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升旗儀式
重迴八十年代,地主瘋狂玩轉金融 作者:玄七道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餐後,賈夢兮主動提出帶領三位女生在村莊內漫步,好讓她們盡快熟悉這裏的環境。
與此同時,賈禛則帶著兩位男生直奔村部而去。
“今天是國慶,村裏會有升旗儀式,咱們先去把旗杆擦一擦。”他邊邁步邊解釋道。
張仲義搓了搓雙手,臉上浮現出一抹懷舊之情,“小時候,我在學校參加過升旗儀式,但工作後,整天開著車四處奔波,已經很久沒有參與過這樣的活動了。沒想到在這裏還能再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你說吧,需要我做什麽?我都沒問題。”
馬丁則滿臉興奮,用他那略帶口音的東北話說:“太好了,我還從來沒看過升旗儀式呢,這一定很莊嚴吧?”
賈禛點了點頭,“升旗儀式確實是一件非常莊嚴的事情,你作為外籍人士,一會兒就跟著我們一起行注目禮就好。”
“注目禮是什麽?”馬丁好奇地問道。
“就是看著國旗從旗杆底部升到頂部,期間不要說話。”他耐心地解釋道。
“哦了,我明白了,你就放心吧!”
賈禛和張仲義相視一笑,兩人都明白對方眼中的含義:這老外是從哪兒學的東北話?畢竟“哦了”這種地道的東北口語,可不是隨便能模仿得來的。
隨後,賈禛找來了梯子,又挑選了幾塊幹淨的抹布,他們一起來到旗杆下,開始動手擦拭旗杆。
雖然他們的身高都差不多,但賈禛體型較胖,而馬丁則比較瘦削,因此旗杆上方的部分隻能由馬丁來擦拭,而賈禛和張仲義則負責擦拭下半部分。
就在他們快要擦完的時候,洪爺等人也迴到了村裏。
張傳武迅速組織全村的人來到村部集合,準備舉行升旗儀式。
村書記洪爺,一位頭發花白但身姿依然挺拔的老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歲月沉澱的堅毅。
作為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兵,他對國慶節有著特殊的情感。
在他的身旁站著村長張傳武,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他正指揮著全村男女老少站成三排,孩子們站在最前麵,老人們居中,而年富力壯的人則站在後排。
村會計王大發則在一旁仔細地清點參加升旗儀式的人數,他是個非常細心的人,手中拿著一本破舊的本子,嘴裏不停地念叨著,時不時抬眼看看周圍的村民。
村民唐凱也來了,他走路的姿勢有些扭捏,說話也帶著娘娘腔。他站在人群中,和幾個熟悉的村民小聲地交談著。
而吳彬則獨自站在角落,眼睛時不時地瞟向賈禛的方向。盡管他們之間曾經有過一些小過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村子的變化,這些都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了。
賈禛並沒有太在意這些,他帶著五歲的女兒賈夢兮站在靠近旗杆的地方。
小夢兮穿著一身嶄新的小衣服,頭上的兩條小辮子俏皮地翹著,眼睛裏充滿了好奇。
“老爸,為什麽要升旗呀?”賈夢兮仰頭問賈禛。
賈禛蹲下來,溫柔地對女兒說:“寶貝,國旗是我們國家的象征。今天是國慶節,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升旗是為了表達我們對祖國的熱愛和敬意。”
就在這時,又來了兩位女大學生。
汪小敏身材高挑,留著一頭利落的短發,眼神中透露出聰慧的光芒;而朱東惠則是個看似文靜的女孩,一米七二的個頭在男村民中也不遜色。
“賈哥,我們來看看。”汪小敏笑著打招唿道。
“歡迎啊,今天的升旗儀式可熱鬧了。”賈禛熱情地迴應道。
馬丁則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一頭黑發在微風中輕輕飄揚。
張仲義則站在卞靜身旁,兩人小聲地說著什麽,時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十點十分,升旗儀式正式開始。
洪爺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旗杆下。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地說:“鄉親們,今天是國慶節,是我們新中國成立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舉行升旗儀式,是為了緬懷過去的英雄先烈,也是為了展望我們美好的未來。”
