攏好所有出納賬目之後,什邡和方正大概估算了一下此次召迴舊紙所需銀錢。林家紙坊出產的黃麻紙一直是蜀郡熱銷的一等紙,普通麻紙一張的價格在二十文左右,林家紙坊的黃麻紙因品質上乘,通常要五十文左右。
黃麻紙出坊批發給各處紙商的價格是四十文,其中成本價在二十文左右。按照錄簿上記錄,林家紙坊每月送往各大紙商,以及墨林堂自己售賣的一等黃麻紙大約在六萬番左右(一番一張)。兩個月,除了墨林堂自己的庫存外,一共售出一等黃麻紙十一萬五千番。
按照已經售出的十一萬五千番,每番一百文迴收,一共需要一千一百五十萬文,折合現銀約一萬一千五百兩。
這十一萬五千番的盈餘全部在紙坊的賬麵上,約有兩千三百兩。另外整個墨林堂分號多達三十餘家,這十二萬番紙中,墨林堂自留四萬餘番,但墨林堂的賬目與紙坊這邊是分開的,因此剩餘的五千番庫存按照正常成本價迴收是二十文,折合現銀一百兩。
除此之外,還需要統計所有批發出去的紙張剩餘庫存,庫存一律按照出坊的價格召迴,因此具體需要多少銀錢還要等林叔和林昇那邊的統計結果。
晌午剛過,林昇和林山那邊的統計結果也出來了,兩方對完賬目之後開始核對具體金額。
“墨林堂現有庫存五千番,按照成本價迴收為一番二十文,折合現銀共一百兩文銀。”什邡說完,將關於這一塊的賬簿交給林昇看。
林昇臉色仍舊有些病態,但整個人瞧著比昨晚精神了許多。他接過賬簿看了看,對什邡和方正說:“我今早和林叔去益州各家紙商盤點庫存,共有庫存一萬五千番,這部分可按原價召迴。加上墨林堂的五千番,一共兩萬番,每番按二十文算,一共折現銀四百兩。剩餘十萬番按一百文一番算,折現銀一萬兩。共計一萬零四百兩白銀。現在紙坊賬麵上有銀子多少?”林昇問。
什邡連忙將賬簿遞過去:“兩個月的盈餘共計兩千三百兩。賬麵所有餘額五千三百兩。其中大部分需要用於月底給工人結工錢,以及采購青藤。”
方正說:“采購青藤和給工人結算工錢的銀子不能動。”
什邡點了點頭,附和著說:“一門生意若想要長久地維持下去,一是要有足夠的資金維持生產,一是要有穩定的工人,再有就是良好的口碑。”
“林家紙坊現在已經失了口碑,如果再不能夠維持正常生產,後麵的日子恐怕更加艱難。益州紙商遍地,林家能在數十家紙坊中脫穎而出,最終將生意做遍整個蜀郡,憑得便是良好的口碑以及持續的產量輸出。所以這筆銀子說什麽也不能動。”什邡篤定地看著林昇說。
林昇微微垂眸,目光落在麵前的算盤珠子上。
“扣除現銀兩千三百兩,我們至少還需要八千一百兩現銀。除此之外……”方正從旁邊的賬冊裏取出一本遞給林昇,說道,“這幾天我已經就紙坊的生意做了個全麵的了解。除一等黃麻紙外,紙坊還生產油麻紙,窗紙,包括燈紙等各類日常用紙給城中各個紙商或相應的鋪子。
現在正是月底盤賬時候,未來幾天應該會陸陸續續有幾筆單子的貨款會結算。我粗略算了下,大概有四千五百兩。”
什邡的想法是,先跟幾個合作過的紙商商談提前結算,剩下的直接去找二爺林政樹要,畢竟這麽大的一個簍子全是他的好大兒捅出來的,沒道理讓他二房置身事外。
方正也是這個想法,於是二人巴巴地將視線落在林昇身上,等著他拿主意。
林昇放下賬簿,點頭應允,隻是去找紙商商談提前結算一事還需林山和方正前去為妥。一來林昇對合作的紙商不了解,貿然前去容易露餡,屆時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二來也正好趁機將方正提上來,為後麵楮樹紙正式大規模投產投石問路。
安排好一切,林昇帶什邡去墨林堂總號找林政樹。
上了馬車,什邡從坐榻地下的暗格裏取出一隻做工精美的手爐遞給他。
林昇怔怔地捧著手爐,整個人還有些懵。什邡又變戲法般從暗格裏掏出一隻油紙包,打開來,裏麵是幾塊撒了芝麻粒的燒餅。
林昇雙眼頓時一亮,伸手去取,什邡笑著躲開他的手,將燒餅放在桌麵上,壓低了聲音問他:“你背上的傷到底如何了?”
