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明熱武器的展望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殺人於五裏之外?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聽起來都有些發懵,細細一想更是感覺有些不敢相信。
五裏什麽概念?連人都看不見!
怎麽殺?
十步殺一人,李白詩中的俠客是誇張的表現手法,而朱辰則更加的誇張,五裏開外,眼睛看都看不見,直接把人殺了?
事實上,朱辰真不算誇張。
五裏也就是兩千五百米,現代最先進的狙擊槍,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是可以做得到的。
當然,以大明現在的實力肯定是做不到,說這個,朱辰隻是想告訴朱元璋,冷兵器在熱武器麵前,不值一提。
如果不是篤定的相信朱辰,朱元璋真不敢相信朱辰說的這個。
而朱標與劉基雖然不像朱元璋那樣堅決,但經過了前麵這麽多的事情,他們也知道,朱辰說的東西讓他們難以言表的震撼,但每一次都證明是對的,而且從不誇張。
難道說,他剛剛說的也是真的?
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是多麽恐怖的事情。
三人還處在震撼之中,朱辰起身去拿了幾張圖紙過來。
“你們看,這是大明的火銃。”
朱辰指著第一張圖紙,說道:“結構很簡單,就是一根鐵製的槍管,往裏麵填充火藥,使火繩點燃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對於火銃,朱元璋可以說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因為建立明朝的戰爭中,火銃和火炮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更是下令大量製造火銃,加強了邊防、海防和城防設施。
朱辰道:“火銃相對於傳統的冷兵器,當然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同樣存在非常明顯的缺點,射程短,精確度不高,裝填慢,不能瞬發,而且害怕潮濕,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還有一點,就是容易炸膛。”
“炸膛不僅造成使用者自身的傷亡,而且還使得火銃的威力不能進一步提升,因為槍管的材料不足以支撐更加猛烈的火藥。”
朱元璋點頭。
朱辰再拿過另外一張圖紙。
“你們看,這是改良過後的火銃,不再使用火繩引燃,而是使用一個扳機的裝置進行引燃。”
“射擊時,使用者隻需要扣引扳機,就可以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從而引燃火藥擊發。”
“這與傳統的火銃相比有什麽優點呢?”
“燧發槍大大簡化了整個射擊過程,可以瞬發,而且裝填速度更快,同樣時間內可以發射更多槍,而且射擊不是點燃火線而是扣動扳機,這樣也大大提高了射擊的精度。”
看著朱辰手中的圖紙,朱元璋眼中精光大盛,唿吸都不自覺的急促起來。
好精妙的改良。
火銃在他建立明朝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當時能夠做出這樣的改良,那整個過程恐怕要摧枯拉朽了。
朱元璋看著朱辰手中的圖紙,就仿佛看見了一個無價的寶物。
朱辰繼續道:“你想想,戰場上,敵我雙方對戰的時候,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裏,遂火槍能夠瞬發,而且裝填速度更快,射程更遠,射擊更加精確,對上火銃,那就是全方位的碾壓,如果對上冷兵器,那更是降維打擊。”
這個不用朱辰說,朱元璋比朱辰還要清楚。
戰場上的武器和戰機有多重要,他比誰都更深有體會,這也是為什麽他在建立明朝之後大力發展火槍火炮的原因。
哪怕隻快一息,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一息可能就是一條生命。
可是現在,改良後的遂火槍比原來的火銃不僅僅是快一息那麽簡單,就像是朱辰說的,是全方位的碾壓。
這是多麽恐怖的事情。
