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銷魂樓內一片喧囂。
一萬兩黃金沉甸甸地擺在老鴇麵前,那黃澄澄的色澤刺得人眼熱,卻也成了花容的庇佑。
辛允並未奪了花容的初夜,隻言暫且欠著,老鴇在這風月場中摸爬滾打多年,自是深諳規矩,當下便眉開眼笑,點頭哈腰地將花容送往了蓮廳。
自此,花容與那花廳的鶯鶯燕燕隔離開來,隻需專注於琴棋書畫,與客人們談風弄雅。
樓上雅間,靜謐中透著沉悶。
小廝們魚貫而入,手中捧著一壺壺美酒,辛允坐於桌前,一杯接一杯地飲著,那酒仿若不是穿腸毒藥,而是忘憂良方。
一壺又一壺的酒水下肚,她身形漸漸搖晃起來,終是不堪酒力,趴在了桌上,左手卻仍下意識地把玩著那酒壺,手指輕輕摩挲著壺身的紋路,又似在借此排解心中那煩悶與惆悵。
辛允微微抬起頭,眼中帶著醉意與落寞,對著坐在一旁的應以安輕聲問道:“小安子,你知道我今日為何要來這銷魂樓嗎?”
應以安深知此刻辛允或許隻是想傾訴,便也未加勸阻,隻是搖了搖頭,說道:“不知。”
辛允嘴角泛起一抹苦澀笑意,說道:“說出來,也不怕你笑話,我小爹曾經就在這銷魂樓……我聽我爹講,他們初次邂逅之時,亦是這般情境,我爹他豪擲一萬兩白銀,買下了小爹的初夜。自那之後,小爹便入了我爹心底。而後,我爹又用一萬兩黃金為小爹贖身,幾年過後,便有了我……”
言罷,又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酒水順著嘴角滑落,似是那心底難以言說的愁緒在蔓延。
“我兒時,常因這事與鄰家幾個孩子起爭執,大打出手,他們肆意嘲笑我小爹出身風塵,話語不堪入耳,提及我小爹時那輕蔑的神情與口吻,至今仍如刺般紮在我心。”
她頓了頓,“今日,我見這銷魂樓,思緒便不由自主飄向小爹,想象他在此處的過往,待聽了花容的經曆,心中對小爹的憐惜更是如潮水般泛濫,難以抑製,總在想他曾於此遭受了多少苦難折磨。”
應以安目光平靜,對這類家人間的柔情過往渾不在意,隻是淡淡地問道:“所以你分化了,對嗎?”
辛允低低應了一聲:“嗯……”
應以安本微微皺起的眉頭,在瞧見辛允那醉酒後楚楚可憐的模樣時,又緩緩鬆開,餘下的唯有無奈與關切。
辛允醉眼朦朧,滿是疑惑地嘟囔著:“我就是納悶,我爹不過是個小小縣令,究竟從何而來那般多錢財?”
家裏一年能積攢三十兩白銀已屬難能可貴,更遑論黃金。
她爹辛自苦又是個熱心腸,喜管閑事之人,鄰裏修房築屋等事務,他總會慷慨解囊,故而家中常入不敷出。
往昔日子裏,辛允也曾隨父入山打獵,於田間挖野菜充饑,那些清苦歲月的記憶,此刻在醉意的催化下,愈發清晰。
應以安對辛允的問題了然於心,她看著辛允困惑的模樣,隻是默默坐在一旁,未發一言,任由辛允在醉意中繼續思索著那費解的往事。
辛自苦,本乃禮部尚書,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
彼時,他向皇帝進獻從各州挑選質子之策,此計甚得皇帝心意,龍顏大悅之下,當即賞賜他一萬兩白銀。
辛自苦領賞後,便啟程趕赴各州。
一路奔波,行至祭城。
當地官員與富商們聽聞他到來,紛紛前來阿諛奉承,極盡討好之能事,不由分說地將他簇擁著帶到了銷魂樓,欲以美酒佳肴、聲色歌舞來博其歡心。
辛自苦本就厭煩此類應酬,然而盛情難卻,隻好勉強應付,卻不想,就在這紙醉金迷、充滿脂粉氣息的銷魂樓裏,遇到了裳華,而這位裳華,便是日後辛允的小爹。
那一眼,似是命中注定,辛自苦被裳華的才情與風姿所傾倒,心中激蕩起從未有過的情愫,在這風月場所的相遇,讓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傾盡所有,以一萬兩白銀買下了裳華的初夜。
然而,一萬兩白銀遠遠不夠那高昂的贖身費用,辛自苦隻得求助於當地的官員與富商,費盡周折湊齊了一千兩黃金,可仍差九千兩之多。
