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黃土高原,之所以能被稱為高原,其中一點正是因為他的地勢高低起伏,上下不平,從高空往下麵看,就像一層層的黃色的梯田一般,層巒疊嶂,所見之處,具是黃土一片。
不過,有些地方,卻在這種地形上,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比如高原的頂部,就顯得很是空曠了,在這座高原的頂部,有著一座已經破舊不堪的大型建築物遺跡。
那是漢朝的潼關。
沒錯,就是百年前的潼關,百年前,黃河水位還沒有現在那麽低,幾條主要的溝壑裏麵,曾經都是一些湍急的支流。
所以,在那個時期,凡大軍入關中,必須登上這片高地,從漢朝時期所修築的關口進入,那時,這座潼關要塞,可謂是真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河水位不斷下降,原有的河道形成灘塗,逐漸再形成平地,行人漸漸的可以從原本的河床直接進入關中。
那麽這座建立在塬頂的雄關,便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久而久之,便荒廢了下去,成了現在這副模樣,而新建的潼關,則是下麵臨河而建的那個。
不過,雖然荒廢了百年,但今天,立在塬頂的這座古遺跡,卻是很意外的,熱鬧了起來,這座古遺跡經曆了小部分的修繕,此刻,已經變成了一處軍營的模樣,而且上麵,還插著一把金色的龍纛。
那是屬於大燕的旗幟,同時,也是象征著帝王的旗幟。
禦駕親征,不是隻有大唐會用,燕,也會。
古潼關遺跡前那片空曠的黃土地上,豎起了一座兩米多高的高台,高台的四周,是黑壓壓的兵卒,附近,還有他們的戰馬。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有漢人,更有不少的異族人。
但此刻,他們卻無比狂熱的認為,自己,是燕人。
因為,唐軍,真的渡江了。
自大的唐軍,居然真的敢渡過黃河,從正麵戰場打過來。
那麽,既然唐軍如此自大,自家大燕皇帝,更是能神機妙算,早早地算出了唐軍戰略,早早地在上遊布置了水師。
那麽,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畢竟,天命,在燕!
自大的唐軍,終將會為他們輕敵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高原上的場麵,甚是喧囂,上至軍官,下至普通士卒,皆是吵吵鬧鬧,沒有一絲秩序可言,軍紀之寬鬆,可見一斑。
不過,雖然亂了點,但這一刻,所有人都在期待著他們那位大燕新皇的到來,思想,倒還算統一。
終於,當一身黑金色龍袍的安慶緒登上高台的那一刻,整個現場的氣氛被推向了巔峰。
“嗚嗚嗚嗚!!!!!”
“嗚嗚!!!”
悠長的軍號聲響起,一時間,所有燕軍頓時安靜了下來,聚集在高台附近的燕軍士卒更是挺直了身子,揚起了頭顱。
有些時候,宗教的力量很強大,特別對待周邊異族的時候,就比如現在,在曾經安祿山多年來若有若無的宗教影響下,像奚和契丹等異族,早早地就將安家當做了守護神之類的東西看待。
而此刻的安慶緒,則是直接代替了他爹的位置,所以在燕軍隊伍裏,最狂熱的,往往不是那些走投無路的漢人,而是異族人。
臨危繼位,而又從容不迫的麵對危急,甚至料敵於先,安慶緒,這位大燕新帝,此時,在一眾燕國士兵眼裏,地位早就超過了他爹。
畢竟,沒有一個士兵,會去拒絕一個能帶他們打勝仗的主子,而安慶緒,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所以這些燕國的軍卒們,才會選擇他。
安慶緒獨立在高台上,四周,有嗓門大的士卒躍躍欲試,他們,是皇帝的傳話筒。
戰前訓話,這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安慶緒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個提升軍心和士氣的機會。
就像是在上戰場之前,把刀,再磨一磨,把甲,再擦一擦,是一個道理。
看著自己麾下的這些士兵,安慶緒的臉上露出了略顯猙獰的笑容。
他已經能感覺到,自己,離千古一帝的距離,已經在不斷的拉進了。
今天這一戰,必將會是他這位燕國第二任皇帝的成名之戰!
“大燕的將士們!
朕的兒郎們!”
“威武!”
“威武!”
“威武!”
燕軍士卒們不約而同的喊出了口號,這是自安祿山時期,就已經養成的習慣,很野蠻,但有時候,野蠻,同樣也往往意味著強大。
所以,他們很喜歡“威武”這個口號,甚至連安祿山本人都得叫“聖武皇帝”,可見這群人思想上的統一性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塞外,苦寒!
關中,富饒!
我大燕的將士們,你們,還想迴去嗎?
看一看你們如今得到的,金錢,女人,官位,田產,甚至是地位!
爾等,還想迴到過去嗎!
朕不想了!
朕不想迴去了!
今,天命在燕!
朕要奮二世之餘烈,立我大燕百年國運!
先帝帶著你們,開創了大燕。
朕今日!
帶著你們,奠定我大燕的基石!
功業,就在眼前!
未來,就在你們手中!
