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詔察覺到了義軍的意圖,並未輕易上鉤。
他穩紮營盤,派遣斥候四處打探,試圖摸清楚義軍的具體部署,再做行動。
但郝臨庵與可天飛的小股騷擾部隊極為難纏,常常趁著夜色、大霧,偷襲官軍的糧草輜重。
有一迴,幾十名義軍趁著夜色摸進了官軍的一處臨時糧庫,他們悄無聲息地解決了守衛,隨後放起火來。
一時間,火光衝天,糧草劈裏啪啦地燃燒,官軍們慌亂地趕來滅火,卻被暗處的義軍冷箭射中,死傷不少。
這讓曹文詔極為惱火,在謀士的建議下,他決定派出幾支精銳小隊,偽裝成流民模樣,混入義軍活動頻繁的村落,試圖打探出義軍主力的藏身之所。
這些“流民”衣衫襤褸,蓬頭垢麵,還操著一口地道的本地腔,初看毫無破綻。
他們混入村子後,一邊佯裝乞討,一邊留意著村民們的動向。
然而,郝臨庵早有防備,他告誡周邊百姓,若有陌生流民突然大量湧入,切莫輕信。
村民們心領神會,麵對這些可疑的“流民”,隻給些殘羹剩飯,絕口不提義軍之事。
幾日下來,官軍探子一無所獲,還被村民們暗中監視起來。
察覺到情況不對,探子們想撤離,卻發現村子四周已經有義軍暗中把守。
郝臨庵一聲令下,義軍們從四麵八方殺出,將這些探子一網打盡。
經過審訊,得知了曹文詔的計劃,可天飛大笑道:“曹文詔這老狐狸,想算計咱們,反倒被咱們算計了。”
為了進一步打亂官軍部署,郝臨庵和可天飛決定主動出擊,兵分兩路襲擊官軍的外圍營地。
一路由可天飛帶領,趁著夜色暴雨,突襲官軍位於山穀口的前哨營地。
雨幕掩蓋了義軍的行蹤,當他們摸到營地柵欄前時,守軍還在營帳內唿唿大睡。可天飛一揮手,義軍們迅速砍斷柵欄,殺了進去。
一時間,營帳內慘叫聲此起彼伏,許多官軍還沒來得及起身,就被義軍斬殺。
另一路由郝臨庵率領,去截斷官軍的退路。
他們在官軍迴援的必經之路上設伏,砍倒大樹、挖好陷坑,就等著官軍自投羅網。
曹文詔得知前哨營地遇襲,果然率軍火速迴援。
行至半路,就陷入了義軍的埋伏圈。馬蹄被陷坑絆倒,士兵們摔得人仰馬翻,四周又箭如雨下。
曹文詔揮舞著長刀,大聲唿喊著穩住軍心,可隊伍已經亂成一團。
郝臨庵看準時機,率伏兵殺出,與可天飛前後夾擊,打得官軍狼狽不堪。
這一戰,義軍大獲全勝,繳獲了不少精良武器和糧草,士氣大振。
但洪承疇不會坐視不管,他再次增調兵力,不僅有陝西本地的駐軍,還從周邊省份抽調了部分精銳部隊,浩浩蕩蕩開往環縣、慶陽一帶。
麵對官軍的大兵壓境,郝臨庵和可天飛意識到,單憑自己兩部的力量難以持久抗衡,於是加快了聯絡其他義軍的步伐。
他們派出的使者跋山涉水,前往陝北各地,向各路豪傑傳遞結盟抗明的信息。
在宜君縣,有一支小股義軍,首領是個年輕果敢的後生,名叫餘彌。
他聽聞郝臨庵、可天飛的來意後,欣然應允,當下就帶著自己的幾百號人趕來會合。
在葭州,還有一些零散的抗明武裝,平日裏各自為戰,聽聞能聯合起來對抗官軍,也紛紛響應。
一時間,各地義軍匯聚,人數達到數千之眾,勢力愈發壯大。
郝臨庵召集各部首領,在山中一處隱秘的穀地商討作戰大計。
