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商人果然不是什麽好東西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資本社會是什麽樣的社會?
朱辰看著老黃,眼中閃過一抹不解。
作為一個現代人,難道會不知道資本社會是一個什麽樣的社會嗎?
他說的應該是資本社會的本質。
對於這個,如果沒有經過九年義務教育,不懂也正常。
而且,這個老黃似乎特別關心大明的王朝國運,張口閉口就是大明王朝的國運。
看來老黃是個明粉啊。
不過明朝也確實是最讓人遺憾的王朝,作為最後一個漢王朝,它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正好處於世界的大變革時期,原本是有機會崛起的,但終究是被傳承了千年的封建思想四十禁錮住了。
如果真的像老黃說的那樣,有機會穿越成為朱元璋,也許大明會走向不一樣的結局,甚至會屹立於世界之巔。
但沒有如果。
曆史不可改變,隻能留給後人評說,借鑒,總結,以更好的走好未來的路。
朱辰心中有幾分感慨。
不過他很快收拾好心緒,說道:“當生產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以後,首先解決的是溫飽問題,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吃飽了,人們就會想什麽?”
“食飽衣暖之時,則生yin欲之心。”
“當然這裏的yin欲不是指真的yin欲,而是人們對於享受的欲望,每個人都想要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住房,更好的衣物等等。”
朱辰說的這些都是從身邊的事物說起,比書本上枯燥凝練的理論容易理解多了,朱元璋三人一下子就理解了。
“食物,住房,衣物等等這些東西,除了有使用價值以外,它們還有交易價值,所以,市場的慢慢的就形成各種各樣的商品,人們可以通過交易獲得,而交易的介質便是錢。”
“也就是說,隻要你有錢,你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這些商品。”
這話朱元璋三人也很容易理解。
因為在封建社會裏麵,也有商品,交換介質也是錢,甚至朱元璋還發行了大明寶鈔,也就是紙幣。
但他的大明寶鈔存在很大缺陷,現在的他當然還不知道。
他現在一心都沉浸在朱辰的講課當中。
朱辰繼續道:“商品經濟持續繁榮,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漸漸地,土地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生產資料,比土地更重要的生產資料出現了,是什麽?”
“是錢。”
朱元璋三人其實都是非常之人,隻不過是沒有現代的知識理念,讓他們顯得有些像老古董,而在朱辰的引導之下,自然是理解得很快。
“不錯,是錢,因為有了錢,你可以買到幾乎一切的東西。”
朱辰點頭道:“而錢也稱之為資本。”
“資本取代土地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資料,而資本比土地擁有一個更強的屬性,那就是流通性。”
“和土地一樣,占據大量土地的我們稱之為地主,而擁有大量資本的我們稱之為資本家。”
“資本家是在商人以及那些小商品生產者分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那些原本受到歧視的商人以及那些小商品生產者逐漸累積起了越來越多的資本,這也意味著他們開始逐漸取代地主,成為大量生產資料的擁有者。”
商人取代地主,成了未來大量生產資料的擁有者?
這話讓朱元璋三人都是忍不住一怔。
士農工商,曆朝曆代,商人都是地位最低的,也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低買高賣,投機取巧,可以說是無商不奸,沒想到,他們卻是未來新興的統治階級。
難怪朱辰之前說的解決之道中,其中有一條便是放開重農抑商了。
如果真的放開重農抑商,他們也許成長得更快。
朱元璋三人都是細思極恐。
特別是朱元璋。
他來之前還想著要不僅要逼自己接受朱辰的理論,還要按照朱辰的理論去做,但是現在,他卻有些慌了。
那些商人起來了,會不會壞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沈萬三。
沈萬三是元末江南有名的富商,還曾資助過張士誠,後來大明立國後,沈萬三主動示好,給大明的京師築了三人之一的城牆,隨後沈萬三得意忘形,還想著替他犒賞三軍。
匹夫也想犒賞三軍?
