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並又出現了?


    聽到這裏,朱元璋整個人都是有些懵的。


    元末的土地兼並,讓他家破人亡,而自己終於從塵埃中爬起來,建立了新王朝,可是曾經害他家破人亡的土地兼並又出現了。


    走上至高無上的皇位,他當然擺脫了土地兼並的影響,但是又有多少和他爹朱五四一樣的農民,被土地兼並所害。


    不對。


    朱元璋突然反應了過來,露出驚恐的神色。


    那豈不是說,又進入了下一個輪迴?


    “王朝建立,人口增加,欣欣向榮,天災來臨,土地兼並開始,抑製兼並,王朝中興,土地兼並加重,民不聊生,各地起義,王朝滅亡,新的王朝建立,再次人口增加,欣欣向榮,天災來臨,土地兼並開始……”


    朱辰的話,宛如給了朱元璋當頭一棒喝。


    其實不用朱辰說,他自己就已經找出了其中的規律。


    因為這一切,他從頭到尾幾乎都經曆過,而且他也看了大明的曆史,當時他在看大明曆史的時候,就已經有一種感覺,就感覺有一雙無形的手,將大明拉向滅亡的深淵。


    那種感覺他當時看不清,也道不明。


    之前在和朱辰說到天災隻是亡國的導火索的時候,他就又有那種感覺,那個他看不清的東西,似乎清晰了一些,但仍舊看不清。


    這讓他相當的難受。


    到了現在這一刻,他終於看清了。


    原來在這一切的後麵,竟然真的隱藏著這麽一條王朝興衰的定律。


    按照他以前的觀念,王朝的興衰被稱為國運。


    國運是很虛無縹緲的東西,從有王朝開始,每一位統治者都想要窺見王朝國運,祈禱國運興隆。


    但是,無論他們怎麽占卜祈禱,該亡的還是亡了。


    沒想到無數帝王先賢沒有看清楚的問題,在一個小小書店裏,朱辰竟然給推演出來了?


    如果沒有朱辰,就算給他一本《明史》,他也無能為力。


    自己能夠來到這裏,見到朱辰,難道真的是天意?


    朱元璋目光灼灼的看著朱辰:“朱先生,既然已經你已經推演出王朝興亡的定律,那……那是否有破解之法呢?”


    “難。”


    朱辰的迴答,讓朱元璋感覺就像是,找人算命,然後算命先生算出了有兇兆,但在問解決之道時,算命先生就會往往會給出一個“難”字。


    但這恰恰說明什麽?


    說明了,雖然難,但也是有解決之道的。


    想通了這一點,朱元璋誠懇的道:“還請先生賜教。”


    “賜教不敢當。”


    朱辰擺了擺手,道:“我們隻是探討而已。”


    朱元璋卻是一臉認真的道:“那請先生繼續探討下去,這對我很重要,日後必有重謝。”


    “……”


    朱辰有些無語,他和老黃探討這些,純粹是出於興趣愛好。


    但看得出來,老黃真的很重視的樣子,雖然文化水平忽高忽低,但自己說的這些,他真的很用心在聽。


    這年頭,這麽愛學習的人不多了,所以朱辰也樂意跟他探討。


    至於重謝什麽的就算了。


    上一次想買一本《明史》都囊中羞澀,後來還是拿了一幅畫來換的。


    那畫還挺唬人。


    大名鼎鼎的書畫皇帝宋徽宗的名畫《瑞鶴圖》。


    但恰恰是名畫,所以必然是假的。


    一看老黃就是在扮古人給遊客拍照的同時,順道賣賣贗品畫,想要多賺些生活費。


    恐怕生意也不太好,否則也不會用畫來換書了。


    收迴思緒,朱辰道:


    “為什麽說難呢?這又迴到了我們一開始說的問題,導致這一切的背後,最根本原因還是製度的問題。”


    “在封建製度下,土地兼並無解。”


    朱元璋眉頭皺緊,問道:“為什麽?”


    朱辰迴道:“封建製度下,重農抑商,這就決定了農桑為國本,而土地則成為了最重要也是近乎壟斷的生產資料,從上至下,都要依靠土地生存,所以,土地成了各個階級必爭的生產資料。”


    “而封建社會上,最重要的兩個階級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


    “地主階級雖然人數占少數,但他們卻占據了大量的生產資料,而占據大多數的農民卻隻能占據少量的生產資料,這就注定了地主階級更容易去兼並土地,如果你是地主,你會放過兼並土地,擴大家業的機會嗎?”


    朱元璋搖了搖頭:“不會。”


    人性都是自私和貪婪的,沒有人會為了其他人而白白放棄能夠擴大家業的機會。


    “可是……難道就沒有辦法限製嗎?”


    麵對朱元璋的疑問,朱辰搖了搖頭。


    “事實上,曆史上並不是沒有人提出過相關的辦法,北魏至唐朝前期,為抑製土地兼並實行過均田製,但效果不佳,後來到宋朝有王安石變法,再到明朝張居正草擬的一條鞭法,清朝康熙年間的攤丁入畝製度,等等這些都是限製土地兼並的政令,但隻是取到了緩解的效果,並沒有讓這個問題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無論他們怎麽努力,封建王朝到了後期,都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激化到無法調和的地步,隻能推倒重建。”


    朱元璋沉默了。


    沉默了片刻之後,朱元璋眼中閃過一抹凝重,緩緩道:“既然地主,那朝廷可不可以把地主通通打倒,將他們的田地分給百姓呢?”


