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今天,是長安城光複的第二天,朱雀大街上仿佛還飄蕩著一股濃鬱的血腥味。
昨日的戰爭一直從淩晨持續到晚上,兩萬叛軍盡數被殺,無一幸存。
也許是老長安人的血性還沒被百年的和平生活磨滅,所以,那天,當那張黑龍旗出現在這座都城的時候,他們不再沉默,不再逃竄,不再忍氣吞聲,這些生活在這裏的老少爺們,皆是拿起武器對準那些曾經傷害過他們的叛軍。
老張頭是從開元年初搬進長安的,那時候,他在街尾開了家豬肉攤,數十年過去了,豬肉攤還是那個豬肉攤,但老張頭的頭發卻早已花白。
今天的老張頭破例的沒有早起,而是睡到了大中午,醒來後,走出院子,發現自家小兒子正在院裏跪著。
見到老張頭出門,年輕人立刻挺直了腰板。
“爹,兒子想求您件事!”
“不準!”
這兩個字,老張頭說的無比硬氣,態度很是堅決。
老張頭的小兒子顯然知道老爹的脾氣,被拒絕了後,也沒再次開口,而是低著頭,顯得有些沮喪的走出了家門。
看著小兒子的背影,老張頭微微歎了口氣,背在身後的兩隻手中,捏著一條小小的被汗水浸濕的金塊。
“兒大不中留啊……”
這條小小的金塊,是老張頭畢生的積蓄。
但今天,他決定用這條金塊,給自己這位小兒子買一副上好的盔甲。
若是在平日裏,就算再多的金子,想買到盔甲這種東西,沒有關係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聽說那位建寧王正在征兵,也許可以去那裏試試。
搖了搖頭,走出大門,迴頭看了看自己的房子,老張頭一下子便想到了很多。
年輕時的他在長安討了個媳婦,膝下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成年後便應召從軍,去了西北,小兒子則是一直留在身邊,眼看著也該成年成家了。
幾十年下來,忙碌了大半輩子的老張頭靠著一張豬肉攤養活了一家人,甚者還攢夠了給小兒子娶媳婦的銀錢,這生活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好,小兒子也跟隔壁街上一間作坊的掌櫃家閨女看對了眼,雙方也談過了婚事,這眼看馬上就要成親了。
結果,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呢,誰承想,北邊出現了個叫安祿山的胡人節度使叛亂,搞的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的,這親,也就耽擱了下來。
去年,叛亂剛開始的時候,老張頭還信誓旦旦的認為,自家的大唐天子定能不費吹灰之力將那胡人拿捏,但結果卻直接讓他驚掉了下巴。
那安祿山先拿洛陽,後取潼關,一路所向披靡,連朝廷組建的二十萬大軍,居然都抵擋不住那胡虜麾下的鐵騎。
著實讓老張頭這個“老長安人”心中慌得一批。
潼關城破的那天,他的豬肉攤幾乎沒什麽生意,由於老張頭的攤子在城門附近,所以,那一天,他看到了很多往日裏連家門都不怎麽出的達官顯貴們成群結隊的出城,走的很匆忙,也很急切。
老張頭知道,那些“大人物”是逃難去了。
但老張頭沒走,他在長安城生活了十幾年,住的都有感情了,再者說,自己的家業也都置辦在這裏,走了,又能去哪呢?
並且,若是那叛軍真的勢大,要取唐代之,不也是需要百姓支持的嘛,自己雖然很愛大唐,但跟自己一家老小的命比起來,嗯,那張傳說自太宗皇帝手中流傳下來的,代表著大唐的黑龍旗,看起來,也就那麽迴事。
那天,看著遠去的那些“大人物”們的車隊,老張頭不斷在心裏暗示著自己,政權交替,那是大人物們該想的事情,跟自己這個小民沒什麽關係,對,沒什麽關係……
隻要自己老老實實的,生活,就還能過下去。
也同樣是那一夜,老張頭在院子裏坐了一夜,他想不通,真的想不通,自家大唐二十萬大軍,就算是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對麵的叛軍給淹了,怎麽會敗了呢。
唉,敗了,就敗了吧。
日子,還得繼續過下去嗎不是。
所以,那一夜,他也在想,若是大唐真的沒了,那麽新的皇帝,額,那個胡人會不會對自己這些平民百姓更好一點呢?比如再降低一下稅收什麽的?
