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那會,大概是對三邊總督楊鶴的招撫情況不太放心,琢磨來琢磨去,大手一揮,就派了個宦官當欽差,大搖大擺地往陝西去督查了。
這宦官一到陝西,那陣仗可不小。
你想啊,他代表著天子呢,就好像是帶著尚方寶劍的“超級監工”。
當地的官員們一聽欽差要來,心裏都跟揣了隻小兔子似的,七上八下。
延安府的官員們更是忙得暈頭轉向,一個個跟熱鍋上的螞蟻,都想著在欽差麵前好好表現,爭取留個好印象,日後好加官晉爵啥的。
這欽差的隊伍還沒到呢,延安府就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城門外,馬車堵得水泄不通,那些來遲的馬車隻能在大街上幹瞪眼,車夫們苦著臉,車上的官員們無奈地撩起官服的下擺,小心翼翼地踩著積雪和馬糞,那模樣要多狼狽有多狼狽。
鉛灰色的天空下,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如雷鳴般轟響。
原來是欽差的騎兵隊伍到了,那氣勢洶洶的樣子,嚇得街道上的百姓們四處逃竄,雞飛狗跳的,好一陣騷亂。
王左掛這人,在這當口,眼睛跟探照燈似的,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確認周圍都是延安府的同僚後,才戰戰兢兢地翻身下馬。
王五和王皮子等降寇頭目也都被叫來湊數。
他們一群人把韁繩扔給手下,像一群跟屁蟲似的跟在王左掛身後,朝著宅院大門挪步。
“喲,我當是何方神聖呢,原來是你們這群招安的家夥。”
一個穿著青色官服的文官從馬車上跳下來,扯著嗓子喊道,“這可是欽差大人的地盤,你們懂不懂規矩,竟敢走在本大人前麵,是不是想挨板子啊?”
王左掛趕忙上前,點頭哈腰地賠不是:“劉同知,是在下疏忽了,您大人有大量,可別跟我們計較。”
劉同知卻不依不饒,翻著白眼說:“王大人,你這月的孝敬可沒給夠啊。你那些手下的安置,可把我累得腰酸背痛,你說說你,怎麽當的這差?”
王五一聽就火了,臉紅脖子粗地吼道:“你個貪官,製台大人明明說要給兄弟們安排好,路費糧種都被你們私吞了,田地也被霸占,你還有臉在這瞎咧咧!”
劉同知冷笑一聲,晃著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說:“你們這群賊寇,朝廷給了你們機會,還不知足,還想要這要那,哪有那麽多好事!”
王左掛生怕事情鬧大,急忙拉住王五,又向劉同知討好:“劉同知,我這兄弟不懂事,我這有個前宋的玉器,明兒個給您送去,您就高抬貴手吧。”
劉同知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揮揮手讓親隨趕走王五等人,自己大搖大擺地先進去了。
其他官員在旁邊瞧著熱鬧,哄笑成一團,也跟著進去了。
王左掛站在原地,氣得直跺腳,可又沒辦法,為了大局,也隻能忍氣吞聲,然後也跟著進入大廳。
宏偉敞亮的大廳之中,諸位官員依照各自的品階與地位,依次緩緩就座。
大廳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張精美的雕花梨木太師椅,椅背上鋪著華麗的錦緞坐墊,那便是為欽差大人預留的尊位。周圍的桌椅也皆為上好的木料所製,散發著淡淡的檀木香氣。
官員們身著顏色鮮豔、繡工精致的官服,袍角隨著他們的動作輕輕擺動,腰間的玉佩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他們或正襟危坐,表情嚴肅;或交頭接耳,低聲交談,言語間盡是對欽差大人此次前來的揣測與敬畏。