他站在一塊巨石上,高聲說道:“各位兄弟,如今官軍勢大,但咱們人多心齊,隻要咱們相互配合,利用好這山川地形,定能讓洪承疇铩羽而歸。”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可天飛接著說:“咱們不能光守著這幾座山,得主動出擊,去攻打洪承疇的糧草轉運站,斷了他的後勤,他的大軍就不攻自破。”
眾人商議一番,定下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幾天後,一支由各路義軍混編的隊伍悄悄出發,向著官軍的糧草轉運站——渭源鎮奔去。
渭源鎮位於交通要道,囤積著大量糧草物資,由一支千人規模的官軍把守。
義軍們晝伏夜出,避開官軍的巡邏隊,逐漸逼近渭源鎮。
到達鎮外時,郝臨庵先派出一小股義軍佯裝攻城,吸引守軍注意力,其餘大部隊則從鎮後的一處廢棄水渠潛入。
這水渠早已幹涸,被雜草掩蓋,守軍並未留意。
義軍們悄無聲息地進入鎮內,先是解決了糧草庫附近的守衛,隨後放起大火。
一時間,整個渭源鎮火光衝天,糧草庫劈裏啪啦地燃燒起來。
官軍們發現中計,匆忙趕來救火,卻被義軍四麵夾擊。
這場突襲極為成功,義軍燒毀了大量糧草,還繳獲了不少兵器盔甲,隨後趁著夜色安全撤離。
洪承疇得知糧草被燒,大發雷霆,責令曹文詔限期剿滅義軍。
曹文詔無奈,隻能調整戰術,采取步步為營的策略,在山區各個要道修築堡壘,試圖將義軍困死在山裏。
他還組織了多支輕騎兵,不斷在山區巡邏,一旦發現義軍蹤跡,就迅速合圍。
郝臨庵和可天飛麵對新困境,又想出新對策。
他們組織義軍挖掘地道,連通各個山穀隱蔽處,方便轉移兵力。
同時,發動百姓在山上種植糧食,養殖牲畜,減少對山下物資的依賴。
此外,還時不時地對官軍堡壘發動佯攻,消耗他們的箭矢和精力。
一次,義軍對一座官軍堡壘發動大規模佯攻。
郝臨庵調集了上千名義軍,扛著雲梯、推著投石車,浩浩蕩蕩地衝向堡壘。堡壘內的官軍緊張起來,拚命放箭投石。
可義軍們衝到半途,突然佯裝敗退。官軍以為義軍膽怯,開門追擊,卻被埋伏在兩側的可天飛部殺得大敗,隻得退迴堡壘堅守。
隨著時間推移,山區裏的局勢越發僵持。
洪承疇不斷施壓,曹文詔雖攻勢不減,但始終無法給義軍致命一擊。
而義軍這邊,靠著頑強的意誌、靈活的戰術,以及百姓的支持,頑強堅守。
郝臨庵和可天飛還利用這段時間,訓練新兵,提升隊伍戰鬥力,等待著打破僵局、反敗為勝的時機。
此時,天下形勢也在悄然變化,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明朝政府疲於奔命,能投入到慶陽、環縣一帶的兵力漸漸受限。
郝臨庵敏銳察覺到這點,他對可天飛說:“朝廷如今分身乏術,咱們隻要再撐一陣子,等他們兵力一撤,就是咱們大反攻的時候。”
可天飛深以為然,加緊準備著新一輪的戰鬥部署,一場更大規模的較量,似乎已在醞釀之中。
在之後的日子裏,義軍一方麵繼續與困守堡壘的官軍周旋,時不時搞點突襲、破壞;
另一方麵,積極與外界聯係,吸納更多不滿明朝統治的百姓加入。
年輕的後生、走投無路的獵戶、流離失所的難民,紛紛匯聚到義軍旗下,讓這支隊伍愈發壯大。
他們心中懷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即便身處艱苦的深山,也從未熄滅抗爭的火焰。
