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家,從那些屍體上,你可尋得什麽蛛絲馬跡?”
這麽多屍體,可見這個案件非同小可,為了避免引起恐慌,必須趕緊解決。
柳泉躬身一禮,神色凝重地答道:“陛下,微臣已細細查驗過那些屍體,其中,有幾具屍體竟無絲毫外傷,微臣鬥膽推測,這些人應是中毒而亡,而大部分被肢解的屍體,則被麻袋與油紙緊緊包裹,沉入池底,最為蹊蹺的是,有三具屍體未用麻袋包裹,漂浮於水麵,且觀其腐敗之狀,分明是今日才投入池中,讓臣不得不懷疑,那兇手或許仍藏匿於宮內。”
從那殘忍手法中,可發現傷口位置、深度,以及現場遺留痕跡,皆有條不紊,毫無慌亂之態,顯見得,兇手絕非初犯,必是個在罪惡之道上徘徊已久的慣犯,其心狠手辣、經驗老到,令人膽寒。
辛允秀眉緊蹙:“陛下,毒殺、肢解……如此狠辣的手段,皇宮中,究竟是何人不僅擅長用毒,刀法也如此了得,更對皇宮的地形了如指掌,能夠如此悄無聲息地拋屍?”
細細梳理那些有用之線索,竟令局勢漸明。
毒殺是其關鍵之處,十有八九與毒相關,而這宮中能涉毒事者,太醫署首當其衝。
那太醫署中,藥櫃林立,毒藥或匿於其間,用毒之人或為其中人,此乃重大頭緒。
然肢解卻棘手得多,並無特定指向,仿若大海撈針,叫人難覓頭緒。
柳泉懇請道:“陛下,微臣以為,此事與太醫署脫不了幹係,他們掌管宮中藥物,對毒物自然有了解,而且,時常出入皇宮各處,對地形也極為熟悉,臣鬥膽請陛下下旨,徹查太醫署!”
應以安眉頭輕皺,佇立在原地,並未急於表態。
半晌。
“朕以為,此事還需謹慎行事,兇手既然能在宮中如此大膽地行兇而不被察覺,足見其心思縝密,手段高明,若貿然行動,會打草驚蛇。”
此兇手著實膽大妄為,竟殘殺多人,今日更是張狂,竟敢將屍體草草拋卻,毫無忌憚,觀其所為,想必是籌謀已久,已做好了萬全之備。
柳泉猶豫了一下,顯得有些遲疑,說道:“那……”
辛允立刻上前一步:“陛下,不如讓我去調查此事吧。”
無論什麽事,她都要摻和。
應以安聽後,微微一愣,有些驚訝地反問道:“你?”
“陛下,若那兇手確為宮闈中人,必對在場各位相識,若前去調查多有不便,唯我,一個剛進宮的,不會惹其疑心。”
柳泉聞言,眉頭微展,心中暗道此女言之成理,遂頷首讚同:“辛美人所言,實乃洞若觀火……”
又見應以安擰眉,便把話咽了迴去。
辛允見柳泉麵露認可之色,心中更添幾分決絕,繼續說道:“陛下,嬪妾深知此案非同小可,願為陛下分憂解難,早日將真兇緝拿歸案,以正宮闈之清明。”
“見青龍玉如見朕,無人敢阻攔你。”應以安將腰間玉佩摘下,遞給了辛允。
那玉佩以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質溫潤,流暢而渾厚,龍角高翹,身姿彎曲,采用陰線雕刻、浮雕、局部透雕等手法,把玉龍深淵蟄伏的意蘊,刻畫得淋漓盡致,龍眼下方有小孔,佩戴時呈豎立狀。
“謝陛下!嬪妾定不負所托。”辛允雙手接過,強忍著喜悅出了冷宮。
心中自是暗喜,有了這玉佩,今後便能橫著在皇宮裏走動了。
柳泉並未立即離去,望著辛允離去的背影,心中憂慮更甚,微微躬身,輕聲問道:“陛下,您真的放心全然托付於辛美人嗎?臣心中實難安寧。”
“卿家多慮了,朕自有考量,你隻需謹記,守口如瓶,將那些屍體妥善保管於大理寺內,不得有絲毫差池,至於其他,你無需過問。”應以安麵容冷峻。
柳泉心中雖有千般疑問,卻也知此時非問之時,恭敬地行了一禮,“臣定當盡心竭力,不負陛下所托。”
說完,便退下了。
辛允離開冷宮,隨侍宮人早已備好肩輿,輕抬緩放,載著她穿越過曲折的宮廊,向著太醫署方向前行。
佇立於皇宮東側,院門正上方懸掛著“太醫署”的鍍金匾額,步入太醫署,一股濃鬱藥香撲鼻而來,那是各種珍貴草藥交織而成獨特氣息。
院內,藥圃錯落有致,大堂內寬敞明亮,中央長案上堆滿了泛黃的醫書和厚重的藥典,四周牆壁上,懸掛著曆代名醫的畫像。
醫官們身著長袍,穿梭於各個房間之間,或診脈問疾,或配製藥方。
藥童麥冬如往常在太醫署門口清掃著塵埃,
身穿簡樸布衣,每日裏負責著打掃、整理藥材等瑣碎事務。
一陣腳步聲打破了周圍的寧靜。
麥冬抬頭望去,立刻停下了手中活計,彎腰在一旁,等待肩輿走過。
可肩輿卻在他麵前停了下來,辛允目光落在麥冬身上,似乎在打量著他。
麥冬心中有些緊張,卻不敢抬頭,隻是靜靜站在那裏。
“你是……這裏的藥童?