林昇愣了瞬,看著油紙包裏的燒餅說:“上了藥,已經不妨事了。”
什邡其實是不太信的,但到底不能剝了他的衣服去看,於是從油紙包裏拿出一塊燒餅遞給他,而後佯裝漫不經心地問他:“我昨日去見了黃老。哦!你可能不知道黃老是誰,他是……”
林昇一邊吃著燒餅,一邊看著她的眼睛篤定地說:“我知道,他是魏書畫的師傅,在林家工作了很多年。”
什邡不由得詫異:“你想起來了?”
林昇搖頭說:“沒有,是林叔說的。”
什邡想,大概是那天她離開紙坊之後,方正和林山詢問了魏書畫,最後得知魏書畫師從黃老。“我去請黃老迴紙坊,可惜連人也沒看見。我看過魏書畫製的那幾張楮樹紙,瞧著與其他楮樹紙不太一樣。”什邡試探地問。
“更像帝堯麻箋。”林昇吃完一個燒餅,目光繼續盯著什邡手邊的油紙包。
什邡又拿了一塊燒餅遞給他,問道:“帝堯麻箋?長安什家紙坊出的那個帝堯麻箋?”
林昇吃燒餅的動作一頓,好像在用眼神詢問,你怎麽知道?
什邡垂眸看了一眼兩隻布滿繭子的素手,波瀾不驚地說:“父親母親雖已不在,但聞家到底還是要些臉麵的,族裏家學亦有我一席之地,教授明經的先生很是喜歡書畫,對長安盛行的各類紙箋如數家珍,其中又尤以帝堯麻箋為最。聽聞帝堯麻箋是當年什家紙坊的當家人石仲懷親赴太原晉州(山西臨汾)尋師所學。”
林昇很快又吃完一個燒餅,什邡卻不肯再給他。
“帝堯麻箋在長安幾乎到了一刀難求的地步。隻可惜石仲懷死後,帝堯麻箋便幾乎絕跡。”什邡強壓下心中的悲痛,一邊表達對石仲懷去世的惋惜,一邊一瞬不瞬地注意著他臉上的表情。
可惜,林昇的表情沒有任何異樣,他的注意力都在那隻油紙包上。
什邡將油紙包放迴坐榻下的暗格,繼續試探:“你說魏書畫製的那幾張紙與帝堯麻箋很像,難道他在什麽地方見過石仲懷?他去了長安?”
“石仲懷來過益州。”
林昇有些心不在焉地說,什邡感覺渾身的血液都在這一瞬間湧進心髒,心跳激烈得仿佛要衝破胸膛。她按捺著想要逼問他真相的衝動,佯裝隻是單純好奇地問:“他來益州做什麽?”
林昇蹙眉看著她,什邡心虛地別開視線:“怎麽了?”
林昇搖了搖頭,突然抬手拉過她的手,略微有些冰涼的指尖輕輕觸碰她掌心和虎口的水泡,蹙眉說:“疼麽?”
什邡心裏五味雜陳,已經無法分辨他此時外泄的情緒,有些敷衍地說:“不疼了。石仲懷來益州做什麽?”她又問了一遍。
林昇垂眸從袖兜裏掏出一隻白釉瓷瓶,什邡見過,是那瓶被她還迴去的傷藥。林昇一邊打開白釉瓷瓶給她手上的血泡傷藥,一邊漫不經心地說:“五年前,石仲懷曾經來益州,本來是打算與林家合作研製新紙,並且希望能通過合作將蜀郡麻紙帶去長安。可惜不知為何,在敲定合作的第二天晚上,石仲懷連夜離開益州,數日後,石仲懷在山南道被馬匪崔三爺殺害,隨行的人無一活口。”
握在掌心的手腕劇烈的抖動了一下,林昇詫異地抬頭,問她:“怎麽了?”
什邡壓抑住心底的悲傷,抽迴手,故作惋惜地說:“那倒是可惜了。若是能與什家合作在長安建起紙坊,必能將蜀郡麻紙推廣到整個大唐。”
林昇蹙眉拉迴她的手,小心翼翼將蹭到她袖擺上的傷藥刮掉,訥訥地說:“他做不到!”
