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參將王猛猛地站起身來,抱拳行禮,動作幹脆利落,聲音雄渾響亮如洪鍾:“大人,末將以為,這盜匪雖看似窮兇極惡,不可一世,但其中實則有諸多之人乃是因饑餓所迫。
為了生存才不得不踏上這條造反之路。若我們能有充足的糧食賑濟,給予他們一絲生存的希望與曙光,或許可使一部分人放下武器,重拾對朝廷的信任與忠誠,化幹戈為玉帛,平息這一場場禍亂。”
劉廣生聽了王猛的話,苦笑著緩緩搖頭,臉上滿是苦澀與無奈:“王將軍,本撫又何嚐不知你所言極是,此乃上上之策。
若能以糧食招安這些盜匪,使其迷途知返,自然是再好不過,既可拯救蒼生,又可平定亂局,一舉兩得。然這糧食究竟從何而來啊?
朝廷撥下的賑災糧款本就寥寥無幾,仿若涓涓細流,難以潤澤這幹涸龜裂的大地。而地方上曆經連番的災荒與動蕩,早已是十室九空,無餘糧可調,百姓們自身都在死亡邊緣苦苦掙紮,更無法提供多餘的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不過,本撫亦並非坐以待斃,束手無策。已上疏請求將延平三府的遼餉、帶徵緩至秋收,並適量減少現徵數額,如此一來,或可稍稍緩解百姓肩頭那沉重如山的負擔,為救災籌集些許錢糧。
同時,本撫還提議將撤驛站所省的錢用於救災,這些驛站平日裏耗費頗多,猶如碩鼠蛀蝕糧倉,若能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於賑濟災民,或許能在這絕境之中尋得一線生機,解這燃眉之急。
隻是朝廷能否應允,尚在未知之數,如今唯有在這困境之中苦苦支撐,翹首以盼轉機的降臨。”
眾人聽聞巡撫之言,皆默默無言,議事廳內仿若被一層沉重壓抑的陰霾所籠罩。
而固原城中,被陰沉沉的天空籠罩著,鉛灰色的雲層沉甸甸地壓在城頭,仿佛隨時都會坍塌下來。
這座城池在風雨中飄搖已久,城牆的磚石斑駁陸離,多處已有了裂痕,像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者,艱難地挺立著,抵禦著未知的災難。
城中的百姓們,個個麵容憔悴,眼神中滿是惶恐與不安,他們在這亂世之中,如螻蟻般苟延殘喘,不知道明天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
固原的兵營裏,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一群邊兵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軍裝破舊不堪,有的還打著補丁,臉上滿是胡茬,眼神中透著疲憊與憤懣。
“這日子可怎麽過啊?都半年了,軍餉還沒個足額的銀子。”一個麵容滄桑的老兵狠狠地捶了一下地麵,“家裏人還指望著這點餉銀糊口呢。”
“上頭到底在想什麽?我們在這苦寒之地戍守,連肚子都填不飽。”一個年輕的邊兵眼睛通紅,像是被憤怒與委屈充斥著。
“聽說外麵的農民起義鬧得越來越兇了,到處都在搶糧搶地。”另一個邊兵小聲地說道,聲音裏帶著一絲擔憂。
“哼!我們在這餓著肚子賣命,他們卻能揭竿而起找活路,這世道還有沒有天理了。”老兵咬著牙,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噴出來。
“就是,與其在這餓死,不如也反了!”一個性格莽撞的邊兵突然站起來,大聲吼道。
“你瘋了嗎?這可是造反,要殺頭的。”旁邊有人趕忙拉住他。
“殺頭?現在這樣和等死有什麽區別?”那莽撞的邊兵掙脫開來,“看看我們,像不像一群叫花子?”
