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五年十一月底,洪承疇以為大勢已定,緊繃的神色終於鬆懈下來,臉上露出了誌得意滿的神情。


    營帳中燭火搖曳,映照著他那被歲月與權謀刻下深深痕跡的麵龐。


    自受命鎮壓起義軍以來,他夙興夜寐、殫精竭慮,調兵遣將,每一步都精心算計。


    如今,看著局勢似乎盡在掌握,他心中那份得意愈發難以抑製,緩緩踱步間,腦海中不斷迴想著這一路所謂的“功績”,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洪承疇,這位在明朝官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官員,從一介書生投身軍旅,憑借著智謀與狠辣,在軍中樹立起威望。


    他身形高挑,麵容清瘦,眼神中透著一股讓人捉摸不透的深邃。


    平日裏,他總是身著一襲黑色官袍,頭戴烏紗帽,舉手投足間盡顯官場的威嚴與城府。


    他深知朝廷對自己的期望,也明白此次鎮壓起義軍對自身仕途的重要性。


    在他眼中,那些投降的起義軍不過是螻蟻一般的存在。


    他暗自盤算,表麵上接受起義軍投降,但這些人畢竟是曾經的反抗者,難保日後不會再次生亂。為了徹底消除隱患,他決定食言自肥。


    “來人!”他突然大聲喊道,聲音在營帳中迴蕩,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那聲音仿佛帶著一股無形的壓力,讓整個營帳內的空氣都為之一滯。


    一名親兵立刻疾步走進營帳,單膝跪地,大氣都不敢出:“大人有何吩咐?”親兵的聲音微微顫抖,在這壓抑的氛圍中,他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從投降人員中挑出四百名所謂‘猙獰剽悍者’,給我押到後山去。”洪承疇冷冷地說道,眼神中沒有一絲憐憫,仿佛下達的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事務。


    他的目光透過營帳的縫隙,望向遠方,似乎已經看到了那些“隱患”被清除後的安穩局麵。


    “大人,這……這可是投降的人啊。”親兵有些猶豫,聲音不自覺地顫抖起來,他的內心對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充滿抵觸,可又不敢違抗上司的命令。


    他微微抬起頭,偷偷看了一眼洪承疇,隻見洪承疇臉色陰沉,心中一緊,連忙又低下頭去。


    “怎麽?我的話你也敢不聽?”洪承疇臉色一沉,原本就銳利的目光此刻如刀般射向親兵,仿佛要將他看穿。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憤怒,對於敢於質疑他命令的人,他向來不會輕易放過。


    “卑職不敢,這就去辦。”親兵嚇得渾身一顫,額頭瞬間冒出細密的汗珠,連忙退了出去,執行這殘酷的命令。


    他走出營帳後,忍不住歎了口氣,心中為那些即將慘遭殺害的投降者感到悲哀。


    很快,四百名被挑選出來的起義軍被粗暴地押解到了後山。


    這些人大多衣衫襤褸,破舊的衣物遮不住身上的累累傷痕,麵黃肌瘦的臉上刻滿了生活的苦難,但眼神中依然透著一股不屈,那是對命運不公的抗爭,對被背叛的憤怒。


    他們本以為投降後可以獲得一絲生機,能在這亂世中繼續活下去,哪怕卑微如塵,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死亡。


    “你們這些逆賊,今日就是你們的死期!”一名官軍頭目扯著嗓子大聲喊道,聲音中帶著一絲虛張聲勢的兇狠,似乎在為即將進行的屠殺壯膽。


    他的臉上露出猙獰的表情,試圖用這種方式掩蓋內心的恐懼和不安。


    “我們已經投降了,你們為何還要食言?”一名起義軍憤怒地喊道,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顫抖,眼中燃燒著怒火,直視著官軍頭目,那目光仿佛要將對方灼燒。