這一夜,長安城內有很多人的想法,和老張頭差不了多少。
說他們安逸慣了也好,說他們沒有愛國之心也好,都無所謂,也沒人在乎什麽,畢竟,大家都還要過日子的,又不是什麽肉食者,需要在意那麽多嗎?
不過,這些美好的幻想,最終都在叛軍進駐這座長安城後,宛如夢中虛影一般,破裂了。
那一晚,那些從北麵過來的兵頭子們,一個個的,就好像沒見過世麵的鄉下人進城一樣,什麽都想要,什麽都想搶,你不給,你反抗,就得被砍上那麽一刀。
老張頭奮鬥了半輩子的家底,在叛軍進城的那晚,被搶了個一幹二淨,自己那老伴還想反抗,結果卻死在了叛軍刀下,連屍首都找不到了。
老伴被殺的那一刻,老張頭的心很疼,仿佛被人狠狠的剜了一刀一樣,同時他也很害怕,害怕自己下一刻也隨老伴而去。
所以,他找了個地窖,帶著自家小兒子一起躲了起來,他也曾鼓起過勇氣,想拎起那把用了幾十年的殺豬刀衝出去跟那些當兵的拚命,但最終,他還是猶豫了。
他得保護好兒子,他還不能死,大兒子在西北那邊生死不知,這些年連書信都很少往來了,所以他得保護小兒子,得保護自己這老張家唯一的獨苗。
這一躲,便躲到了天亮。
天亮之後,從地窖爬出來的父子倆,看著街道兩旁遍地的屍體,兩個人都哭了,那些,都是曾經的街坊鄰居們,如今卻變成了一具具麵目全非的屍體。
那一瞬間,老張頭的小兒子,像是發瘋了一般朝著隔壁的那間作坊走去,兒子跑,老張頭就在後麵追,一路追到了自己未來親家的作坊門前,門是虛掩著的,等到他們推開作坊大門的後,兩個大男人同時愣在了原地。
作坊的掌櫃,老張頭未來的親家兩口子,被吊死在了門梁上,死狀極為淒慘。
而他們的女兒,老張頭未來的兒媳婦,則是衣衫不整的躺在地上,渾身布滿了汙穢,肩膀上,手臂上,還布滿了紅色的勒痕,兩腿之間滿是血跡……
天殺的畜生們啊!
老張頭的內心快要崩潰了!
而他的小兒子則是已經崩潰了,整個人宛如失了魂一般。
其實,在剛進門的那一刻,老張頭心裏明白自家這位未來的兒媳婦可能已經沒了,但他卻怎麽也說不出口。
老張頭有些擔憂的看著自己兒子。
隻見自家小兒子臉上掛著鼻涕和眼淚,晃晃悠悠的跪倒在姑娘的身邊,不甘心的探了探鼻息後,整個人頹然的趴在了地上,哭的像個孩子。
也就是在那時候,外麵傳來了很大的動靜,緊接著沒多久,父子倆便看到了一張黑色的龍旗。
老張頭在那一刻才覺得,原來那張唐旗,居然那麽好看……
隨著外麵響起的一陣陣喊殺聲,老張頭的小兒子忽然不哭了,擦了擦眼淚,認真的看著老張頭。
“爹,我媳婦死了!”
“爹媳婦,也死了!”
老張頭明白自己這個傻兒子在想些什麽,他想報仇,為他娘,為他媳婦報仇,但他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這個小兒子出去的,他是老張家的獨苗,若是死了,那老張家,也就沒了。
“爹,兒子想求您件事。”
“不準!”
“我媳婦沒了啊!!!”