”辛允聲音輕柔。
麥冬微微一愣:“是。”
“你可否帶我進太醫署一觀?”
麥冬心中一驚,沒想到辛允會向自己提出這樣的請求,“……我隻是個藥童,沒有資格,不過,我可以幫您去請一位禦醫過來。”
辛允下輿,“順便……把這玉佩讓那位禦醫。”
麥冬緊緊攥在手裏,撒腿便往太醫署裏跑。
室內。
陳設簡潔,一桌一椅,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和各式醫書,牆上掛著脈案和醫方。
“……師父,外麵來了位女子。”
麥冬累的大喘氣。
“看看你毛毛躁躁的,那人若是來看病,便讓她過來。”
禦醫馮嶺正在研究醫書。
“沒說名字,但給了塊玉佩。”
“玉佩?”
馮嶺放下手中的書,接過玉佩,仔細一瞧,臉色大變,“這是……青龍玉!快!帶我去迎那女子!”
麥冬被馮嶺的反應嚇了一跳,急忙帶著馮嶺出去了。
太醫署外。
馮嶺官帽微斜,神色匆忙地跑了過來,顯然是趕了一段不短的路。
來到辛允麵前,扶正官帽,喘著粗氣,俯身麵帶歉意:“下官太醫署馮嶺有失遠迎,還請姑娘恕罪!”
雙手將青龍玉歸還。
“無妨,我是才進宮的妃嬪,昨夜受陛下恩寵,便賜了這青龍玉,此次前來,也無什麽大事,隻是在民間看了不少關於太醫署的話本,屬實好奇,便想過來瞧瞧,不如,馮禦醫帶路吧。”
接迴,並掛在腰間。
馮嶺聞言,神色稍緩,恭敬地側身,伸手指向太醫署:“……姑娘請。”
院內。
“這是禦藥房,禦藥房、禦藥庫的藥物,均由各州提供,各州所產良藥,特別是貴重藥物,每年按時解納太醫署禦藥庫,並由醫官驗辨優劣,申報禮部。”
辛允眨巴著雙眸詢問,“太醫署與禮部有關係?”
“嗯,此中淵源頗深。”馮嶺眉梢微揚,解釋道,“每當禦藥房藥材短缺,太醫署便需向禮部稟報,待得批準,方敢啟庫,按單發放。”
辛允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明了,輕聲探問:“那我,可否入內一觀?”
“自然可以。”
馮嶺側身做了個請的姿勢。
禦藥房內。
一排排深色木質藥櫃,藥櫃抽屜上,黃銅拉手閃爍著幽幽光澤,顯得格外古樸,細看之下,藥櫃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藥瓶,有青瓷的、白釉的,還有少數幾件剔透的玉瓶,瓶口用紅綢仔細封好,瓶身上貼著標簽,墨跡清晰,寫著‘人參’、‘黃芪’、‘當歸’等藥材名。
牆上藥架錯落有致,懸掛著各種幹燥草藥,有的已經打包成束,有的散落成堆,藥香四溢,旁邊擺放著石製藥杵,準備著研磨藥材。
在一處窗台下,有一張長桌,桌上散落著一些研好的藥末和幾本翻開的醫書,桌旁是隻小巧的炭爐,爐火微微跳動,上麵燉煮著隻紫砂藥壺,壺嘴裏不時飄出絲絲熱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藥香。
“我可以隨便看看嗎?”
“您請便。”
辛允佯作隨意逛,指尖滑過每格藥屜,最終駐足在一疊摞放有序的冊子前,拿起一本翻閱,隻見冊子上記錄著采買各類藥材的名稱。
四周靜謐,隻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這是什麽?”