事實上也是如此,歐洲就是靠著一根遂火槍打遍了幾乎整個世界,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都還有在使用。
而在華夏,其實也有天才發明出了幾乎是一樣的遂火槍。
那便是明朝末年的畢懋康。
畢懋康的發明雖然比歐洲晚了一百年,但在當時,明朝是有非常成熟的火槍使用體係的以及雄厚的火器製造基礎,比如朝廷的神機營,完全可以在燧發槍的裝備上後發先至,後來居上。
然而曆史從來沒有偶然以及如果。
就像朱辰前麵說的,華夏的封建體係和思想已經注定了他們在強盛的時候不可能走上殖民的道路,而是選擇懷柔遠人,還是太善良了。
而作為後世的人,朱辰當然不會這樣,他更加知道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所以在讓朱元璋去改良鋼鐵的時候,他第一個提出來的不是造什麽蒸汽機,造什麽汽車火車,而是槍和炮。
他深知,真理永遠都是在槍和炮的射程範圍之內。
“想要製造出改良後的遂火槍,就需要有更好的鋼鐵,因為無論是彈簧還是槍管,都不是那些硬脆的生鐵能夠承受的。”
“還有這個,火炮。”
說著,朱辰拿出了第三張圖紙。
“這是改良過後的火炮,以往的火炮,其實就是大型的火銃,非常的笨重,射程短,準度低,轉移困難,而且有著和火銃一樣的致命缺點,炸膛。”
“所以,傳統的火炮在戰場上的威力不小,但卻作用有限,基本隻能夠作用於固定的目標,比如攻城。”
“但如果擁有好的鋼鐵,那麽就可以將火炮改變得更加的輕便,實現更複雜的裝置,比如這樣。”
“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擁有更加輕便的炮身,裝填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簡單,克服了傳統火炮過於笨重,機動性差,長於攻城,拙於野戰,每發射一次,都會嚴重偏離原有射擊戰位等等缺點。”
朱辰拿出的並不是太複雜的大炮,而是在大明後期傳入大明的佛郎機大炮,被大明後期廣泛應用,隻不過鑄鐵質量太差,經常炸膛,最後被棄用。
此時,朱元璋聽得目光火熱。
一個並不複雜的設計,便實現了連續裝填彈藥的效果,簡直是天才。
朱元璋由衷的驚歎,這在他看來是十分了不起的,而一旁的朱標和劉基在看明白之後,更是直接呆若木雞的看著朱辰。
這朱辰究竟是什麽來頭?
為什麽幾乎朱辰拿出的每一樣東西都讓他們感覺自己就像是井底之蛙。
特別是剛剛的遂火槍和改良的火炮。
雖然都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但就是這一些改進,便讓它們的威力更上一層樓都不止。
就像當初的紡紗機和織布機一樣。
天才。
恐怕這兩個字都不足以形容了吧?
朱標和劉基自問都不是蠢笨之人,但是在朱辰的麵前,卻仿佛是瑩草之輝與皓月之光一般。
朱辰能感受到三人情緒上的巨大波動,但他卻依舊不動聲色,穩如泰山。
“火炮的改動看似不大,但想要實現,卻需要有更好的鋼鐵作為材料,否則,相較於傳統笨重的火炮更加容易炸膛。”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頭。
原來用那些生鐵造成的大炮就是滑膛炮都能炸膛,現在加了子炮,不炸才怪呢。
沒有殺敵一百,自己反倒先折上一千。
“無論是遂火槍,還是改良火炮,都需要更好的鋼鐵作為基礎,否則都隻是水中月,鏡中花。”說著,朱辰看了一眼朱元璋,道:“所以這些,你覺得夠不夠理由讓大明去搞好鋼鐵行業?”
朱元璋重重的點頭。
何止是夠?
他現在對這遂火槍和改良火炮簡直是眼熱得很,巴不得現在就將它們造出來。
武器有多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的清楚。
大明如果能夠擁有這兩樣武器,幾乎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了,什麽蒙元舊部,什麽西北蠻夷,什麽東南倭寇,通通不在話下。
震驚與激動之餘,朱元璋也突然有些疑惑。
他突然感覺,這段時間,朱辰給得太多了,或者說太及時了?就像瞌睡了就送上枕頭一樣,來得剛剛好。
雖然這些都是自己向朱辰求教在先,但他有種感覺,仿佛一切都是朱辰在有意的掌控與推動。
難道說……
他已經識破了自己的身份?!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聽起來都有些發懵,細細一想更是感覺有些不敢相信。
五裏什麽概念?連人都看不見!
