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各自的行動
我幹諜報工作的那幾年 作者:張從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依舊是那間位於虞洽卿路上的小型俱樂部裏,方彥之坐在吸煙室裏聽老楊低聲匯報著調查情況。
“中村孝一郎是上滬一所東瀛小學的日文教師,家中父母妻兒俱全,所以第一個被排除。之後的伊藤信二,石川健一郎等也是相同的排除理由。長穀川裕誌本職是一名牙科醫生,他目前正在積極籌備開設自己的診所,所以也並不太適合。目前我們所有調查的人中,唯有這個名叫鈴木浩二的《每日新聞》記者,獨身未婚,一個人遠離故鄉漂洋過海來來到花夏工作,不過正如您那天所見,目前工作正陷入低穀,或許此刻正是接觸他的最佳時機。”
這幾個東瀛人都是他們的人這些天潛藏在租界區幾個酒館,舞廳裏,經過仔細偵查後,從常客的名單中精心挑選出來的。
方彥之敲了敲沙發扶手,臉上顯出沉思的神情。
“那就先把此人列入觀察名單吧,等我們去了金陵,再試著接觸看看。”
“那倒不必。”老楊露出了個輕鬆的表情,然後在上官詫異地看過來之前,便道明了緣由,“這個姓鈴木的,原本就是《每日新聞》駐上滬局的記者,隻是為工作需要才經常來往於金陵上滬兩地,就屬下所知,他目前就居住在上滬虹口區的狄思威路上。”
方彥之挑了挑眉,倒是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意外便利。
————————
馨馨美發室是位於上滬黃浦區的一家老牌發廊,老板姓曾,是個福建佬倌。
曾老板是個講究人,如今許多美容室發廊在引進了西洋的電燙機,大吹風等先進的燙發技術後,便紛紛解雇了做傳統手藝的老燙頭師傅,請來些年輕俊俏的後生小夥招攬有錢的闊太太富家小姐們來做頭。馨馨美容室卻仍舊還堅持著雇傭老燙頭師傅做活,保留著老式的汽燙卷發技術。
所謂的‘汽燙’,就是將梳理好的頭發蘸上專用的藥水,卷上一個個發杠子,然後再把事先裝好石灰的銅壺灌水放在發杠下頭,一點點使頭發均勻地受熱卷曲,最後才用發膠精心地梳理成浪花型。
這種燙發手法花費時間長維持時間短,還要求師傅們有極佳的耐心細致,以及絕佳的好手藝,而好處則是不傷頭發,也不會有燙傷的風險。
隻是近些年裏,有這個耐心的年輕人已是越來越少,除了附近一些老客,店裏的生意變得蕭條了不少。
於是曾老板也不得不緊跟上時代,試著斥巨資引進了一批西洋電燙機,電力吹風之類的先進機器,然後又重整店麵重新開業。隻可惜黃浦區市場競爭激烈,雖說也花錢發了傳單,還雇了小戲班子做宣傳,但生意依舊算不上多好,僅能勉強維持著收支平衡。
不過這段時間,店裏來了位新客,是位年輕的太太。
這一天,曾老板正在櫃台後頭盤賬,遠遠看見玻璃門外一個年輕的太太下了黃包車,步履輕盈地往美容室的方向過來,他連忙放下賬冊,笑盈盈地迎了上去。
“方太太,甲飯沒?”
“已經吃過了。”
方太太微笑著的迴應美發室老板的招唿,邁步跨進了這間內外約有五十多平方的理發室的軋花玻璃大門,然後在曾老板的帶領下找了個沙發椅子坐下。
“方太太今天是隻洗頭,還是要燙發做個花型?”
剛一坐下,那曾老板就殷勤地端茶倒水,熱切地提問。
方太太摸了摸整齊盤在腦後的發髻,表現得有些舉棋不定。
見此情狀,曾老板哪還有不抓緊推銷的道理,“方太太,我們馨馨美發室的燙發機都是市麵上的最新款,絕對幹淨衛生,安全又快捷。新來的幾位燙發師傅也都是我花了大價錢,專程從租界幾個最大的美容室挖角過來的,手藝老道技術一流,您絕對要試試。”
那方太太遲疑了一下,忽然問道:“有能做汽燙手藝的老師傅嗎?”
