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金玉滿堂
我幹諜報工作的那幾年 作者:張從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懷月想到的贈禮之策便是贈送文房四寶。
對於書畫愛好者來說,一套上好的筆墨紙硯的價值不會比金銀玉器稍遜。非但如此,倘若能有幸淘到一些上好的坑洞出產的珍稀石硯,抑或是名家製作的上品佳墨,如此湊齊一套文房四寶,其價值絕對要遠超尋常金玉。
鬆井義夫熱衷書畫,在書法繪畫方麵的造詣想必不低。作為滿鐵上滬事務所的客座研究員,想要巴結討好他的客人必定不少,想來這一場宴會下來,鬆井義夫一定會收到數之不盡的名貴書畫。
如此一來,他們出其不意地贈送一套文房四寶,那在便可這些人裏順利地脫穎而出了。更妙的是,一套筆墨紙硯,自然是送給主人用來揮毫潑墨的,而這樣一套書寫工具混在一堆名家字畫當中,便意在讚揚鬆井義夫擁有不輸於這些書畫名家的書法水平,相當於不著痕跡地拍了一記馬屁。
方彥之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張懷月的盤算,不由得會心一笑,對她的想法亦是大加讚同。
正好方彥之前些時日專門了解過儲糧路一帶的買賣行情,立刻便帶著她找到了一家久負盛名的書畫文具店鋪。
等文秀齋的李掌櫃和夥計殷勤地將店內所有的硯台藏品全都一一取出來後,兩人頭碰頭地研究了一會,最終一致選中了文秀齋的鎮店之寶,一方產於清中期年間的‘隨形眉紋風搖翠竹硯’。
這方硯台作為文秀齋的鎮店之寶,自然是價值不菲,但兩人決定好後,便毫不拖泥帶水地付了款,喜得那位李掌櫃和夥計見牙不見眼。
一事不煩二主,選好硯台後,兩人又在文秀齋挑選了幾方上品徽墨,幾隻湖筆,外加一遝上好的生宣,湊足了文房四寶,讓店裏的夥計一並用禮盒包裝了,這才提著東西在掌櫃與夥計熱情洋溢地恭送下離開了店鋪。
*
事情比預想的進展順利,離開文秀齋時時間尚早,方彥之便提議可以接著逛一逛。
難得今日有閑暇,張懷月正好也對儲糧路的景致還有些流連,於是也欣然同意。
兩人於是沿著古樸而雅致的街道漫步而行,欣賞著那些仍保留著古老風貌的門屋瓦簷,木雕花飾。一路上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但彼此之間卻好似有一種默契,不約而同地享受著此刻的恬靜與安逸,這一刻,仿佛時間都放緩了,獨留他們二人在這個寧靜美麗的街頭徜徉。
又走了一段距離,忽然遠處一陣嘈雜聲起,打破了此時的安寧。
兩人抬頭望去,便見一家裝飾奢華,賓客如雲的銀樓佇立於道旁,嘈雜聲正是從那店裏傳來。兩人也在此時才發現,不知不覺間他們竟已是走到了儲糧路的外圍。這裏的店鋪大都是些售賣金銀玉器或是珠寶首飾的銀樓金店,相比於售賣文玩古董的裏街,這裏的客流量明顯要大得多了,因此也才會更加的吵鬧。
張懷月從剛剛地安寧悠閑的心境裏脫離出來,抬頭看了看天色,道:“快到午飯時間了,要不今天就先迴去吧。”
方彥之莫名有些失望,但也一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正要點頭,忽地心頭一動,指著不遠處的一棟銀樓提議道:“不如我們也進去看看,給你挑選一些首飾珠寶之類的吧。”
