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景瑤俯身,從廚櫃裏拿出一罐鹽。


    裏麵的鹽呈大小不一的方塊結晶,色暗青,含有不少雜質。


    看著像是從灰土裏扒拉出來的。


    她從裏麵取了一小塊,遞給林如海,示意他品嚐。


    林如海將鹽塊放入嘴裏,鹹澀的滋味充斥口腔,還帶著股淡淡的苦味。


    他不明所以地皺眉將剩下的鹽粒吐出,端起灶台上的水碗,漱口。


    然後一頭霧水地問道:“這是今年揚州青平縣碼頭新煮出來的官鹽,怎麽了?有什麽問題嗎?”


    權景瑤指著罐子裏的鹽,問道:“還有比這品相和質量更好的鹽嗎?”


    林如海點點頭,“有!”


    但接著又搖搖頭,“不過數量太少,是從這些青鹽中挑撿出來的,色澤相對白淨的貢鹽,專門上貢至皇宮裏的。”


    他埋頭在罐子裏翻翻撿撿,最後從這一大罐鹽塊中挑出了兩粒,放在權景瑤手上,“呶,就是這樣的。”


    權景瑤一看,見這鹽說是白淨,其實也沒有多白,仍是有些青色在的,隻不過沒有黑點罷了。


    權景瑤將正在廚房裏準備打下手做早餐的侍劍打發了出去,這才神神秘秘地道:“相公,我可以做出精製鹽,你要不要知道方法?”


    “精製鹽?沒聽過,何種樣子的?難道比貢鹽更好?”


    權景瑤得意一笑,“當然。”


    然後在林如海驚詫的目光中,在爐子上架上了一口砂鍋,添了小半鍋水。


    又將整罐鹽‘嘩啦’一聲,倒進砂鍋裏。


    架起柴火,燒了起來。


    不一會兒,砂鍋冒出咕嘟咕嘟的熱氣。


    權景瑤拿了一雙長竹筷子,在砂鍋裏慢慢攪拌。


    漸漸地,砂鍋裏的鹽疙瘩化成了一鍋鹽水。


    權景瑤拿過一塊紗布,綁在旁邊另一口同樣大小的砂鍋上。


    然後,襯了抹布,端起爐子上的砂鍋,將鹽水一邊過濾,一邊緩慢地倒入另一口砂鍋中。


    再用小火將砂鍋裏的水熬幹。


    小半鍋潔白晶瑩如細沙的鹽晶呈現在林如海麵前。


    權景瑤熄了灶火,將砂鍋端在一旁晾涼。


    用筷頭蘸了少許砂鍋中白粒,遞到林如海嘴邊。


    林如海早就看得眼睛發直,他愣愣地張開嘴,含住。


    鹹!


    太鹹了!


    這就是他小妻子說的那精製鹽?


    林如海後知後覺地發現,經過小妻子這樣一加工,製出來的鹽不僅色澤潔白如雪,還沒有原先的澀苦味。


    他心中如擂鼓。


    這足可成為製鹽史上的一次變革!


    而且,方法又如此簡單易學。


    林如海在這一刻心髒跳得極快,像是要從嗓子眼裏蹦出來了。


    是他想的那個意思嗎?


    他與小妻子目光交匯。


    權景瑤肯定地點了點頭。


    是,他沒領會錯。


    她就是想讓他借機立功,最好在皇帝那裏掛名,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隻是她不知道的是,林如海早就在皇帝那裏掛了名,不然也不會將江南鹽場巡鹽禦史這麽大的肥差派給他。


    但,肥差誰不想要?


    機遇總是伴隨著風險而來。


    有多大的機遇,也就預示著有多大的風險在前麵等著你。


    製精製鹽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


    林如海去寫請求進京的折子,他要麵見聖上,進獻精製鹽的秘方。


    林如海去書房後,侍書侍劍重又進了小廚房。


    此時也就剛剛辰時正。


    林如海還在休婚假。


    官員的婚假一般都是三天。


    這一次,林如海的折子沒走驛站,而是將折子寫好後,偷偷避過人放進了後院假山後的一個樹洞裏。


    他不知道的是,在他放信時,已在主院和小宇軒一起等他們吃早餐的黛玉耳朵動了動。


    黛玉內視丹田,丹田裏的絳珠草葉子一張一合,輕柔擺動,似在訴說著什麽。


    一刻鍾後,正吃早餐的黛玉,眉心一跳,忽然張大了嘴巴。


    一旁的權景瑤發現了她的異常,擔心地問道:“玉兒,怎麽啦?可是不舒服?”


    黛玉一驚,伸手扶住下巴,強行讓嘴巴閉攏,“無礙,可能早晨打拳消耗太過,肚子有點餓。”


    她從桌上夾起一塊蜜汁火腿,放入口中慢慢咀嚼。


    耳邊迴響著絳珠草傳遞過來的消息:那折子,剛被一個看不清麵目的黑衣人取走了。


    青天白日的,怎麽會看不清麵容呢?


    問就是,黑衣人速度太快,黑影一閃,未及看清來人,安放在樹洞裏的折子已不見了。


    黛玉早晨剛小試身手,還有點沾沾自喜,這就被打擊到了。


    來人比她強太多。


    她,還得修煉!


    黛玉看了正喝皮蛋瘦肉粥的父親一眼,擔憂的歎了口氣。


    她從早晨練功迴來,突然發現丹田裏的絳珠草,能與周圍的植物溝通交流。


    剛開始她嚇了一跳。


    很快,她就發現了這一技能的益處。


    隻要她想,府裏各人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開她的耳朵。


    她這是,多了一個收集情報的消息網!


    而且,還是免費的。


    她繼母與父親在小廚房裏的互動,也沒瞞過她的耳目。


    這一世,她體內有靈氣傍身,還有便捷的消息渠道,堅持修煉提升自己,一定可以護父親和家人無恙。


    新婚假期過後,林如海又照常去上衙。


    權景逸和權景睿也帶著林如海給權景瑤準備的迴門禮迴家去了。


    府裏的客人隻剩下賈寶玉和賈芸這對叔侄還沒走。


    按賈家人原來的設想,寶玉和黛玉見麵,至少能引起他們曾經青梅竹馬的情思,或許能因此順利給二人定親,也未可知。


    但,現實給他們潑了好大一盆冷水。


    黛玉不但未能因此親近寶玉,反而說他們曾經朝夕相處的模式是錯誤的。


    對曾經的他們來了一個全盤否定。


    寶玉受此打擊,大病了一場。


    請了揚州城百草堂最有名的老大夫看診,連吃了半個月湯藥,才漸漸好轉。


    在這半個月裏,權景瑤女扮男裝,扮作林如海的貼身侍衛,跑遍了江南各個鹽場。


    將這時代的製鹽技術,了解了個七七八八。


    讓權景瑤震驚的是,這裏製鹽,竟然還采用最原始的煮鹽法。


    鹽工們利用大量的木柴和人力投入,燒煮,得到濃鹽水。


    然後將濃鹽水倒入火炕上麵的長方形大鐵槽中,慢慢烘幹,就得到了前麵看到的鹽疙瘩。


    效率低,雜質多,耗人耗力耗物。


    得到的鹽,品相和質量都不理想。


    權景瑤結合前世所了解的知識,心中漸漸形成了一套新的製鹽方法。


    隻待實踐。


    這一天,林如海滿麵喜色迴到家。


    宣布了一則消息:京裏傳來皇帝的批複,讓他趕月底迴京述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黛玉清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筱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筱韻並收藏重生黛玉清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