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局勢萬變
我幹諜報工作的那幾年 作者:張從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廖三太太帶著我去那棟西摩爾路的公寓拜訪,總共去了三迴。每迴去都是陪著那位淮老夫人打牌,沒有過什麽正經交談的機會,就連待客時的茶點都是傭人端到牌桌前用的,所以我對這位老夫人至今都沒有太多了解。”
“總是陪侍在老太太身邊的是一個大約三十五歲上下的婦人,淮老夫人管她叫阿金。這婦人看相貌聽口音應是關中人士,剪一頭短發,身形有些高胖,喜歡穿著老式的大襟短襖配緬襠褲,行走坐臥颯爽利落,像是有些身手。”
“還有一點就是,雖然這寓所的主人從未將我們拒之門外過,招待得也還算周到,但我總覺得這位老太太似乎並不太歡迎我們的登門。”
張懷月講述得十分詳細,將她能想到的所有細節全都一一分說明白,力求不遺漏任何地方。她看得出方彥之神情中的慎重不同以往,這讓她意識到,這位淮老夫人的身份或許比她想的還要更不簡單。
方彥之手指摩挲著下頜思索了一會,方才緩緩地道:“我大概知道廖三太太領你去拜訪這位老夫人的目的所在了。”
張懷月立刻提振起精神,又坐近了些許,豎起耳朵要仔細聽他的下文。
但方彥之卻沒急著講解,而是先站起身將起居室的所有門窗檢查了一遍,將兩個窗戶的窗簾全都拉上,然後再將室內的所有頂燈落地台燈全部點亮,最後才迴到沙發上,在明亮的光線下雙肘支膝,用一種十分慎重其事的態度開始與張懷月講述起這位淮老夫人的真實身份。
“如果我沒猜錯,這位被廖三太太介紹為淮老夫人的老太太,應該就是那位一手締造了如今的上滬青幫,黃老板的幕後軍師兼前任發妻,並且還親手發掘提拔了杜老板的那位楊立淮,楊老夫人。”
張懷月一時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為了潛伏上滬,她此前也認真做過一番功課,多少清楚上滬青幫的一些情況,自然很清楚方彥之口中的黃老板和杜老板究竟所指何人。若他所言並無誇張不實,那這位老夫人的能量和地位恐怕是遠超想象。
民國時的青幫雖然自陳是承襲自清代的漕運幫會的那個青幫,然而實際上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由漕運水手,江湖混混組建而成的民間幫會,而是發展成了一個涵蓋政軍商等多個領域的龐大組織。傳到上代大佬張仁魁的‘大’字輩這一代時,甚至已經可以直接參與和影響國家的各項政策和決定。
舉一個最直觀的例子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蔣委座尚在潛邸之時,都曾於張仁魁六十大壽的壽宴之時,秘密地投帖拜師,如今在私底下,仍要尊稱張仁魁一聲張老太爺。
而其他軍界商界政界許多知名的大佬,甚至是如今日偽麾下的諸多身居高位的官員也都是青幫的成員。如此這樣一個橫跨多個領域的龐然大物,也隻有在清末民國這個四分五裂,動蕩不息的時代才有可能造就。
也由於青幫勢力遍及全國,因此各地方勢力也都有其各自的頭領及堂口。而上滬青幫則主要有黃錦雍,杜鏞,張曉林,以及如今深居簡出的張仁魁等幾人領導的堂口勢力所把持。
上滬作為全國經濟政治的中心城市,可以說上滬的青幫則直接代表了青幫的最強勢力。所以除開已經年邁隱退的張仁魁,剩下的黃錦雍,杜鏞,以及張曉林便被世人並稱為為青幫三大亨。那位如今已遭刺殺的季雲欽在他們幾人的麵前都隻能敬陪末座,僅為上滬青幫的五號人物。
方彥之神情凝重,繼續娓娓講述。