朱元璋大怒,當即就想殺了他,最後好在有馬皇後的勸諫,沈萬三和沈家這才逃過一劫,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沈萬三最終還是被流放雲南。
朱元璋痛恨商人。
現在朱辰的話,對他的衝擊極大,心中一陣陣驚濤駭浪。
朱辰當然不知道自己的話在眼前三人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繼續道:
“商品經濟的發展,除了讓商人開始累積資本,同時也對小農經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淪為無產業者。”
“他們為了生存,隻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給資本家打工,換取工錢,賴以生存。”
“而那些原本就沒有生產資料,被地主用土地上捆綁住的大量佃農,他們當中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脫離土地,加入打工者的行列。”
“這部分人便組成了另外一個階級,無資產階級。”
“這個時候,社會上出現了兩個新的階級,資本階級和無資本階級。”
“資本家通過金錢收買勞動力,讓這些勞動力給自己生產產品,然後將生產出來的產品通過市場售賣出去,獲取利潤,再將這部分利潤投入到生產當中,繼續獲取利潤。”
“就是經過這些簡單的生產再生產,資本家累積越來越多的資本,產業也越來越大。”
朱辰說的,朱元璋三人基本上都能聽懂。
因為這與土地兼並是有些類似的,地主租地給佃農種地收取租金,再用租金去買更多的土地,租給更多的佃農,不斷擴大產業。
隻不過一個是土地,一個是商品。
“可是這與地主和佃農的生產模式好像沒什麽不同啊?”朱元璋忍不住問出心中的疑問。
“確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朱辰迴道:“因為資本家剝削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隱蔽了。”
“相較於地主通過土地剝削佃農,資本家主要是通過購買勞動者的勞動力,不再依附於單一的土地,而是幾乎每一項生產都可以實現剝削,而且這個剝削是隱藏在生產的過程中。”
“資本家提供生產資料,並通過資本收買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產品,價值其實是高於資本家收買勞動力時所付出的代價,而這部分差額,便是剩餘價值,資本家吸收了剩餘價值,不斷的壯大。”
“而勞動者因為沒有生產資料,所以也隻能依附於資本,通過出賣勞動力,賺取生存的費用。”
“很多時候,勞動者甚至還要感謝資本家為其提供工作崗位。”
“資本家常常打著自由民主博愛等口號,但本質上還是剝削。”
“所以,與地主和佃農的生產關係相比,資本家和無資產者的生產關係的剝削更加多元化,也更加隱蔽,但本質上其實還是一樣的,都是占據生產資料多的階級對無生產資料階級的剝削,而無生產資料階級明知道被剝削,但是因為沒有生產資料,也隻能附庸於有生產資料的階級。”
朱元璋三人點頭。
很顯然,他們聽懂了不少。
剝削的形式不同了,但本質還是一樣的。
他們以為,朱辰所說的解決之道的根本是提高生產力,在提高生產力之後,整個社會會將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沒想到非但不是,而且還變本加厲,把剝削玩出花來。
商人果然不是什麽好東西。
朱元璋在心中暗罵,此時的他,突然沒有了先前想要改變的衝動了。
而劉基在聽了朱辰的講解,再結合他前段時間研究書本上的知識,突然想到了什麽,問道:
“朱先生,既然剝削本質上是一致的,那麽王朝裏出現的土地兼並,在你推演出來的資本社會中,是不是也會出現類似的兼並?”
推演出來的資本社會?
朱辰聞言微微一怔,這話他有些聽不懂,什麽叫推演?這可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他並沒有太在意這個,而是對這個基伯的老人家刮目相看。
很顯然基伯之前是沒有這方麵知識的,但是他卻能發現這其中的關鍵所在。
“會。”
朱辰給了他肯定的迴答。
“在封建王朝中,土地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所以地主會想方設法巧取豪奪,最終導致土地兼並,而在資本社會中,資本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資本家們同樣會不擇手段的累積資本,最終同樣會導致資本兼並。”
“但是,資本兼並要比土地兼並的空間要大得多。”
“因為土地是有限的,一個國家的地主幾乎不可能將手伸到他國去,但是資本卻可以,它不僅可以掠奪一個國家的財富,它甚至可以掠奪全世界的財富。”
這話聽得朱元璋三人一臉的思索之色。
沉思一會後。
劉基悠悠道:“所以,資本社會也和王朝一樣,最終也會消亡?隻不過時間要比王朝漫長一些,對嗎?”
“不錯。”
朱辰對基伯投去讚賞的目光。
朱元璋駭然。
他原本以為,對於封建王朝國祚不過三百年的問題,朱辰所說的解決之道能夠一勞永逸,讓大明王朝千秋萬代。
但沒想到,本質上還是一樣的。
生產資料由土地變成了資本,地主變成了資本家,佃農變成了打人工,而內在的邏輯還是不變。
一樣是剝削,一樣產生兼並,一樣會走向消亡。
朱元璋皺眉看向朱辰:“那既然是這樣,咱們為什麽還要改變?”
