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一整個下午都在想黃老的那個提議,可帝堯麻箋的製作方法繁複,黃老也隻能窺其皮毛,她又能有什麽辦法呢?
晚上迴到落花苑,什邡先去北冥軒找林昇,把黃老和方正的想法跟他說了一遍,而後詢問林山是否還留有石仲懷和林昇以前的通信。
按照黃老的說法,爹爹跟林昇之間關係匪淺,兩個人一直想要打通益州和長安的紙道,或許兩人的書信之中會提及帝堯麻箋的製作方法,即便沒有,她也能從其中窺得一兩分真相,找到爹爹遇害的線索。
林山看了一眼林昇,林昇完全一頭霧水,他對石仲懷的所有印象隻停留在‘一個長安紙商’的層麵。
“林叔,你可知我的書信都放在何處?”林昇躍躍欲試地看著林山。
林山猶豫片刻,轉身走進書房內裏的抱夏,不多時,他從裏麵捧出一隻黃花梨雕花方盒。林山希冀地看著林昇,問他可還記得這隻黃花梨方盒。
林昇搖了搖頭,林山眼中難掩失望地說:“這是公子八歲時老太爺送您的生辰禮,是由墨家機擴大師墨橫親手打造。”
聽聞是墨橫親手打造,什邡下意識朝方盒的鎖眼看去。墨家機擴聞名天下,怕是這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方盒裏暗藏玄機。果然,林山將方盒放到桌上,指著方盒前方兩個並排的鎖孔說:“這隻盒子是公子存放重要書信的,一共有兩把鎖,我這裏有一把,另外一把在公子手中。”
什邡連忙看向林昇。
林昇眨了眨眼尷尬地捏了捏袖擺,苦笑著說:“聞喜,你知道的,我什麽也不知道。”
所以他們沒有鑰匙,根本打不開這隻盒子?
什邡看向林山:“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林山搖了搖頭:“恐怕沒有。這種鎖,沒有鑰匙的情況下,墨橫本人也打不開。”
“或許,我試試?”林昇蹙眉拿起方盒,突然用力朝地上砸去。
誰也沒想到他會突然這麽做,再阻止已經來不及,方盒落地的瞬間便裂成五片,除了幾封書信之外,還有一枚壽山石印格外醒目。
什邡不可置信地看著躺在信箋中的壽山石印,腦子裏一片空白。
它怎麽會在這裏?為什麽會在這裏?周圍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她的眼中隻有這枚看起來做工略顯粗糙的石印。
“聞喜!”
“聞娘子?”
“聞喜……”
眼前的一切開始不停地旋轉,什邡感覺有一隻大手突然死死掐住了她的脖子,她根本沒辦法唿吸,也沒辦法說出任何一句話。直到一隻修長而白皙的大手從地上撿起那枚壽山石印,她才恍若迴魂一般衝過去一把搶過石印,死死盯著上麵稍顯稚嫩的刻印。
是它!沒錯,就是它,是她親手刻製的壽山石印,上麵用簪花小篆刻著爹爹的雅號。本來她是打算在壽辰時送給他的,結果益州突然來信,爹爹不得不提前出發。
臨行前一晚,她熬了一整夜才將這枚石印刻好,最終趕在商隊出發前送給爹爹。
爹爹遇害後,隨屍體一同運送到長安的遺物中並沒有這枚壽山石印,她以為是被土匪搶走,沒想到會在林昇的手中。胸中鼓脹的情緒快要衝破什邡的胸膛,催促她問問林昇,他是不是跟爹爹的死有關?
或許,他根本就是兇手?
“這枚私印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林昇突然出聲將她從洶湧的情緒中拉出來。她抬頭看向林昇,試圖從他眼中看出一些別的東西。可惜,沒有。
她連忙收起情緒,把石印還給林昇,說道:“沒什麽,就是想到前兩年長安女眷之間盛行石印,我也隨家中姐妹刻過幾枚,隻是來得匆忙,都落在長安家中。”
林昇翻開石印看著上麵的刻字,問一旁的林山:“林叔,你可知這石印是何人的?”印信上的刻字娟秀柔韌,不像是出自男子之手。
林山看了一眼石印上的‘鬆風雅人’四個小篆,蹙眉說道:“這應該是石仲懷的石印。什老板在外有鬆風雅人的稱號,怕是家中女眷所贈。”
“什老板的石印為何會在我手中?”
