璋,繼續道:“而這些文官集團從哪裏來的?正是八股取士而來!”


    朱辰道:“你以為可以用八股文束縛了他們的思想,何嚐又不是作繭自縛?最終那些文官用儒家經典中的仁義道德,先賢聖人的至理格言,讓你皇帝說不出一句話來。”


    朱元璋一下子呆若木雞。


    他來自於社會底層,深知權力的重要性。


    然而這個沒讀過幾本書的泥腿子皇帝,卻是對於知識分子是心存疑慮,他既要用文人治國,但又不相信文人,在這種複雜、矛盾的心境下,他想到了一種桎梏和鉗製文人思想的枷鎖,那就是考試寫“八股文”,考試內容嚴格限製在四書五經之內,不允許有任何的發揮,加之“學而優則仕”的觀念的作怪,明代的知識分子不再鑽研曆史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埋頭儒家的經書之中。


    將所有讀書人都困在這幾本儒家經典之中,從此不再有非分之想。


    朱元璋自以為高明的手段,卻成了大明衰敗的推手。


    看著已經木住,額頭上滲出細細汗珠的朱元璋,朱辰繼續道:


    “其實八股取士的危害何止於此?”


    “八股取士的興起,使得天下文人的思想麻木,思維僵化,固步自封,沒有人去思考,沒有人去創造,這些人進入朝廷之後,仍舊秉持著那一套僵化的思想,不思進取,不務實業,一門心思就知道內鬥,如此王朝,如何不衰敗?”


    “當清軍入京時,城門上有人寫道:‘八股奉送大明江山一座!’”


    “八股取士毒深如此!”


    轟!


    這句話宛若九天落雷,轟在朱元璋的頭頂。


    朱元璋久久迴不過神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