眾人陷入了沉默,他們心裏都清楚,自己的生活已經陷入了極度的困苦與絕望之中。
而此時,農民起義的烽火在各地熊熊燃燒,那彌漫的硝煙與混亂的局勢,仿若成為了點燃他們心中怒火與絕望的導火索。
終於,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反了吧!”這聲音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邊兵們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衝向固原州庫。
州庫的守衛們看到這陣仗,嚇得腿都軟了。“你們……你們這是要幹什麽?這可是造反啊!”一個守衛顫抖著聲音喊道。
“滾開!我們隻是拿迴我們應得的。”一個邊兵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眼神兇狠。
邊兵們衝破了守衛的阻攔,湧入州庫。他們眼中閃爍著貪婪與憤怒的火焰,瘋狂地搶奪著財物。金銀財寶、糧食衣物,都成了他們爭搶的對象。
“哈哈,終於有銀子了,能讓家裏人過個好年了。”一個邊兵抱著一堆銀子,臉上露出扭曲的笑容。
“這些當官的,把錢都藏在這,讓我們挨餓。”另一個邊兵一邊往袋子裏裝糧食,一邊憤恨地說道。
而這些嘩變的士兵,在混亂與迷茫之中,大多選擇加入了農民起義隊伍。
在起義軍的營地中,首領王二正站在高處,望著前來投奔的邊兵。他身旁的軍師鍾光道說道:“頭領,這些邊兵都是有戰鬥經驗的,若能收歸麾下,我們的實力將大增。”
王二微微點頭:“但也要小心,他們剛嘩變而來,心思未必都穩。”
這時,幾個邊兵代表被帶了過來。“你們為何要加入我們?”王二目光冷峻地問道。
“我們在明軍裏已無活路,將軍威名遠揚,我們願追隨將軍,討個公道。”一個邊兵代表抱拳說道。
“哼!若隻是為了財物而來,我這可不留。”王二厲聲道。
“將軍放心,我們願與明軍死戰到底。”邊兵們紛紛表態。
隨著邊兵的加入,原本就如一鍋沸水般的局勢,瞬間變得更加混亂不堪,難以收拾。朝廷得知固原邊兵嘩變並加入起義軍後,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得可怕。“朕如此信任他們,他們竟敢嘩變造反,簡直罪不可恕。”
兵部尚書急忙出列:“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是要派兵鎮壓,不能讓叛亂蔓延。”
“那派誰去合適?”崇禎皇帝問道。
“洪承疇洪大人素有謀略,可擔此大任。”一位大臣推薦道。
“洪承疇?他能行嗎?這可不是小叛亂。”另一位大臣表示懷疑。
“陛下,洪承疇在軍事上頗有才能,且對朝廷忠心耿耿,定能平定叛亂。”兵部尚書堅定地說道。
洪承疇接到聖旨後,立刻開始集結兵力。在軍營中,他對著眾將士訓話:“此次固原之變,關乎我大明安危。那些嘩變之徒,背叛朝廷,勾結叛軍,我們必須將他們剿滅,以正國法。”
“大人,聽說叛軍中有不少是邊兵,作戰勇猛,我們可得小心。”一位將領提醒道。
“勇猛又如何?他們不忠不義,違背軍法,我們是正義之師,定能取勝。”洪承疇目光堅定,信心滿滿。
然而,局勢的發展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起義軍在得到邊兵的加入後,戰鬥力大增,他們四處出擊,攻城掠地。所到之處,明軍節節敗退。
在一次戰役中,洪承疇的軍隊與起義軍遭遇。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
“殺啊!為了大明!”明軍將士們奮勇向前。
“為了生存,為了公道!”起義軍也毫不退縮。
邊兵們在戰場上更是表現勇猛,他們熟悉明軍的戰術,往往能出其不意地攻擊。
“這些叛徒,竟然如此厲害。”洪承疇看著戰場上的局勢,眉頭緊皺。
而在後方的城鎮中,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
“這日子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啊?”一位老者望著滿目瘡痍的家園,老淚縱橫。
“都是這叛亂害的,朝廷也不管我們了。”一個婦人抱著孩子,哭訴著。
固原的嘩變,如同一場可怕的風暴席卷而來,所到之處,一片狼藉。無論是朝廷、軍隊,還是普通百姓,都被卷入了這命運的旋渦之中,難以自拔,隻能在這亂世中掙紮求生,等待著未知的命運裁決。
為了生存才不得不踏上這條造反之路。若我們能有充足的糧食賑濟,給予他們一絲生存的希望與曙光,或許可使一部分人放下武器,重拾對朝廷的信任與忠誠,化幹戈為玉帛,平息這一場場禍亂。”
劉廣生聽了王猛的話,苦笑著緩緩搖頭,臉上滿是苦澀與無奈:“王將軍,本撫又何嚐不知你所言極是,此乃上上之策。
若能以糧食招安這些盜匪,使其迷途知返,自然是再好不過,既可拯救蒼生,又可平定亂局,一舉兩得。然這糧食究竟從何而來啊?