他穩紮營盤,派遣斥候四處打探,試圖摸清楚義軍的具體部署,再做行動。
但郝臨庵與可天飛的小股騷擾部隊極為難纏,常常趁著夜色、大霧,偷襲官軍的糧草輜重。
有一迴,幾十名義軍趁著夜色摸進了官軍的一處臨時糧庫,他們悄無聲息地解決了守衛,隨後放起火來。
一時間,火光衝天,糧草劈裏啪啦地燃燒,官軍們慌亂地趕來滅火,卻被暗處的義軍冷箭射中,死傷不少。
這讓曹文詔極為惱火,在謀士的建議下,他決定派出幾支精銳小隊,偽裝成流民模樣,混入義軍活動頻繁的村落,試圖打探出義軍主力的藏身之所。
這些“流民”衣衫襤褸,蓬頭垢麵,還操著一口地道的本地腔,初看毫無破綻。
他們混入村子後,一邊佯裝乞討,一邊留意著村民們的動向。
然而,郝臨庵早有防備,他告誡周邊百姓,若有陌生流民突然大量湧入,切莫輕信。
村民們心領神會,麵對這些可疑的“流民”,隻給些殘羹剩飯,絕口不提義軍之事。
幾日下來,官軍探子一無所獲,還被村民們暗中監視起來。
察覺到情況不對,探子們想撤離,卻發現村子四周已經有義軍暗中把守。
郝臨庵一聲令下,義軍們從四麵八方殺出,將這些探子一網打盡。
經過審訊,得知了曹文詔的計劃,可天飛大笑道:“曹文詔這老狐狸,想算計咱們,反倒被咱們算計了。”
為了進一步打亂官軍部署,郝臨庵和可天飛決定主動出擊,兵分兩路襲擊官軍的外圍營地。
一路由可天飛帶領,趁著夜色暴雨,突襲官軍位於山穀口的前哨營地。
雨幕掩蓋了義軍的行蹤,當他們摸到營地柵欄前時,守軍還在營帳內唿唿大睡。可天飛一揮手,義軍們迅速砍斷柵欄,殺了進去。
一時間,營帳內慘叫聲此起彼伏,許多官軍還沒來得及起身,就被義軍斬殺。
另一路由郝臨庵率領,去截斷官軍的退路。
他們在官軍迴援的必經之路上設伏,砍倒大樹、挖好陷坑,就等著官軍自投羅網。
曹文詔得知前哨營地遇襲,果然率軍火速迴援。
行至半路,就陷入了義軍的埋伏圈。馬蹄被陷坑絆倒,士兵們摔得人仰馬翻,四周又箭如雨下。
曹文詔揮舞著長刀,大聲唿喊著穩住軍心,可隊伍已經亂成一團。
郝臨庵看準時機,率伏兵殺出,與可天飛前後夾擊,打得官軍狼狽不堪。
這一戰,義軍大獲全勝,繳獲了不少精良武器和糧草,士氣大振。
但洪承疇不會坐視不管,他再次增調兵力,不僅有陝西本地的駐軍,還從周邊省份抽調了部分精銳部隊,浩浩蕩蕩開往環縣、慶陽一帶。
麵對官軍的大兵壓境,郝臨庵和可天飛意識到,單憑自己兩部的力量難以持久抗衡,於是加快了聯絡其他義軍的步伐。
他們派出的使者跋山涉水,前往陝北各地,向各路豪傑傳遞結盟抗明的信息。
在宜君縣,有一支小股義軍,首領是個年輕果敢的後生,名叫餘彌。
他聽聞郝臨庵、可天飛的來意後,欣然應允,當下就帶著自己的幾百號人趕來會合。
在葭州,還有一些零散的抗明武裝,平日裏各自為戰,聽聞能聯合起來對抗官軍,也紛紛響應。
一時間,各地義軍匯聚,人數達到數千之眾,勢力愈發壯大。
郝臨庵召集各部首領,在山中一處隱秘的穀地商討作戰大計。
他站在一塊巨石上,高聲說道:“各位兄弟,如今官軍勢大,但咱們人多心齊,隻要咱們相互配合,利用好這山川地形,定能讓洪承疇铩羽而歸。”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可天飛接著說:“咱們不能光守著這幾座山,得主動出擊,去攻打洪承疇的糧草轉運站,斷了他的後勤,他的大軍就不攻自破。”
