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念頭一經產生,便如春日裏瘋長的野草,在黛玉的心中肆意蔓延,無法遏製。
然而,理智卻如同一道冰冷的鐵鏈,緊緊束縛著她——父親定然不會應允。
黛玉柳眉微蹙,心緒紛飛,繼而暗自思量,或許……母親亦會反對吧?
她輕歎一聲,暫且將心中那股瘋狂的念頭強行按下,轉身欲去找權景瑤。
明日便要離去,家中尚有諸多事務亟待安排。
若未安排得妥妥當當,她又怎能安心離去?
此刻,權景瑤為了讓黛玉前往昆侖的旅程更為愜意,至少在膳食方麵能夠吃好,正領著侍書和紫鵑等人,在她們院子的小廚房裏,忙得熱火朝天。
黛玉目睹此番情景,心中頓生歉意。
她知道,權景瑤一直都在默默地為自己付出。
不如,自己就給她打下手吧!
她雖不擅長烹飪,無法親自掌勺烹調,但幫忙做些摘菜洗菜之類的瑣碎活計,卻是遊刃有餘的。
何況,她也渴望能與權景瑤多些相處時光,以迴饋自龍卷風將權景瑤姑侄帶至她身旁起,便持續不斷的關懷與照料。
名義上,權景瑤是她的繼母。
但實際上,兩人之間相處,更似情深意篤的姐妹。
盡管權景瑤未曾言明,但黛玉心中了然,她毅然決定與父親共結連理,長留林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自己考量。
若非權景瑤在旁默默守護父親,黛玉在行事之際,勢必瞻前顧後,難以施展。
莫說她能毫無羈絆地遠赴昆侖,即便是如前兩日那般,短暫離別兩日,亦難以做到心無掛礙,全神貫注。
就如此刻,權景瑤又默默地開始為她操勞起來,她豈能置身事外,做個甩手掌櫃呢?
然而,黛玉低頭凝視著那如樹熊般緊緊纏在她雙腿上的小家夥,眼神中交織著深深的無奈與藏不住的寵溺之情。
小宇軒這肉墩墩的小身子,此刻在她眼中,成了世間最甜蜜的負擔。
小宇軒此番見到她,儼然是要將整個人都長在她身上的節奏啊!
腿上掛了這麽個人形掛件,每當黛玉試圖邁開步伐,就感覺腿上像是被牢牢地綁了個沉甸甸的二三十斤大沙袋,每行一步,都顯得格外艱難。
若非黛玉如今已修煉有靈力傍身,能夠勉強支撐起這份突如其來的重量,否則,在這小家夥的糾纏之下,她定然無法挪動半步。
林如海目睹著小宇軒如同吸鐵石般,牢牢地吸附在黛玉的雙腿上。
黛玉從來不知道小家夥有這麽大力氣。
她感覺小家夥的雙手像兩把鐵鉗,緊緊箍住自己的雙腿,猶如生根一般,任憑怎樣哄勸,也不肯鬆開半分。
黛玉被這突如其來的“重負”拖拽著,步伐蹣跚,一步一挪,每一步都顯得那麽吃力,卻又帶著幾分寵溺的無奈。
看著女兒這番“束手束腳”、步履維艱的模樣,林如海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感覺,既好氣女兒被這小家夥如此“欺負”,又忍不住為這溫馨而又逗趣的畫麵感到好笑。
他上前兩步,蹲下身,輕輕招手:“軒兒,別鬧你姐姐,過來義父這兒!”
他打算先將這小家夥抱去書房,以免他繼續胡鬧。
然而,這個往常百試百靈的舉動,今日卻失靈了。
小家夥揚起那圓嘟嘟的小腦袋,目光落在正蹲在姐姐身前、朝他張開雙臂的義父身上,眼中極快地閃過一絲掙紮。
然而,這抹情緒轉瞬即逝,他很快就下定了決心。
小家夥將小腦袋往黛玉腿上一埋,甕聲甕氣地道:“不,我不要和姐姐分開,我要和姐姐在一起!”
