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呈?


    朱元璋接了過來,然後眼含深意的看了一下李善長。


    自從他看了《明史》以後,他對李善長的整個觀感可以說是完全變了。


    李善長是最早跟他一起創業的人之一。


    在征戰天下的過程中,李善長是他的整個團隊當中難得的有學識和謀略的智囊,在拔采石、征太平、克集慶、下鎮江等諸多戰役中,朱元璋均以其為參議,凡軍機進退,賞罰章程,多出其手。


    一路走來,朱元璋可以說非常倚重李善長。


    大明開國後,朱元璋分封功臣,主要一共三十六位,爵位分別有六公二十八侯二伯,而李善長便位於六國公之列,封韓國公,爵位待遇數倍於劉伯溫。


    李善長甚至還可以說是朱元璋的老師,因為朱元璋讀書認字很多都是李善長教的。


    但這個功名顯赫的韓國公,最後在七十多歲高齡時,卻是被朱元璋處以滿門抄斬,不得不讓人唏噓。


    朱元璋對李善長還是有感情的,他也想給李善長一個機會。


    所以就在前兩天,他不經意間問了一句李善長多少歲了。


    李善長迴道:“臣六十有二了。”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皺,道:“咱還以為你六十五了呢,看來咱記錯了。”


    李善長一開始嗬嗬一笑,但很快便整個人都有些懵了。


    不過兩天的時間,現在李善長便主動遞上了辭呈。


    看來他聽懂了自己的意思。


    李善長遞上辭呈後,道:“皇上,您沒錯,是咱記錯了,咱今年確實是六十五了。”


    這話說得倒是讓朱元璋有些不好意思了。


    多少有些指鹿為馬的味道了。


    不過李善長啊李善長,咱這也是為了你好,早些退出朝堂,安心養老,免得摻和太多,把自己都給摻和進去了。


    朱元璋心中這般想著,卻是問道:“善長啊,你不會怨恨咱吧?”


    “臣感激都來不及,何來怨恨?”


    李善長一臉惶恐的拜下:“皇上,您讓臣歸鄉養老,便是對臣追隨您十幾年最好的迴報,臣叩謝皇上天恩。”


    朱元璋走下來,伸手把李善長扶起。


    “善長啊,你跟了咱多少年了?”


    李善長不假思索的迴道:“元至正十四年五月初三晚,臣投奔皇上,那會皇上還在郭大帥的麾下呢,哎呀,算起來,整整一十七年了。”


    “嗯。”


    朱元璋點了點頭。


    李善長跟了自己一十七年,可以說得上是忠心耿耿,郭子興因聽信流言而懷疑他,逐漸剝奪他的兵權。又想從他身邊把李善長奪過來輔佐自己,李善長卻堅決謝絕,一直跟到了現在。


    “善長啊,你是咱的臣子,但在咱的心裏,你也是咱的老師和兄長。”


    朱元璋的話,讓李善長有些受寵若驚,連忙道:“謝皇上。”


    “來來來,坐下說話。”


    朱元璋拉著李善長來到一旁的座位上坐下。


    朱元璋微笑道:“過去柱國大臣請辭歸養,皇上都要再三挽留,而大臣呢,也要再三請辭,如果方顯君臣間的情義,咱們之間就不必這樣了吧?”


    李善長擺手迴道:“當然不用了,皇上對臣的情義,都在臣的心中。”


    朱元璋收起了笑容,鄭重其事的道:“這一次如果咱恩準你歸鄉養老,你就迴祖地臨濠去安享晚年,離京師遠點,不再去管朝野那些什麽亂七八糟的事情,好不好?”


    李善長眼底閃過一抹不解,但還是恭敬迴道:“臣,謹遵聖命。”


    說罷,李善長突然有些傷感的問道:“皇上,那臣還能不能迴京師看望您?”


    “當然可以啊。”


    朱元璋笑道:“啥時候想咱了,你就迴來,咱陪你喝茶聊天。”


    李善長眼角含淚,眼巴巴的看著朱元璋:“臣離開京師,唯一舍不得的,就隻有皇上了。”


    說話間,李善長眼角的淚水忍不住掉了下來


    這一幕,看得朱元璋也不禁心頭一暖,感動的輕歎一聲,拍了拍李善長的肩膀。


    如果是按照原來曆史的時間線,李善長還要晚兩年辭官,現在朱元璋讓他提前辭官,其實算是給他一個機會。


    沉默片刻後。


    李善長開口道:“皇上,楊憲被誅,臣再辭職,左右丞相都沒了,整個中書省真的空了,臣看皇上和太子殿下這段時間都挺忙的,而臣卻不能再為皇上效力了,皇上一定不要過於操勞,保重龍體要緊啊。”


    朱元璋剛想要開口恩準李善長請辭,但李善長這麽一說,他突然就不想說了。


    怎麽繞來繞去,又繞迴到丞相這個問題上。


    如果是以前,朱元璋一定不會覺得這話有什麽,因為李善長話裏話外都是對他的關心,隻是順嘴提了一句中書省和丞相的事,而朱元璋定然會順勢詢問他丞相人選的事情。


    丞相是一個國家至關重要的一個官職,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曆朝曆代都極其的重視,以前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但是現在的朱元璋不一樣了,他已經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洪武朝不僅因為宰相胡惟庸而殃及無數的人,成為曆史上最大的大案之一,而他也因此廢除了傳承了上千年的宰相一職。


    朱元璋原本想著讓李善長辭官歸養,不再參和這其中的事情,能夠得個太平晚年。


    但沒想到,李善長還是不死心。


    在他沒有提及中書省和丞相的情況下,李善長在打感情牌的同時,不經意間又提及了丞相一事。


    李善長啊李善長,看來你還是舍不得手中的權勢啊,臨退前還想要安排一波。


    朱元璋把剛剛同意李善長退隱的話又咽了迴去,改口道:


    “善長啊,咱還有個問題想要請教你,如果咱恩準你歸鄉養老,你覺得誰最適合來做這個中書省的丞相呢?”