“楊立淮早年在上滬靠著經營妓館積累了一份產業,之後她看中當時還隻是個小小巡捕的黃錦雍,認為他頭腦活絡善於鑽營,便賣掉日進鬥金的妓館嫁給了黃錦雍。之後又勸說他搬到上滬的三不管地帶‘十六鋪’,憑借手裏的積蓄,夫妻兩人一個在租界巡捕房靠著經營賄賂青雲直上,官至督察長;一個則在背後經營各種黑色產業招收門徒,擴張勢力,很快便拉起了一個一千多人的幫會,成了整個上滬灘唿風喚雨的人物,這便是上滬青幫形成的雛形。”
兩人勢力擴張之後,不少胸懷有誌的青幫後輩紛紛前來投效,而這其中,最受楊立淮賞識的,便是後來的三大亨之首杜鏞。
杜鏞一開始隻是青幫最底層的一個碼頭混混,經人介紹入了黃公館做雜工,機緣巧合之下幫了楊立淮一點小忙,引起了楊立淮的注意。幾番考驗之後,楊立淮發現杜鏞此人頭腦靈活又八麵玲瓏,便起了愛才之心,之後一力提拔支持,沒過多久,杜鏞便靠著師娘的照顧,以及結交的八方人脈,拉起了自己的勢力。並且更是因著仗義疏財廣結善緣積累下來的好聲望,一躍成為了上滬青幫的三大亨之首。
“叱吒上滬的青幫三大亨,其中兩個都是這位淮老夫人一手扶持起來,所以即便她一直都身處幕後,最後甚至因為與黃錦雍之間的婚變而鬧得幾近於淨身歸隱,其在青幫的影響力也依然是舉足輕重。”
“如今為拒絕東瀛人的招攬,杜鏞避走港城,黃錦雍更是躲在法租界的住所閉門不出,唯獨張曉林投入了東瀛人的麾下,賣國求榮為虎作倀。”
方彥之的表情極為嚴肅,“所以,若是這位淮老夫人也被東瀛人拉攏,難保不會成為青幫裏那些騎牆派的借口,認為這是青幫剩餘幾位大佬給出的信號,不再顧忌臉麵,徹底地投到東瀛人的旗下。”
張懷月聞言,也不由深深皺起了眉頭,明白了方彥之如此重視此事的緣由。
“所以你的意思是,廖三太太之所以帶著我頻頻前去拜望,便是應了東瀛人的授意,想說動淮老夫人為東瀛人效力。”
“不排除這個可能。”
方彥之摸了摸嘴唇,又有點想吸煙了。但看了一眼麵前的張懷月,又將手重新放下。
“不過張先誌與廖慶珍這兩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投機者,若說他們對東瀛人能有多麽忠誠那也是笑話。所以,最有可能的,應該還是他們夫妻倆想要借助淮老夫人的聲望,提升他們在青幫的實力和地位。”
“總是陪侍在老太太身邊的是一個大約三十五歲上下的婦人,淮老夫人管她叫阿金。這婦人看相貌聽口音應是關中人士,剪一頭短發,身形有些高胖,喜歡穿著老式的大襟短襖配緬襠褲,行走坐臥颯爽利落,像是有些身手。”
“還有一點就是,雖然這寓所的主人從未將我們拒之門外過,招待得也還算周到,但我總覺得這位老太太似乎並不太歡迎我們的登門。”
張懷月講述得十分詳細,將她能想到的所有細節全都一一分說明白,力求不遺漏任何地方。她看得出方彥之神情中的慎重不同以往,這讓她意識到,這位淮老夫人的身份或許比她想的還要更不簡單。
方彥之手指摩挲著下頜思索了一會,方才緩緩地道:“我大概知道廖三太太領你去拜訪這位老夫人的目的所在了。”
張懷月立刻提振起精神,又坐近了些許,豎起耳朵要仔細聽他的下文。
但方彥之卻沒急著講解,而是先站起身將起居室的所有門窗檢查了一遍,將兩個窗戶的窗簾全都拉上,然後再將室內的所有頂燈落地台燈全部點亮,最後才迴到沙發上,在明亮的光線下雙肘支膝,用一種十分慎重其事的態度開始與張懷月講述起這位淮老夫人的真實身份。
“如果我沒猜錯,這位被廖三太太介紹為淮老夫人的老太太,應該就是那位一手締造了如今的上滬青幫,黃老板的幕後軍師兼前任發妻,並且還親手發掘提拔了杜老板的那位楊立淮,楊老夫人。”
張懷月一時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為了潛伏上滬,她此前也認真做過一番功課,多少清楚上滬青幫的一些情況,自然很清楚方彥之口中的黃老板和杜老板究竟所指何人。若他所言並無誇張不實,那這位老夫人的能量和地位恐怕是遠超想象。
