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如同惡魔,侵蝕著他的身體。
隨著夜幕降臨,小男孩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忽然,小男孩停止了呻吟。
他的身體開始劇烈地抽搐起來。
他雙眼緊閉,牙關緊咬,四肢不受控製地亂舞。
仿佛在與死神做著殊死的搏鬥。
這會兒小船還滑行在江麵上,估計到徐州還要半個時辰。
林如海為難地將目光投向黛玉,無聲地詢問。
藥泉的療效太驚人。
即使經過稀釋,傷口愈合的速度也比尋常的藥好百倍,千倍。
疾病亦然,隻不過更隱蔽一些。
本來在經過昨晚的刺殺後,他們決定,非至親好友,輕易不再動用藥泉療傷治病。
現在看來,他們不得不食言了。
誰也做不到,眼睜睜看著一個無辜的小孩在他們麵前受苦,甚至殞命,而無動於衷。
黛玉這一次不用再避開權景瑤和小宇軒,直接當著他們的麵,從手指尖凝出一滴藥泉,滴入水壺中,搖勻。
從中倒出一滴,又均勻稀釋在另一隻水壺裏。
倒出一杯,端到了小男孩麵前。
如何成功給他將藥泉喂進去,是個問題。
黛玉想了想,從灶台上拿了一根筷子,蘸了滴水,小心地避開他亂動的四肢,向他嘴唇滴去。
眼看就要成功了,卻突然被小男孩揮過來的胳膊打到了地上。
黛玉沒有氣餒。
她撿起筷子放到灶台上,從竹簍裏重新取了柄小木勺,舀了一勺水,趁著小男孩抽搐間隙,飛快地對到了他嘴邊。
也許是小男孩渴狠了。
水一沾唇,他就不自覺微微張開了嘴。
勺子很小,一勺水也就幾滴。
不知是小男孩太渴,亦或是稀釋後的藥泉作用仍然很強。
幾滴水入喉,小男孩竟然漸漸停止了抽搐,全身慢慢地放鬆下來。
見他不再驚厥,黛玉便讓父親將小男孩扶起,斜倚在他身上,一手托起他下巴,方便她喂藥泉水。
一杯水很快喂完。
漸漸地,小男孩額頭、鼻尖、臉頰開始滲出細細密密的汗珠子。
汗滴越滲越多,仿佛孩子體內積蓄已久的熱量終於找到了排泄口,肆意流淌。
林如海不得不拿布巾給他不停地擦拭。
隨著汗出,小男孩的唿吸變得越來越平穩,慢慢睜開了眼。
這一迴,小男孩眼中的神情與先前完全不同。
盡管還有些虛弱,但眼中漸漸帶上了光彩。
對他們的警惕也沒有那麽深。
林如海伸手去摸他額頭,他也沒有避開。
很快,小男孩身上的短褂就浸濕了,此刻緊緊的貼在他的皮膚上,仿佛第二層肌膚一般。
汗還在出,短褂上很快便能擰出水來。
這樣的情景,林如海和權景瑤都經曆過。
權景瑤去灶上燒了一大鍋薑湯,倒進浴桶裏,又往裏加了不少涼水,試著水溫合適了,提進了船艙。
然後掩上艙門,退了出來。
今晚,他們的船將停靠在徐州碼頭。
林如海的打算是,在徐州碼頭上打聽一下,誰家有孩子落水了?
看那孩子的穿著,應該是官宦人家的孩子。
不然,也不可能穿著那麽合身的錦衣。
若在平時,多一個人也沒什麽,多就多了,不過多一雙筷子的事。
可現在,昨夜的刺殺還曆曆在目。
跟著他們,簡直是在找死。
依他的經驗,小男孩洗完澡,身體就應該好得差不多了。
不,應該比他落水前還要好。
若他仍不開口,說不得讓趙大和孫二去岸上打聽打聽,今天有沒有人聽說誰家的孩子落水什麽的?
林如海拿起布巾,給小男孩一下下擦洗著後背。
他沒有看見,小男孩背對著他,小眼神明明滅滅,閃爍不定。
林如海給小男孩洗完澡,替他換上早已烤幹了的他自己的那身錦衣。
又從枕頭旁拿出他的赤金長命鎖,正要給他戴到脖子上。
被他伸著一雙小手擋了。
“爺爺,這個長命鎖留給你們,權當是報答你們救命之恩。”
林如海現在易了容,麵容十分蒼老,小家夥理所當然將他認成了爺爺輩。
見麵至今,第一次開口說話,聲音還有些嘶啞,但出口的話語卻像是射出膛的子彈,一旦發射便誓不收迴。
林如海還待推辭。
這長命鎖一看就是小家夥從小佩戴的東西,他又不是真正的漁民,不缺這個,要來做什麽?
