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國皇宮,九宮二十院。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一座宮殿內房,早已年逾半百有過的竇皇,臉龐蒼白,須發淩亂,裸躺在龍榻上。
赤條條有點瘦的身體,翻滾一下,旁邊一陣混亂呻吟。
壓到什麽人了,伸手一摸,入手全是軟綿綿,彈性十足。眼睛努力微睜,一張丈餘的大榻上,橫七豎八躺著四五個裸體女子。混亂刹那間,玉肌藕腿,山丘溝壑,滿床旖旎。
竇皇身體無力,頭腦暈乎,有被掏空的感覺。努力也記憶不起昨夜翻雲覆雨幾迴。
“大胖。”竇皇努力叫出聲音。
外麵馬上一尖細的聲音迴答,“奴才在。”
一個胖嘟嘟的宦官推門進來,後麵跟著兩位宮女,一人手捧暖湯,一人捧著錦繡龍袍。
宦官胡大盤,竇皇平時直唿大胖。
床榻上的裸體女人們馬上蟋蟋嗦嗦爬起床,尋到衣物,退出房間外麵去穿戴了。
胡大盤接過宮女手中暖湯,細心給竇皇喂喝下去。這是靈藥熬製的補身湯,補救一下掏空的身體。
兩個宮女已經把幹淨的內衣和龍袍展開,待竇皇站起來,立即上下其手,為他穿戴完畢。
“上朝時間到了?”竇皇問道。
“群臣剛剛到齊。”胡大盤躬身道。
宮女抬進漱洗金盆絲巾。竇皇揮手示意不用,邁步出了房間。看起來靈藥湯水還是有效果的,他已經精神抖擻了。
有宮女捧著點心等候,竇皇胡亂吃了一些。
殿外有四個黃衣宦官,膀大腰圓,孔武有力,抬一獸皮轎椅。
竇皇出來了,跨步上了轎椅躺下。四人毫不費力把橋椅抬起放在肩膀上,健步如飛,直奔前麵奉天殿。
奉天殿,
文武百官已經到齊,整齊站列在殿中。嚴肅等待,沉默不語。
最前麵是左仆相程瑞廷,後麵是六部官員。
右仆相溫生由這些日子奉旨去巡查六郡了。
最右邊是大將軍連耀海,他是一名大宗師,臨清軍歸他管轄。
“皇上駕到。”有宦官叫道。
竇皇精神不錯,幾步上了鑾台,一屁股坐在龍椅上。
連耀海一眼看穿竇皇酒色虛空的身體狀態,眉頭微蹙。
大唐國明麵上強盛繁榮,實則國家虛空朝廷腐敗,各郡勢大養兵自重,隱隱有世家割地各自為政的趨勢。
皇帝縱欲無度,精力不行,卻又攬權不放,武斷獨行。已經有鄰國虎視眈眈。由於忌憚大唐有一位先天境界的國師,目前邊境隻有零星摩擦。
“有事稟奏。”竇皇強打精神道。
連耀海跨前一步,“右仆相溫大人訊鳥來信,信中要求朝廷派一個催糧官,或成立一新的部司,去各郡催糧。”
“催糧?哪裏需要糧食,邊境大軍嗎。”竇皇臉色有點嚴肅。大唐有三個大鄰國,申宋國,洛川國,大晉國。
最近邊境糾紛不斷,與申宋國邊境接壤的荊營郡有十五萬軍隊一位宗師鎮守,大晉國邊境也接壤青兗郡有十萬軍隊,一位宗師鎮守。
其實都是郡軍,朝廷負責軍糧和軍餉。
沒有發生戰爭,兩郡利用朝廷的錢糧,養肥壯大了軍隊。其他四郡意見很大,開始拖欠上供給朝廷的糧草和稅銀。
竇皇明白了,朝廷缺錢了。
“京都的十萬禁軍,五十萬防衛軍,每一年都要消耗上億的銀兩。加上朝廷百官,六部衙門,這兩年國庫已經入不敷出了。”程瑞廷上前奏道。
連耀海和程瑞廷互視一眼,還有國師府每年開支非常巨大,二人卻是不敢提,而且竇皇心中也有數。