“說了不準就是不準!”
“爹,您孫子,也沒了……”
聽到兒子帶著哭腔的話,那一刻的老張頭宛如晴天霹靂,徹底的,崩潰了。
“爹,我想……”
“兒子!報仇!
爹,和你一起!”
那天,父子二人各自砍下了一名披著甲胄的叛軍士兵的腦袋。
熟練的,就仿佛往常殺豬那樣。
……
夜,很快就過去了,第二天,老張頭拎著一個破麻袋,來到了城外,這裏,正在招兵。
“喲,老張頭,您怎麽也來了,您這身子骨,怕是達不到征召要求啊。”
城外的臨時軍寨前,負責征召士兵的年輕人,老張頭認識,是長安本地人,往年,經常光顧自己的豬肉攤。
聽說,這位年輕人在那天夜裏失去了所有親人,所以在那股唐軍入城後,這位滿腔怒火的年輕人,以一己之力砍殺了六個叛軍士兵,也正是因此,他得到了軍中一個姓張的大人物賞識。
“我想給我兒子,準備一副甲。”
“可,您家,就剩這一個……”
“沒有國,何來家?”
聽到這句話,那位年輕人看著老張頭手中那塊汗津津的金塊,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了起來,對著老張頭深深的行了一禮,並把金塊默默的塞進了老張頭的懷中。
“這副甲,我徐闖給兄弟出!”
“不,這副甲,本王來出。”
“王上?”
“所有參軍的青壯,沒有甲胄的,一律由王府出具!”
“喏!”
看著眼前那位負責征兵事宜的年輕人臉上露出激動的神情,老張頭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王?
是那位建寧王嗎?
就是他率軍打敗了那些畜生嗎?
想到這裏,老張頭的眼神忽然有些濕潤,當即便跪了下去。
“願為建寧王效死!”
隨著老張頭的開口,一時間,整個營寨前,那些前來應征的青壯們,皆是齊齊跪地,發出陣陣高唿。
“願為建寧王效死!”
</p>
今天,是長安城光複的第二天,朱雀大街上仿佛還飄蕩著一股濃鬱的血腥味。
昨日的戰爭一直從淩晨持續到晚上,兩萬叛軍盡數被殺,無一幸存。
也許是老長安人的血性還沒被百年的和平生活磨滅,所以,那天,當那張黑龍旗出現在這座都城的時候,他們不再沉默,不再逃竄,不再忍氣吞聲,這些生活在這裏的老少爺們,皆是拿起武器對準那些曾經傷害過他們的叛軍。
老張頭是從開元年初搬進長安的,那時候,他在街尾開了家豬肉攤,數十年過去了,豬肉攤還是那個豬肉攤,但老張頭的頭發卻早已花白。
今天的老張頭破例的沒有早起,而是睡到了大中午,醒來後,走出院子,發現自家小兒子正在院裏跪著。
見到老張頭出門,年輕人立刻挺直了腰板。
“爹,兒子想求您件事!”
“不準!”