朱辰看著老黃,眼中閃過一抹不解。
作為一個現代人,難道會不知道資本社會是一個什麽樣的社會嗎?
他說的應該是資本社會的本質。
對於這個,如果沒有經過九年義務教育,不懂也正常。
而且,這個老黃似乎特別關心大明的王朝國運,張口閉口就是大明王朝的國運。
看來老黃是個明粉啊。
不過明朝也確實是最讓人遺憾的王朝,作為最後一個漢王朝,它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正好處於世界的大變革時期,原本是有機會崛起的,但終究是被傳承了千年的封建思想四十禁錮住了。
如果真的像老黃說的那樣,有機會穿越成為朱元璋,也許大明會走向不一樣的結局,甚至會屹立於世界之巔。
但沒有如果。
曆史不可改變,隻能留給後人評說,借鑒,總結,以更好的走好未來的路。
朱辰心中有幾分感慨。
不過他很快收拾好心緒,說道:“當生產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以後,首先解決的是溫飽問題,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吃飽了,人們就會想什麽?”
“食飽衣暖之時,則生yin欲之心。”
“當然這裏的yin欲不是指真的yin欲,而是人們對於享受的欲望,每個人都想要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住房,更好的衣物等等。”
朱辰說的這些都是從身邊的事物說起,比書本上枯燥凝練的理論容易理解多了,朱元璋三人一下子就理解了。
“食物,住房,衣物等等這些東西,除了有使用價值以外,它們還有交易價值,所以,市場的慢慢的就形成各種各樣的商品,人們可以通過交易獲得,而交易的介質便是錢。”
“也就是說,隻要你有錢,你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到這些商品。”
這話朱元璋三人也很容易理解。
因為在封建社會裏麵,也有商品,交換介質也是錢,甚至朱元璋還發行了大明寶鈔,也就是紙幣。
但他的大明寶鈔存在很大缺陷,現在的他當然還不知道。
他現在一心都沉浸在朱辰的講課當中。
朱辰繼續道:“商品經濟持續繁榮,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漸漸地,土地不再是唯一重要的生產資料,比土地更重要的生產資料出現了,是什麽?”
“是錢。”
朱元璋三人其實都是非常之人,隻不過是沒有現代的知識理念,讓他們顯得有些像老古董,而在朱辰的引導之下,自然是理解得很快。
“不錯,是錢,因為有了錢,你可以買到幾乎一切的東西。”
朱辰點頭道:“而錢也稱之為資本。”
“資本取代土地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資料,而資本比土地擁有一個更強的屬性,那就是流通性。”
“和土地一樣,占據大量土地的我們稱之為地主,而擁有大量資本的我們稱之為資本家。”
“資本家是在商人以及那些小商品生產者分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那些原本受到歧視的商人以及那些小商品生產者逐漸累積起了越來越多的資本,這也意味著他們開始逐漸取代地主,成為大量生產資料的擁有者。”
商人取代地主,成了未來大量生產資料的擁有者?
這話讓朱元璋三人都是忍不住一怔。
士農工商,曆朝曆代,商人都是地位最低的,也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低買高賣,投機取巧,可以說是無商不奸,沒想到,他們卻是未來新興的統治階級。
難怪朱辰之前說的解決之道中,其中有一條便是放開重農抑商了。
如果真的放開重農抑商,他們也許成長得更快。
朱元璋三人都是細思極恐。
特別是朱元璋。
他來之前還想著要不僅要逼自己接受朱辰的理論,還要按照朱辰的理論去做,但是現在,他卻有些慌了。
那些商人起來了,會不會壞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沈萬三。
沈萬三是元末江南有名的富商,還曾資助過張士誠,後來大明立國後,沈萬三主動示好,給大明的京師築了三人之一的城牆,隨後沈萬三得意忘形,還想著替他犒賞三軍。
匹夫也想犒賞三軍?