眾人商議一番,定下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幾天後,一支由各路義軍混編的隊伍悄悄出發,向著官軍的糧草轉運站——渭源鎮奔去。
渭源鎮位於交通要道,囤積著大量糧草物資,由一支千人規模的官軍把守。
義軍們晝伏夜出,避開官軍的巡邏隊,逐漸逼近渭源鎮。
到達鎮外時,郝臨庵先派出一小股義軍佯裝攻城,吸引守軍注意力,其餘大部隊則從鎮後的一處廢棄水渠潛入。
這水渠早已幹涸,被雜草掩蓋,守軍並未留意。
義軍們悄無聲息地進入鎮內,先是解決了糧草庫附近的守衛,隨後放起大火。
一時間,整個渭源鎮火光衝天,糧草庫劈裏啪啦地燃燒起來。
官軍們發現中計,匆忙趕來救火,卻被義軍四麵夾擊。
這場突襲極為成功,義軍燒毀了大量糧草,還繳獲了不少兵器盔甲,隨後趁著夜色安全撤離。
洪承疇得知糧草被燒,大發雷霆,責令曹文詔限期剿滅義軍。
曹文詔無奈,隻能調整戰術,采取步步為營的策略,在山區各個要道修築堡壘,試圖將義軍困死在山裏。
他還組織了多支輕騎兵,不斷在山區巡邏,一旦發現義軍蹤跡,就迅速合圍。
郝臨庵和可天飛麵對新困境,又想出新對策。
他們組織義軍挖掘地道,連通各個山穀隱蔽處,方便轉移兵力。
同時,發動百姓在山上種植糧食,養殖牲畜,減少對山下物資的依賴。
此外,還時不時地對官軍堡壘發動佯攻,消耗他們的箭矢和精力。
一次,義軍對一座官軍堡壘發動大規模佯攻。
郝臨庵調集了上千名義軍,扛著雲梯、推著投石車,浩浩蕩蕩地衝向堡壘。堡壘內的官軍緊張起來,拚命放箭投石。
可義軍們衝到半途,突然佯裝敗退。官軍以為義軍膽怯,開門追擊,卻被埋伏在兩側的可天飛部殺得大敗,隻得退迴堡壘堅守。
隨著時間推移,山區裏的局勢越發僵持。
洪承疇不斷施壓,曹文詔雖攻勢不減,但始終無法給義軍致命一擊。
而義軍這邊,靠著頑強的意誌、靈活的戰術,以及百姓的支持,頑強堅守。
郝臨庵和可天飛還利用這段時間,訓練新兵,提升隊伍戰鬥力,等待著打破僵局、反敗為勝的時機。
此時,天下形勢也在悄然變化,其他地區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明朝政府疲於奔命,能投入到慶陽、環縣一帶的兵力漸漸受限。
郝臨庵敏銳察覺到這點,他對可天飛說:“朝廷如今分身乏術,咱們隻要再撐一陣子,等他們兵力一撤,就是咱們大反攻的時候。”
可天飛深以為然,加緊準備著新一輪的戰鬥部署,一場更大規模的較量,似乎已在醞釀之中。
在之後的日子裏,義軍一方麵繼續與困守堡壘的官軍周旋,時不時搞點突襲、破壞;
另一方麵,積極與外界聯係,吸納更多不滿明朝統治的百姓加入。
年輕的後生、走投無路的獵戶、流離失所的難民,紛紛匯聚到義軍旗下,讓這支隊伍愈發壯大。
他們心中懷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即便身處艱苦的深山,也從未熄滅抗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