村長張傳武和幾個村民小心翼翼地將國旗掛到旗杆上,洪爺緊緊地握住升旗的繩子,他的手微微有些顫抖,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他的動作卻堅定有力,隨著他拉動繩子,國旗緩緩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在場的所有人都抬起頭,目光崇敬地看著國旗。
一時間,村部裏鴉雀無聲,隻有國旗在風中獵獵作響的聲音。
賈禛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自己從被辭退到穿越,再到這個林區農村的種種經曆,這一切都像是一場奇妙的命運之旅,他深深地感受到村民們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許。
小夢兮的小手不自覺地舉了起來,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她的動作雖然稚嫩,但卻充滿了對祖國的敬仰和熱愛。
升旗儀式結束後,張傳武並沒有讓村民們立即離開。他把賈禛叫了出來,讓他給大家介紹一下新來的幾位朋友,好讓大家不會感到太生疏。
賈禛欣然同意,他把幾位客人請了出來,讓他們自己介紹。
“大家好,我叫汪小敏,是工大的學生。前幾天在東夷遇到了賈哥,還品嚐了他製作的菌湯,味道特別美味。所以,我就想著國慶節來這裏蹭吃蹭喝啦。”說完,她俏皮地吐了吐舌頭。
“這姑娘真俊啊,看著麵相就是富貴相,誰娶了她可是有福了。”淑芬嬸子不愧是東北人,話裏話外都充滿了情緒價值,她的話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大家好,我叫朱東惠,是小敏的同學。這次陪她一起來,也是想見識一下她說的美味。打擾大家了。”朱東惠微笑著說道,她的文靜和謙遜贏得了大家的喜愛。
“你們好,我是工大的留學生,也是她們的同學。我來自大漂亮國,大家可以叫我馬丁。”馬丁用他那略帶口音的中文說道。
“這外國小兄弟,大眼睛、高鼻梁、頭發還帶卷,一看就是個講究人。”王大發的老婆褚桂琴不甘示弱地誇起人來。她的話把大家都逗笑了,氣氛變得更加融洽。
張仲義沒有任何猶豫,他指著身邊的人說道:“她叫卞靜,我叫張仲義。我們來自南慶,以後還有很多機會來這裏。到時候,老少爺們可別嫌棄我們啊。”
“張兄弟可是我們的貴人,你隨時來, “務必讓你們賓至如歸。”張傳武的話語中帶著誠摯,他此言非虛,張仲義無疑是五隊的福星。
一番寒暄過後,賈禛引領著張仲義步入村部,而其他人則留在院中。
汪小敏與朱東惠坐在一旁,與村裏的幾個孩童相談甚歡,她們繪聲繪色地講述著省城的繁華與大學的趣聞,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
“姐姐,大學生活好玩嗎?”一個稚嫩的聲音滿懷好奇地問道。
“當然好玩,那裏是知識的海洋,還有許多精彩紛呈的活動。”汪小敏的笑容溫暖而明媚。
馬丁對華國的傳統文化情有獨鍾,他拉著唐凱,連珠炮似地詢問著關於鄉村的習俗與傳統。
相比之下,卞靜則顯得尤為文靜,她身材微豐,年齡不過二十出頭,靜靜地站在一旁,聆聽著他們的對話,不曾插話。
張仲義是個直性子,他開門見山地說明了此行的目的:“我這次來,打算帶走二百斤野山菌和五十斤林蛙。”
洪爺與張傳武交換了一個眼神,最終由張傳武打破了沉默:“沒問題,二百斤野山菌已經備好了,就等著你來了。這東西得趁新鮮吃,曬幹了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林蛙我們也捉了一些,大約有三十斤,我馬上安排人去抓。村前的溪流裏就有,很好捕捉,今天就能湊齊五十斤。”
張仲義聞言點了點頭,隨即話鋒一轉:“那咱們來談談價格吧。”
提及“價格”二字,五隊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這直接關係到他們今年的收成。
王大發掏出了一個小本子,仔細地翻閱著:“野山菌在五營並不值錢,通常兩毛錢一斤,我們就賣一毛五,二百斤就是三十塊錢。林蛙雖然不便宜,但需求量不大,大概一塊二一斤,我們賣一塊錢,五十斤就是五十塊錢。”
他說完,目光落在了張仲義身上,臉上滿是忐忑。王大發是個實在人,他報出的價格合情合理,但事關村子利益,他還是有些不放心。
張仲義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價格這麽低?”