言罷,他伸出小胳膊,將黛玉抱得更緊了。
林如海與黛玉相視一眼,彼此的眼中都掠過一抹驚詫。
這樣的情景,在他們與小宇軒相處的日子裏,實屬罕見。
以往,家中無論何人喚他,他都會歡歡喜喜地跑過去。
然而今日,即便是義父那充滿父愛的懷抱,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黛玉心中一緊,她隱約感覺到,小家夥可能已經知道了什麽。
她輕撫著小家夥的頭頂,小心翼翼地試探道:“宇軒,你是不是知曉姐姐即將離家一段時日?”
哪知,這句話猶如一枚催淚彈,瞬間引爆了小家夥的淚腺,淚水如決堤的洪流般,從小家夥雙眼洶湧而出。
從中午與姐姐相見直至此刻,他一直在竭力克製,為何姐姐還要戳穿這一切呢?
他肩膀劇烈地顫抖著,不一會兒,黛玉便察覺到腿上的衣衫已被溫熱的淚水浸濕。
林如海與黛玉相視無言,心中皆盈滿了酸澀與無奈。
他們還從未見小家夥如此哭泣過,那上氣不接下氣的哭聲,猶如鋒利的刀刃,狠狠地切割著他們的心弦。
林如海試圖安撫他,從懷中取出一方帕子,輕柔地為他拭去汗水,一邊溫言勸慰道:“軒兒乖,莫哭,姐姐此去乃是為了救人,很快就會迴來,你瞧你,哭得滿頭大汗。”
然而,他的安慰卻如同澆在烈火上的油,讓小家夥的情緒愈發激動起來。
“哇……哇……哇……”小家夥頓時放聲大哭,邊哭邊委屈地控訴,“姐姐怎能言而無信,明明答應過不離開宇軒的,哇……”
他的哭聲裏,滿是傷心與依戀,“姐姐分明明早就要前往昆侖,卻還試圖將我蒙在鼓裏,我早已不是懵懂無知的三歲孩童了,豈會這般輕易被騙?”
林如海與黛玉聽聞此言,心中既感心酸又覺好笑。
誠然,小家夥的確已度過了三歲的生日,但細細算來,也不過是三歲半的稚童罷了。
有時候,他聰慧伶俐得令人頭疼,但,也止不住讓人心生愛憐。
黛玉緩緩蹲下身,意欲將這機敏聰慧的小家夥,緊緊擁入懷抱之中。
然而,小家夥猛然間仿佛化身為一隻倔強的小牛犢,一雙小胖手臂使出了十倍的力氣,力量大到驚人,將黛玉抱得更緊了。
他稚嫩的臉龐上,淚水與鼻涕交織成一片,卻仍舊倔強地將臉頰深埋於黛玉的懷抱,緊緊依偎,不願放手。
黛玉的衣裙上,已赫然留下了幾抹白花花的、閃著微光的斑駁痕跡。
林如海見狀,便試圖轉移小家夥的注意力,輕聲道:“玉兒若是不守承諾,那便罰玉兒為軒兒做好吃的去,可好不好?”
然而,平日裏聽見“好吃的”三個字,便邁不開腿的小家夥,此時卻絲毫不為所動,小腦袋搖得如同撥浪鼓一般,帶著哭腔倔強地喊道:“不好,軒兒隻要姐姐,哇……哇……哇……”
他一邊抽泣,一邊轉過小臉,將鼻涕與淚水胡亂地蹭在林如海手中的帕子上。
卻不料位置沒找準,竟讓林如海的手掌沾滿了淚漬與鼻涕。
林如海:“……”
好吧,瞧他今日哭得這般撕心裂肺,姑且先饒了他的小屁屁。
罪魁禍首的小宇軒,心思仍沉浸在姐姐即將長久離別的悲傷中,渾然未覺自己幹了什麽好事兒。
他扭轉過頭,繼續放聲大哭:“姐姐莫要拋下軒兒,哇……哇……哇……”
黛玉心中納悶,一邊輕拍著他的小肩膀柔聲哄著,一邊疑惑地問道:“軒兒,你究竟是如何得知姐姐要去昆侖的呢?”