    他向前邁了一步,卻被身旁的官軍一把按住,他掙紮著,卻無法掙脫。


    “哼,你們這些人,留著也是禍害。”官軍頭目冷笑著說道,笑容裏透著殘忍與冷漠。


    在他眼中,這些起義軍的生命如同草芥,不值一提。他揮了揮手,示意官軍們動手,眼神中沒有一絲猶豫。


    隨後,官軍們舉起了手中的武器,寒光閃爍的刀刃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他們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向手無寸鐵的起義軍逼近。


    手起刀落,一時間,慘叫聲迴蕩在山穀中,淒厲而絕望,鮮血如泉湧般噴出,迅速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起義軍們雖然奮力反抗,用拳頭、用牙齒,做著最後的掙紮,但無奈手無寸鐵,在官軍的屠刀下,很快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他們的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有的瞪大雙眼,死不瞑目;


    有的身體扭曲,仿佛還在訴說著臨死前的痛苦與不甘。場麵慘不忍睹,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血腥味,讓人作嘔。


    一隻烏鴉在天空中盤旋,發出淒厲的叫聲,仿佛也在為這場悲劇哀悼。


    洪承疇的這一行為,充分暴露了反動統治者的陰險狡猾。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所謂的“大局”,不惜違背承諾,對投降者痛下殺手。


    在他看來,這些起義軍不過是實現自己仕途晉升的墊腳石,他們的生命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


    這一血腥事件,也成為了他人生中無法抹去的汙點,被曆史永遠地記錄在案。


    而此時,在陝西各地,曾經風起雲湧的起義軍,在明政府的血腥鎮壓下,已經基本被撲滅。


    曾經熱鬧的起義軍營地,如今隻剩下殘垣斷壁和彌漫的硝煙。破敗的營帳在寒風中搖搖欲墜,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戰火紛飛。


    地上散落著各種武器和生活用品,無人收拾,見證著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百姓們生活在恐懼和絕望之中,他們親眼目睹了親人、朋友被殺害,家園被摧毀,心中的創傷難以愈合。


    據明巡按禦史範複粹崇禎六年的奏報,陝西起義軍在作戰中被殺的有三萬六千六百多人。


    這個冰冷的數字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破碎和血淚。


    每一個死去的起義軍,都曾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他們或是為了反抗苛捐雜稅,或是為了尋求生存的希望,才走上了起義的道路。然而,他們的抗爭最終被無情地鎮壓下去。


    在一個名叫平安村的小村莊裏,李老漢坐在自家破敗的院子裏,眼神空洞地望著天空。


    他的兒子李明曾經是起義軍的一員,如今卻早已戰死沙場。


    李老漢還記得,兒子臨走前的那個夜晚,月光如水,灑在院子裏,將父子倆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李明緊緊握著他的手,手心裏滿是汗水,那是緊張,也是堅定:“爹,我要去參加起義軍,為咱們老百姓討個公道。這日子實在沒法過了,官府的稅賦壓得人喘不過氣,咱不能再這樣任人欺負!”


    李老漢雖然心中不舍,眼眶泛紅,可他也知道兒子的決定是對的,在這亂世之中,總得有人站出來反抗。


    然而,他沒想到,這一去,竟是永別。如今,家中隻剩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生活的希望也隨著兒子的離去而破滅。


    每天,他都會坐在院子裏,迴憶著兒子的點點滴滴,那些歡聲笑語仿佛還在耳邊迴蕩,可眼前卻隻有無盡的淒涼。


    他時常撫摸著兒子用過的農具,仿佛能感受到兒子的溫度,淚水也會不自覺地流下來。


    在另一個地方,一位年輕的女子王秀兒,正跪在一座新墳前,淚流滿麵。這座墳裏埋葬的是她的丈夫韓強。


    韓強也是起義軍的一員,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戰,在起義軍中頗受敬重。


    王秀兒和韓強結婚還不到一年,新婚的甜蜜還未消散,原本他們有著美好的憧憬,希望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生兒育女,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