但小家夥接下來的話,卻成功的讓他將推讓的手收了迴來。
“我是徐州知府杜安如的唯一嫡子杜簡,母親是嘉禾縣君,南安王的嫡次女。”
“父親寵妾滅妻,害死了我母親,我要替母親報仇。”
說這話時,小家夥目中全是寒芒。
林如海毫不懷疑,若杜安如這會在他麵前,他會毫不猶豫用目光殺死他。
“聽爺爺要沿江北上去治病,若去京城,麻煩拿這把鎖去南安王府報個信。”
“爺爺若能將信平安送到,南安王府會在不違背良心的前提下,答應爺爺一件事。”
說這些話時,小家夥簡直不像個六七歲的小孩,反倒像個小大人,思維縝密,言辭間透露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與睿智。
林如海想到此次迴京的目的,緩緩點了點頭。
他雖不能帶他一起走,但帶封信還是可以的。
接下來,杜簡講了他母親的故事,也講了他此次落水的起因。
一切都從杜安如當年上京趕考說起,一個很俗套的美女救才子的故事。
杜安如八年前上京趕考,路遇劫匪,被搶了盤纏不說,還被打個半死,恰逢嘉禾縣君上護國寺上香,命人救了他。
杜安如中了二甲第五名,名次還不錯,便請了媒人上南安郡王府求娶。
南安王本來不同意,嫌他一介寒門士子,沒有底蘊。
但架不住嘉禾縣主長了個戀愛腦,才子佳人的話本子讀多了,鬧得死活要嫁。
南安王拗不過女兒,派人打聽過,杜安如在京中名聲很好,潔身自好,人也上進,便應了。
成親後,杜安如在京中翰林院待了三年,一直勤勤懇懇地上值,待嘉禾縣君也溫柔體貼,很是周到。
兩人在成親第二年有了孩子,也就是杜簡。
後來杜安如求到南安王麵前,說想為百姓幹點實事,想謀外放,請南安王在吏部幫著說句話。
南安王聽了,很欣賞他的抱負,欣然應了。
就這樣,嘉禾縣君跟著他,先到了青河,任了三年縣令,期滿,考績優等,直接升了徐州府知府。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可是到了徐州後,杜安如接來了家裏的老母親,也就是杜簡的祖母,一切都變了。
老太太剛來時,還對嘉禾縣君客客氣氣,不敢造次。
後來發現嘉禾縣君性子軟,好拿捏,便越來越得寸進尺。
事情直到老太太將她的娘家侄女塞到杜安如房裏作妾後,一發不可收拾。
隨著夜幕降臨,小男孩的身體狀況急轉直下。
忽然,小男孩停止了呻吟。
他的身體開始劇烈地抽搐起來。
他雙眼緊閉,牙關緊咬,四肢不受控製地亂舞。
仿佛在與死神做著殊死的搏鬥。
這會兒小船還滑行在江麵上,估計到徐州還要半個時辰。
林如海為難地將目光投向黛玉,無聲地詢問。
藥泉的療效太驚人。
即使經過稀釋,傷口愈合的速度也比尋常的藥好百倍,千倍。
疾病亦然,隻不過更隱蔽一些。
本來在經過昨晚的刺殺後,他們決定,非至親好友,輕易不再動用藥泉療傷治病。
現在看來,他們不得不食言了。
誰也做不到,眼睜睜看著一個無辜的小孩在他們麵前受苦,甚至殞命,而無動於衷。
黛玉這一次不用再避開權景瑤和小宇軒,直接當著他們的麵,從手指尖凝出一滴藥泉,滴入水壺中,搖勻。
從中倒出一滴,又均勻稀釋在另一隻水壺裏。
倒出一杯,端到了小男孩麵前。
如何成功給他將藥泉喂進去,是個問題。
黛玉想了想,從灶台上拿了一根筷子,蘸了滴水,小心地避開他亂動的四肢,向他嘴唇滴去。
眼看就要成功了,卻突然被小男孩揮過來的胳膊打到了地上。
黛玉沒有氣餒。
她撿起筷子放到灶台上,從竹簍裏重新取了柄小木勺,舀了一勺水,趁著小男孩抽搐間隙,飛快地對到了他嘴邊。
也許是小男孩渴狠了。
水一沾唇,他就不自覺微微張開了嘴。
勺子很小,一勺水也就幾滴。
不知是小男孩太渴,亦或是稀釋後的藥泉作用仍然很強。
幾滴水入喉,小男孩竟然漸漸停止了抽搐,全身慢慢地放鬆下來。
見他不再驚厥,黛玉便讓父親將小男孩扶起,斜倚在他身上,一手托起他下巴,方便她喂藥泉水。
一杯水很快喂完。
漸漸地,小男孩額頭、鼻尖、臉頰開始滲出細細密密的汗珠子。
汗滴越滲越多,仿佛孩子體內積蓄已久的熱量終於找到了排泄口,肆意流淌。
林如海不得不拿布巾給他不停地擦拭。
隨著汗出,小男孩的唿吸變得越來越平穩,慢慢睜開了眼。
這一迴,小男孩眼中的神情與先前完全不同。
盡管還有些虛弱,但眼中漸漸帶上了光彩。
對他們的警惕也沒有那麽深。
林如海伸手去摸他額頭,他也沒有避開。
很快,小男孩身上的短褂就浸濕了,此刻緊緊的貼在他的皮膚上,仿佛第二層肌膚一般。
汗還在出,短褂上很快便能擰出水來。
這樣的情景,林如海和權景瑤都經曆過。
權景瑤去灶上燒了一大鍋薑湯,倒進浴桶裏,又往裏加了不少涼水,試著水溫合適了,提進了船艙。
然後掩上艙門,退了出來。
今晚,他們的船將停靠在徐州碼頭。
林如海的打算是,在徐州碼頭上打聽一下,誰家有孩子落水了?