朝廷撥下的賑災糧款本就寥寥無幾,仿若涓涓細流,難以潤澤這幹涸龜裂的大地。而地方上曆經連番的災荒與動蕩,早已是十室九空,無餘糧可調,百姓們自身都在死亡邊緣苦苦掙紮,更無法提供多餘的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不過,本撫亦並非坐以待斃,束手無策。已上疏請求將延平三府的遼餉、帶徵緩至秋收,並適量減少現徵數額,如此一來,或可稍稍緩解百姓肩頭那沉重如山的負擔,為救災籌集些許錢糧。
同時,本撫還提議將撤驛站所省的錢用於救災,這些驛站平日裏耗費頗多,猶如碩鼠蛀蝕糧倉,若能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於賑濟災民,或許能在這絕境之中尋得一線生機,解這燃眉之急。
隻是朝廷能否應允,尚在未知之數,如今唯有在這困境之中苦苦支撐,翹首以盼轉機的降臨。”
眾人聽聞巡撫之言,皆默默無言,議事廳內仿若被一層沉重壓抑的陰霾所籠罩。
而固原城中,被陰沉沉的天空籠罩著,鉛灰色的雲層沉甸甸地壓在城頭,仿佛隨時都會坍塌下來。
這座城池在風雨中飄搖已久,城牆的磚石斑駁陸離,多處已有了裂痕,像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者,艱難地挺立著,抵禦著未知的災難。
城中的百姓們,個個麵容憔悴,眼神中滿是惶恐與不安,他們在這亂世之中,如螻蟻般苟延殘喘,不知道明天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
固原的兵營裏,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一群邊兵圍坐在一起,他們的軍裝破舊不堪,有的還打著補丁,臉上滿是胡茬,眼神中透著疲憊與憤懣。
“這日子可怎麽過啊?都半年了,軍餉還沒個足額的銀子。”一個麵容滄桑的老兵狠狠地捶了一下地麵,“家裏人還指望著這點餉銀糊口呢。”
“上頭到底在想什麽?我們在這苦寒之地戍守,連肚子都填不飽。”一個年輕的邊兵眼睛通紅,像是被憤怒與委屈充斥著。
“聽說外麵的農民起義鬧得越來越兇了,到處都在搶糧搶地。”另一個邊兵小聲地說道,聲音裏帶著一絲擔憂。
“哼!我們在這餓著肚子賣命,他們卻能揭竿而起找活路,這世道還有沒有天理了。”老兵咬著牙,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噴出來。
“就是,與其在這餓死,不如也反了!”一個性格莽撞的邊兵突然站起來,大聲吼道。
“你瘋了嗎?這可是造反,要殺頭的。”旁邊有人趕忙拉住他。
“殺頭?現在這樣和等死有什麽區別?”那莽撞的邊兵掙脫開來,“看看我們,像不像一群叫花子?”