什邡:“為什麽?”
黃麻紙出坊批發給各處紙商的價格是四十文,其中成本價在二十文左右。按照錄簿上記錄,林家紙坊每月送往各大紙商,以及墨林堂自己售賣的一等黃麻紙大約在六萬番左右(一番一張)。兩個月,除了墨林堂自己的庫存外,一共售出一等黃麻紙十一萬五千番。
按照已經售出的十一萬五千番,每番一百文迴收,一共需要一千一百五十萬文,折合現銀約一萬一千五百兩。
這十一萬五千番的盈餘全部在紙坊的賬麵上,約有兩千三百兩。另外整個墨林堂分號多達三十餘家,這十二萬番紙中,墨林堂自留四萬餘番,但墨林堂的賬目與紙坊這邊是分開的,因此剩餘的五千番庫存按照正常成本價迴收是二十文,折合現銀一百兩。
除此之外,還需要統計所有批發出去的紙張剩餘庫存,庫存一律按照出坊的價格召迴,因此具體需要多少銀錢還要等林叔和林昇那邊的統計結果。
晌午剛過,林昇和林山那邊的統計結果也出來了,兩方對完賬目之後開始核對具體金額。
“墨林堂現有庫存五千番,按照成本價迴收為一番二十文,折合現銀共一百兩文銀。”什邡說完,將關於這一塊的賬簿交給林昇看。
林昇臉色仍舊有些病態,但整個人瞧著比昨晚精神了許多。他接過賬簿看了看,對什邡和方正說:“我今早和林叔去益州各家紙商盤點庫存,共有庫存一萬五千番,這部分可按原價召迴。加上墨林堂的五千番,一共兩萬番,每番按二十文算,一共折現銀四百兩。剩餘十萬番按一百文一番算,折現銀一萬兩。共計一萬零四百兩白銀。現在紙坊賬麵上有銀子多少?”林昇問。
什邡連忙將賬簿遞過去:“兩個月的盈餘共計兩千三百兩。賬麵所有餘額五千三百兩。其中大部分需要用於月底給工人結工錢,以及采購青藤。”
方正說:“采購青藤和給工人結算工錢的銀子不能動。”
什邡點了點頭,附和著說:“一門生意若想要長久地維持下去,一是要有足夠的資金維持生產,一是要有穩定的工人,再有就是良好的口碑。”
“林家紙坊現在已經失了口碑,如果再不能夠維持正常生產,後麵的日子恐怕更加艱難。益州紙商遍地,林家能在數十家紙坊中脫穎而出,最終將生意做遍整個蜀郡,憑得便是良好的口碑以及持續的產量輸出。所以這筆銀子說什麽也不能動。”什邡篤定地看著林昇說。
林昇微微垂眸,目光落在麵前的算盤珠子上。
“扣除現銀兩千三百兩,我們至少還需要八千一百兩現銀。除此之外……”方正從旁邊的賬冊裏取出一本遞給林昇,說道,“這幾天我已經就紙坊的生意做了個全麵的了解。除一等黃麻紙外,紙坊還生產油麻紙,窗紙,包括燈紙等各類日常用紙給城中各個紙商或相應的鋪子。
現在正是月底盤賬時候,未來幾天應該會陸陸續續有幾筆單子的貨款會結算。我粗略算了下,大概有四千五百兩。”
什邡的想法是,先跟幾個合作過的紙商商談提前結算,剩下的直接去找二爺林政樹要,畢竟這麽大的一個簍子全是他的好大兒捅出來的,沒道理讓他二房置身事外。
方正也是這個想法,於是二人巴巴地將視線落在林昇身上,等著他拿主意。
林昇放下賬簿,點頭應允,隻是去找紙商商談提前結算一事還需林山和方正前去為妥。一來林昇對合作的紙商不了解,貿然前去容易露餡,屆時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二來也正好趁機將方正提上來,為後麵楮樹紙正式大規模投產投石問路。
安排好一切,林昇帶什邡去墨林堂總號找林政樹。
上了馬車,什邡從坐榻地下的暗格裏取出一隻做工精美的手爐遞給他。
林昇怔怔地捧著手爐,整個人還有些懵。什邡又變戲法般從暗格裏掏出一隻油紙包,打開來,裏麵是幾塊撒了芝麻粒的燒餅。
林昇雙眼頓時一亮,伸手去取,什邡笑著躲開他的手,將燒餅放在桌麵上,壓低了聲音問他:“你背上的傷到底如何了?”