想讓後輩過上你們如今的生活嗎?
想從此以後像那唐人一樣驕傲嗎?
提起你們的刀劍,
穿好你們的甲胄,
躍上你們胯下的戰馬!
跟隨朕!
跟著朕的軍旗!
與朕!
一同衝掉唐軍的大營!
朕,此戰!
滅唐!”
安慶緒抽出腰間的天子劍,劍尖朝北。
那裏,有一條很長很窄很平坦的坡道,坡道名叫黃巷阪,大概隻有十多米的寬度,雖然窄,但也夠騎兵縱馬了,隻不過危險性增加了十倍不止罷了。
即使這樣,安慶緒也不在乎,畢竟,這部分的騎兵,目標,也僅僅隻是將唐軍陣地砸出一個口子罷了。
坡道的盡頭,便是黃河河岸,唐軍紮寨的地方,隻要砸上去,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
在安慶緒抽出劍的那一刻,所有燕軍騎兵迅速的躍上戰馬,調轉馬頭朝北,逐漸開始加速,如果此刻從高空看去,會發現,這支看似混亂的騎兵部隊,在逐漸加速中,開始一點點的匯聚,漸漸的,形成一把尖刃的模樣。
這個時期的騎兵,似乎很迷戀這種以力破之的騎兵衝鋒,但有時候,不得不說,這種衝鋒,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還真有用。
……
潼關內,看著河岸旁那越聚越多的唐軍士兵,嚴莊的表情也開始變得嚴峻起來。
戰爭,不到最後一刻,就不算勝利,哪怕他已經做了百分之九十,但剩下的那百分之十,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或許是看的時間太久了,有些乏了,嚴莊忽然轉了個身,望向了長安的方向。
“建寧王?
是運氣,還是實力。
台,已經給你搭好了。
你,會來嗎?”
不知為何,嚴莊總覺得,那位建寧王,始終是個不穩定因數。
他是個高傲的人,甚至對郭子儀,李光弼這種當世猛將,嚴莊都沒有這麽上心,卻唯獨對那位素未謀麵的建寧王處處防備。
有時候,嚴莊也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畢竟,那位建寧王,現在連長安城都不敢出,估計也就是運氣好點罷了。
但轉念一想,似乎也有些不對,但具體是哪裏不對,他說不上來,總之,嚴莊就是感覺,自己得把那位建寧王盯死,就算對方真的是個草包也得盯死。
……
ps:今天上午,大概率還有一章。
然後12點後更新,就正式上架了,希望首訂能破兩位數吧(╥_╥)
</p>
黃土高原,之所以能被稱為高原,其中一點正是因為他的地勢高低起伏,上下不平,從高空往下麵看,就像一層層的黃色的梯田一般,層巒疊嶂,所見之處,具是黃土一片。
不過,有些地方,卻在這種地形上,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比如高原的頂部,就顯得很是空曠了,在這座高原的頂部,有著一座已經破舊不堪的大型建築物遺跡。
那是漢朝的潼關。
沒錯,就是百年前的潼關,百年前,黃河水位還沒有現在那麽低,幾條主要的溝壑裏麵,曾經都是一些湍急的支流。
所以,在那個時期,凡大軍入關中,必須登上這片高地,從漢朝時期所修築的關口進入,那時,這座潼關要塞,可謂是真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河水位不斷下降,原有的河道形成灘塗,逐漸再形成平地,行人漸漸的可以從原本的河床直接進入關中。
那麽這座建立在塬頂的雄關,便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久而久之,便荒廢了下去,成了現在這副模樣,而新建的潼關,則是下麵臨河而建的那個。
不過,雖然荒廢了百年,但今天,立在塬頂的這座古遺跡,卻是很意外的,熱鬧了起來,這座古遺跡經曆了小部分的修繕,此刻,已經變成了一處軍營的模樣,而且上麵,還插著一把金色的龍纛。
那是屬於大燕的旗幟,同時,也是象征著帝王的旗幟。
禦駕親征,不是隻有大唐會用,燕,也會。
古潼關遺跡前那片空曠的黃土地上,豎起了一座兩米多高的高台,高台的四周,是黑壓壓的兵卒,附近,還有他們的戰馬。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有漢人,更有不少的異族人。
但此刻,他們卻無比狂熱的認為,自己,是燕人。
因為,唐軍,真的渡江了。
自大的唐軍,居然真的敢渡過黃河,從正麵戰場打過來。
那麽,既然唐軍如此自大,自家大燕皇帝,更是能神機妙算,早早地算出了唐軍戰略,早早地在上遊布置了水師。
那麽,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畢竟,天命,在燕!
自大的唐軍,終將會為他們輕敵的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高原上的場麵,甚是喧囂,上至軍官,下至普通士卒,皆是吵吵鬧鬧,沒有一絲秩序可言,軍紀之寬鬆,可見一斑。
不過,雖然亂了點,但這一刻,所有人都在期待著他們那位大燕新皇的到來,思想,倒還算統一。
終於,當一身黑金色龍袍的安慶緒登上高台的那一刻,整個現場的氣氛被推向了巔峰。
“嗚嗚嗚嗚!!!!!”