去昆侖之事,她確信自己從未在小家夥麵前提及過半分。
而且她堅信,無論是父親還是權景瑤,都不會將此消息透露給他。
她迫切地想要知曉,這個小家夥究竟是通過什麽途徑得知了這一秘密。
小家夥一邊哇哇大哭,一邊抽空抽噎著迴複姐姐的話:“哇……姐姐這兩天不在家,哇……軒兒和義父還有姑姑一起睡,義父以為我睡著了,就和姑姑說,說昆侖那麽遠,他不放心姐姐去,哇……”
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卻仍倔強地繼續說道,“軒兒今兒一早問過管家叔叔了,管家叔叔說,昆侖在特別特別遠的地方,來迴要一兩個月呢,哇哇……軒兒不想和姐姐分開那麽久,一天都不行!哇……”
林如海與黛玉再度目光交匯,彼此的眼中都滿是驚愕與無奈。
林如海略顯尷尬地扯出一抹苦笑。
他萬沒料到,這小家夥竟如此聰慧機敏。
這兩日黛玉不在家,小家夥是一日比一日沉默。
他和權景瑤一致認為,宇軒隻是暫時不適應姐姐不在身邊的日子罷了。
小孩子嘛,想必過上兩日,便能調整過來。
卻未曾想,小家夥竟在暗地裏默默觀察、偷偷竊聽,企圖揭開姐姐離開的真相。
原來,自黛玉離去後,為防暗影閣的人前來報複,林如海與權景瑤便將小家夥時刻帶在身邊,就連夜晚也是一同安寢的。
起初,第一晚如此安睡時,小家夥瞅瞅左手邊的義父,又轉過頭瞧瞧右手邊的姑姑,心中很是好奇,新鮮感滿滿,那嘟了一整天、仿佛能掛起油瓶的小嘴兒,終於綻放出一抹淺笑。
迴想起在進京的途中,他隻曾與姐姐和姑姑這般親密共眠,還從未體驗過與姑姑和義父一同入睡的奇妙感覺呢。
小家夥新奇地左顧右盼,小手悄悄探出,輕輕拽住了義父的衣角,又偷偷伸出另一隻小手,頑皮地抓住了姑姑的一縷長發。
玩到後來,他忍不住打了個哈欠,眼皮漸漸變得沉重,終於在義父與姑姑的守護中,緩緩沉入了夢鄉。
夢中,小家夥展開笑顏,姐姐迴來了!