目光落在那堆疊如山的冊子上。
“這是登記采買藥物的冊子。”
“好多。”辛允驚歎。
“……曆年累積,尚未得空整理,是下官之責。”
馮嶺此刻提心吊膽,估摸著是怕辛允代替皇帝來太醫署巡查的。
這麽多屍體,可見這個案件非同小可,為了避免引起恐慌,必須趕緊解決。
柳泉躬身一禮,神色凝重地答道:“陛下,微臣已細細查驗過那些屍體,其中,有幾具屍體竟無絲毫外傷,微臣鬥膽推測,這些人應是中毒而亡,而大部分被肢解的屍體,則被麻袋與油紙緊緊包裹,沉入池底,最為蹊蹺的是,有三具屍體未用麻袋包裹,漂浮於水麵,且觀其腐敗之狀,分明是今日才投入池中,讓臣不得不懷疑,那兇手或許仍藏匿於宮內。”
從那殘忍手法中,可發現傷口位置、深度,以及現場遺留痕跡,皆有條不紊,毫無慌亂之態,顯見得,兇手絕非初犯,必是個在罪惡之道上徘徊已久的慣犯,其心狠手辣、經驗老到,令人膽寒。
辛允秀眉緊蹙:“陛下,毒殺、肢解……如此狠辣的手段,皇宮中,究竟是何人不僅擅長用毒,刀法也如此了得,更對皇宮的地形了如指掌,能夠如此悄無聲息地拋屍?”
細細梳理那些有用之線索,竟令局勢漸明。
毒殺是其關鍵之處,十有八九與毒相關,而這宮中能涉毒事者,太醫署首當其衝。
那太醫署中,藥櫃林立,毒藥或匿於其間,用毒之人或為其中人,此乃重大頭緒。
然肢解卻棘手得多,並無特定指向,仿若大海撈針,叫人難覓頭緒。
柳泉懇請道:“陛下,微臣以為,此事與太醫署脫不了幹係,他們掌管宮中藥物,對毒物自然有了解,而且,時常出入皇宮各處,對地形也極為熟悉,臣鬥膽請陛下下旨,徹查太醫署!”
應以安眉頭輕皺,佇立在原地,並未急於表態。
半晌。
“朕以為,此事還需謹慎行事,兇手既然能在宮中如此大膽地行兇而不被察覺,足見其心思縝密,手段高明,若貿然行動,會打草驚蛇。”
此兇手著實膽大妄為,竟殘殺多人,今日更是張狂,竟敢將屍體草草拋卻,毫無忌憚,觀其所為,想必是籌謀已久,已做好了萬全之備。
柳泉猶豫了一下,顯得有些遲疑,說道:“那……”
辛允立刻上前一步:“陛下,不如讓我去調查此事吧。”
無論什麽事,她都要摻和。
應以安聽後,微微一愣,有些驚訝地反問道:“你?”
“陛下,若那兇手確為宮闈中人,必對在場各位相識,若前去調查多有不便,唯我,一個剛進宮的,不會惹其疑心。”
柳泉聞言,眉頭微展,心中暗道此女言之成理,遂頷首讚同:“辛美人所言,實乃洞若觀火……”
又見應以安擰眉,便把話咽了迴去。
辛允見柳泉麵露認可之色,心中更添幾分決絕,繼續說道:“陛下,嬪妾深知此案非同小可,願為陛下分憂解難,早日將真兇緝拿歸案,以正宮闈之清明。”
“見青龍玉如見朕,無人敢阻攔你。”應以安將腰間玉佩摘下,遞給了辛允。
那玉佩以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質溫潤,流暢而渾厚,龍角高翹,身姿彎曲,采用陰線雕刻、浮雕、局部透雕等手法,把玉龍深淵蟄伏的意蘊,刻畫得淋漓盡致,龍眼下方有小孔,佩戴時呈豎立狀。
“謝陛下!嬪妾定不負所托。”辛允雙手接過,強忍著喜悅出了冷宮。
心中自是暗喜,有了這玉佩,今後便能橫著在皇宮裏走動了。
柳泉並未立即離去,望著辛允離去的背影,心中憂慮更甚,微微躬身,輕聲問道:“陛下,您真的放心全然托付於辛美人嗎?臣心中實難安寧。”
“卿家多慮了,朕自有考量,你隻需謹記,守口如瓶,將那些屍體妥善保管於大理寺內,不得有絲毫差池,至於其他,你無需過問。”應以安麵容冷峻。
柳泉心中雖有千般疑問,卻也知此時非問之時,恭敬地行了一禮,“臣定當盡心竭力,不負陛下所托。”
說完,便退下了。
辛允離開冷宮,隨侍宮人早已備好肩輿,輕抬緩放,載著她穿越過曲折的宮廊,向著太醫署方向前行。
佇立於皇宮東側,院門正上方懸掛著“太醫署”的鍍金匾額,步入太醫署,一股濃鬱藥香撲鼻而來,那是各種珍貴草藥交織而成獨特氣息。
院內,藥圃錯落有致,大堂內寬敞明亮,中央長案上堆滿了泛黃的醫書和厚重的藥典,四周牆壁上,懸掛著曆代名醫的畫像。
醫官們身著長袍,穿梭於各個房間之間,或診脈問疾,或配製藥方。
藥童麥冬如往常在太醫署門口清掃著塵埃,
身穿簡樸布衣,每日裏負責著打掃、整理藥材等瑣碎事務。
一陣腳步聲打破了周圍的寧靜。
麥冬抬頭望去,立刻停下了手中活計,彎腰在一旁,等待肩輿走過。
可肩輿卻在他麵前停了下來,辛允目光落在麥冬身上,似乎在打量著他。
麥冬心中有些緊張,卻不敢抬頭,隻是靜靜站在那裏。
“你是……這裏的藥童?