    朱辰再次微笑的搖搖頭。


    這個老黃倒是經常腦洞大開。


    鬥地主。


    這確實是一個有效的辦法,但是他還是沒有考慮到王朝所處的環境。


    “這在封建製度下,是不可能的。”


    “為什麽?”朱元璋追問。


    朱辰迴道:“因為封建朝廷或者說封建皇帝,他們自己就是最大的地主,他們代表了地主階級的利益,你讓他們自己把自己打倒嗎?”


    朱元璋目瞪口呆。


    朱辰繼續道:“還是以朱元璋為例,還未走上帝業之路的他,他就是標準的農民階級,但是走上帝位之後的他,還是農民嗎?當然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已經成了最大的地主。”


    “作為最大地主的朱元璋,將土地分封給他下麵的將相王侯,而這些將相王侯的下麵又分成大大小小的家族,這些人就組成了大大小小的地主,你說,朝廷會打地主嗎?”


    麵對朱辰連續的反問,朱元璋啞然。


    朱辰道:“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說,那就是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這話落下,朱元璋如遭雷擊。


    他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話,但是他大概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或者說他有自己的理解。


    他還是少年時,蒙元天子是真龍,終有一天,他把蒙元推翻了,也就是屠了真龍,這個時候,他成了真龍。


    但對於年少的他而言,他卻成為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惡龍。


    如果是其他人在他麵前說這樣的話,他一定會當場將他一刀爆頭。


    但是現在,他卻能夠聽得進朱辰的話,並為之深思。


    當然。


    他也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是惡龍是真龍,這得看你站在什麽角度去看,年少時,皇帝對他而言是惡龍,成為皇帝後,皇帝對他而言自然是真龍。


    不過現在他不想去分辯這些,他更在意的是他的大明。


    平複了一下心緒,朱元璋又問道:“既然封建製度存在如此大的缺陷,那咱們能不能去改變這個製度呢?”


    “也不可能。”朱辰搖頭。


    “為什麽?”


    朱元璋又是愕然,既然已經知道製度有問題,連改都改不了嗎?


    隻聽朱辰道:“所謂的製度,用另外一個專業的術語來說,是上層建築,決定上層建築的是生產關係,而決定生產關係的是生產力。”


    “在以小農經濟為主的社會,那個時候的生產力水平就決定了地主和農民的生產關係,而這個生產關係就又決定了封建製度,所以在當時那個生產力下,是不可能……”


    “等等等等。”朱元璋突然叫停了朱辰。


    朱辰的這段話直接把朱元璋給幹懵了。


    “生什麽產力?產什麽關係?不是……朱先生,你把咱搞得好亂啊,能不能說慢點?”


    朱辰看了一眼滿頭包的老黃,又看了一眼外麵已經暗下來的天色。


    對於老黃沒有這方麵的知識儲備,他倒是不意外,因為這個老黃的知識結構太奇葩了,他已經習慣了。


    隻不過這天已經暗了。


    這要是展開來說,又不知道說到什麽時候去。


    但是看老黃那求知若渴的目光,朱辰又有些於心不忍,那目光讓他想起了一張有名的老照片,那是一位山區少女拿著鉛筆,用求知若渴的眼神望著鏡頭的照片。


    現在的老黃就是差不多。


    朱辰突然想起了什麽,站起身來,去到書架那邊找了一下,一會拿了一本書迴來,遞給朱元璋:


    “你要真想學習,可以自己先看一下這本書。”


    朱元璋接過,隻見書本的封麵寫著:馬哲的基本原理。


    “這……”


    朱辰道:“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封建社會究竟是怎麽迴事,它又會有什麽樣的演變和發展,你可以迴去好好看看這本書。”


    朱元璋認真的點了點頭,隨後鄭重其事的收好朱辰拿給他的書本。


    收好書本後,朱元璋又是拿出了兩幅畫作。


    “朱先生,咱不能白拿你的書,這兩幅畫你且收著,就當是換你的書。”


    在朱元璋的眼裏,朱辰的這些書可是珍貴無比,比起這些隻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書畫值錢多了。


    而在朱辰的眼裏,這老黃果然是順帶賣贗品書畫,不然哪來那麽多名家名畫?


    這必然是贗品。


    不過朱辰也不介意,他知道如果把書白送給老黃,老黃反而會心裏不舒服,畢竟自己開的是書店,不是公益圖書館。


    老黃拿贗品書畫來跟他交換,雙方心裏都舒服。


    別看老黃的書畫是贗品,但質感可是相當的好,而且還進行了做舊處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真的。


    相比於市場上的粗製濫造,老黃給他的這些畫作絕對算得上是高質量的高仿。


    所以這幾幅畫作的觀賞性還是非常高的,掛起來當裝飾絕對夠用。


    不過這一次,老黃卻一下子拿出了兩幅。


    朱辰有些不解道:“可是,你才拿我一本書,卻給我兩幅畫?”


    朱元璋嗬嗬一笑,道:“不瞞朱先生,咱還想要那張地圖,行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楚山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楚山孤並收藏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