然而,當晨光破曉,天邊泛起溫柔的魚肚白時,小家夥便迫不及待地睜開了朦朧的睡眼。
他滿心歡喜地從溫暖的被窩中一躍而起,連鞋子都來不及穿整齊,就匆匆奔向姐姐的屋子。
一路上,他的小臉蛋上洋溢著期待的笑容,心中滿是對姐姐無盡的思念。
然而,當他興衝衝地推開姐姐的房門,四處張望,卻仍舊未能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濃濃的失落。
他轉而詢問義父與姑姑,卻隻得到“你姐姐很快便會迴來”的模糊答複。
“很快”究竟是何時?連個確切的日期與時辰都未曾給予。
小宇軒的眉頭擰成了小麻花,滿臉寫著“不高興”三個大字。
這話一聽,就是大人糊弄小孩的“經典台詞”。
結果,他又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巴了一整天。
怏怏不樂了兩日的小家夥,心中悄然燃起了一抹好奇的小火苗。
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悄悄打聽姐姐歸來的確切日期,誓要將這份謎團解開。
夜幕降臨,小家夥早早地溜達到了義父與姑姑的房間,洗漱過後,像隻乖巧的小貓咪,擠到了義父和姑姑中間,閉上眼睛,卻留著一隻耳朵偷偷“值班”。
兩人見小家夥唿吸平穩,還以為他已沉入夢鄉,心中既憂慮黛玉此次行動是否順利,又擔憂接下來即將麵臨的遠行,不禁壓低聲音,多交談了幾句。
然而,他們全然未察覺,小家夥的兩隻小耳朵早已悄悄豎起,如同靈敏的小雷達,眼睫毛也伴隨著內心的激動,輕輕地一顫一顫,像是在默默記錄著每一個字。
黛玉即將要離家很久的消息,就這樣在不經意間,被小家夥的“小耳朵”悄悄捕捉。
這小家夥,心中藏著萬千疑惑,卻硬是憋成了小大人模樣。
次日一早,他靈機一動,以請教之名,向管家林木打聽起他聽過的兩三座山脈的信息。
一番巧妙地迂迴探問,他終於套出了昆侖山的方向和遠近。
得知那麽遠,小家夥今日與姐姐相見時,眼中才流露出那般深深的不舍與眷戀。
林如海無奈地撫上額頭,黛玉心中泛起一陣酸楚。
誰能想到,這麽一點點大的人,竟然長了八百個心眼子,把兩個大人都裝進去了。
黛玉聆聽著小家夥抽噎著的哭訴,心間如同被千萬根細針密密麻麻地紮過,痛楚難當。
她迴想起自己曾信誓旦旦地答應過他,絕不離開他。
卻萬沒料到命運弄人,竟會有今日這番難舍的別離。
她又想到自己斷魂筆已修煉至第二層,功力較往日已是大為精進。
望著小家夥那傷心欲絕、淚流滿麵的小模樣,她內心深處那個被她強行壓抑的念頭,又如同春日裏的小草般,悄然冒頭:要不,就帶上他吧?
然而,理智卻如同一道冰冷的鐵鏈,緊緊束縛著她——父親定然不會應允。
黛玉柳眉微蹙,心緒紛飛,繼而暗自思量,或許……母親亦會反對吧?
她輕歎一聲,暫且將心中那股瘋狂的念頭強行按下,轉身欲去找權景瑤。
明日便要離去,家中尚有諸多事務亟待安排。
若未安排得妥妥當當,她又怎能安心離去?
此刻,權景瑤為了讓黛玉前往昆侖的旅程更為愜意,至少在膳食方麵能夠吃好,正領著侍書和紫鵑等人,在她們院子的小廚房裏,忙得熱火朝天。
黛玉目睹此番情景,心中頓生歉意。
她知道,權景瑤一直都在默默地為自己付出。
不如,自己就給她打下手吧!
她雖不擅長烹飪,無法親自掌勺烹調,但幫忙做些摘菜洗菜之類的瑣碎活計,卻是遊刃有餘的。
何況,她也渴望能與權景瑤多些相處時光,以迴饋自龍卷風將權景瑤姑侄帶至她身旁起,便持續不斷的關懷與照料。
名義上,權景瑤是她的繼母。
但實際上,兩人之間相處,更似情深意篤的姐妹。
盡管權景瑤未曾言明,但黛玉心中了然,她毅然決定與父親共結連理,長留林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自己考量。
若非權景瑤在旁默默守護父親,黛玉在行事之際,勢必瞻前顧後,難以施展。
莫說她能毫無羈絆地遠赴昆侖,即便是如前兩日那般,短暫離別兩日,亦難以做到心無掛礙,全神貫注。
就如此刻,權景瑤又默默地開始為她操勞起來,她豈能置身事外,做個甩手掌櫃呢?
