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陛下,韋宰執已經到了。”


    “叫他進來見朕。”


    “是。”


    行宮內,李隆基盤坐在席上,看著高力士離去的身影,慢慢提起了放在一邊的毛筆。


    “莫要怪罪朕,這天下,交於你手,朕,還是不放心……”


    李隆基自言自語的說著,手中的毛筆逐漸開始在一張黃色的空白宣紙上寫下了一行字。


    “命永王領山南、江西、嶺南、黔中四道節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鎮守江陵!”


    寫完,看著未幹的墨跡,李隆基麵色略顯猶豫,一隻手攥著這張聖旨的一腳,微微發力,似乎是要將其揉成一張廢紙。


    但,也就這這一刻,韋見素,這位不久前被提拔為右相的老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此處。


    而也正是韋見素此刻的到來,才徹底的打消了李隆基心中最後一絲的猶豫。


    “陛下,臣,來了……”


    “辛苦你了。”


    這四個字一出口,當即把韋見素嚇了一跳,以他多年的政治經驗來看,一旦皇帝說你辛苦的時候,那一定沒什麽好事。


    於是,這位宰相當即便對著李隆基跪了下去,動作上沒有一絲的遲疑。


    “臣惶恐,與陛下日夜操勞於國事相比,臣,怎敢言辛苦!


    定是有小人想加害於臣,才傳此謠言,望陛下明鑒啊!”


    韋見素此刻是真的覺得有小人陷害自己,自己明明很輕鬆好吧,什麽時候說過一句辛苦?謠言!這必定是謠言!


    而麵對韋見素的辯解,李隆基隻是略顯煩躁的揮了揮手,若是放在平時,他還有心思在這朝堂放上一根“魚竿”,釣上一兩條小魚玩玩。


    但現在這個局麵下,要真糊塗到那個份上,他李隆基,一世英名可真是要毀的一絲一毫都不剩了。


    “會徽,今夜叫你來,不為別的,隻為一件事。”


    “陛下請講,臣定盡畢生之所能……”


    “啪!”


    還沒等韋見素將麵子話說完,李隆基便將那張剛剛寫好,連墨跡還未幹的敕令扔在了韋見素的麵前。


    隨後,也不管韋見素明不明白自己的意思,李隆基便轉過身,一步一步的走向行宮更深處。


    韋見素略顯尷尬的撿起那張敕令,隻是略微的掃上那麽一眼,便當場愣在了原地。


    因為敕令還沒有用燭火上封,並且在大唐製度下,皇帝本人的敕令,需由宰相代替發布,所以韋見素看一下裏麵的內容,還真不是什麽逾越之舉,相反,倒是一種很正常的舉動。


    畢竟,雖然大唐開國以來,相權不斷削弱,但再削弱,宰相也得對皇帝負責,皇帝寫下的敕令,自然需要宰相檢查缺漏之後,再發布最終實施。


    但看到敕令上的內容,饒是他韋見素再沒見識,再沒有大局觀,這一刻,也不由得開始懷疑,自家這位皇帝,是不是腦子真的出問題了。


    這個時候讓永王領四鎮兵馬,還放在江陵那麽緊要的位置,這,這不是瞎搞嗎?


    韋見素下意識的就想追上李隆基的腳步,去勸諫自家的這位皇帝,但步子邁開後,自己的身體仿佛不受控製了一般,很誠實的往外麵走去。


    歸根結底,這位上任不久的宰相,還是怕了,他不是李林甫,楊國忠那樣的權臣,宰相當的時間也不長,朝中也沒有自己的勢力,所以麵對皇帝,韋見素的心裏終究還是沒什麽底氣的,說白了,就是怕的要死。


    所以,身子骨才會那麽的誠實。


    ……


    這一夜,似乎過得很漫長。


    漫長到李亨還沒從激動的心情緩過勁來時,天,就亮了。


    靈武城外,旌旗蔽空,站在城頭,方眼望去,盡數披甲執戟的士卒列隊而駐,好不壯觀。


    今天,是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位將軍大勝而歸的日子,靈武城外,不少的百姓自發的聚集起來,支起了鍋爐,將儲備的各種肉食切塊熬湯,為遠征歸來的兒郎們接風洗塵,雖然看似簡陋,但卻代表著一平頭百姓們的心意。


    百姓們都如此,就更不用說太子府上的一群紅袍大官們了,在以廣平王李俶為首的一眾太子黨的安排下,一箱箱金銀銅錢從城中運出,封賞所用的物品更是堆成了一摞摞的小山。


    至於吃喝上,相比於平民百姓們的簡陋,官麵上所擺出來的東西則顯得更加豐盛和精致。


    小到瓜果,大到牛羊肉,應有盡有,從靈武方圓幾裏召集來的廚子們,手中的刀都快掄冒煙了,但還是不停的烹飪著各種各樣的食物,場麵極為火熱。


    由此可見,這場大勝對於李亨以及他身後那些太子黨,甚至那些普通百姓們來說,是多麽的振奮人心。


    長安太遠,長安之戰的大勝,他們沒能親眼看到,但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取得的這場勝利,卻是明明白白的擺在眼前,甚至連那偽燕大將史思明的頭顱,早在前幾日,都被送到了靈武城內。


    所以,相比之下,長安那邊,雖然也是大勝,而且是一場關鍵性的大勝,但,畢竟太遠了不是,哪有人家郭子儀直接將賊首頭顱送到麵前直觀?