怎麽殺?
十步殺一人,李白詩中的俠客是誇張的表現手法,而朱辰則更加的誇張,五裏開外,眼睛看都看不見,直接把人殺了?
事實上,朱辰真不算誇張。
五裏也就是兩千五百米,現代最先進的狙擊槍,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是可以做得到的。
當然,以大明現在的實力肯定是做不到,說這個,朱辰隻是想告訴朱元璋,冷兵器在熱武器麵前,不值一提。
如果不是篤定的相信朱辰,朱元璋真不敢相信朱辰說的這個。
而朱標與劉基雖然不像朱元璋那樣堅決,但經過了前麵這麽多的事情,他們也知道,朱辰說的東西讓他們難以言表的震撼,但每一次都證明是對的,而且從不誇張。
難道說,他剛剛說的也是真的?
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是多麽恐怖的事情。
三人還處在震撼之中,朱辰起身去拿了幾張圖紙過來。
“你們看,這是大明的火銃。”
朱辰指著第一張圖紙,說道:“結構很簡單,就是一根鐵製的槍管,往裏麵填充火藥,使火繩點燃火藥,進而將槍膛內裝的彈丸發射出去。”
對於火銃,朱元璋可以說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因為建立明朝的戰爭中,火銃和火炮發揮了重要作用,明朝建立後,朱元璋更是下令大量製造火銃,加強了邊防、海防和城防設施。
朱辰道:“火銃相對於傳統的冷兵器,當然是有了長足的進步,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同樣存在非常明顯的缺點,射程短,精確度不高,裝填慢,不能瞬發,而且害怕潮濕,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還有一點,就是容易炸膛。”
“炸膛不僅造成使用者自身的傷亡,而且還使得火銃的威力不能進一步提升,因為槍管的材料不足以支撐更加猛烈的火藥。”
朱元璋點頭。
朱辰再拿過另外一張圖紙。
“你們看,這是改良過後的火銃,不再使用火繩引燃,而是使用一個扳機的裝置進行引燃。”
“射擊時,使用者隻需要扣引扳機,就可以在彈簧的作用下,將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門邊上,冒出火星,從而引燃火藥擊發。”
“這與傳統的火銃相比有什麽優點呢?”
“燧發槍大大簡化了整個射擊過程,可以瞬發,而且裝填速度更快,同樣時間內可以發射更多槍,而且射擊不是點燃火線而是扣動扳機,這樣也大大提高了射擊的精度。”
看著朱辰手中的圖紙,朱元璋眼中精光大盛,唿吸都不自覺的急促起來。
好精妙的改良。
火銃在他建立明朝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當時能夠做出這樣的改良,那整個過程恐怕要摧枯拉朽了。
朱元璋看著朱辰手中的圖紙,就仿佛看見了一個無價的寶物。
朱辰繼續道:“你想想,戰場上,敵我雙方對戰的時候,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裏,遂火槍能夠瞬發,而且裝填速度更快,射程更遠,射擊更加精確,對上火銃,那就是全方位的碾壓,如果對上冷兵器,那更是降維打擊。”
這個不用朱辰說,朱元璋比朱辰還要清楚。
戰場上的武器和戰機有多重要,他比誰都更深有體會,這也是為什麽他在建立明朝之後大力發展火槍火炮的原因。
哪怕隻快一息,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一息可能就是一條生命。
可是現在,改良後的遂火槍比原來的火銃不僅僅是快一息那麽簡單,就像是朱辰說的,是全方位的碾壓。
這是多麽恐怖的事情。
事實上也是如此,歐洲就是靠著一根遂火槍打遍了幾乎整個世界,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都還有在使用。
而在華夏,其實也有天才發明出了幾乎是一樣的遂火槍。
那便是明朝末年的畢懋康。