曾老板被這突如其來的要求問得一愣,他沒料到如方太太這般年紀的年輕太太竟有那個汽燙做頭的耐心。
不過,顧客便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不管是什麽要求他隻管盡力滿足,更何況還是這點小事。反應過來的曾老板立刻連連點頭,“有,有,我這就去給您請來。”
“那就麻煩您了。”
“不麻煩不麻煩,您太客氣了。”
————————
載著方彥之的黑色轎車駛入金陵西路寬闊繁華的街頭,路過一個通向蘇州河方向的岔道口時,車子慢慢放緩了速度。
這裏是一家正在開門營業的小歌舞廳的正門,錦幔花飾裝點著的招牌上扭動著幾個明黃色的大字,‘繽紛歌舞廳’。
1939年的尾聲已是慢慢到來,此時的上滬民眾原本隻是消沉悲觀的情緒已變得麻木起來,一時之間,上滬街頭呈現出了一種病態的繁榮。娛樂場所生意比戰前還好,過去租界的幾十家大小舞廳,戰爭期間,數量卻翻了一倍有餘,日場夜場以外,還增加了一種‘晨場’,從一大清早開時,便會有人在歌舞廳外大排長龍,等著入內醉生夢死。
這家繽紛歌舞廳原是英籍大亨斯菲克在金陵西路建造的一所私人俱樂部,後來東瀛占領上滬以後,斯菲克離開上滬迴國,這家俱樂部被晉省商人陳仲新接下,改名為繽紛歌舞廳,開始對外營業。
方彥之坐在車上,看著那名東瀛記者被侍者引領著走進舞廳,對老楊道:“我過去看看,你在附近找個地方等我。”
————————
享受了一番美發室學徒提供的清洗按摩手藝的張懷月頂著一頭披散的烏發,被引著走進了馨馨美發室的一間單獨隔出的貴賓室,鑲嵌著玻璃的桃木門一經合上,外頭嘈雜的吹風轟鳴以及鼎沸人聲隨即便被隔絕在了門外,隻剩下留聲機裏飄揚出爵士樂隊演奏的《致野玫瑰》充盈室內。
張懷月在皮質軟包的理發椅上靜靜坐了一會,眼見著桌前冒著熱氣的咖啡漸漸要變涼之時,終於有一個男人從外間推門而入。
男人身穿一件整潔得幾乎找不出一絲髒汙皺褶的青布長袍,頭發麵部打理得極為幹淨整齊,扮相十分之陌生。
然而,當兩人的視線在牆上那麵明亮剔透的鏡子裏交匯時,對方臉上浮現出的爽朗笑容卻熟悉無比,令張懷月也不由得跟著露出個欣喜的笑容。
“中村孝一郎是上滬一所東瀛小學的日文教師,家中父母妻兒俱全,所以第一個被排除。之後的伊藤信二,石川健一郎等也是相同的排除理由。長穀川裕誌本職是一名牙科醫生,他目前正在積極籌備開設自己的診所,所以也並不太適合。目前我們所有調查的人中,唯有這個名叫鈴木浩二的《每日新聞》記者,獨身未婚,一個人遠離故鄉漂洋過海來來到花夏工作,不過正如您那天所見,目前工作正陷入低穀,或許此刻正是接觸他的最佳時機。”
這幾個東瀛人都是他們的人這些天潛藏在租界區幾個酒館,舞廳裏,經過仔細偵查後,從常客的名單中精心挑選出來的。
方彥之敲了敲沙發扶手,臉上顯出沉思的神情。
“那就先把此人列入觀察名單吧,等我們去了金陵,再試著接觸看看。”
“那倒不必。”老楊露出了個輕鬆的表情,然後在上官詫異地看過來之前,便道明了緣由,“這個姓鈴木的,原本就是《每日新聞》駐上滬局的記者,隻是為工作需要才經常來往於金陵上滬兩地,就屬下所知,他目前就居住在上滬虹口區的狄思威路上。”
方彥之挑了挑眉,倒是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意外便利。
————————
馨馨美發室是位於上滬黃浦區的一家老牌發廊,老板姓曾,是個福建佬倌。
曾老板是個講究人,如今許多美容室發廊在引進了西洋的電燙機,大吹風等先進的燙發技術後,便紛紛解雇了做傳統手藝的老燙頭師傅,請來些年輕俊俏的後生小夥招攬有錢的闊太太富家小姐們來做頭。馨馨美容室卻仍舊還堅持著雇傭老燙頭師傅做活,保留著老式的汽燙卷發技術。
所謂的‘汽燙’,就是將梳理好的頭發蘸上專用的藥水,卷上一個個發杠子,然後再把事先裝好石灰的銅壺灌水放在發杠下頭,一點點使頭發均勻地受熱卷曲,最後才用發膠精心地梳理成浪花型。
這種燙發手法花費時間長維持時間短,還要求師傅們有極佳的耐心細致,以及絕佳的好手藝,而好處則是不傷頭發,也不會有燙傷的風險。
隻是近些年裏,有這個耐心的年輕人已是越來越少,除了附近一些老客,店裏的生意變得蕭條了不少。
於是曾老板也不得不緊跟上時代,試著斥巨資引進了一批西洋電燙機,電力吹風之類的先進機器,然後又重整店麵重新開業。隻可惜黃浦區市場競爭激烈,雖說也花錢發了傳單,還雇了小戲班子做宣傳,但生意依舊算不上多好,僅能勉強維持著收支平衡。
不過這段時間,店裏來了位新客,是位年輕的太太。
這一天,曾老板正在櫃台後頭盤賬,遠遠看見玻璃門外一個年輕的太太下了黃包車,步履輕盈地往美容室的方向過來,他連忙放下賬冊,笑盈盈地迎了上去。
“方太太,甲飯沒?”