”辛允聲音輕柔。
麥冬微微一愣:“是。”
“你可否帶我進太醫署一觀?”
麥冬心中一驚,沒想到辛允會向自己提出這樣的請求,“……我隻是個藥童,沒有資格,不過,我可以幫您去請一位禦醫過來。”
辛允下輿,“順便……把這玉佩讓那位禦醫。”
麥冬緊緊攥在手裏,撒腿便往太醫署裏跑。
室內。
陳設簡潔,一桌一椅,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和各式醫書,牆上掛著脈案和醫方。
“……師父,外麵來了位女子。”
麥冬累的大喘氣。
“看看你毛毛躁躁的,那人若是來看病,便讓她過來。”
禦醫馮嶺正在研究醫書。
“沒說名字,但給了塊玉佩。”
“玉佩?”
馮嶺放下手中的書,接過玉佩,仔細一瞧,臉色大變,“這是……青龍玉!快!帶我去迎那女子!”
麥冬被馮嶺的反應嚇了一跳,急忙帶著馮嶺出去了。
太醫署外。
馮嶺官帽微斜,神色匆忙地跑了過來,顯然是趕了一段不短的路。
來到辛允麵前,扶正官帽,喘著粗氣,俯身麵帶歉意:“下官太醫署馮嶺有失遠迎,還請姑娘恕罪!”
雙手將青龍玉歸還。
“無妨,我是才進宮的妃嬪,昨夜受陛下恩寵,便賜了這青龍玉,此次前來,也無什麽大事,隻是在民間看了不少關於太醫署的話本,屬實好奇,便想過來瞧瞧,不如,馮禦醫帶路吧。”
接迴,並掛在腰間。
馮嶺聞言,神色稍緩,恭敬地側身,伸手指向太醫署:“……姑娘請。”
院內。
“這是禦藥房,禦藥房、禦藥庫的藥物,均由各州提供,各州所產良藥,特別是貴重藥物,每年按時解納太醫署禦藥庫,並由醫官驗辨優劣,申報禮部。”
辛允眨巴著雙眸詢問,“太醫署與禮部有關係?”
“嗯,此中淵源頗深。”馮嶺眉梢微揚,解釋道,“每當禦藥房藥材短缺,太醫署便需向禮部稟報,待得批準,方敢啟庫,按單發放。”
辛允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明了,輕聲探問:“那我,可否入內一觀?”
“自然可以。”
馮嶺側身做了個請的姿勢。
禦藥房內。
一排排深色木質藥櫃,藥櫃抽屜上,黃銅拉手閃爍著幽幽光澤,顯得格外古樸,細看之下,藥櫃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藥瓶,有青瓷的、白釉的,還有少數幾件剔透的玉瓶,瓶口用紅綢仔細封好,瓶身上貼著標簽,墨跡清晰,寫著‘人參’、‘黃芪’、‘當歸’等藥材名。
牆上藥架錯落有致,懸掛著各種幹燥草藥,有的已經打包成束,有的散落成堆,藥香四溢,旁邊擺放著石製藥杵,準備著研磨藥材。
在一處窗台下,有一張長桌,桌上散落著一些研好的藥末和幾本翻開的醫書,桌旁是隻小巧的炭爐,爐火微微跳動,上麵燉煮著隻紫砂藥壺,壺嘴裏不時飄出絲絲熱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藥香。
“我可以隨便看看嗎?”
“您請便。”
辛允佯作隨意逛,指尖滑過每格藥屜,最終駐足在一疊摞放有序的冊子前,拿起一本翻閱,隻見冊子上記錄著采買各類藥材的名稱。
四周靜謐,隻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
“這是什麽?”
目光落在那堆疊如山的冊子上。
“這是登記采買藥物的冊子。”
“好多。”辛允驚歎。
“……曆年累積,尚未得空整理,是下官之責。”
馮嶺此刻提心吊膽,估摸著是怕辛允代替皇帝來太醫署巡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