而王左掛等人,作為降寇之身,隻能默默走向大廳的末席。末席位於角落,光線略顯昏暗,桌椅也較為簡陋,與其他官員的座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左掛的臉上帶著一絲尷尬與無奈,他的腳步略顯沉重,每一步都仿佛有著千鈞之重。身後的王五等人則滿臉憤懣,眼睛裏燃燒著怒火,卻又不得不強壓著內心的不滿。
眾人皆屏息凝神,整個大廳寂靜無聲,唯有偶爾傳來的衣料摩擦聲。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如此清晰可聞。所有人都在靜靜地等待著欽差大人的到來,那將是決定他們命運走向、影響諸多事務發展的關鍵人物。
隨著一聲高唿“欽差大人到!”,原本安靜肅穆得近乎壓抑的大廳瞬間被打破了平靜。楊公公邁著小碎步,不緊不慢地從廳外走進來。他身著一襲華麗的宦官服飾,衣料上繡著精致的金線花紋,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光芒。他的臉上帶著一絲似有若無的傲慢笑容,眼神輕蔑地掃過眾人,仿佛在審視著自己的臣民。
他的身後,兩名侍從小心翼翼地捧著拂塵與香爐,爐中升騰起嫋嫋青煙,散發著淡雅的香氣,縈繞在他的周圍。楊公公徑直走向那早已準備好的正位太師椅,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故意拖出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大廳中迴蕩,彰顯著他至高無上的地位。
而此時的三邊總督楊鶴,早已站在一旁。
他身著官服,身姿挺拔,麵容卻略顯憔悴,眼眶深陷,眼神中透著一絲疲憊與憂慮。
他恭敬地低著頭,雙手抱拳行禮,一直等到楊公公穩穩地坐下,才敢稍稍抬起頭來。
他的額頭上有細微的汗珠滲出,不知是因為大廳中略顯悶熱的空氣,還是內心對此次欽差督查的緊張與不安。
大廳之中,眾人皆將目光聚焦於欽差楊公公與三邊總督楊鶴身上。
楊公公端坐在太師椅上,整了整那繡工精致的袍袖,麵色一沉,率先發難:“楊總督,這陝西亂局,你所主理的招撫事務怕是難辭其咎。如今匪患雖受招安,可地方仍不得安寧,你該如何向聖上交代?”
其聲音尖細,卻在這寂靜的大廳中如洪鍾般響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楊鶴聞言,神色凝重,趕忙上前幾步,撩袍跪地,抱拳行禮,言辭懇切:“公公,此中詳情還請容下官細細稟明。
招撫之事,本為化幹戈為玉帛,救百姓於水火,然實施之中,阻礙重重。錢糧物資未能足量撥付,安置之地亦多有紛爭,致使降眾心生不滿,實非下官有意懈怠。”
楊公公微微眯眼,目光如刀般在楊鶴身上刮過:“哼,莫要在此諸多借口。咱家聽聞,你對那些降寇太過仁慈,此般行事,豈不是有違朝廷威嚴?”
楊鶴額頭冷汗滲出,卻依舊鎮定作答:“公公有所不知,這些降眾若處置不善,恐再生變數。下官以為,恩威並施方為良策,先以寬仁待之,再徐徐圖之,使其徹底歸心,方能保陝西長治久安。”
楊公公冷笑一聲:“楊總督,你這想法雖好,可若是聖上怪罪下來,你我皆擔待不起。你且說,如今可有應對良策?”
楊鶴沉思片刻,抬頭迴道:“公公,下官欲即刻清查錢糧,重新調配物資,加強對降眾的管理與教化,令其編入民籍,勞作生息,同時增派兵力,以防不測。還望公公在聖上麵前美言幾句,給下官些許時日,定能扭轉局麵。”
楊公公凝視楊鶴良久,緩緩開口:“既如此,咱家便信你一迴。不過,你需得抓緊行事,莫要辜負了聖上的信任與咱家的一片苦心。”
楊鶴如蒙大赦,連聲道謝:“多謝公公成全,下官定鞠躬盡瘁,以報君恩。”
楊公公輕哼一聲,從座椅上站起,在廳中緩緩踱步,衣擺隨著步伐輕輕晃動。
“楊總督,你可莫要以為咱家是輕易便能糊弄過去的。這陝西的一草一木,聖上皆心係於此。”
他頓了頓,轉頭逼視著楊鶴,“你說安置降眾有諸多難處,那這其中是否有人中飽私囊,你可查得清楚?”