    在成千上萬人的翹首盼望下,終於,在太陽完全升起的那一刻,一支秩序井然,莊嚴肅穆的鐵騎從東邊,踏著朝陽,出現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李亨站在城樓上,望著那支鐵旗打起的三麵旗幟,不由的有些感慨。


    三麵旗,一麵是紋著黑龍的唐旗,另外兩麵是分別刻著“郭”,“李”字樣式的軍旗。


    “威武之師!真乃我大唐的威武之師啊!”


    看著兩支軍容嚴整的部隊,李亨的臉上,浮現著許久未見的笑容。


    這一刻的他,是真的開心,畢竟,有了郭子儀和李光弼手中的兩支部隊,自己再也不用擔心生命安全受到威脅了。


    “快,扶朕出城,朕要親自去慰勞我大唐王師!”


    隨著有點熱血上頭的李亨開口,侯在一側的李俶頓時臉上一變,急忙開口勸阻道:


    “父皇,祭天儀式並未舉行,您還未昭告天下,若要如此去做,極為不妥!


    按道理來說,新君繼位,即便是遠征歸來的將軍,也得先參拜新皇,以表忠心!


    若是父皇親自下場,不僅不是禮遇,更會讓兩位勞師遠征,大勝而歸的將軍心生顧慮,若是因此而讓君臣之間心生芥蒂,於國於天下,都百害而無一利!


    故,兒臣請父皇三思而後行!”


    經過了李俶的提醒,已經穿上黃色龍袍的李亨微微一愣,隨即便反應了過來,當即改口道:


    “對,對對對,是這樣,是這樣,朕差點就犯下大錯!


    輔國!”


    “奴婢在!”


    “速速告知兩位將軍,朕在城內等著兩位將軍,讓他二人速速前來,朕要重重的賞賜他們!”


    “喏!”


    隨著當紅太監李輔國領命出城,一時間,整個太子府也開始了登基儀式的最後籌備階段。


    由於是倉促決定,很多象征著皇權的儀仗還未湊齊,隻能暫時用其他物品代替,比如古往今來,所有人最為熟知的龍椅,一張上好龍椅的製作過程,那可是要用年為時間單位來計算的,此時此刻肯定是拿不出來的,甚至連替代品都沒有。


    所以,無奈之下,隻好用太子的車駕暫時代替。


    而繼位的地點,也不用說,自然是那座原本由刺史府改造的太子臨時居所,甚至為了顯得不那麽寒磣,還臨時擴建了兩圈,作為一個迷你版的皇宮。


    種種操作下來,可算是累壞了一眾頂著太子黨名號的臣子們,不過,累歸累,心情嘛,還是非常不錯的。


    畢竟,自家太子一旦正式繼位,當上了皇帝,那他們這些從龍之臣,最少都得往上蹦個三級,可謂是真的鯉魚躍龍門,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君不見,就連太子今日所騎的馬,過了今天,都得被好吃好喝的供著,再配上兩三個小官,每天別的不幹,就負責給太子,啊,不對,給皇上養馬。


    城外,隨著兩支隊伍愈來愈近,早就收到了消息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都不用等李輔國,李公公提醒,便一人帶著幾十名親衛,騎著戰馬,奔向城門。


    在抵達城門後,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很自覺的下馬,將身上的甲胄和武器盡數交予身後的隨從,同時在兩側天子使臣的注視下,進了城。


    進城之後,城內,早已有一輛華貴的馬車,在等著兩人,而趕車的,則是李俶。


    見到兩位將軍,李俶規規矩矩的行禮道:


    “侄兒見過兩位叔叔,父皇已在府上等候兩位叔叔多時了,請兩位叔叔上車,父皇命侄兒今日,親自為我大唐兩位凱旋將軍駕車!”


    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麵對這忽然間多出來的侄子,也沒有猶豫,直接便登上了馬車,畢竟,他倆從進城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擺明了態度和立場,現在跟新君這邊多親近一些,總歸是極好的。


    李俶的車技,很穩,而靈武城,又很小,所以,很快,幾人便來到了臨時的太子府上。


    裏麵,一身龍袍的李亨早已經在等著了,此刻,在看到了一前一後的郭子儀和李光弼時,本就激動異常的他,當即便再也忍不住了,準備上前緊緊握住兩位將軍的手,來促膝長談一番。


    李亨能表現出來,是因為人家馬上要當皇帝了,但,這可不代表郭子儀和李光弼兩人就能心安理得的去接受這熱烈的君恩。


    地位,擺在那。


    規矩,在心裏。


    所以,在看到李亨的那一刻,特別是在看到李亨身上那件金閃閃的龍袍後,兩人幾乎同時跪下,像是早就對好了台詞一般,齊聲道:


    “臣等拜見殿下!


    今,江山凋零,封煙四起!


    唯有殿下可掌握天下之大局!


    故,臣等,請殿下登臨大寶!


    請太子殿下,登基!”


    ……


    ps:二合一章,看完大家就睡覺吧,晚安。


    另外感謝我隻愛葉子老板賞的一張月票,感謝老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灰心的鯨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灰心的鯨鯊並收藏唐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