眼見張懷月麵露困惑,他連忙補充道:“上級批給我們的經費裏本來就包含了這一塊的支出,你日常出去交際,也不能太過素淨,否則容易引人揣測。”
作為一個常年混跡軍中的大男人,方彥之以往自然注意不到這一點,因此這件事還是前幾日與鮑春來等一些同僚喝酒時被他們提醒的。官宦太太們常年聚在一處,攀比家境穿戴乃是常事,因此隔三差五便要添置些貴重珠寶裝點門麵,這實在是筆不小的開支,因此酒酣耳熱之時,即便是這群貪利忘義腦滿腸肥的大小漢奸們也免不了要抱怨兩句了。
而相比之下,張懷月的日常生活中就有點過於簡樸了,細心的人很容易從此察覺出問題。
張懷月思索一瞬,也覺得或許是時候該添置些首飾珠寶之類的物件了。
她這陣子穿的戴的,除開小部分是出發前軍統局安排的女特務帶著她去特意添置的,絕大多數都是念辰留下的遺物。念辰的品味一向不錯,即便是來到上滬灘這種遠東聞名的時尚之都,衣裳首飾也都不落伍,因此張懷月並不覺得日常缺少了穿戴。
隻是,她如今作為一名代表了方彥之臉麵的內宅太太,若是不時常添置新的高價首飾來裝點門麵,確實容易讓人詬病她與方彥之是否感情不睦。
想到這點,張懷月便也點了點頭,與方彥之一道信步走進一家裝修氣派的軒敞銀樓內。
兩人一進銀樓大門,立刻便有眼尖的夥計上來招唿。
也不知是不是銀樓這地方的特色,這衣著鮮亮的夥計見了他們二人,倒是先來招唿了張懷月,“這位太太想買點什麽,您與先生要不要隨我到包廂裏坐一坐,我給您取些店裏最時興的款式過目。”
張懷月看了眼方彥之,見他沒有意見,便點頭跟著那夥計一塊去了會客區的一個小隔間就座。
銀樓的夥計自是慣會看人下菜碟的,見方彥之張懷月兩人都是衣料上乘穿戴不俗,端茶倒水招待得極為殷勤小意,隻等兩人坐定後,這才開始打聽兩人的購買需求。聽聞兩人各種首飾都想看看,頓時喜笑顏開,忙不迭地小跑著出去給他們取圖冊樣品。
不一會,那名夥計便捧了大大小小數個首飾匣子重新進了包間。
等夥計將各種首飾匣子一一打開展示後,張懷月頓覺滿目琳琅,璀璨耀眼,就連昏暗的室內都仿佛被這光彩照亮了幾度。她不由便深吸了口氣,這種場麵還真的是容易叫人心旌搖曳。
按捺住心神,張懷月先是詢問了一下方彥之的意見,見他示意自己拿主意就好。張懷月想了想,便按照自己的需求挑選了一副珍珠耳釘,一副翡翠耳墜,兩條款式不同的珍珠項鏈,及兩款鑲寶鐲子,最後還給方彥之也拿了兩枚領針和幾副袖扣。
方彥之見張懷月挑好,表示已經足夠了後,立刻幹脆地示意夥計把所有東西包好,掏出錢包準備會賬。
遇到了這種二話不說便慷慨解囊的豪客,夥計頓時喜不自勝,趕緊一溜小跑地去通知掌櫃的開票結賬。
等待夥計將結完賬的單據和錢包奉還期間,張懷月與方彥之便在包間裏一邊品茗一邊小坐。
但等那夥計迴轉之時,卻見他不僅帶迴了結賬單據和錢包,還另外小心翼翼地捧了一個精美厚重的寶匣,然後一臉得意地給兩位貴客介紹。
“兩位貴客,這是我們店裏新到的最新款手鐲,是專門請了從法蘭西歸國的設計師繪製設計,我們掌櫃的特意從南洋采購迴來南非金剛鑽,又請了能工巧匠花費數月時間才打造而成,在整個民國獨此一對,絕無重樣,兩位不妨也可以看一看。”
卻原來是這夥計見兩位客人出手大方,忍不住便取了店裏最高價的珠寶想試著向兩人推銷一番。
說著,也不等張懷月拒絕,便伸手打開了匣子。