楊鶴心頭一凜,趕忙迴應:“公公,下官一直在暗中調查,隻是目前尚未有確鑿證據。但一旦發現,定當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楊公公走到楊鶴身旁,壓低聲音卻又字字清晰:“你要知道,朝廷之中,各方勢力皆在盯著這陝西之事。你若處置不好,那些彈劾你的奏章怕是會如雪片般飛向聖上的禦案。咱家雖能在聖上麵前為你說上幾句,但也需你自身行事無差。”
楊鶴恭敬地低下頭:“下官明白,定會倍加謹慎。還請公公指點,在這安撫民心方麵,可有什麽高見?”
楊公公仰起頭,思索片刻後說道:“民心者,國之根基。你當多施仁政,開倉放糧,興修水利,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朝廷的恩澤。至於那些降眾,不僅要管其溫飽,更要化其心性,可設學堂,教其禮儀道德,方為長久之計。”
楊鶴連連點頭:“公公所言極是,下官即刻安排人手去辦。隻是所需的錢糧物資,還望公公能在朝廷上為陝西多爭取些。”
楊公公坐迴椅子,手撫著扶手:“這事兒咱家自會考量,不過你也得先做出些成績來,讓咱家有話可說。若再無起色,休怪咱家無情。”
楊鶴再次抱拳行禮:“謹遵公公教誨,下官定全力以赴,不負所望。”
此時的大廳內,氣氛依舊凝重,眾人皆知,楊鶴麵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而陝西的命運,也在這一場對話之後,走向更加撲朔迷離的未來。
楊公公輕抬下巴,尖聲道:“去,將那王左掛等降官帶過來,咱家要親自問話。”侍從領命,匆匆走向大廳角落。
這宦官一到陝西,那陣仗可不小。
你想啊,他代表著天子呢,就好像是帶著尚方寶劍的“超級監工”。
當地的官員們一聽欽差要來,心裏都跟揣了隻小兔子似的,七上八下。
延安府的官員們更是忙得暈頭轉向,一個個跟熱鍋上的螞蟻,都想著在欽差麵前好好表現,爭取留個好印象,日後好加官晉爵啥的。
這欽差的隊伍還沒到呢,延安府就已經亂成一鍋粥了。
城門外,馬車堵得水泄不通,那些來遲的馬車隻能在大街上幹瞪眼,車夫們苦著臉,車上的官員們無奈地撩起官服的下擺,小心翼翼地踩著積雪和馬糞,那模樣要多狼狽有多狼狽。
鉛灰色的天空下,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如雷鳴般轟響。
原來是欽差的騎兵隊伍到了,那氣勢洶洶的樣子,嚇得街道上的百姓們四處逃竄,雞飛狗跳的,好一陣騷亂。
王左掛這人,在這當口,眼睛跟探照燈似的,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確認周圍都是延安府的同僚後,才戰戰兢兢地翻身下馬。
王五和王皮子等降寇頭目也都被叫來湊數。
他們一群人把韁繩扔給手下,像一群跟屁蟲似的跟在王左掛身後,朝著宅院大門挪步。
“喲,我當是何方神聖呢,原來是你們這群招安的家夥。”
一個穿著青色官服的文官從馬車上跳下來,扯著嗓子喊道,“這可是欽差大人的地盤,你們懂不懂規矩,竟敢走在本大人前麵,是不是想挨板子啊?”
王左掛趕忙上前,點頭哈腰地賠不是:“劉同知,是在下疏忽了,您大人有大量,可別跟我們計較。”
劉同知卻不依不饒,翻著白眼說:“王大人,你這月的孝敬可沒給夠啊。你那些手下的安置,可把我累得腰酸背痛,你說說你,怎麽當的這差?”