    然而,戰爭的殘酷打破了他們的夢想。韓強戰死的消息傳來,王秀兒感覺整個世界都崩塌了。


    她不相信這是真的,整日以淚洗麵,每天都來到丈夫的墳前,訴說著自己的思念和痛苦。


    她撫摸著墓碑,仿佛能感受到丈夫的溫度,她多希望這一切隻是一場噩夢,醒來後丈夫還在身邊,緊緊地抱著她。


    她會在墳前放上一束野花,那是韓強曾經最喜歡的花,她希望丈夫在另一個世界能看到,能感受到她的思念。


    除了這些家庭的悲劇,陝西的經濟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原本肥沃的土地,因為戰爭變得荒蕪,農作物無人耕種,田野裏雜草叢生。


    百姓們麵臨著饑餓和貧困,為了一口吃食,不得不四處奔波。


    許多村莊十室九空,曾經的歡聲笑語已經被哭聲和歎息聲所取代。


    商業也陷入了停滯,集市上冷冷清清,店鋪大多關門大吉,曾經熱鬧的街道如今變得冷冷清清,偶爾有幾個行人匆匆走過,也是一臉的疲憊和愁苦。


    曾經繁華的城鎮,如今變得破敗不堪,城牆斑駁,上麵布滿了戰爭留下的彈痕和血跡。


    街道上堆滿了垃圾,無人清理,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孩子們麵黃肌瘦,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迷茫,他們失去了童年的歡樂,隻能在這亂世中艱難求生。


    而明朝政府在鎮壓起義軍後,並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安撫百姓,恢複生產。


    相反,他們繼續加重賦稅,對百姓進行殘酷的剝削。


    官員們貪汙腐敗成風,中飽私囊,將本就不多的救濟物資據為己有。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明朝政府的怨恨也越來越深。


    在一些地方,百姓們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證,隻能靠吃野菜、啃樹皮度日。


    而官府的衙役們卻依舊橫行霸道,四處催繳賦稅,稍有不從,便是一頓毒打。


    百姓們敢怒不敢言,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隻等一個爆發的時機。


    有一次,一位老人因為實在交不出賦稅,被衙役們打得遍體鱗傷,倒在街頭無人問津。周圍的百姓們雖然心中憤怒,但卻隻能默默流淚,不敢上前相助。


    雖然表麵上陝西的起義軍被鎮壓下去了,但反抗的火種並沒有完全熄滅。


    一些幸存的起義軍士兵,躲進了深山老林,他們心中充滿了仇恨和不甘。


    他們在山林中艱難地生存著,收集著散落的武器,尋找著可以果腹的野果和獵物。


    他們風餐露宿,衣衫襤褸,生活條件極其艱苦。


    但他們沒有放棄,時常聚在一起,迴憶著曾經和戰友們一起戰鬥的日子,那些熱血沸騰的過往,成了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他們發誓要為死去的兄弟們報仇,等待著再次崛起的機會。


    他們在山林中秘密訓練,相互交流戰鬥經驗,時刻關注著外界的消息,等待著時機成熟,再次向明朝腐朽的統治發起衝擊。


    他們會在山洞裏繪製作戰地圖,討論戰略戰術,雖然條件簡陋,但他們的決心卻無比堅定。


    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百姓們雖然生活困苦,但他們的心中依然有著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們在默默地忍受著,等待著一個改變命運的時機。而明朝政府,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機。


    他們沉浸在所謂的勝利之中,繼續著腐朽的統治,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


    朝堂之上,官員們依舊爭權奪利,為了一己私利勾心鬥角,全然不顧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


    他們大肆揮霍著民脂民膏,修建豪華的府邸,舉辦奢靡的宴會,與民間的困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皇帝深居宮中,被一群阿諛奉承的大臣包圍,對民間的真實情況一無所知,依舊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風雲:亂世殤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比幹無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比幹無心並收藏明末風雲:亂世殤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