然後便見那匣子的絲絨布底座上固定著兩隻一模一樣的鑽石手鐲,鐲身雕刻了精致繁複的藤蔓花紋,花紋緊密交纏,簇擁著鐲子正中兩枚流光溢彩的金剛鑽石,兩者交相輝映,襯得那銀色鐲身愈加的光彩奪目。
對於書畫愛好者來說,一套上好的筆墨紙硯的價值不會比金銀玉器稍遜。非但如此,倘若能有幸淘到一些上好的坑洞出產的珍稀石硯,抑或是名家製作的上品佳墨,如此湊齊一套文房四寶,其價值絕對要遠超尋常金玉。
鬆井義夫熱衷書畫,在書法繪畫方麵的造詣想必不低。作為滿鐵上滬事務所的客座研究員,想要巴結討好他的客人必定不少,想來這一場宴會下來,鬆井義夫一定會收到數之不盡的名貴書畫。
如此一來,他們出其不意地贈送一套文房四寶,那在便可這些人裏順利地脫穎而出了。更妙的是,一套筆墨紙硯,自然是送給主人用來揮毫潑墨的,而這樣一套書寫工具混在一堆名家字畫當中,便意在讚揚鬆井義夫擁有不輸於這些書畫名家的書法水平,相當於不著痕跡地拍了一記馬屁。
方彥之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張懷月的盤算,不由得會心一笑,對她的想法亦是大加讚同。
正好方彥之前些時日專門了解過儲糧路一帶的買賣行情,立刻便帶著她找到了一家久負盛名的書畫文具店鋪。
等文秀齋的李掌櫃和夥計殷勤地將店內所有的硯台藏品全都一一取出來後,兩人頭碰頭地研究了一會,最終一致選中了文秀齋的鎮店之寶,一方產於清中期年間的‘隨形眉紋風搖翠竹硯’。
這方硯台作為文秀齋的鎮店之寶,自然是價值不菲,但兩人決定好後,便毫不拖泥帶水地付了款,喜得那位李掌櫃和夥計見牙不見眼。
一事不煩二主,選好硯台後,兩人又在文秀齋挑選了幾方上品徽墨,幾隻湖筆,外加一遝上好的生宣,湊足了文房四寶,讓店裏的夥計一並用禮盒包裝了,這才提著東西在掌櫃與夥計熱情洋溢地恭送下離開了店鋪。
*
事情比預想的進展順利,離開文秀齋時時間尚早,方彥之便提議可以接著逛一逛。
難得今日有閑暇,張懷月正好也對儲糧路的景致還有些流連,於是也欣然同意。
兩人於是沿著古樸而雅致的街道漫步而行,欣賞著那些仍保留著古老風貌的門屋瓦簷,木雕花飾。一路上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但彼此之間卻好似有一種默契,不約而同地享受著此刻的恬靜與安逸,這一刻,仿佛時間都放緩了,獨留他們二人在這個寧靜美麗的街頭徜徉。
又走了一段距離,忽然遠處一陣嘈雜聲起,打破了此時的安寧。
兩人抬頭望去,便見一家裝飾奢華,賓客如雲的銀樓佇立於道旁,嘈雜聲正是從那店裏傳來。兩人也在此時才發現,不知不覺間他們竟已是走到了儲糧路的外圍。這裏的店鋪大都是些售賣金銀玉器或是珠寶首飾的銀樓金店,相比於售賣文玩古董的裏街,這裏的客流量明顯要大得多了,因此也才會更加的吵鬧。
張懷月從剛剛地安寧悠閑的心境裏脫離出來,抬頭看了看天色,道:“快到午飯時間了,要不今天就先迴去吧。”
方彥之莫名有些失望,但也一時找不到拒絕的理由,正要點頭,忽地心頭一動,指著不遠處的一棟銀樓提議道:“不如我們也進去看看,給你挑選一些首飾珠寶之類的吧。”
眼見張懷月麵露困惑,他連忙補充道:“上級批給我們的經費裏本來就包含了這一塊的支出,你日常出去交際,也不能太過素淨,否則容易引人揣測。”