林山不以為意地說:“許是什老板在益州時送給公子的。文人雅士之間互贈印信也是有的。”
但爹爹絕對不會把她送給他的石印贈予他人,除非……
什邡不敢想下去,至少這個時候不行。她緩緩蹲下身從地上將散落的信件一一撿起,雙魚信封上的字跡無比熟悉,卻是她再也不能收到的了。
這些信件中最早的一封可以追溯到八年前,彼時正是長安盛行帝堯麻箋的時候,曾有胡商不惜千金購買帝堯麻箋,什家紙坊更是險被踏破門檻。
這封信是什仲懷迴給林昇的,內容比較簡單,隻淺略談了一下對蜀郡黃麻紙的欣賞。到了第二封信,信的內容開始變得多元化,並從幾個方麵具體分析了黃麻紙和白麻紙之間的區別,以及嫩竹紙和桑樹皮紙的保存,以及如何更好的防止蛀蟲,其中更是詳細的提了幾個紙藥。
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信裏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言談舉止之間表現了什仲懷對林昇的欣賞。同時從內容上也可以看出林昇對什仲懷的信任和仰慕,並很有可能提及了林家即將麵臨的一些困難,以及在造紙上的一些問題。什仲懷很細心的給予了開解和建議。
再讀到第五封信的時候,什仲懷在信中對林昇說,益州的黃麻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推廣到長安,乃至全國,並且在書信最後麵提及不日將會往西南而去,途徑益州可以一敘。
什邡翻看了一下信的落款時間,恰好是他離家前一個月。
也就是說,去益州見林昇、商談南紙北上的計劃是提前許久就計劃好的。思及此,什邡不由得想到什仲懷出發前一個月,有一天她去紙坊尋硬紙做紙鳶,結果在經過書房的時候發現裏麵傳來一陣陣激烈的爭吵聲。
好奇心驅使下,她小心翼翼湊到窗邊偷聽裏麵的談話。
房間的窗欞半掩著,斷斷續續的爭吵聲從屋裏傳來,什邡隱約聽出一些門道,其中便有南紙北上四個字。
那時她還不懂什麽是南紙北上,如今想來,便是父親想要將益州的黃麻紙引入長安,而大伯什刹海則出於市場因素反對這一提議,以保全什家紙坊對長安紙市的壟斷。
什邡想起什仲懷的原話,他說長安紙市繁榮,但市場上可選用的紙多半以白麻為主,但白麻紙相較於益州的黃麻紙缺乏韌性,細膩度和飽和感也比黃麻紙略遜一籌。
哪怕那個時候黃麻紙不進入長安市場,後麵白麻紙也會逐漸被別的紙所取代。什家紙坊要想在波雲詭譎的紙市中立於不敗之地,當務之急不是固守陳規,而是開拓市場,把天下好紙全部引入長安,集百家之長,處爭鳴之勢才能使紙市更加繁榮發展,而不是複刻洛陽紙貴那一套。
晚上迴到落花苑,什邡先去北冥軒找林昇,把黃老和方正的想法跟他說了一遍,而後詢問林山是否還留有石仲懷和林昇以前的通信。
按照黃老的說法,爹爹跟林昇之間關係匪淺,兩個人一直想要打通益州和長安的紙道,或許兩人的書信之中會提及帝堯麻箋的製作方法,即便沒有,她也能從其中窺得一兩分真相,找到爹爹遇害的線索。
林山看了一眼林昇,林昇完全一頭霧水,他對石仲懷的所有印象隻停留在‘一個長安紙商’的層麵。
“林叔,你可知我的書信都放在何處?”林昇躍躍欲試地看著林山。
林山猶豫片刻,轉身走進書房內裏的抱夏,不多時,他從裏麵捧出一隻黃花梨雕花方盒。林山希冀地看著林昇,問他可還記得這隻黃花梨方盒。
林昇搖了搖頭,林山眼中難掩失望地說:“這是公子八歲時老太爺送您的生辰禮,是由墨家機擴大師墨橫親手打造。”
聽聞是墨橫親手打造,什邡下意識朝方盒的鎖眼看去。墨家機擴聞名天下,怕是這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方盒裏暗藏玄機。果然,林山將方盒放到桌上,指著方盒前方兩個並排的鎖孔說:“這隻盒子是公子存放重要書信的,一共有兩把鎖,我這裏有一把,另外一把在公子手中。”
什邡連忙看向林昇。
林昇眨了眨眼尷尬地捏了捏袖擺,苦笑著說:“聞喜,你知道的,我什麽也不知道。”
所以他們沒有鑰匙,根本打不開這隻盒子?
什邡看向林山:“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林山搖了搖頭:“恐怕沒有。這種鎖,沒有鑰匙的情況下,墨橫本人也打不開。”
“或許,我試試?”林昇蹙眉拿起方盒,突然用力朝地上砸去。
誰也沒想到他會突然這麽做,再阻止已經來不及,方盒落地的瞬間便裂成五片,除了幾封書信之外,還有一枚壽山石印格外醒目。
什邡不可置信地看著躺在信箋中的壽山石印,腦子裏一片空白。
它怎麽會在這裏?為什麽會在這裏?周圍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她的眼中隻有這枚看起來做工略顯粗糙的石印。
“聞喜!”
“聞娘子?”