然而,黛玉低頭凝視著那如樹熊般緊緊纏在她雙腿上的小家夥,眼神中交織著深深的無奈與藏不住的寵溺之情。
小宇軒這肉墩墩的小身子,此刻在她眼中,成了世間最甜蜜的負擔。
小宇軒此番見到她,儼然是要將整個人都長在她身上的節奏啊!
腿上掛了這麽個人形掛件,每當黛玉試圖邁開步伐,就感覺腿上像是被牢牢地綁了個沉甸甸的二三十斤大沙袋,每行一步,都顯得格外艱難。
若非黛玉如今已修煉有靈力傍身,能夠勉強支撐起這份突如其來的重量,否則,在這小家夥的糾纏之下,她定然無法挪動半步。
林如海目睹著小宇軒如同吸鐵石般,牢牢地吸附在黛玉的雙腿上。
黛玉從來不知道小家夥有這麽大力氣。
她感覺小家夥的雙手像兩把鐵鉗,緊緊箍住自己的雙腿,猶如生根一般,任憑怎樣哄勸,也不肯鬆開半分。
黛玉被這突如其來的“重負”拖拽著,步伐蹣跚,一步一挪,每一步都顯得那麽吃力,卻又帶著幾分寵溺的無奈。
看著女兒這番“束手束腳”、步履維艱的模樣,林如海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感覺,既好氣女兒被這小家夥如此“欺負”,又忍不住為這溫馨而又逗趣的畫麵感到好笑。
他上前兩步,蹲下身,輕輕招手:“軒兒,別鬧你姐姐,過來義父這兒!”
他打算先將這小家夥抱去書房,以免他繼續胡鬧。
然而,這個往常百試百靈的舉動,今日卻失靈了。
小家夥揚起那圓嘟嘟的小腦袋,目光落在正蹲在姐姐身前、朝他張開雙臂的義父身上,眼中極快地閃過一絲掙紮。
然而,這抹情緒轉瞬即逝,他很快就下定了決心。
小家夥將小腦袋往黛玉腿上一埋,甕聲甕氣地道:“不,我不要和姐姐分開,我要和姐姐在一起!”
言罷,他伸出小胳膊,將黛玉抱得更緊了。
林如海與黛玉相視一眼,彼此的眼中都掠過一抹驚詫。
這樣的情景,在他們與小宇軒相處的日子裏,實屬罕見。
以往,家中無論何人喚他,他都會歡歡喜喜地跑過去。
然而今日,即便是義父那充滿父愛的懷抱,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黛玉心中一緊,她隱約感覺到,小家夥可能已經知道了什麽。
她輕撫著小家夥的頭頂,小心翼翼地試探道:“宇軒,你是不是知曉姐姐即將離家一段時日?”
哪知,這句話猶如一枚催淚彈,瞬間引爆了小家夥的淚腺,淚水如決堤的洪流般,從小家夥雙眼洶湧而出。
從中午與姐姐相見直至此刻,他一直在竭力克製,為何姐姐還要戳穿這一切呢?
他肩膀劇烈地顫抖著,不一會兒,黛玉便察覺到腿上的衣衫已被溫熱的淚水浸濕。
林如海與黛玉相視無言,心中皆盈滿了酸澀與無奈。
他們還從未見小家夥如此哭泣過,那上氣不接下氣的哭聲,猶如鋒利的刀刃,狠狠地切割著他們的心弦。
林如海試圖安撫他,從懷中取出一方帕子,輕柔地為他拭去汗水,一邊溫言勸慰道:“軒兒乖,莫哭,姐姐此去乃是為了救人,很快就會迴來,你瞧你,哭得滿頭大汗。”
然而,他的安慰卻如同澆在烈火上的油,讓小家夥的情緒愈發激動起來。
“哇……哇……哇……”小家夥頓時放聲大哭,邊哭邊委屈地控訴,“姐姐怎能言而無信,明明答應過不離開宇軒的,哇……”
他的哭聲裏,滿是傷心與依戀,“姐姐分明明早就要前往昆侖,卻還試圖將我蒙在鼓裏,我早已不是懵懂無知的三歲孩童了,豈會這般輕易被騙?”
