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朱元璋的質問,百官默默地低下腦袋,無人敢再做聲。


    皇上的強勢,百官莫不領教過。


    不過皇上大抵還是講道理的,像錢唐這樣的錚臣都還活得好好的,上一次攔住朱元璋並出言不遜,最後還是錢唐自己罰了八年的俸祿。


    但是,今天的皇上似乎有些不講道理了。


    塗節不是過點出鬆江府特區的隱患,直接就被罰了一年的俸祿。


    這樣以後誰還敢提問題?


    朱元璋掃視了一眼百官,見無人敢再言語,心中很滿意,他之所以這般堅決,幾乎有些不講道理的拿塗節開刀,其實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為前兩天朱辰說的話還在他耳邊迴響,想要改變大明,必然是阻力重重,沒有足夠的魄力絕對是不行的。


    在找朱棣發了一頓脾氣之後,這兩天他其實也在反思了,朱辰罵得不錯,他還不夠堅決。


    如果是這種態度,那鬆江特區恐怕都搞不起來。


    明年要做的事情還很多,要開煤礦,要改造鑄鐵廠,要造槍炮,要造寶船,要走向海外殖民……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麽的驚世駭俗,定然會在朝廷上卷起一波波風浪。


    但是朝廷的百官又不可能罷免,因為整個大明的正常運轉還得依靠他們。


    朱元璋想起了朱辰以前說過的一句話,大明想要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就是皇上,從上至下進行改革。


    還好,他真的就是皇上。


    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強勢起來,朝綱獨斷。


    “好了,討論一下明年的預算吧。”


    “明年的計劃是這樣的。”戶部尚書楊思義道:“朝廷各部門的日常經費,大小官員的俸祿,以及皇室的供奉等這些固定支出是五百萬兩,工部修建吳淞江,白茆河等河堤的費用是一百萬兩,兵部鑄造兵器的費用一百萬兩,軍需儲備二百萬兩……”


    楊思義一五一十的將明年的預算說了出來,基本上將朝廷一年的收入都安排完了,甚至都還不夠安排的。


    朱元璋聽罷,沉吟片刻,道:“劃一百萬兩出來,咱另有他用。”


    “啊?”


    楊思義一怔,明年的安排都是緊巴巴的,捉襟見肘,皇上還要劃一百萬兩出來,而且還不說用處?


    “皇上,可是這一百萬從哪劃啊?”


    “這咱不管你,不管你想什麽辦法,總之給咱劃一百萬兩出來,過了年就要。”


    “這……”


    楊思義臉色有些難看,但還是隻能拱手道:“臣遵旨!”


    ……


    小朝會開了整整一天,無論是皇上還是百官都難免乏了。


    不過下了朝之後,百官還是忍不住議論紛紛。


    今年的小朝會開得著實讓他們感到和往年不一樣了,除了鬆江特區多出來三百萬兩的收入,差一點兒填平今年的虧空,還有就是皇上的改變,皇上似乎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


    朱元璋下了朝也同樣沒有閑著。


    在朝會的時候,他雖然罰了塗節,但這並不代表塗節指出的隱患是不存在的,鬆江府的人幾乎都投入了紡織業,那就意味著種地的人少了,而且有不少有遠見的地主還增加了棉花的種植。


    大明每年產出的糧食其實也是勉勉強強夠用,這一進一出,難保不出現糧食不足的情況。


    要是再遭遇個天災,那就更難辦了。


    所以,他也擔心明年的糧食。


    不過他也不是沒有依仗,他的依仗就是朱辰給的紅薯。


    “一畝數十石,勝種穀二十倍。”


    如果真如朱辰所說,那是多麽驚人的數目?


    他將朱辰給的那一小袋紅薯都種到了馬皇後在宮中開墾出來的地裏,現在他就是來查看這些紅薯怎麽樣了。


    然而,他失望了。


    大雪覆蓋之下,種在地裏的紅薯目前看起來還沒有什麽反應。


    “隻能等來年開春了。”


    朱元璋也知道,這個急不來。


    “標兒,咱想明天就開始起駕巡視,你覺得去哪好?”朱元璋看罷紅薯,對身旁的朱標說道。


    “全憑父皇安排。”


    朱標每年年底都會跟著朱元璋去巡視,所以對這個安排並不意外。


    “嗯……”


    朱元璋道:“要不就去鬆江府吧。”


    “好啊。”


    朱標點頭,說實話他也是很想去看一看,鬆江府現在究竟有什麽變化。


    朱元璋想了想,道:“要不讓其他皇兒也一起去,你覺得怎麽樣?”


    “好啊。”


    朱標再次點頭讚同:“宋師常教導兒臣和皇弟們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皇弟們早就已經對那些繁華之地心馳神往,讓皇弟們一起去看看,那是極好的事情。”


    朱元璋笑道:“那你去讓他們準備一下,明天就出發。”


    “兒臣遵旨。”


    朱標拱手領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