“我來之前在南慶打聽過,野山菌一斤要一塊錢左右,林蛙更貴,得六、七塊錢一斤呢。”他毫不避諱地透露了底價。
“我看你們日子也不寬裕,這樣吧,野山菌算六毛錢一斤,林蛙四塊錢一斤,一共是多少來著?”張仲義邊說邊用手指比劃著計算。
賈禛畢竟是研究生畢業,心算能力極強,脫口而出:“野山菌一百二,林蛙二百塊,總共三百二十塊。”
張仲義笑著撓了撓頭:“對,就是這個數,我剛才算過,一時忘了。”
說著,他從兜裏掏出一遝錢,數了三十二張,拍在了桌子上。他望著眼前這些淳樸的林區人,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疑惑,不明白他為何要多付錢。
“我雖然是油田子弟,但小時候家裏也不富裕。看到你們還住著幹打壘,我就知道你們的不易。我花這點錢,心裏踏實。更何況,賈哥的為人我十分敬佩,上次喝酒,本來說好我請,結果最後還是他結的賬。”張仲義的話語中充滿了真誠。
賈禛迴想起他們在餃子館的情景,對張仲義的為人更加欽佩,他知道這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他連忙站起身:“謝謝張兄弟,你走的時候,除了貨物,我們再給你準備些東西。”
張傳武心領神會,他也站起身,緊緊握住張仲義的手:“大恩不言謝,你對五隊的恩情,我們永生難忘。無論何時你來,我們都會傾盡所有招待你。”
“那好,咱們什麽時候去打獵?”他話音剛落,眾人都不禁笑了,這小子還真是個貪玩的家夥。
與此同時,賈禛則帶著兩位男生直奔村部而去。
“今天是國慶,村裏會有升旗儀式,咱們先去把旗杆擦一擦。”他邊邁步邊解釋道。
張仲義搓了搓雙手,臉上浮現出一抹懷舊之情,“小時候,我在學校參加過升旗儀式,但工作後,整天開著車四處奔波,已經很久沒有參與過這樣的活動了。沒想到在這裏還能再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你說吧,需要我做什麽?我都沒問題。”
馬丁則滿臉興奮,用他那略帶口音的東北話說:“太好了,我還從來沒看過升旗儀式呢,這一定很莊嚴吧?”
賈禛點了點頭,“升旗儀式確實是一件非常莊嚴的事情,你作為外籍人士,一會兒就跟著我們一起行注目禮就好。”
“注目禮是什麽?”馬丁好奇地問道。
“就是看著國旗從旗杆底部升到頂部,期間不要說話。”他耐心地解釋道。
“哦了,我明白了,你就放心吧!”