林如海與黛玉聽聞此言,心中既感心酸又覺好笑。
誠然,小家夥的確已度過了三歲的生日,但細細算來,也不過是三歲半的稚童罷了。
有時候,他聰慧伶俐得令人頭疼,但,也止不住讓人心生愛憐。
黛玉緩緩蹲下身,意欲將這機敏聰慧的小家夥,緊緊擁入懷抱之中。
然而,小家夥猛然間仿佛化身為一隻倔強的小牛犢,一雙小胖手臂使出了十倍的力氣,力量大到驚人,將黛玉抱得更緊了。
他稚嫩的臉龐上,淚水與鼻涕交織成一片,卻仍舊倔強地將臉頰深埋於黛玉的懷抱,緊緊依偎,不願放手。
黛玉的衣裙上,已赫然留下了幾抹白花花的、閃著微光的斑駁痕跡。
林如海見狀,便試圖轉移小家夥的注意力,輕聲道:“玉兒若是不守承諾,那便罰玉兒為軒兒做好吃的去,可好不好?”
然而,平日裏聽見“好吃的”三個字,便邁不開腿的小家夥,此時卻絲毫不為所動,小腦袋搖得如同撥浪鼓一般,帶著哭腔倔強地喊道:“不好,軒兒隻要姐姐,哇……哇……哇……”
他一邊抽泣,一邊轉過小臉,將鼻涕與淚水胡亂地蹭在林如海手中的帕子上。
卻不料位置沒找準,竟讓林如海的手掌沾滿了淚漬與鼻涕。
林如海:“……”
好吧,瞧他今日哭得這般撕心裂肺,姑且先饒了他的小屁屁。
罪魁禍首的小宇軒,心思仍沉浸在姐姐即將長久離別的悲傷中,渾然未覺自己幹了什麽好事兒。
他扭轉過頭,繼續放聲大哭:“姐姐莫要拋下軒兒,哇……哇……哇……”
黛玉心中納悶,一邊輕拍著他的小肩膀柔聲哄著,一邊疑惑地問道:“軒兒,你究竟是如何得知姐姐要去昆侖的呢?”
去昆侖之事,她確信自己從未在小家夥麵前提及過半分。
而且她堅信,無論是父親還是權景瑤,都不會將此消息透露給他。
她迫切地想要知曉,這個小家夥究竟是通過什麽途徑得知了這一秘密。
小家夥一邊哇哇大哭,一邊抽空抽噎著迴複姐姐的話:“哇……姐姐這兩天不在家,哇……軒兒和義父還有姑姑一起睡,義父以為我睡著了,就和姑姑說,說昆侖那麽遠,他不放心姐姐去,哇……”
他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卻仍倔強地繼續說道,“軒兒今兒一早問過管家叔叔了,管家叔叔說,昆侖在特別特別遠的地方,來迴要一兩個月呢,哇哇……軒兒不想和姐姐分開那麽久,一天都不行!哇……”
林如海與黛玉再度目光交匯,彼此的眼中都滿是驚愕與無奈。
林如海略顯尷尬地扯出一抹苦笑。
他萬沒料到,這小家夥竟如此聰慧機敏。
這兩日黛玉不在家,小家夥是一日比一日沉默。
他和權景瑤一致認為,宇軒隻是暫時不適應姐姐不在身邊的日子罷了。
小孩子嘛,想必過上兩日,便能調整過來。
卻未曾想,小家夥竟在暗地裏默默觀察、偷偷竊聽,企圖揭開姐姐離開的真相。
原來,自黛玉離去後,為防暗影閣的人前來報複,林如海與權景瑤便將小家夥時刻帶在身邊,就連夜晚也是一同安寢的。
起初,第一晚如此安睡時,小家夥瞅瞅左手邊的義父,又轉過頭瞧瞧右手邊的姑姑,心中很是好奇,新鮮感滿滿,那嘟了一整天、仿佛能掛起油瓶的小嘴兒,終於綻放出一抹淺笑。
迴想起在進京的途中,他隻曾與姐姐和姑姑這般親密共眠,還從未體驗過與姑姑和義父一同入睡的奇妙感覺呢。
小家夥新奇地左顧右盼,小手悄悄探出,輕輕拽住了義父的衣角,又偷偷伸出另一隻小手,頑皮地抓住了姑姑的一縷長發。
玩到後來,他忍不住打了個哈欠,眼皮漸漸變得沉重,終於在義父與姑姑的守護中,緩緩沉入了夢鄉。
夢中,小家夥展開笑顏,姐姐迴來了!