眾人陷入了沉默,他們心裏都清楚,自己的生活已經陷入了極度的困苦與絕望之中。
而此時,農民起義的烽火在各地熊熊燃燒,那彌漫的硝煙與混亂的局勢,仿若成為了點燃他們心中怒火與絕望的導火索。
終於,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反了吧!”這聲音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邊兵們如洶湧澎湃的潮水般衝向固原州庫。
州庫的守衛們看到這陣仗,嚇得腿都軟了。“你們……你們這是要幹什麽?這可是造反啊!”一個守衛顫抖著聲音喊道。
“滾開!我們隻是拿迴我們應得的。”一個邊兵揮舞著手中的兵器,眼神兇狠。
邊兵們衝破了守衛的阻攔,湧入州庫。他們眼中閃爍著貪婪與憤怒的火焰,瘋狂地搶奪著財物。金銀財寶、糧食衣物,都成了他們爭搶的對象。
“哈哈,終於有銀子了,能讓家裏人過個好年了。”一個邊兵抱著一堆銀子,臉上露出扭曲的笑容。
“這些當官的,把錢都藏在這,讓我們挨餓。”另一個邊兵一邊往袋子裏裝糧食,一邊憤恨地說道。
而這些嘩變的士兵,在混亂與迷茫之中,大多選擇加入了農民起義隊伍。
在起義軍的營地中,首領王二正站在高處,望著前來投奔的邊兵。他身旁的軍師鍾光道說道:“頭領,這些邊兵都是有戰鬥經驗的,若能收歸麾下,我們的實力將大增。”
王二微微點頭:“但也要小心,他們剛嘩變而來,心思未必都穩。”
這時,幾個邊兵代表被帶了過來。“你們為何要加入我們?”王二目光冷峻地問道。
“我們在明軍裏已無活路,將軍威名遠揚,我們願追隨將軍,討個公道。”一個邊兵代表抱拳說道。
“哼!若隻是為了財物而來,我這可不留。”王二厲聲道。
“將軍放心,我們願與明軍死戰到底。”邊兵們紛紛表態。
隨著邊兵的加入,原本就如一鍋沸水般的局勢,瞬間變得更加混亂不堪,難以收拾。朝廷得知固原邊兵嘩變並加入起義軍後,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臉色陰沉得可怕。“朕如此信任他們,他們竟敢嘩變造反,簡直罪不可恕。”
兵部尚書急忙出列:“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是要派兵鎮壓,不能讓叛亂蔓延。”
“那派誰去合適?”崇禎皇帝問道。
“洪承疇洪大人素有謀略,可擔此大任。”一位大臣推薦道。
“洪承疇?他能行嗎?這可不是小叛亂。”另一位大臣表示懷疑。
“陛下,洪承疇在軍事上頗有才能,且對朝廷忠心耿耿,定能平定叛亂。”兵部尚書堅定地說道。
洪承疇接到聖旨後,立刻開始集結兵力。在軍營中,他對著眾將士訓話:“此次固原之變,關乎我大明安危。那些嘩變之徒,背叛朝廷,勾結叛軍,我們必須將他們剿滅,以正國法。”
“大人,聽說叛軍中有不少是邊兵,作戰勇猛,我們可得小心。”一位將領提醒道。
“勇猛又如何?他們不忠不義,違背軍法,我們是正義之師,定能取勝。”洪承疇目光堅定,信心滿滿。
然而,局勢的發展卻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起義軍在得到邊兵的加入後,戰鬥力大增,他們四處出擊,攻城掠地。所到之處,明軍節節敗退。
在一次戰役中,洪承疇的軍隊與起義軍遭遇。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動地。
“殺啊!為了大明!”明軍將士們奮勇向前。
“為了生存,為了公道!”起義軍也毫不退縮。
邊兵們在戰場上更是表現勇猛,他們熟悉明軍的戰術,往往能出其不意地攻擊。
“這些叛徒,竟然如此厲害。”洪承疇看著戰場上的局勢,眉頭緊皺。
而在後方的城鎮中,百姓們更是苦不堪言。到處都是逃難的人群,哭聲、喊聲交織在一起。
“這日子什麽時候才是個頭啊?”一位老者望著滿目瘡痍的家園,老淚縱橫。
“都是這叛亂害的,朝廷也不管我們了。”一個婦人抱著孩子,哭訴著。
固原的嘩變,如同一場可怕的風暴席卷而來,所到之處,一片狼藉。無論是朝廷、軍隊,還是普通百姓,都被卷入了這命運的旋渦之中,難以自拔,隻能在這亂世中掙紮求生,等待著未知的命運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