但他心意已決,毅然在銷魂樓中賒下了九千兩黃金,隨後便不顧夜色深沉,匆匆踏上了趕迴京城的路途,心中隻盼著早日幫裳華從煙花之地解救出來。
麵聖時,辛自苦向皇帝懇請,言若事成,望皇帝再賜一萬兩黃金,皇帝對其忠心與能力深信不疑,當即應允。
兩月後。
辛自苦亦未辜負聖恩,成功從各國、各州帶迴質子,他精心謀劃,巧妙安排,借質子以穩固了北朝的統治根基,令各國、各州俯首稱臣,不敢起二心。
彼時應以安身為太子,聽聞辛自苦向皇帝索要重金之事,滿心疑惑,在她知道辛自苦一向為官清廉,怎會突然獅子大開口?後來從父皇的隻言片語中才知曉了緣由。
皇帝談及此事時,語氣中是不滿與責備,稱辛自苦身為朝廷重臣,竟為一個風塵之人耗費如此巨資,實乃有失體統,有辱官威,一怒之下,下令扣除了辛自苦數月俸祿,以儆效尤。
此事,在當年宮廷內外傳得沸沸揚揚,眾人皆對辛自苦的行為議論紛紛。
應以安心中明了,辛自苦對辛允隱瞞這些過往,必定有著難言之隱,或許,有些秘密,掩埋在歲月塵埃裏,未嚐不是一種保護。
辛允隻需在關愛下無憂無慮,無需被那些複雜而沉重的往事所累,是以,她默言守著,從未想過要將真相輕易透露。
辛允端起酒杯,又仰頭灌下一口酒,帶著幾分感慨問道:“小安子,你說,這天下何時才能真正太平啊,讓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不必再去遭受那命苦的日子呢?”
應以安沉默了一瞬,隻輕輕吐出三個字:“再等等。”
辛允聽聞,撇了撇嘴,自顧自地說道:“我覺得吧,你如今身為皇帝,這龍椅看著威風,可其中牽扯的利害關係實在太多了,做什麽事都得瞻前顧後,顧慮重重,哪像我這般自在隨性,想幹什麽便幹什麽,也不用顧忌這許多。不過嘛……”
她似是想起了什麽,臉上浮現出幾分懊惱,“之前在宮裏,我衝動之下扇了你那一巴掌,但到底還是有所顧忌,畢竟我怕因為自己莽撞而連累到家中雙親。”
說著,她又往嘴裏灌了一口酒。
一萬兩黃金沉甸甸地擺在老鴇麵前,那黃澄澄的色澤刺得人眼熱,卻也成了花容的庇佑。
辛允並未奪了花容的初夜,隻言暫且欠著,老鴇在這風月場中摸爬滾打多年,自是深諳規矩,當下便眉開眼笑,點頭哈腰地將花容送往了蓮廳。
自此,花容與那花廳的鶯鶯燕燕隔離開來,隻需專注於琴棋書畫,與客人們談風弄雅。
樓上雅間,靜謐中透著沉悶。
小廝們魚貫而入,手中捧著一壺壺美酒,辛允坐於桌前,一杯接一杯地飲著,那酒仿若不是穿腸毒藥,而是忘憂良方。
一壺又一壺的酒水下肚,她身形漸漸搖晃起來,終是不堪酒力,趴在了桌上,左手卻仍下意識地把玩著那酒壺,手指輕輕摩挲著壺身的紋路,又似在借此排解心中那煩悶與惆悵。
辛允微微抬起頭,眼中帶著醉意與落寞,對著坐在一旁的應以安輕聲問道:“小安子,你知道我今日為何要來這銷魂樓嗎?”
應以安深知此刻辛允或許隻是想傾訴,便也未加勸阻,隻是搖了搖頭,說道:“不知。”
辛允嘴角泛起一抹苦澀笑意,說道:“說出來,也不怕你笑話,我小爹曾經就在這銷魂樓……我聽我爹講,他們初次邂逅之時,亦是這般情境,我爹他豪擲一萬兩白銀,買下了小爹的初夜。自那之後,小爹便入了我爹心底。而後,我爹又用一萬兩黃金為小爹贖身,幾年過後,便有了我……”
言罷,又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酒水順著嘴角滑落,似是那心底難以言說的愁緒在蔓延。
“我兒時,常因這事與鄰家幾個孩子起爭執,大打出手,他們肆意嘲笑我小爹出身風塵,話語不堪入耳,提及我小爹時那輕蔑的神情與口吻,至今仍如刺般紮在我心。”
她頓了頓,“今日,我見這銷魂樓,思緒便不由自主飄向小爹,想象他在此處的過往,待聽了花容的經曆,心中對小爹的憐惜更是如潮水般泛濫,難以抑製,總在想他曾於此遭受了多少苦難折磨。”
應以安目光平靜,對這類家人間的柔情過往渾不在意,隻是淡淡地問道:“所以你分化了,對嗎?”