看那孩子的穿著,應該是官宦人家的孩子。
不然,也不可能穿著那麽合身的錦衣。
若在平時,多一個人也沒什麽,多就多了,不過多一雙筷子的事。
可現在,昨夜的刺殺還曆曆在目。
跟著他們,簡直是在找死。
依他的經驗,小男孩洗完澡,身體就應該好得差不多了。
不,應該比他落水前還要好。
若他仍不開口,說不得讓趙大和孫二去岸上打聽打聽,今天有沒有人聽說誰家的孩子落水什麽的?
林如海拿起布巾,給小男孩一下下擦洗著後背。
他沒有看見,小男孩背對著他,小眼神明明滅滅,閃爍不定。
林如海給小男孩洗完澡,替他換上早已烤幹了的他自己的那身錦衣。
又從枕頭旁拿出他的赤金長命鎖,正要給他戴到脖子上。
被他伸著一雙小手擋了。
“爺爺,這個長命鎖留給你們,權當是報答你們救命之恩。”
林如海現在易了容,麵容十分蒼老,小家夥理所當然將他認成了爺爺輩。
見麵至今,第一次開口說話,聲音還有些嘶啞,但出口的話語卻像是射出膛的子彈,一旦發射便誓不收迴。
林如海還待推辭。
這長命鎖一看就是小家夥從小佩戴的東西,他又不是真正的漁民,不缺這個,要來做什麽?
但小家夥接下來的話,卻成功的讓他將推讓的手收了迴來。
“我是徐州知府杜安如的唯一嫡子杜簡,母親是嘉禾縣君,南安王的嫡次女。”
“父親寵妾滅妻,害死了我母親,我要替母親報仇。”
說這話時,小家夥目中全是寒芒。
林如海毫不懷疑,若杜安如這會在他麵前,他會毫不猶豫用目光殺死他。
“聽爺爺要沿江北上去治病,若去京城,麻煩拿這把鎖去南安王府報個信。”
“爺爺若能將信平安送到,南安王府會在不違背良心的前提下,答應爺爺一件事。”
說這些話時,小家夥簡直不像個六七歲的小孩,反倒像個小大人,思維縝密,言辭間透露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與睿智。
林如海想到此次迴京的目的,緩緩點了點頭。
他雖不能帶他一起走,但帶封信還是可以的。
接下來,杜簡講了他母親的故事,也講了他此次落水的起因。
一切都從杜安如當年上京趕考說起,一個很俗套的美女救才子的故事。
杜安如八年前上京趕考,路遇劫匪,被搶了盤纏不說,還被打個半死,恰逢嘉禾縣君上護國寺上香,命人救了他。
杜安如中了二甲第五名,名次還不錯,便請了媒人上南安郡王府求娶。
南安王本來不同意,嫌他一介寒門士子,沒有底蘊。
但架不住嘉禾縣主長了個戀愛腦,才子佳人的話本子讀多了,鬧得死活要嫁。
南安王拗不過女兒,派人打聽過,杜安如在京中名聲很好,潔身自好,人也上進,便應了。
成親後,杜安如在京中翰林院待了三年,一直勤勤懇懇地上值,待嘉禾縣君也溫柔體貼,很是周到。
兩人在成親第二年有了孩子,也就是杜簡。
後來杜安如求到南安王麵前,說想為百姓幹點實事,想謀外放,請南安王在吏部幫著說句話。
南安王聽了,很欣賞他的抱負,欣然應了。
就這樣,嘉禾縣君跟著他,先到了青河,任了三年縣令,期滿,考績優等,直接升了徐州府知府。
本來一切都好好的,可是到了徐州後,杜安如接來了家裏的老母親,也就是杜簡的祖母,一切都變了。
老太太剛來時,還對嘉禾縣君客客氣氣,不敢造次。
後來發現嘉禾縣君性子軟,好拿捏,便越來越得寸進尺。
事情直到老太太將她的娘家侄女塞到杜安如房裏作妾後,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