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誌龍放下了加利的八卦,繼續尋找有關煉器的資料。


    在陳誌龍鍥而不舍的堅持下,還真讓他找到了不少有關煉器的各種心得、實操指南之類的東西。


    最主要的是,他還找到了一份名為《自學煉器三月通》的理論手冊。


    書寫這部手冊的人叫做童頑。


    陳誌龍看見了這手冊的名字就喜歡上了。


    明顯,這是一部煉器速成手冊。


    據手冊介紹,修真界修士常用的武器裝備,隻有兩個大品級,分別是靈器和真器。


    相比於靈器,真器不僅更為堅固鋒利,還能用更少的靈力,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靈器的煉製難度比真器小很多,所以修真界的修士多數用的都是靈器。


    真器十分稀少,隻有大能才配擁有。


    如果一個低級修士使用真器,不用多久就會被殺人奪寶。當然,背景通天的不在此列。


    靈器和真器裏麵根據品質不同又分為下品、中品、上品、極品。


    靈器和真器都是修真界修士的常用武器裝備。除了這兩者之外,修真界還有三種不常見的武器裝備。


    凡器:多為普通凡人所用。煉製凡器的人不能稱為煉器師,一般被稱作“打鐵匠”。


    法器:以凡人之力,可以在一定環境和一定條件下(如配合咒語),發揮一定超凡力量的武器裝備。


    仙器:所有修士求而不得的武器裝備,乃仙界仙人所遺留下來,多為超大修真勢力的鎮山之寶。


    至於“法寶”這一稱謂,其實是凡人對修真者所用武器裝備的一個總稱,並不是特指某一種等級。


    畢竟,讓凡人區分修真者的武器裝備等級,不是強人所難嗎?


    在修真界,不管是哪一種等級的武器裝備,煉器師煉製的時候都是一氣嗬成的。


    但《自學煉器三月通》的作者童頑,另辟蹊徑,開發出了一種,可以讓武器裝備錘煉升級的辦法。


    他的原理很簡單,不一次性將武器裝備固定死,就先煉製一個大概樣子出來。


    然後,學習煉器的人,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嚐試,不斷地將想要煉製的武器裝備升級,最終甚至可以變成仙器。


    童頑有此思路,是因為修真界的煉器師實在太少了。大部分修士都覺得煉器太難,而不去嚐試。長此下去,修真界的煉器職業,將越來越凋零。


    童頑的思路是,將煉器的入門門檻降低。


    讓修士先由凡器開始,然後通過學習將凡器錘煉成法器,然後再一步步地提升品級。


    修士在不斷提升武器裝備等級的過程中,培養起了對煉器的興趣,然後不斷進步。到最後,修真界的高級煉器師一定會多起來,整個煉器職業也會隨之繁榮起來。


    陳誌龍看完童頑的《自學煉器三月通》有些失望。


    陳誌龍不否認童頑的思路,相反,他十分敬佩童頑,敬佩他要繁榮煉器師職業的情懷。


    但是,這《自學煉器三月通》怎麽這麽像藍星上麵的標題黨?


    所謂的“三月通”,不過是三月學會煉製凡器而已。


    根據童頑的思路理論,陳誌龍可以肯定,童頑的這個辦法,比尋常的煉器之法,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童頑隻是讓更多的修士,對煉器這個職業產生興趣而已,從而以大基數誕生更多的煉器師。


    但是,真正能走到最後的又能有幾人呢?


    按照陳誌龍原來的想法,是要找到煉器的辦法,煉製出一把秒天秒地秒空氣的絕世神兵。


    看來他的想法有些於天真了。


    想想也是,製符和陣法水平,都要一級一級的提升,不可能到了煉器就能有一飛衝天的辦法。


    陳誌龍之後又翻看了很多關於煉器的資料,但還是覺得童頑的《自學煉器三月通》最適合他。


    因為他的想法就是,要將拍賣會上拍到的小山煉製成飛劍。


    但這小山的材料隻有一份。


    如果按照常規的煉器方法學習,不說能不能學成,就是能學成,陳誌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煉製出來真器。


    小山連儲物戒指都收不進去,肯定是一種高級材料。


    如果隻是將小山煉製成為一把靈器飛劍,那他陳誌龍將來一定會後悔死的。


    既然決定了按照童頑的思路走,那他就先從凡器開始學習吧。


    由於小山的材料太過堅硬,不適合現在的陳誌龍用來練習,陳誌龍啟程返迴花城。


    花城,陳誌龍的小別墅裏,現在堆滿了各種鋼鐵材料。


    由於是練手的材料,陳誌龍沒有買什麽貴重的。就一些普通常見的就可以了,唯一的要求就是數量要多。


    說到鍛造凡器,陳誌龍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華夏古代的鍛造技術。


    從已經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知道,華夏古代的鍛造技術曾經十分強大。但是,因為各種的原因,失傳非常嚴重。


    好在,祖師爺也算是一個古代人,而祖師爺也喜歡收集各種書籍。所以,陳誌龍可以學習到很多的古代鍛造技術。


    陳誌龍學習的是“百煉鋼”鍛造的方法。


    陳誌龍拿出熔虛鼎,開始加熱材料,待材料加熱好了之後,開始捶打。


    然後再將變得扁平的材料折疊起來,再次捶打。如是這般反複的錘煉材料,陳誌龍不知道他自己疊了多少次。


    這樣做是要將材料中的雜質減少、稀化,使得材料組織變得均勻細致,增加材料的強度和韌性。


    材料鍛造好了之後,陳誌龍又采用夾鋼技術,鑲嵌不同材質的材料作為刃口。


    然後再經過拉伸成型,打造出了一個劍胚。


    接著來到了最為關鍵的淬火階段。


    然後,陳誌龍第一次打造的劍就裂開了。


    陳誌龍沒有放棄,這次廢了,就接著來下次。


    一個星期以後,陳誌龍終於打造出來了一把充滿流水花紋的短劍,陳誌龍將它命名為“一血”。


    有了“一血”的成功經驗,陳誌龍又忙活了一個星期,陸陸續續打造出來六把短劍。


    至於失敗品,那就不計其數了。


    有些材料在鍛造時形成了氣泡,陳誌龍特別將這些材料繼續加工,不淬火,直接成型。


    這樣他又多了幾十把這樣的氣泡劍。


    氣泡劍雖然鋒利程度和硬度韌性等,各個方麵都不如經過淬火精磨的那七把短劍。


    但是陳誌龍想到了一個辦法物盡其用,那就上上毒了。


    隻要往氣泡裏麵灌毒藥,這些氣泡劍的威力不可小覷。


    一個月後,陳誌龍覺得自己打造凡器的手段已經可以了。


    他萬分期待的開始著手準備打造小山凡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虹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錢杜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錢杜仲並收藏七虹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