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知識,幾百年後的人們,幾乎家喻戶曉。


    她總不能說,她是從幾百年後的未來穿越過來的吧?


    否則,以這些古人的迷信程度,她恐怕會被當作妖魔鬼怪,一把火燒了!


    聖上聽後,不禁一怔。


    他萬萬未曾料到,這精製鹽的製法,竟是被權景瑤在如此偶然的情況下輕易得到的。


    一時間,他不由由衷的感歎:“如此看來,你也是個福澤深厚之人呐!”


    然而,不論這法子是如何被她得到的,如今既然獻到他麵前來,這就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兒。


    聽林如海講,他這新娶的夫人,對鹽業還有不少獨到的見解,使他聽了茅塞頓開,深受啟發。


    林如海坦言,這次上的密折中,不少關於鹽政改革的提議,便是源自於此。


    聖上執政已久,向來賞罰分明,自然不會忽視這份貢獻。


    他轉頭看向林如海,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深意:“你們既已迴京,必然免不了要在京城的親友間走動起來,朕恍惚記得,你那前嶽母是榮國公府的賈氏吧?”


    說到這兒,聖上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麽,扭頭向一旁的富海確認道:“這麽說,賢德妃就是如海先夫人的內侄女吧?與黛玉這丫頭算是姑表姐妹,得閑兒,倒是可以進宮來,讓她們姊妹們一起說說話。”


    黛玉聞言,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


    她迴想起前世賈元春對自己的那種微不可察的冷漠態度。


    其實,前世此事早有苗頭。


    隻可惜當時自己年幼無知,性情又過於單純愚鈍,未能完全領悟其中的深意。


    記得那次元妃省親,眾姐妹們與寶玉一同作詩。


    她的詩句雖然得到了眾人的讚譽,但在後來得的賞賜中,卻是她與迎春、探春和惜春是一例兒。


    獨獨寶釵與寶玉的賞賜一樣。


    那時,她或許就應該察覺到,王夫人母女心中已經萌生了“金玉良緣”的念頭。


    畢竟那時,林家的七成家產,早已被他們在修建大觀園中揮霍殆盡。


    她也淪落為了徹頭徹尾的寄養孤女,再也壓榨不出絲毫價值。


    可恨自己,那時極厭惡這些仕途經濟,被小兒女的情態迷了心智,以至於憂思成疾,再加上有心人在她的藥中暗動了手腳,讓她最終白白丟了性命……


    賈元春是她那二舅母王氏的親生女兒,自然與王氏一條心。


    更讓她難以釋懷的是,她在滌塵台上目睹的一切,完全令她對這段親情徹底失去了希望。


    這一世,她不願再與她們上演什麽親近的戲碼。


    於是,隻淡淡一笑,直言道:“臣女謝聖上體諒,迴稟聖上,隻是,臣女與娘娘素未謀麵,想必相見也極為尷尬,倒不如不見的好!”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不熟,沒交情,不見!


    黛玉將不願與賈元春親厚的意思,表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聖上難得遇到將喜怒表達得如此直白的女孩兒。


    他本性也是個直來直去的性子,隻是在這個位子上坐久了,不得不收斂起幾分自己的性情。


    然而,他心裏對黛玉的欣賞和喜愛,卻不由自主又多了幾分。


    最終,因著林如海進獻了權景瑤那份精製鹽的方子,再加上他這幾年在巡查鹽務上的卓越功績,聖上慷慨地將瓊林坊一座氣派非凡的五進宅邸賜給了他,並正式任命他為左都禦史,還額外加封了他太子少保的顯赫頭銜。


    更令人意外的是,聖上還賜予了權景瑤正二品誥命夫人的封誥。


    就連黛玉,也不知是因為她為聖上除去了暗影絕殺這個心頭隱患,還是真的深得聖上的青睞,竟破例被賜封了青陽縣君的爵位,這可是莫大的榮耀啊!


    聖旨將於明日早朝當朝頒發……


    林如海起身,帶著權景瑤和黛玉一同向聖上謝恩。


    當一家人暈暈乎乎地迴到他們墨竹巷的宅子裏時,仍仿佛置身於夢幻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黛玉清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筱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筱韻並收藏重生黛玉清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