賈禛和張仲義相視一笑,兩人都明白對方眼中的含義:這老外是從哪兒學的東北話?畢竟“哦了”這種地道的東北口語,可不是隨便能模仿得來的。
隨後,賈禛找來了梯子,又挑選了幾塊幹淨的抹布,他們一起來到旗杆下,開始動手擦拭旗杆。
雖然他們的身高都差不多,但賈禛體型較胖,而馬丁則比較瘦削,因此旗杆上方的部分隻能由馬丁來擦拭,而賈禛和張仲義則負責擦拭下半部分。
就在他們快要擦完的時候,洪爺等人也迴到了村裏。
張傳武迅速組織全村的人來到村部集合,準備舉行升旗儀式。
村書記洪爺,一位頭發花白但身姿依然挺拔的老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歲月沉澱的堅毅。
作為曾經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兵,他對國慶節有著特殊的情感。
在他的身旁站著村長張傳武,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漢子。他正指揮著全村男女老少站成三排,孩子們站在最前麵,老人們居中,而年富力壯的人則站在後排。
村會計王大發則在一旁仔細地清點參加升旗儀式的人數,他是個非常細心的人,手中拿著一本破舊的本子,嘴裏不停地念叨著,時不時抬眼看看周圍的村民。
村民唐凱也來了,他走路的姿勢有些扭捏,說話也帶著娘娘腔。他站在人群中,和幾個熟悉的村民小聲地交談著。
而吳彬則獨自站在角落,眼睛時不時地瞟向賈禛的方向。盡管他們之間曾經有過一些小過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村子的變化,這些都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了。
賈禛並沒有太在意這些,他帶著五歲的女兒賈夢兮站在靠近旗杆的地方。
小夢兮穿著一身嶄新的小衣服,頭上的兩條小辮子俏皮地翹著,眼睛裏充滿了好奇。
“老爸,為什麽要升旗呀?”賈夢兮仰頭問賈禛。
賈禛蹲下來,溫柔地對女兒說:“寶貝,國旗是我們國家的象征。今天是國慶節,是我們國家的生日。升旗是為了表達我們對祖國的熱愛和敬意。”
就在這時,又來了兩位女大學生。
汪小敏身材高挑,留著一頭利落的短發,眼神中透露出聰慧的光芒;而朱東惠則是個看似文靜的女孩,一米七二的個頭在男村民中也不遜色。
“賈哥,我們來看看。”汪小敏笑著打招唿道。
“歡迎啊,今天的升旗儀式可熱鬧了。”賈禛熱情地迴應道。
馬丁則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他的眼睛深邃而明亮,一頭黑發在微風中輕輕飄揚。
張仲義則站在卞靜身旁,兩人小聲地說著什麽,時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十點十分,升旗儀式正式開始。
洪爺邁著沉穩的步伐走到旗杆下。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地說:“鄉親們,今天是國慶節,是我們新中國成立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舉行升旗儀式,是為了緬懷過去的英雄先烈,也是為了展望我們美好的未來。”
村長張傳武和幾個村民小心翼翼地將國旗掛到旗杆上,洪爺緊緊地握住升旗的繩子,他的手微微有些顫抖,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他的動作卻堅定有力,隨著他拉動繩子,國旗緩緩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在風中飄揚,在場的所有人都抬起頭,目光崇敬地看著國旗。
一時間,村部裏鴉雀無聲,隻有國旗在風中獵獵作響的聲音。
賈禛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自己從被辭退到穿越,再到這個林區農村的種種經曆,這一切都像是一場奇妙的命運之旅,他深深地感受到村民們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許。
小夢兮的小手不自覺地舉了起來,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她的動作雖然稚嫩,但卻充滿了對祖國的敬仰和熱愛。
升旗儀式結束後,張傳武並沒有讓村民們立即離開。他把賈禛叫了出來,讓他給大家介紹一下新來的幾位朋友,好讓大家不會感到太生疏。
賈禛欣然同意,他把幾位客人請了出來,讓他們自己介紹。