畢懋康的發明雖然比歐洲晚了一百年,但在當時,明朝是有非常成熟的火槍使用體係的以及雄厚的火器製造基礎,比如朝廷的神機營,完全可以在燧發槍的裝備上後發先至,後來居上。
然而曆史從來沒有偶然以及如果。
就像朱辰前麵說的,華夏的封建體係和思想已經注定了他們在強盛的時候不可能走上殖民的道路,而是選擇懷柔遠人,還是太善良了。
而作為後世的人,朱辰當然不會這樣,他更加知道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所以在讓朱元璋去改良鋼鐵的時候,他第一個提出來的不是造什麽蒸汽機,造什麽汽車火車,而是槍和炮。
他深知,真理永遠都是在槍和炮的射程範圍之內。
“想要製造出改良後的遂火槍,就需要有更好的鋼鐵,因為無論是彈簧還是槍管,都不是那些硬脆的生鐵能夠承受的。”
“還有這個,火炮。”
說著,朱辰拿出了第三張圖紙。
“這是改良過後的火炮,以往的火炮,其實就是大型的火銃,非常的笨重,射程短,準度低,轉移困難,而且有著和火銃一樣的致命缺點,炸膛。”
“所以,傳統的火炮在戰場上的威力不小,但卻作用有限,基本隻能夠作用於固定的目標,比如攻城。”
“但如果擁有好的鋼鐵,那麽就可以將火炮改變得更加的輕便,實現更複雜的裝置,比如這樣。”
“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擁有更加輕便的炮身,裝填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簡單,克服了傳統火炮過於笨重,機動性差,長於攻城,拙於野戰,每發射一次,都會嚴重偏離原有射擊戰位等等缺點。”
朱辰拿出的並不是太複雜的大炮,而是在大明後期傳入大明的佛郎機大炮,被大明後期廣泛應用,隻不過鑄鐵質量太差,經常炸膛,最後被棄用。
此時,朱元璋聽得目光火熱。
一個並不複雜的設計,便實現了連續裝填彈藥的效果,簡直是天才。
朱元璋由衷的驚歎,這在他看來是十分了不起的,而一旁的朱標和劉基在看明白之後,更是直接呆若木雞的看著朱辰。
這朱辰究竟是什麽來頭?
為什麽幾乎朱辰拿出的每一樣東西都讓他們感覺自己就像是井底之蛙。
特別是剛剛的遂火槍和改良的火炮。
雖然都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進,但就是這一些改進,便讓它們的威力更上一層樓都不止。
就像當初的紡紗機和織布機一樣。
天才。
恐怕這兩個字都不足以形容了吧?
朱標和劉基自問都不是蠢笨之人,但是在朱辰的麵前,卻仿佛是瑩草之輝與皓月之光一般。
朱辰能感受到三人情緒上的巨大波動,但他卻依舊不動聲色,穩如泰山。
“火炮的改動看似不大,但想要實現,卻需要有更好的鋼鐵作為材料,否則,相較於傳統笨重的火炮更加容易炸膛。”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點頭。
原來用那些生鐵造成的大炮就是滑膛炮都能炸膛,現在加了子炮,不炸才怪呢。
沒有殺敵一百,自己反倒先折上一千。
“無論是遂火槍,還是改良火炮,都需要更好的鋼鐵作為基礎,否則都隻是水中月,鏡中花。”說著,朱辰看了一眼朱元璋,道:“所以這些,你覺得夠不夠理由讓大明去搞好鋼鐵行業?”
朱元璋重重的點頭。
何止是夠?
他現在對這遂火槍和改良火炮簡直是眼熱得很,巴不得現在就將它們造出來。
武器有多重要,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的清楚。
大明如果能夠擁有這兩樣武器,幾乎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了,什麽蒙元舊部,什麽西北蠻夷,什麽東南倭寇,通通不在話下。
震驚與激動之餘,朱元璋也突然有些疑惑。
他突然感覺,這段時間,朱辰給得太多了,或者說太及時了?就像瞌睡了就送上枕頭一樣,來得剛剛好。
雖然這些都是自己向朱辰求教在先,但他有種感覺,仿佛一切都是朱辰在有意的掌控與推動。
難道說……
他已經識破了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