民國時的青幫雖然自陳是承襲自清代的漕運幫會的那個青幫,然而實際上早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由漕運水手,江湖混混組建而成的民間幫會,而是發展成了一個涵蓋政軍商等多個領域的龐大組織。傳到上代大佬張仁魁的‘大’字輩這一代時,甚至已經可以直接參與和影響國家的各項政策和決定。
舉一個最直觀的例子便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蔣委座尚在潛邸之時,都曾於張仁魁六十大壽的壽宴之時,秘密地投帖拜師,如今在私底下,仍要尊稱張仁魁一聲張老太爺。
而其他軍界商界政界許多知名的大佬,甚至是如今日偽麾下的諸多身居高位的官員也都是青幫的成員。如此這樣一個橫跨多個領域的龐然大物,也隻有在清末民國這個四分五裂,動蕩不息的時代才有可能造就。
也由於青幫勢力遍及全國,因此各地方勢力也都有其各自的頭領及堂口。而上滬青幫則主要有黃錦雍,杜鏞,張曉林,以及如今深居簡出的張仁魁等幾人領導的堂口勢力所把持。
上滬作為全國經濟政治的中心城市,可以說上滬的青幫則直接代表了青幫的最強勢力。所以除開已經年邁隱退的張仁魁,剩下的黃錦雍,杜鏞,以及張曉林便被世人並稱為為青幫三大亨。那位如今已遭刺殺的季雲欽在他們幾人的麵前都隻能敬陪末座,僅為上滬青幫的五號人物。
方彥之神情凝重,繼續娓娓講述。
“楊立淮早年在上滬靠著經營妓館積累了一份產業,之後她看中當時還隻是個小小巡捕的黃錦雍,認為他頭腦活絡善於鑽營,便賣掉日進鬥金的妓館嫁給了黃錦雍。之後又勸說他搬到上滬的三不管地帶‘十六鋪’,憑借手裏的積蓄,夫妻兩人一個在租界巡捕房靠著經營賄賂青雲直上,官至督察長;一個則在背後經營各種黑色產業招收門徒,擴張勢力,很快便拉起了一個一千多人的幫會,成了整個上滬灘唿風喚雨的人物,這便是上滬青幫形成的雛形。”
兩人勢力擴張之後,不少胸懷有誌的青幫後輩紛紛前來投效,而這其中,最受楊立淮賞識的,便是後來的三大亨之首杜鏞。
杜鏞一開始隻是青幫最底層的一個碼頭混混,經人介紹入了黃公館做雜工,機緣巧合之下幫了楊立淮一點小忙,引起了楊立淮的注意。幾番考驗之後,楊立淮發現杜鏞此人頭腦靈活又八麵玲瓏,便起了愛才之心,之後一力提拔支持,沒過多久,杜鏞便靠著師娘的照顧,以及結交的八方人脈,拉起了自己的勢力。並且更是因著仗義疏財廣結善緣積累下來的好聲望,一躍成為了上滬青幫的三大亨之首。
“叱吒上滬的青幫三大亨,其中兩個都是這位淮老夫人一手扶持起來,所以即便她一直都身處幕後,最後甚至因為與黃錦雍之間的婚變而鬧得幾近於淨身歸隱,其在青幫的影響力也依然是舉足輕重。”
“如今為拒絕東瀛人的招攬,杜鏞避走港城,黃錦雍更是躲在法租界的住所閉門不出,唯獨張曉林投入了東瀛人的麾下,賣國求榮為虎作倀。”
方彥之的表情極為嚴肅,“所以,若是這位淮老夫人也被東瀛人拉攏,難保不會成為青幫裏那些騎牆派的借口,認為這是青幫剩餘幾位大佬給出的信號,不再顧忌臉麵,徹底地投到東瀛人的旗下。”
張懷月聞言,也不由深深皺起了眉頭,明白了方彥之如此重視此事的緣由。
“所以你的意思是,廖三太太之所以帶著我頻頻前去拜望,便是應了東瀛人的授意,想說動淮老夫人為東瀛人效力。”
“不排除這個可能。”
方彥之摸了摸嘴唇,又有點想吸煙了。但看了一眼麵前的張懷月,又將手重新放下。
“不過張先誌與廖慶珍這兩人都是無利不起早的投機者,若說他們對東瀛人能有多麽忠誠那也是笑話。所以,最有可能的,應該還是他們夫妻倆想要借助淮老夫人的聲望,提升他們在青幫的實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