“已經吃過了。”
方太太微笑著的迴應美發室老板的招唿,邁步跨進了這間內外約有五十多平方的理發室的軋花玻璃大門,然後在曾老板的帶領下找了個沙發椅子坐下。
“方太太今天是隻洗頭,還是要燙發做個花型?”
剛一坐下,那曾老板就殷勤地端茶倒水,熱切地提問。
方太太摸了摸整齊盤在腦後的發髻,表現得有些舉棋不定。
見此情狀,曾老板哪還有不抓緊推銷的道理,“方太太,我們馨馨美發室的燙發機都是市麵上的最新款,絕對幹淨衛生,安全又快捷。新來的幾位燙發師傅也都是我花了大價錢,專程從租界幾個最大的美容室挖角過來的,手藝老道技術一流,您絕對要試試。”
那方太太遲疑了一下,忽然問道:“有能做汽燙手藝的老師傅嗎?”
曾老板被這突如其來的要求問得一愣,他沒料到如方太太這般年紀的年輕太太竟有那個汽燙做頭的耐心。
不過,顧客便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不管是什麽要求他隻管盡力滿足,更何況還是這點小事。反應過來的曾老板立刻連連點頭,“有,有,我這就去給您請來。”
“那就麻煩您了。”
“不麻煩不麻煩,您太客氣了。”
————————
載著方彥之的黑色轎車駛入金陵西路寬闊繁華的街頭,路過一個通向蘇州河方向的岔道口時,車子慢慢放緩了速度。
這裏是一家正在開門營業的小歌舞廳的正門,錦幔花飾裝點著的招牌上扭動著幾個明黃色的大字,‘繽紛歌舞廳’。
1939年的尾聲已是慢慢到來,此時的上滬民眾原本隻是消沉悲觀的情緒已變得麻木起來,一時之間,上滬街頭呈現出了一種病態的繁榮。娛樂場所生意比戰前還好,過去租界的幾十家大小舞廳,戰爭期間,數量卻翻了一倍有餘,日場夜場以外,還增加了一種‘晨場’,從一大清早開時,便會有人在歌舞廳外大排長龍,等著入內醉生夢死。
這家繽紛歌舞廳原是英籍大亨斯菲克在金陵西路建造的一所私人俱樂部,後來東瀛占領上滬以後,斯菲克離開上滬迴國,這家俱樂部被晉省商人陳仲新接下,改名為繽紛歌舞廳,開始對外營業。
方彥之坐在車上,看著那名東瀛記者被侍者引領著走進舞廳,對老楊道:“我過去看看,你在附近找個地方等我。”
————————
享受了一番美發室學徒提供的清洗按摩手藝的張懷月頂著一頭披散的烏發,被引著走進了馨馨美發室的一間單獨隔出的貴賓室,鑲嵌著玻璃的桃木門一經合上,外頭嘈雜的吹風轟鳴以及鼎沸人聲隨即便被隔絕在了門外,隻剩下留聲機裏飄揚出爵士樂隊演奏的《致野玫瑰》充盈室內。
張懷月在皮質軟包的理發椅上靜靜坐了一會,眼見著桌前冒著熱氣的咖啡漸漸要變涼之時,終於有一個男人從外間推門而入。
男人身穿一件整潔得幾乎找不出一絲髒汙皺褶的青布長袍,頭發麵部打理得極為幹淨整齊,扮相十分之陌生。
然而,當兩人的視線在牆上那麵明亮剔透的鏡子裏交匯時,對方臉上浮現出的爽朗笑容卻熟悉無比,令張懷月也不由得跟著露出個欣喜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