作為一個常年混跡軍中的大男人,方彥之以往自然注意不到這一點,因此這件事還是前幾日與鮑春來等一些同僚喝酒時被他們提醒的。官宦太太們常年聚在一處,攀比家境穿戴乃是常事,因此隔三差五便要添置些貴重珠寶裝點門麵,這實在是筆不小的開支,因此酒酣耳熱之時,即便是這群貪利忘義腦滿腸肥的大小漢奸們也免不了要抱怨兩句了。
而相比之下,張懷月的日常生活中就有點過於簡樸了,細心的人很容易從此察覺出問題。
張懷月思索一瞬,也覺得或許是時候該添置些首飾珠寶之類的物件了。
她這陣子穿的戴的,除開小部分是出發前軍統局安排的女特務帶著她去特意添置的,絕大多數都是念辰留下的遺物。念辰的品味一向不錯,即便是來到上滬灘這種遠東聞名的時尚之都,衣裳首飾也都不落伍,因此張懷月並不覺得日常缺少了穿戴。
隻是,她如今作為一名代表了方彥之臉麵的內宅太太,若是不時常添置新的高價首飾來裝點門麵,確實容易讓人詬病她與方彥之是否感情不睦。
想到這點,張懷月便也點了點頭,與方彥之一道信步走進一家裝修氣派的軒敞銀樓內。
兩人一進銀樓大門,立刻便有眼尖的夥計上來招唿。
也不知是不是銀樓這地方的特色,這衣著鮮亮的夥計見了他們二人,倒是先來招唿了張懷月,“這位太太想買點什麽,您與先生要不要隨我到包廂裏坐一坐,我給您取些店裏最時興的款式過目。”
張懷月看了眼方彥之,見他沒有意見,便點頭跟著那夥計一塊去了會客區的一個小隔間就座。
銀樓的夥計自是慣會看人下菜碟的,見方彥之張懷月兩人都是衣料上乘穿戴不俗,端茶倒水招待得極為殷勤小意,隻等兩人坐定後,這才開始打聽兩人的購買需求。聽聞兩人各種首飾都想看看,頓時喜笑顏開,忙不迭地小跑著出去給他們取圖冊樣品。
不一會,那名夥計便捧了大大小小數個首飾匣子重新進了包間。
等夥計將各種首飾匣子一一打開展示後,張懷月頓覺滿目琳琅,璀璨耀眼,就連昏暗的室內都仿佛被這光彩照亮了幾度。她不由便深吸了口氣,這種場麵還真的是容易叫人心旌搖曳。
按捺住心神,張懷月先是詢問了一下方彥之的意見,見他示意自己拿主意就好。張懷月想了想,便按照自己的需求挑選了一副珍珠耳釘,一副翡翠耳墜,兩條款式不同的珍珠項鏈,及兩款鑲寶鐲子,最後還給方彥之也拿了兩枚領針和幾副袖扣。
方彥之見張懷月挑好,表示已經足夠了後,立刻幹脆地示意夥計把所有東西包好,掏出錢包準備會賬。
遇到了這種二話不說便慷慨解囊的豪客,夥計頓時喜不自勝,趕緊一溜小跑地去通知掌櫃的開票結賬。
等待夥計將結完賬的單據和錢包奉還期間,張懷月與方彥之便在包間裏一邊品茗一邊小坐。
但等那夥計迴轉之時,卻見他不僅帶迴了結賬單據和錢包,還另外小心翼翼地捧了一個精美厚重的寶匣,然後一臉得意地給兩位貴客介紹。
“兩位貴客,這是我們店裏新到的最新款手鐲,是專門請了從法蘭西歸國的設計師繪製設計,我們掌櫃的特意從南洋采購迴來南非金剛鑽,又請了能工巧匠花費數月時間才打造而成,在整個民國獨此一對,絕無重樣,兩位不妨也可以看一看。”
卻原來是這夥計見兩位客人出手大方,忍不住便取了店裏最高價的珠寶想試著向兩人推銷一番。
說著,也不等張懷月拒絕,便伸手打開了匣子。
然後便見那匣子的絲絨布底座上固定著兩隻一模一樣的鑽石手鐲,鐲身雕刻了精致繁複的藤蔓花紋,花紋緊密交纏,簇擁著鐲子正中兩枚流光溢彩的金剛鑽石,兩者交相輝映,襯得那銀色鐲身愈加的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