“嗚嗚!!!”
悠長的軍號聲響起,一時間,所有燕軍頓時安靜了下來,聚集在高台附近的燕軍士卒更是挺直了身子,揚起了頭顱。
有些時候,宗教的力量很強大,特別對待周邊異族的時候,就比如現在,在曾經安祿山多年來若有若無的宗教影響下,像奚和契丹等異族,早早地就將安家當做了守護神之類的東西看待。
而此刻的安慶緒,則是直接代替了他爹的位置,所以在燕軍隊伍裏,最狂熱的,往往不是那些走投無路的漢人,而是異族人。
臨危繼位,而又從容不迫的麵對危急,甚至料敵於先,安慶緒,這位大燕新帝,此時,在一眾燕國士兵眼裏,地位早就超過了他爹。
畢竟,沒有一個士兵,會去拒絕一個能帶他們打勝仗的主子,而安慶緒,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所以這些燕國的軍卒們,才會選擇他。
安慶緒獨立在高台上,四周,有嗓門大的士卒躍躍欲試,他們,是皇帝的傳話筒。
戰前訓話,這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安慶緒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個提升軍心和士氣的機會。
就像是在上戰場之前,把刀,再磨一磨,把甲,再擦一擦,是一個道理。
看著自己麾下的這些士兵,安慶緒的臉上露出了略顯猙獰的笑容。
他已經能感覺到,自己,離千古一帝的距離,已經在不斷的拉進了。
今天這一戰,必將會是他這位燕國第二任皇帝的成名之戰!
“大燕的將士們!
朕的兒郎們!”
“威武!”
“威武!”
“威武!”
燕軍士卒們不約而同的喊出了口號,這是自安祿山時期,就已經養成的習慣,很野蠻,但有時候,野蠻,同樣也往往意味著強大。
所以,他們很喜歡“威武”這個口號,甚至連安祿山本人都得叫“聖武皇帝”,可見這群人思想上的統一性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塞外,苦寒!
關中,富饒!
我大燕的將士們,你們,還想迴去嗎?
看一看你們如今得到的,金錢,女人,官位,田產,甚至是地位!
爾等,還想迴到過去嗎!
朕不想了!
朕不想迴去了!
今,天命在燕!
朕要奮二世之餘烈,立我大燕百年國運!
先帝帶著你們,開創了大燕。
朕今日!
帶著你們,奠定我大燕的基石!
功業,就在眼前!
未來,就在你們手中!
想讓後輩過上你們如今的生活嗎?
想從此以後像那唐人一樣驕傲嗎?
提起你們的刀劍,
穿好你們的甲胄,
躍上你們胯下的戰馬!
跟隨朕!
跟著朕的軍旗!
與朕!
一同衝掉唐軍的大營!
朕,此戰!
滅唐!”
安慶緒抽出腰間的天子劍,劍尖朝北。
那裏,有一條很長很窄很平坦的坡道,坡道名叫黃巷阪,大概隻有十多米的寬度,雖然窄,但也夠騎兵縱馬了,隻不過危險性增加了十倍不止罷了。
即使這樣,安慶緒也不在乎,畢竟,這部分的騎兵,目標,也僅僅隻是將唐軍陣地砸出一個口子罷了。
坡道的盡頭,便是黃河河岸,唐軍紮寨的地方,隻要砸上去,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
在安慶緒抽出劍的那一刻,所有燕軍騎兵迅速的躍上戰馬,調轉馬頭朝北,逐漸開始加速,如果此刻從高空看去,會發現,這支看似混亂的騎兵部隊,在逐漸加速中,開始一點點的匯聚,漸漸的,形成一把尖刃的模樣。
這個時期的騎兵,似乎很迷戀這種以力破之的騎兵衝鋒,但有時候,不得不說,這種衝鋒,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還真有用。
……
潼關內,看著河岸旁那越聚越多的唐軍士兵,嚴莊的表情也開始變得嚴峻起來。
戰爭,不到最後一刻,就不算勝利,哪怕他已經做了百分之九十,但剩下的那百分之十,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或許是看的時間太久了,有些乏了,嚴莊忽然轉了個身,望向了長安的方向。
“建寧王?
是運氣,還是實力。
台,已經給你搭好了。
你,會來嗎?”
不知為何,嚴莊總覺得,那位建寧王,始終是個不穩定因數。
他是個高傲的人,甚至對郭子儀,李光弼這種當世猛將,嚴莊都沒有這麽上心,卻唯獨對那位素未謀麵的建寧王處處防備。
有時候,嚴莊也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畢竟,那位建寧王,現在連長安城都不敢出,估計也就是運氣好點罷了。
但轉念一想,似乎也有些不對,但具體是哪裏不對,他說不上來,總之,嚴莊就是感覺,自己得把那位建寧王盯死,就算對方真的是個草包也得盯死。
……
ps:今天上午,大概率還有一章。
然後12點後更新,就正式上架了,希望首訂能破兩位數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