辛允低低應了一聲:“嗯……”
應以安本微微皺起的眉頭,在瞧見辛允那醉酒後楚楚可憐的模樣時,又緩緩鬆開,餘下的唯有無奈與關切。
辛允醉眼朦朧,滿是疑惑地嘟囔著:“我就是納悶,我爹不過是個小小縣令,究竟從何而來那般多錢財?”
家裏一年能積攢三十兩白銀已屬難能可貴,更遑論黃金。
她爹辛自苦又是個熱心腸,喜管閑事之人,鄰裏修房築屋等事務,他總會慷慨解囊,故而家中常入不敷出。
往昔日子裏,辛允也曾隨父入山打獵,於田間挖野菜充饑,那些清苦歲月的記憶,此刻在醉意的催化下,愈發清晰。
應以安對辛允的問題了然於心,她看著辛允困惑的模樣,隻是默默坐在一旁,未發一言,任由辛允在醉意中繼續思索著那費解的往事。
辛自苦,本乃禮部尚書,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
彼時,他向皇帝進獻從各州挑選質子之策,此計甚得皇帝心意,龍顏大悅之下,當即賞賜他一萬兩白銀。
辛自苦領賞後,便啟程趕赴各州。
一路奔波,行至祭城。
當地官員與富商們聽聞他到來,紛紛前來阿諛奉承,極盡討好之能事,不由分說地將他簇擁著帶到了銷魂樓,欲以美酒佳肴、聲色歌舞來博其歡心。
辛自苦本就厭煩此類應酬,然而盛情難卻,隻好勉強應付,卻不想,就在這紙醉金迷、充滿脂粉氣息的銷魂樓裏,遇到了裳華,而這位裳華,便是日後辛允的小爹。
那一眼,似是命中注定,辛自苦被裳華的才情與風姿所傾倒,心中激蕩起從未有過的情愫,在這風月場所的相遇,讓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傾盡所有,以一萬兩白銀買下了裳華的初夜。
然而,一萬兩白銀遠遠不夠那高昂的贖身費用,辛自苦隻得求助於當地的官員與富商,費盡周折湊齊了一千兩黃金,可仍差九千兩之多。
但他心意已決,毅然在銷魂樓中賒下了九千兩黃金,隨後便不顧夜色深沉,匆匆踏上了趕迴京城的路途,心中隻盼著早日幫裳華從煙花之地解救出來。
麵聖時,辛自苦向皇帝懇請,言若事成,望皇帝再賜一萬兩黃金,皇帝對其忠心與能力深信不疑,當即應允。
兩月後。
辛自苦亦未辜負聖恩,成功從各國、各州帶迴質子,他精心謀劃,巧妙安排,借質子以穩固了北朝的統治根基,令各國、各州俯首稱臣,不敢起二心。
彼時應以安身為太子,聽聞辛自苦向皇帝索要重金之事,滿心疑惑,在她知道辛自苦一向為官清廉,怎會突然獅子大開口?後來從父皇的隻言片語中才知曉了緣由。
皇帝談及此事時,語氣中是不滿與責備,稱辛自苦身為朝廷重臣,竟為一個風塵之人耗費如此巨資,實乃有失體統,有辱官威,一怒之下,下令扣除了辛自苦數月俸祿,以儆效尤。
此事,在當年宮廷內外傳得沸沸揚揚,眾人皆對辛自苦的行為議論紛紛。
應以安心中明了,辛自苦對辛允隱瞞這些過往,必定有著難言之隱,或許,有些秘密,掩埋在歲月塵埃裏,未嚐不是一種保護。
辛允隻需在關愛下無憂無慮,無需被那些複雜而沉重的往事所累,是以,她默言守著,從未想過要將真相輕易透露。
辛允端起酒杯,又仰頭灌下一口酒,帶著幾分感慨問道:“小安子,你說,這天下何時才能真正太平啊,讓所有人都能安居樂業,不必再去遭受那命苦的日子呢?”
應以安沉默了一瞬,隻輕輕吐出三個字:“再等等。”
辛允聽聞,撇了撇嘴,自顧自地說道:“我覺得吧,你如今身為皇帝,這龍椅看著威風,可其中牽扯的利害關係實在太多了,做什麽事都得瞻前顧後,顧慮重重,哪像我這般自在隨性,想幹什麽便幹什麽,也不用顧忌這許多。不過嘛……”
她似是想起了什麽,臉上浮現出幾分懊惱,“之前在宮裏,我衝動之下扇了你那一巴掌,但到底還是有所顧忌,畢竟我怕因為自己莽撞而連累到家中雙親。”
說著,她又往嘴裏灌了一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