“聞喜……”
眼前的一切開始不停地旋轉,什邡感覺有一隻大手突然死死掐住了她的脖子,她根本沒辦法唿吸,也沒辦法說出任何一句話。直到一隻修長而白皙的大手從地上撿起那枚壽山石印,她才恍若迴魂一般衝過去一把搶過石印,死死盯著上麵稍顯稚嫩的刻印。
是它!沒錯,就是它,是她親手刻製的壽山石印,上麵用簪花小篆刻著爹爹的雅號。本來她是打算在壽辰時送給他的,結果益州突然來信,爹爹不得不提前出發。
臨行前一晚,她熬了一整夜才將這枚石印刻好,最終趕在商隊出發前送給爹爹。
爹爹遇害後,隨屍體一同運送到長安的遺物中並沒有這枚壽山石印,她以為是被土匪搶走,沒想到會在林昇的手中。胸中鼓脹的情緒快要衝破什邡的胸膛,催促她問問林昇,他是不是跟爹爹的死有關?
或許,他根本就是兇手?
“這枚私印有什麽不對的地方?”林昇突然出聲將她從洶湧的情緒中拉出來。她抬頭看向林昇,試圖從他眼中看出一些別的東西。可惜,沒有。
她連忙收起情緒,把石印還給林昇,說道:“沒什麽,就是想到前兩年長安女眷之間盛行石印,我也隨家中姐妹刻過幾枚,隻是來得匆忙,都落在長安家中。”
林昇翻開石印看著上麵的刻字,問一旁的林山:“林叔,你可知這石印是何人的?”印信上的刻字娟秀柔韌,不像是出自男子之手。
林山看了一眼石印上的‘鬆風雅人’四個小篆,蹙眉說道:“這應該是石仲懷的石印。什老板在外有鬆風雅人的稱號,怕是家中女眷所贈。”
“什老板的石印為何會在我手中?”
林山不以為意地說:“許是什老板在益州時送給公子的。文人雅士之間互贈印信也是有的。”
但爹爹絕對不會把她送給他的石印贈予他人,除非……
什邡不敢想下去,至少這個時候不行。她緩緩蹲下身從地上將散落的信件一一撿起,雙魚信封上的字跡無比熟悉,卻是她再也不能收到的了。
這些信件中最早的一封可以追溯到八年前,彼時正是長安盛行帝堯麻箋的時候,曾有胡商不惜千金購買帝堯麻箋,什家紙坊更是險被踏破門檻。
這封信是什仲懷迴給林昇的,內容比較簡單,隻淺略談了一下對蜀郡黃麻紙的欣賞。到了第二封信,信的內容開始變得多元化,並從幾個方麵具體分析了黃麻紙和白麻紙之間的區別,以及嫩竹紙和桑樹皮紙的保存,以及如何更好的防止蛀蟲,其中更是詳細的提了幾個紙藥。
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信裏的內容越來越豐富,言談舉止之間表現了什仲懷對林昇的欣賞。同時從內容上也可以看出林昇對什仲懷的信任和仰慕,並很有可能提及了林家即將麵臨的一些困難,以及在造紙上的一些問題。什仲懷很細心的給予了開解和建議。
再讀到第五封信的時候,什仲懷在信中對林昇說,益州的黃麻要想得到更好的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推廣到長安,乃至全國,並且在書信最後麵提及不日將會往西南而去,途徑益州可以一敘。
什邡翻看了一下信的落款時間,恰好是他離家前一個月。
也就是說,去益州見林昇、商談南紙北上的計劃是提前許久就計劃好的。思及此,什邡不由得想到什仲懷出發前一個月,有一天她去紙坊尋硬紙做紙鳶,結果在經過書房的時候發現裏麵傳來一陣陣激烈的爭吵聲。
好奇心驅使下,她小心翼翼湊到窗邊偷聽裏麵的談話。
房間的窗欞半掩著,斷斷續續的爭吵聲從屋裏傳來,什邡隱約聽出一些門道,其中便有南紙北上四個字。
那時她還不懂什麽是南紙北上,如今想來,便是父親想要將益州的黃麻紙引入長安,而大伯什刹海則出於市場因素反對這一提議,以保全什家紙坊對長安紙市的壟斷。
什邡想起什仲懷的原話,他說長安紙市繁榮,但市場上可選用的紙多半以白麻為主,但白麻紙相較於益州的黃麻紙缺乏韌性,細膩度和飽和感也比黃麻紙略遜一籌。
哪怕那個時候黃麻紙不進入長安市場,後麵白麻紙也會逐漸被別的紙所取代。什家紙坊要想在波雲詭譎的紙市中立於不敗之地,當務之急不是固守陳規,而是開拓市場,把天下好紙全部引入長安,集百家之長,處爭鳴之勢才能使紙市更加繁榮發展,而不是複刻洛陽紙貴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