這兩個字,老張頭說的無比硬氣,態度很是堅決。
老張頭的小兒子顯然知道老爹的脾氣,被拒絕了後,也沒再次開口,而是低著頭,顯得有些沮喪的走出了家門。
看著小兒子的背影,老張頭微微歎了口氣,背在身後的兩隻手中,捏著一條小小的被汗水浸濕的金塊。
“兒大不中留啊……”
這條小小的金塊,是老張頭畢生的積蓄。
但今天,他決定用這條金塊,給自己這位小兒子買一副上好的盔甲。
若是在平日裏,就算再多的金子,想買到盔甲這種東西,沒有關係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聽說那位建寧王正在征兵,也許可以去那裏試試。
搖了搖頭,走出大門,迴頭看了看自己的房子,老張頭一下子便想到了很多。
年輕時的他在長安討了個媳婦,膝下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成年後便應召從軍,去了西北,小兒子則是一直留在身邊,眼看著也該成年成家了。
幾十年下來,忙碌了大半輩子的老張頭靠著一張豬肉攤養活了一家人,甚者還攢夠了給小兒子娶媳婦的銀錢,這生活肉眼可見的越來越好,小兒子也跟隔壁街上一間作坊的掌櫃家閨女看對了眼,雙方也談過了婚事,這眼看馬上就要成親了。
結果,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呢,誰承想,北邊出現了個叫安祿山的胡人節度使叛亂,搞的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的,這親,也就耽擱了下來。
去年,叛亂剛開始的時候,老張頭還信誓旦旦的認為,自家的大唐天子定能不費吹灰之力將那胡人拿捏,但結果卻直接讓他驚掉了下巴。
那安祿山先拿洛陽,後取潼關,一路所向披靡,連朝廷組建的二十萬大軍,居然都抵擋不住那胡虜麾下的鐵騎。
著實讓老張頭這個“老長安人”心中慌得一批。
潼關城破的那天,他的豬肉攤幾乎沒什麽生意,由於老張頭的攤子在城門附近,所以,那一天,他看到了很多往日裏連家門都不怎麽出的達官顯貴們成群結隊的出城,走的很匆忙,也很急切。
老張頭知道,那些“大人物”是逃難去了。
但老張頭沒走,他在長安城生活了十幾年,住的都有感情了,再者說,自己的家業也都置辦在這裏,走了,又能去哪呢?
並且,若是那叛軍真的勢大,要取唐代之,不也是需要百姓支持的嘛,自己雖然很愛大唐,但跟自己一家老小的命比起來,嗯,那張傳說自太宗皇帝手中流傳下來的,代表著大唐的黑龍旗,看起來,也就那麽迴事。
那天,看著遠去的那些“大人物”們的車隊,老張頭不斷在心裏暗示著自己,政權交替,那是大人物們該想的事情,跟自己這個小民沒什麽關係,對,沒什麽關係……
隻要自己老老實實的,生活,就還能過下去。
也同樣是那一夜,老張頭在院子裏坐了一夜,他想不通,真的想不通,自家大唐二十萬大軍,就算是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對麵的叛軍給淹了,怎麽會敗了呢。
唉,敗了,就敗了吧。
日子,還得繼續過下去嗎不是。
所以,那一夜,他也在想,若是大唐真的沒了,那麽新的皇帝,額,那個胡人會不會對自己這些平民百姓更好一點呢?比如再降低一下稅收什麽的?
這一夜,長安城內有很多人的想法,和老張頭差不了多少。
說他們安逸慣了也好,說他們沒有愛國之心也好,都無所謂,也沒人在乎什麽,畢竟,大家都還要過日子的,又不是什麽肉食者,需要在意那麽多嗎?
不過,這些美好的幻想,最終都在叛軍進駐這座長安城後,宛如夢中虛影一般,破裂了。
那一晚,那些從北麵過來的兵頭子們,一個個的,就好像沒見過世麵的鄉下人進城一樣,什麽都想要,什麽都想搶,你不給,你反抗,就得被砍上那麽一刀。
老張頭奮鬥了半輩子的家底,在叛軍進城的那晚,被搶了個一幹二淨,自己那老伴還想反抗,結果卻死在了叛軍刀下,連屍首都找不到了。
老伴被殺的那一刻,老張頭的心很疼,仿佛被人狠狠的剜了一刀一樣,同時他也很害怕,害怕自己下一刻也隨老伴而去。
所以,他找了個地窖,帶著自家小兒子一起躲了起來,他也曾鼓起過勇氣,想拎起那把用了幾十年的殺豬刀衝出去跟那些當兵的拚命,但最終,他還是猶豫了。
他得保護好兒子,他還不能死,大兒子在西北那邊生死不知,這些年連書信都很少往來了,所以他得保護小兒子,得保護自己這老張家唯一的獨苗。
這一躲,便躲到了天亮。
天亮之後,從地窖爬出來的父子倆,看著街道兩旁遍地的屍體,兩個人都哭了,那些,都是曾經的街坊鄰居們,如今卻變成了一具具麵目全非的屍體。
那一瞬間,老張頭的小兒子,像是發瘋了一般朝著隔壁的那間作坊走去,兒子跑,老張頭就在後麵追,一路追到了自己未來親家的作坊門前,門是虛掩著的,等到他們推開作坊大門的後,兩個大男人同時愣在了原地。
作坊的掌櫃,老張頭未來的親家兩口子,被吊死在了門梁上,死狀極為淒慘。
而他們的女兒,老張頭未來的兒媳婦,則是衣衫不整的躺在地上,渾身布滿了汙穢,肩膀上,手臂上,還布滿了紅色的勒痕,兩腿之間滿是血跡……
天殺的畜生們啊!