    李善長顯然是有備而來,不假思索便迴道:“臣以為,劉伯溫最合適。”


    朱元璋卻是搖頭:“劉伯溫跟你年紀都差不多了,讓他做還不如你繼續做,況且前幾年咱已經問過他,他已經拒絕,咱總不能再厚著臉皮再去問他吧?”


    “那……”


    李善長沉吟片刻,迴道:“那中書省參政汪廣洋如何,他老成持重,頗有學識。”


    朱元璋並不表態,而是繼續問道:“還有別的人選嗎?”


    李善長又說了兩個,但始終閉口不提現如今風頭正勁的胡惟庸。


    “胡惟庸怎麽樣?”


    朱元璋主動提起胡惟庸,審視的看著李善長。


    李善長卻是擺手道:“不妥。”


    “為何?”朱元璋追問。


    李善長迴道:“胡惟庸做事偏激進,不計利弊,一心想要建功立業,他若是掌了大權,必定不顧一切想要做一番事業,那樣,恐怕會搞不好同僚之間的關係,容易把事情搞僵。”


    朱元璋聽著臉上不動聲色。


    這話說得藝術啊,明貶暗褒,而且恰好切中了朱元璋想要敢作敢為人才的要害。


    “胡惟庸是你的門生,你的侄子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咱覺得胡惟庸還不錯,你怎麽話裏話外都是對他的不滿與挑剔呀?”


    李善長迴道:“皇上,正是因為胡惟庸與臣牽扯頗多,臣更不讚成他出任中書省丞相,以避朝中非議啊。”


    朱元璋點了點頭。


    “好了,咱知道,你先退下吧。”


    “那臣先告退了。”


    李善長退下後,朱元璋卻是不禁搖頭長歎一聲。


    如果不是自己已經知道了曆史,定然要被這李善長給算進去了。


    在自己暗示他該退下之後,李善長當即借坡下驢,主動提交了辭呈,並且承認是自己糊塗了,連自個的年齡都記不住了。


    隨後又大打感情牌,眼角的一滴淚惹得知道真相的朱元璋都感動到了。


    這一切的鋪墊,都是為了中書省丞相一事。


    見自己不提,他又不經意間提了一嘴,引導自己去說這個話題,並且故意不去提胡惟庸,讓自己忍不住來提。


    而且提到了胡惟庸之後,李善長話裏話外都是對胡惟庸的不滿與挑剔。


    因為他知道,他越是這樣說,朱元璋才會越放心的去用胡惟庸。


    “善長啊,你還真是老謀深算啊。”


    在不得不提交辭呈的情況下,李善長竟然來了這麽一套組合拳,先是瞞天過海,進而來個欲擒故縱,最後再來一個以退為進,從而將他的得意門生胡惟庸推向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明宰相之位。


    如此一來,李善長就算是告老還鄉,仍舊可以控製住大明的朝堂,擁有除了皇上以外最強大的話語權。


    如果李善長願意安心養老,朱元璋也願意給李善長一個太平晚年。


    可是,權力這個東西真的是讓人癡迷,給了李善長的那一天開始,就跟肉一樣長在了他的身上,想要割掉,又談何容易?


    “既然這樣,那你就留下了吧。”


    ……


    李善長府中,胡惟庸正在焦急的等待。


    “相國。”


    見李善長迴來,胡惟庸連忙迎了上去。


    李善長點了點頭,屏退身邊人後,道:“惟庸啊,皇上的旨意估計過兩日就會下來,你且做好準備吧。”


    “真的?”


    胡惟庸一陣激動,不過他很快又冷靜下來:“相國,你真的這麽肯定?”


    “嗬——”


    李善長輕笑一聲,一臉自信的道:“如果老夫連這都估算不對,那真是白當了這些年的相國了。”


    “恩公!”


    胡惟庸終於難掩激動之色,深深拜下……


    ……


    事實上,對於李善長和胡惟庸之事,朱元璋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念在多年的情分上,他還是想要給李善長一個機會,但是李善長還是太貪戀他的權勢了。


    不過也無所謂了,現在他們兩個人,在朱元璋看來,不過兩枚棋子罷了,隨意拿捏。


    朱元璋的心思還是放在朱辰新給的那本《資本論》上。


    可是……


    他橫看豎看,還是看得一陣迷糊。


    “看來還是等有時間去請教朱辰吧。”


    朱元璋直接放棄了,相比於自己花費大量心思去搞懂那些東西,他更喜歡聽朱辰給他講。


    同時,他還在思考一個問題。


    朱辰說了,想要讓大明跳出封建王朝國祚不過三百年的定律,不斷地綿延下去,解決之道是提高生產力。


    可怎麽提高生產力,朱辰說得也比較的籠統。


    放開思想,放開重農抑商等束縛百姓創造力的政策。


    可怎麽放開?


    具體的措施又是什麽?


    這一切,都還需要從朱辰那裏得到答案。


    不過這些天他走不開,現在他把原本丟給朱標的很多事務又攬了迴來,他不想朱標過於勞累,而且除了處理朝中的這些諸多事務以外,他還在等一個人的迴歸。


    那便是前去浙閩等沿海一帶剿寇的李文忠。


    看李文忠這一次匯報的結果,他也好判斷朱辰說的那些措施究竟有沒有效果,效果如何?


    這天,李文忠終於迴來複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