王五一聽就火了,臉紅脖子粗地吼道:“你個貪官,製台大人明明說要給兄弟們安排好,路費糧種都被你們私吞了,田地也被霸占,你還有臉在這瞎咧咧!”
劉同知冷笑一聲,晃著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說:“你們這群賊寇,朝廷給了你們機會,還不知足,還想要這要那,哪有那麽多好事!”
王左掛生怕事情鬧大,急忙拉住王五,又向劉同知討好:“劉同知,我這兄弟不懂事,我這有個前宋的玉器,明兒個給您送去,您就高抬貴手吧。”
劉同知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揮揮手讓親隨趕走王五等人,自己大搖大擺地先進去了。
其他官員在旁邊瞧著熱鬧,哄笑成一團,也跟著進去了。
王左掛站在原地,氣得直跺腳,可又沒辦法,為了大局,也隻能忍氣吞聲,然後也跟著進入大廳。
宏偉敞亮的大廳之中,諸位官員依照各自的品階與地位,依次緩緩就座。
大廳的正中央,擺放著一張精美的雕花梨木太師椅,椅背上鋪著華麗的錦緞坐墊,那便是為欽差大人預留的尊位。周圍的桌椅也皆為上好的木料所製,散發著淡淡的檀木香氣。
官員們身著顏色鮮豔、繡工精致的官服,袍角隨著他們的動作輕輕擺動,腰間的玉佩相互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他們或正襟危坐,表情嚴肅;或交頭接耳,低聲交談,言語間盡是對欽差大人此次前來的揣測與敬畏。
而王左掛等人,作為降寇之身,隻能默默走向大廳的末席。末席位於角落,光線略顯昏暗,桌椅也較為簡陋,與其他官員的座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左掛的臉上帶著一絲尷尬與無奈,他的腳步略顯沉重,每一步都仿佛有著千鈞之重。身後的王五等人則滿臉憤懣,眼睛裏燃燒著怒火,卻又不得不強壓著內心的不滿。
眾人皆屏息凝神,整個大廳寂靜無聲,唯有偶爾傳來的衣料摩擦聲。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如此清晰可聞。所有人都在靜靜地等待著欽差大人的到來,那將是決定他們命運走向、影響諸多事務發展的關鍵人物。
隨著一聲高唿“欽差大人到!”,原本安靜肅穆得近乎壓抑的大廳瞬間被打破了平靜。楊公公邁著小碎步,不緊不慢地從廳外走進來。他身著一襲華麗的宦官服飾,衣料上繡著精致的金線花紋,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耀眼光芒。他的臉上帶著一絲似有若無的傲慢笑容,眼神輕蔑地掃過眾人,仿佛在審視著自己的臣民。
他的身後,兩名侍從小心翼翼地捧著拂塵與香爐,爐中升騰起嫋嫋青煙,散發著淡雅的香氣,縈繞在他的周圍。楊公公徑直走向那早已準備好的正位太師椅,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故意拖出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大廳中迴蕩,彰顯著他至高無上的地位。
而此時的三邊總督楊鶴,早已站在一旁。
他身著官服,身姿挺拔,麵容卻略顯憔悴,眼眶深陷,眼神中透著一絲疲憊與憂慮。
他恭敬地低著頭,雙手抱拳行禮,一直等到楊公公穩穩地坐下,才敢稍稍抬起頭來。
他的額頭上有細微的汗珠滲出,不知是因為大廳中略顯悶熱的空氣,還是內心對此次欽差督查的緊張與不安。
大廳之中,眾人皆將目光聚焦於欽差楊公公與三邊總督楊鶴身上。
楊公公端坐在太師椅上,整了整那繡工精致的袍袖,麵色一沉,率先發難:“楊總督,這陝西亂局,你所主理的招撫事務怕是難辭其咎。如今匪患雖受招安,可地方仍不得安寧,你該如何向聖上交代?”
