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離去後,一家子便安然坐在涼亭之中,享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一邊歇息調整,一邊商討這宅子的修整計劃。


    林如海環視四周,心中已有了定奪。


    考慮到家中人手不多,他提議,平日裏若無外客,一家人便都住在正院。


    剛才看了,那正院寬敞明亮,書房、廂房、小廚房一應俱全。


    住下他們一家子綽綽有餘,既方便,又溫馨。


    第四進院子雖比主院稍小,卻也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黛玉一眼便喜歡上了那裏。


    林如海就提議,那院子便按照黛玉的喜好來布置。


    待她想要獨處,或是招待京中的小姐妹時,便可前往那個院子。


    至於權宇軒小朋友,由於年紀尚小,暫時就跟著姐姐一道住。


    待日後長大一些,再另行分派住處不遲。


    而黛玉最為滿意的,莫過於這座廣闊的花園了。


    花園麵積之大,竟比前麵四個院子加起來還要寬敞,不僅可以在裏麵悠然劃船,甚至還能在園中馳騁跑馬。


    花園裏零星點綴著不少野花,星星點點,雖未曾精心打理,雜草叢生。卻也別有一番野趣。


    黛玉看著眼前的景致,心中激動難抑。


    好像有使不完的力,在她的血液中沸騰。


    她自告奮勇地攬下了修整後花園的重任。


    權景瑤則負責前麵院子的布置。


    兩人都幹勁滿滿,躍躍欲試,恨不得立時就行動起來。


    權宇軒小朋友見姑姑和姐姐都領了差事,急得在原地直打轉。


    他擼起袖子,露出兩截白嫩如藕節般的小胳膊,眼巴巴望著他們,問:“姑姑,姐姐,我呢?我幹什麽呀?”


    幾人一看他那架勢,差點笑噴。


    能不能幹活暫且不說,但這架勢倒是先擺得足足的,讓人忍俊不禁。


    笑聲在涼廳內迴蕩,久久不散。


    笑過之後,林如海抬頭望了望天色,突然提議道:“中午我們不妨就在外麵用餐吧?飯後,正好去榮國公府登門拜見你外祖母和兩個舅舅。”


    此言一出,原本歡快的氛圍頓時變得凝滯起來。


    權景瑤看了黛玉一眼,輕輕歎了口氣,隨後轉頭向林如海道:“行吧,這是繞不開的。再說,明日你便要開始上朝了,等下先讓林木使人去榮國公府送張拜帖,再準備一份上好的拜禮。我們初來乍到,行客拜坐客,總不能讓人說我們不通禮數。”


    黛玉靜默片刻,終是點了點頭。


    她在榮國公府裏也還有許多書籍和私房物品,去年迴揚州時走得匆忙,許多東西都沒帶出來呢,這次正好多帶幾個人,一並去收拾了。


    順便也看看那些曾經對她表現出善意的幾個丫頭,是否願意跟她出來?若願意,她便要了她們;若不願,便也罷了。


    橫豎紫鵑是鐵了心要跟著她的。


    計議已定,幾人便起身往外院走去。


    見到林木後,他們一件件吩咐下去。


    林木則一一照辦,命令執行得又快又好,果然是把天生的管家好手。


    待他們走出大門時,早已有一個老成的家人趕著馬車候在門口。


    林如海記得離他們墨竹巷宅子不遠的地方,有一家京城有名的酒樓,名叫“群英薈萃”的,裏麵的飯菜做得甚是地道。


    於是,他便吩咐車夫將馬車直接趕到那裏。


    墨竹巷因居住的多是孤高清傲的讀書人而得名。


    他們酷愛竹子,因此整條巷子裏不時地飄浮著墨香和竹子的清香。


    同樣,“群英薈萃”樓不僅僅因為其飯菜如百川匯海,聚齊了四麵八方的美味佳肴和經典名菜而聲名遠播,更因它常常成為文人雅士們交流切磋,吟詩作對的聚集地,而備受推崇。


    在那酒樓之內,牆壁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墨寶。


    有蒼勁有力的書法,有細膩溫婉的畫作,有深邃悠遠的詩詞,有精辟獨到的策論……


    每一件都透露出創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這些英才們的作品匯聚一堂,真正是群英薈萃,實至名歸。


    讓人每每進去,都流連忘返。


    林如海想到這裏,嘴角不禁泛起一抹微笑。


    他的思緒飄迴了多年前,那時,他還是年輕氣盛的趕考書生,也曾在那裏留下過自己的塗鴉之作。


    不知道那些稚嫩卻充滿激情的詩作和策論,如今是否還掛在酒樓的某個角落,見證著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黛玉清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筱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筱韻並收藏重生黛玉清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