“大家好,我叫汪小敏,是工大的學生。前幾天在東夷遇到了賈哥,還品嚐了他製作的菌湯,味道特別美味。所以,我就想著國慶節來這裏蹭吃蹭喝啦。”說完,她俏皮地吐了吐舌頭。
“這姑娘真俊啊,看著麵相就是富貴相,誰娶了她可是有福了。”淑芬嬸子不愧是東北人,話裏話外都充滿了情緒價值,她的話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大家好,我叫朱東惠,是小敏的同學。這次陪她一起來,也是想見識一下她說的美味。打擾大家了。”朱東惠微笑著說道,她的文靜和謙遜贏得了大家的喜愛。
“你們好,我是工大的留學生,也是她們的同學。我來自大漂亮國,大家可以叫我馬丁。”馬丁用他那略帶口音的中文說道。
“這外國小兄弟,大眼睛、高鼻梁、頭發還帶卷,一看就是個講究人。”王大發的老婆褚桂琴不甘示弱地誇起人來。她的話把大家都逗笑了,氣氛變得更加融洽。
張仲義沒有任何猶豫,他指著身邊的人說道:“她叫卞靜,我叫張仲義。我們來自南慶,以後還有很多機會來這裏。到時候,老少爺們可別嫌棄我們啊。”
“張兄弟可是我們的貴人,你隨時來, “務必讓你們賓至如歸。”張傳武的話語中帶著誠摯,他此言非虛,張仲義無疑是五隊的福星。
一番寒暄過後,賈禛引領著張仲義步入村部,而其他人則留在院中。
汪小敏與朱東惠坐在一旁,與村裏的幾個孩童相談甚歡,她們繪聲繪色地講述著省城的繁華與大學的趣聞,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
“姐姐,大學生活好玩嗎?”一個稚嫩的聲音滿懷好奇地問道。
“當然好玩,那裏是知識的海洋,還有許多精彩紛呈的活動。”汪小敏的笑容溫暖而明媚。
馬丁對華國的傳統文化情有獨鍾,他拉著唐凱,連珠炮似地詢問著關於鄉村的習俗與傳統。
相比之下,卞靜則顯得尤為文靜,她身材微豐,年齡不過二十出頭,靜靜地站在一旁,聆聽著他們的對話,不曾插話。
張仲義是個直性子,他開門見山地說明了此行的目的:“我這次來,打算帶走二百斤野山菌和五十斤林蛙。”
洪爺與張傳武交換了一個眼神,最終由張傳武打破了沉默:“沒問題,二百斤野山菌已經備好了,就等著你來了。這東西得趁新鮮吃,曬幹了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林蛙我們也捉了一些,大約有三十斤,我馬上安排人去抓。村前的溪流裏就有,很好捕捉,今天就能湊齊五十斤。”
張仲義聞言點了點頭,隨即話鋒一轉:“那咱們來談談價格吧。”
提及“價格”二字,五隊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杆,這直接關係到他們今年的收成。
王大發掏出了一個小本子,仔細地翻閱著:“野山菌在五營並不值錢,通常兩毛錢一斤,我們就賣一毛五,二百斤就是三十塊錢。林蛙雖然不便宜,但需求量不大,大概一塊二一斤,我們賣一塊錢,五十斤就是五十塊錢。”
他說完,目光落在了張仲義身上,臉上滿是忐忑。王大發是個實在人,他報出的價格合情合理,但事關村子利益,他還是有些不放心。
張仲義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價格這麽低?”
“我來之前在南慶打聽過,野山菌一斤要一塊錢左右,林蛙更貴,得六、七塊錢一斤呢。”他毫不避諱地透露了底價。
“我看你們日子也不寬裕,這樣吧,野山菌算六毛錢一斤,林蛙四塊錢一斤,一共是多少來著?”張仲義邊說邊用手指比劃著計算。
賈禛畢竟是研究生畢業,心算能力極強,脫口而出:“野山菌一百二,林蛙二百塊,總共三百二十塊。”
張仲義笑著撓了撓頭:“對,就是這個數,我剛才算過,一時忘了。”
說著,他從兜裏掏出一遝錢,數了三十二張,拍在了桌子上。他望著眼前這些淳樸的林區人,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疑惑,不明白他為何要多付錢。
“我雖然是油田子弟,但小時候家裏也不富裕。看到你們還住著幹打壘,我就知道你們的不易。我花這點錢,心裏踏實。更何況,賈哥的為人我十分敬佩,上次喝酒,本來說好我請,結果最後還是他結的賬。”張仲義的話語中充滿了真誠。
賈禛迴想起他們在餃子館的情景,對張仲義的為人更加欽佩,他知道這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他連忙站起身:“謝謝張兄弟,你走的時候,除了貨物,我們再給你準備些東西。”
張傳武心領神會,他也站起身,緊緊握住張仲義的手:“大恩不言謝,你對五隊的恩情,我們永生難忘。無論何時你來,我們都會傾盡所有招待你。”
“那好,咱們什麽時候去打獵?”他話音剛落,眾人都不禁笑了,這小子還真是個貪玩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