其聲音尖細,卻在這寂靜的大廳中如洪鍾般響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楊鶴聞言,神色凝重,趕忙上前幾步,撩袍跪地,抱拳行禮,言辭懇切:“公公,此中詳情還請容下官細細稟明。
招撫之事,本為化幹戈為玉帛,救百姓於水火,然實施之中,阻礙重重。錢糧物資未能足量撥付,安置之地亦多有紛爭,致使降眾心生不滿,實非下官有意懈怠。”
楊公公微微眯眼,目光如刀般在楊鶴身上刮過:“哼,莫要在此諸多借口。咱家聽聞,你對那些降寇太過仁慈,此般行事,豈不是有違朝廷威嚴?”
楊鶴額頭冷汗滲出,卻依舊鎮定作答:“公公有所不知,這些降眾若處置不善,恐再生變數。下官以為,恩威並施方為良策,先以寬仁待之,再徐徐圖之,使其徹底歸心,方能保陝西長治久安。”
楊公公冷笑一聲:“楊總督,你這想法雖好,可若是聖上怪罪下來,你我皆擔待不起。你且說,如今可有應對良策?”
楊鶴沉思片刻,抬頭迴道:“公公,下官欲即刻清查錢糧,重新調配物資,加強對降眾的管理與教化,令其編入民籍,勞作生息,同時增派兵力,以防不測。還望公公在聖上麵前美言幾句,給下官些許時日,定能扭轉局麵。”
楊公公凝視楊鶴良久,緩緩開口:“既如此,咱家便信你一迴。不過,你需得抓緊行事,莫要辜負了聖上的信任與咱家的一片苦心。”
楊鶴如蒙大赦,連聲道謝:“多謝公公成全,下官定鞠躬盡瘁,以報君恩。”
楊公公輕哼一聲,從座椅上站起,在廳中緩緩踱步,衣擺隨著步伐輕輕晃動。
“楊總督,你可莫要以為咱家是輕易便能糊弄過去的。這陝西的一草一木,聖上皆心係於此。”
他頓了頓,轉頭逼視著楊鶴,“你說安置降眾有諸多難處,那這其中是否有人中飽私囊,你可查得清楚?”
楊鶴心頭一凜,趕忙迴應:“公公,下官一直在暗中調查,隻是目前尚未有確鑿證據。但一旦發現,定當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楊公公走到楊鶴身旁,壓低聲音卻又字字清晰:“你要知道,朝廷之中,各方勢力皆在盯著這陝西之事。你若處置不好,那些彈劾你的奏章怕是會如雪片般飛向聖上的禦案。咱家雖能在聖上麵前為你說上幾句,但也需你自身行事無差。”
楊鶴恭敬地低下頭:“下官明白,定會倍加謹慎。還請公公指點,在這安撫民心方麵,可有什麽高見?”
楊公公仰起頭,思索片刻後說道:“民心者,國之根基。你當多施仁政,開倉放糧,興修水利,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朝廷的恩澤。至於那些降眾,不僅要管其溫飽,更要化其心性,可設學堂,教其禮儀道德,方為長久之計。”
楊鶴連連點頭:“公公所言極是,下官即刻安排人手去辦。隻是所需的錢糧物資,還望公公能在朝廷上為陝西多爭取些。”
楊公公坐迴椅子,手撫著扶手:“這事兒咱家自會考量,不過你也得先做出些成績來,讓咱家有話可說。若再無起色,休怪咱家無情。”
楊鶴再次抱拳行禮:“謹遵公公教誨,下官定全力以赴,不負所望。”
此時的大廳內,氣氛依舊凝重,眾人皆知,楊鶴麵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而陝西的命運,也在這一場對話之後,走向更加撲朔迷離的未來。
楊公公輕抬下巴,尖聲道:“去,將那王左掛等降官帶過來,咱家要親自問話。”侍從領命,匆匆走向大廳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