朱元璋大怒,當即就想殺了他,最後好在有馬皇後的勸諫,沈萬三和沈家這才逃過一劫,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沈萬三最終還是被流放雲南。
朱元璋痛恨商人。
現在朱辰的話,對他的衝擊極大,心中一陣陣驚濤駭浪。
朱辰當然不知道自己的話在眼前三人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繼續道:
“商品經濟的發展,除了讓商人開始累積資本,同時也對小農經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淪為無產業者。”
“他們為了生存,隻能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給資本家打工,換取工錢,賴以生存。”
“而那些原本就沒有生產資料,被地主用土地上捆綁住的大量佃農,他們當中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脫離土地,加入打工者的行列。”
“這部分人便組成了另外一個階級,無資產階級。”
“這個時候,社會上出現了兩個新的階級,資本階級和無資本階級。”
“資本家通過金錢收買勞動力,讓這些勞動力給自己生產產品,然後將生產出來的產品通過市場售賣出去,獲取利潤,再將這部分利潤投入到生產當中,繼續獲取利潤。”
“就是經過這些簡單的生產再生產,資本家累積越來越多的資本,產業也越來越大。”
朱辰說的,朱元璋三人基本上都能聽懂。
因為這與土地兼並是有些類似的,地主租地給佃農種地收取租金,再用租金去買更多的土地,租給更多的佃農,不斷擴大產業。
隻不過一個是土地,一個是商品。
“可是這與地主和佃農的生產模式好像沒什麽不同啊?”朱元璋忍不住問出心中的疑問。
“確實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朱辰迴道:“因為資本家剝削方式更加多元化,也更加隱蔽了。”
“相較於地主通過土地剝削佃農,資本家主要是通過購買勞動者的勞動力,不再依附於單一的土地,而是幾乎每一項生產都可以實現剝削,而且這個剝削是隱藏在生產的過程中。”
“資本家提供生產資料,並通過資本收買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產品,價值其實是高於資本家收買勞動力時所付出的代價,而這部分差額,便是剩餘價值,資本家吸收了剩餘價值,不斷的壯大。”
“而勞動者因為沒有生產資料,所以也隻能依附於資本,通過出賣勞動力,賺取生存的費用。”
“很多時候,勞動者甚至還要感謝資本家為其提供工作崗位。”
“資本家常常打著自由民主博愛等口號,但本質上還是剝削。”
“所以,與地主和佃農的生產關係相比,資本家和無資產者的生產關係的剝削更加多元化,也更加隱蔽,但本質上其實還是一樣的,都是占據生產資料多的階級對無生產資料階級的剝削,而無生產資料階級明知道被剝削,但是因為沒有生產資料,也隻能附庸於有生產資料的階級。”
朱元璋三人點頭。
很顯然,他們聽懂了不少。
剝削的形式不同了,但本質還是一樣的。
他們以為,朱辰所說的解決之道的根本是提高生產力,在提高生產力之後,整個社會會將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沒想到非但不是,而且還變本加厲,把剝削玩出花來。
商人果然不是什麽好東西。
朱元璋在心中暗罵,此時的他,突然沒有了先前想要改變的衝動了。
而劉基在聽了朱辰的講解,再結合他前段時間研究書本上的知識,突然想到了什麽,問道:
“朱先生,既然剝削本質上是一致的,那麽王朝裏出現的土地兼並,在你推演出來的資本社會中,是不是也會出現類似的兼並?”
推演出來的資本社會?
朱辰聞言微微一怔,這話他有些聽不懂,什麽叫推演?這可是真實存在的。
不過他並沒有太在意這個,而是對這個基伯的老人家刮目相看。
很顯然基伯之前是沒有這方麵知識的,但是他卻能發現這其中的關鍵所在。
“會。”
朱辰給了他肯定的迴答。
“在封建王朝中,土地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所以地主會想方設法巧取豪奪,最終導致土地兼並,而在資本社會中,資本作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資本家們同樣會不擇手段的累積資本,最終同樣會導致資本兼並。”
“但是,資本兼並要比土地兼並的空間要大得多。”
“因為土地是有限的,一個國家的地主幾乎不可能將手伸到他國去,但是資本卻可以,它不僅可以掠奪一個國家的財富,它甚至可以掠奪全世界的財富。”
這話聽得朱元璋三人一臉的思索之色。
沉思一會後。
劉基悠悠道:“所以,資本社會也和王朝一樣,最終也會消亡?隻不過時間要比王朝漫長一些,對嗎?”
“不錯。”
朱辰對基伯投去讚賞的目光。
朱元璋駭然。
他原本以為,對於封建王朝國祚不過三百年的問題,朱辰所說的解決之道能夠一勞永逸,讓大明王朝千秋萬代。
但沒想到,本質上還是一樣的。
生產資料由土地變成了資本,地主變成了資本家,佃農變成了打人工,而內在的邏輯還是不變。
一樣是剝削,一樣產生兼並,一樣會走向消亡。
朱元璋皺眉看向朱辰:“那既然是這樣,咱們為什麽還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