老張頭的內心快要崩潰了!
而他的小兒子則是已經崩潰了,整個人宛如失了魂一般。
其實,在剛進門的那一刻,老張頭心裏明白自家這位未來的兒媳婦可能已經沒了,但他卻怎麽也說不出口。
老張頭有些擔憂的看著自己兒子。
隻見自家小兒子臉上掛著鼻涕和眼淚,晃晃悠悠的跪倒在姑娘的身邊,不甘心的探了探鼻息後,整個人頹然的趴在了地上,哭的像個孩子。
也就是在那時候,外麵傳來了很大的動靜,緊接著沒多久,父子倆便看到了一張黑色的龍旗。
老張頭在那一刻才覺得,原來那張唐旗,居然那麽好看……
隨著外麵響起的一陣陣喊殺聲,老張頭的小兒子忽然不哭了,擦了擦眼淚,認真的看著老張頭。
“爹,我媳婦死了!”
“爹媳婦,也死了!”
老張頭明白自己這個傻兒子在想些什麽,他想報仇,為他娘,為他媳婦報仇,但他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這個小兒子出去的,他是老張家的獨苗,若是死了,那老張家,也就沒了。
“爹,兒子想求您件事。”
“不準!”
“我媳婦沒了啊!!!”
“說了不準就是不準!”
“爹,您孫子,也沒了……”
聽到兒子帶著哭腔的話,那一刻的老張頭宛如晴天霹靂,徹底的,崩潰了。
“爹,我想……”
“兒子!報仇!
爹,和你一起!”
那天,父子二人各自砍下了一名披著甲胄的叛軍士兵的腦袋。
熟練的,就仿佛往常殺豬那樣。
……
夜,很快就過去了,第二天,老張頭拎著一個破麻袋,來到了城外,這裏,正在招兵。
“喲,老張頭,您怎麽也來了,您這身子骨,怕是達不到征召要求啊。”
城外的臨時軍寨前,負責征召士兵的年輕人,老張頭認識,是長安本地人,往年,經常光顧自己的豬肉攤。
聽說,這位年輕人在那天夜裏失去了所有親人,所以在那股唐軍入城後,這位滿腔怒火的年輕人,以一己之力砍殺了六個叛軍士兵,也正是因此,他得到了軍中一個姓張的大人物賞識。
“我想給我兒子,準備一副甲。”
“可,您家,就剩這一個……”
“沒有國,何來家?”
聽到這句話,那位年輕人看著老張頭手中那塊汗津津的金塊,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了起來,對著老張頭深深的行了一禮,並把金塊默默的塞進了老張頭的懷中。
“這副甲,我徐闖給兄弟出!”
“不,這副甲,本王來出。”
“王上?”
“所有參軍的青壯,沒有甲胄的,一律由王府出具!”
“喏!”
看著眼前那位負責征兵事宜的年輕人臉上露出激動的神情,老張頭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王?
是那位建寧王嗎?
就是他率軍打敗了那些畜生嗎?
想到這裏,老張頭的眼神忽然有些濕潤,當即便跪了下去。
“願為建寧王效死!”
隨著老張頭的開口,一時間,整個營寨前,那些前來應征的青壯們,皆是齊齊跪地,發出陣陣高唿。
“願為建寧王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