林昇愣了瞬,看著油紙包裏的燒餅說:“上了藥,已經不妨事了。”
什邡其實是不太信的,但到底不能剝了他的衣服去看,於是從油紙包裏拿出一塊燒餅遞給他,而後佯裝漫不經心地問他:“我昨日去見了黃老。哦!你可能不知道黃老是誰,他是……”
林昇一邊吃著燒餅,一邊看著她的眼睛篤定地說:“我知道,他是魏書畫的師傅,在林家工作了很多年。”
什邡不由得詫異:“你想起來了?”
林昇搖頭說:“沒有,是林叔說的。”
什邡想,大概是那天她離開紙坊之後,方正和林山詢問了魏書畫,最後得知魏書畫師從黃老。“我去請黃老迴紙坊,可惜連人也沒看見。我看過魏書畫製的那幾張楮樹紙,瞧著與其他楮樹紙不太一樣。”什邡試探地問。
“更像帝堯麻箋。”林昇吃完一個燒餅,目光繼續盯著什邡手邊的油紙包。
什邡又拿了一塊燒餅遞給他,問道:“帝堯麻箋?長安什家紙坊出的那個帝堯麻箋?”
林昇吃燒餅的動作一頓,好像在用眼神詢問,你怎麽知道?
什邡垂眸看了一眼兩隻布滿繭子的素手,波瀾不驚地說:“父親母親雖已不在,但聞家到底還是要些臉麵的,族裏家學亦有我一席之地,教授明經的先生很是喜歡書畫,對長安盛行的各類紙箋如數家珍,其中又尤以帝堯麻箋為最。聽聞帝堯麻箋是當年什家紙坊的當家人石仲懷親赴太原晉州(山西臨汾)尋師所學。”
林昇很快又吃完一個燒餅,什邡卻不肯再給他。
“帝堯麻箋在長安幾乎到了一刀難求的地步。隻可惜石仲懷死後,帝堯麻箋便幾乎絕跡。”什邡強壓下心中的悲痛,一邊表達對石仲懷去世的惋惜,一邊一瞬不瞬地注意著他臉上的表情。
可惜,林昇的表情沒有任何異樣,他的注意力都在那隻油紙包上。
什邡將油紙包放迴坐榻下的暗格,繼續試探:“你說魏書畫製的那幾張紙與帝堯麻箋很像,難道他在什麽地方見過石仲懷?他去了長安?”
“石仲懷來過益州。”
林昇有些心不在焉地說,什邡感覺渾身的血液都在這一瞬間湧進心髒,心跳激烈得仿佛要衝破胸膛。她按捺著想要逼問他真相的衝動,佯裝隻是單純好奇地問:“他來益州做什麽?”
林昇蹙眉看著她,什邡心虛地別開視線:“怎麽了?”
林昇搖了搖頭,突然抬手拉過她的手,略微有些冰涼的指尖輕輕觸碰她掌心和虎口的水泡,蹙眉說:“疼麽?”
什邡心裏五味雜陳,已經無法分辨他此時外泄的情緒,有些敷衍地說:“不疼了。石仲懷來益州做什麽?”她又問了一遍。
林昇垂眸從袖兜裏掏出一隻白釉瓷瓶,什邡見過,是那瓶被她還迴去的傷藥。林昇一邊打開白釉瓷瓶給她手上的血泡傷藥,一邊漫不經心地說:“五年前,石仲懷曾經來益州,本來是打算與林家合作研製新紙,並且希望能通過合作將蜀郡麻紙帶去長安。可惜不知為何,在敲定合作的第二天晚上,石仲懷連夜離開益州,數日後,石仲懷在山南道被馬匪崔三爺殺害,隨行的人無一活口。”
握在掌心的手腕劇烈的抖動了一下,林昇詫異地抬頭,問她:“怎麽了?”
什邡壓抑住心底的悲傷,抽迴手,故作惋惜地說:“那倒是可惜了。若是能與什家合作在長安建起紙坊,必能將蜀郡麻紙推廣到整個大唐。”
林昇蹙眉拉迴她的手,小心翼翼將蹭到她袖擺上的傷藥刮掉,訥訥地說:“他做不到!”
什邡:“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