然而,當晨光破曉,天邊泛起溫柔的魚肚白時,小家夥便迫不及待地睜開了朦朧的睡眼。
他滿心歡喜地從溫暖的被窩中一躍而起,連鞋子都來不及穿整齊,就匆匆奔向姐姐的屋子。
一路上,他的小臉蛋上洋溢著期待的笑容,心中滿是對姐姐無盡的思念。
然而,當他興衝衝地推開姐姐的房門,四處張望,卻仍舊未能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濃濃的失落。
他轉而詢問義父與姑姑,卻隻得到“你姐姐很快便會迴來”的模糊答複。
“很快”究竟是何時?連個確切的日期與時辰都未曾給予。
小宇軒的眉頭擰成了小麻花,滿臉寫著“不高興”三個大字。
這話一聽,就是大人糊弄小孩的“經典台詞”。
結果,他又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巴了一整天。
怏怏不樂了兩日的小家夥,心中悄然燃起了一抹好奇的小火苗。
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悄悄打聽姐姐歸來的確切日期,誓要將這份謎團解開。
夜幕降臨,小家夥早早地溜達到了義父與姑姑的房間,洗漱過後,像隻乖巧的小貓咪,擠到了義父和姑姑中間,閉上眼睛,卻留著一隻耳朵偷偷“值班”。
兩人見小家夥唿吸平穩,還以為他已沉入夢鄉,心中既憂慮黛玉此次行動是否順利,又擔憂接下來即將麵臨的遠行,不禁壓低聲音,多交談了幾句。
然而,他們全然未察覺,小家夥的兩隻小耳朵早已悄悄豎起,如同靈敏的小雷達,眼睫毛也伴隨著內心的激動,輕輕地一顫一顫,像是在默默記錄著每一個字。
黛玉即將要離家很久的消息,就這樣在不經意間,被小家夥的“小耳朵”悄悄捕捉。
這小家夥,心中藏著萬千疑惑,卻硬是憋成了小大人模樣。
次日一早,他靈機一動,以請教之名,向管家林木打聽起他聽過的兩三座山脈的信息。
一番巧妙地迂迴探問,他終於套出了昆侖山的方向和遠近。
得知那麽遠,小家夥今日與姐姐相見時,眼中才流露出那般深深的不舍與眷戀。
林如海無奈地撫上額頭,黛玉心中泛起一陣酸楚。
誰能想到,這麽一點點大的人,竟然長了八百個心眼子,把兩個大人都裝進去了。
黛玉聆聽著小家夥抽噎著的哭訴,心間如同被千萬根細針密密麻麻地紮過,痛楚難當。
她迴想起自己曾信誓旦旦地答應過他,絕不離開他。
卻萬沒料到命運弄人,竟會有今日這番難舍的別離。
她又想到自己斷魂筆已修煉至第二層,功力較往日已是大為精進。
望著小家夥那傷心欲絕、淚流滿麵的小模樣,她內心深處那個被她強行壓抑的念頭,又如同春日裏的小草般,悄然冒頭:要不,就帶上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