“那就成立一個太倉司吧,等下眾人推舉人選,看看誰適合去擔任主官。”竇皇沉凝道。
下麵眾官員當即緘默無聲。無人敢去接這樣的差事。除了金梁郡受朝廷直接管轄,其他五郡守擁兵自重,根本不鳥朝廷命官。稍有不慎,下去後恐有性命之憂。
“四皇子可勝任,”有官員在下麵大聲奏道。這人肯定是大皇子與二皇子派係的官員。
馬上有官員站出來上奏反擊,“二皇子人格魅力早已傳揚,適合當任。”
百官很有默契把皇子當成目標。
四位皇子中,一直有皇儲之爭。
大皇子嫡長,名正言順,得到部分官員支持。三皇子氣宇軒昂,才智出類拔萃,也深受部分官員支持。
皇儲之爭就是大皇子與三皇子之間的爭鬥。
二皇子與大皇子親近,支持大皇子。同樣,四皇子是三皇子鐵杆支持。
四位皇子都不在殿上,估計今日朝事之後得到消息,肯定會暗地裏問候各位朝官。
“二殿下天生能爭善戰,半年前狩獵禮更是親手擊殺一隻獸王。”少卿官職的郎雄一本正經又捧一下二皇子。
郎雄白麵無須,故作恭維。百官都知道他站立在三皇子陣營。
眾官員想起半年前的狩獵禮。
此時,大閣士張良上前。竇皇心中一沉,此人難纏,上朝時經常當著眾人之麵,對他的懶政嚴加斥責。
竇皇不喜他,可張良廉政正直,名聲在外,竇皇不好對他太過。
“半年前的狩獵禮魁首乃是齊王府的世子。本官記得皇上好像沒有兌現諾言,給予齊王府世子封賜。”張良道。
“哦是嗎,朝中國事眾多,本皇疏忽了,下朝後補上。”竇皇漫不經心應付一句。暗罵郎雄沒事提狩獵禮幹嘛。
當初,他本來是想給自己一個皇子安排一個爵位,讓他出京都。四個皇子聚集京都,在朝廷上下拉幫結派,搞得京都烏煙瘴氣。
哪知他看不順眼的齊王府的世子,意外得到狩獵禮第一名。
竇皇看不得齊王府世子受封離開京都,去六郡逍遙自在,便故意遺忘了。
“皇上的行為給朝中其他人造成誤解,不少當朝大官落井下石,私下羞辱齊王府。”張良道。
竇皇驚訝問道,“誰那麽大膽?”他不相信,好歹也是竇氏皇親,掛著齊王的名,齊王在世與他是兄弟,後代跟他是叔侄。再說還有一個長公主護著。
“聽聞前些天在百花園,郎少卿黃太常的公子,故意扯下齊王府郡主的麵紗,讓郡主當眾出醜。”張良道。
齊王府郡主陰陽醜臉,朝廷上下,甚至半個京都人都知道。
郎雄像是被蛇咬了一口,想爭辯,卻又不知事件始末。底下黃太常也是猴急起來。
竇皇愣一下,“也許是年輕人嘻戲罷了。”張良再進逼一步,“皇族竇氏宗親不會如此作想。”
此事會給竇皇聲譽造成極壞影響,坐實竇皇對兄弟不睦。事關竇家榮譽,宗親族老會出麵。世家有傳統,不允許族內兄弟不睦。
張良身為大閣士,又是諫官,事情如果沒經過確認,他不會當著朝堂百官提起。
郎雄連忙上前致歉,表示若是確有其事,會上齊王府道歉。
黃太常也上前道歉。
“請皇上兌現承諾,給予齊王府世子封賜,維護皇家名聲。”張良不合時宜道。
竇皇像吞了個鴨蛋,難咽下。突然他靈機一動。
“那就任命竇長卿為太倉司大司農。狩獵禮第一,此人才能勝過二皇子和四皇子。”正愁沒人去催糧催錢呢。
百官全把眼睛往竇皇身上瞄,這是為皇子找到替死鬼了嗎。
張良咳嗽一下,“親王之子,恐怕身份不夠。”
“傳旨意,竇長卿世襲齊王侯爵之位,承齊王俸祿。”竇皇精神抖擻起來。
胡大盤連忙走上鑾座側邊案台,把聖旨鋪在文案上。負責寫字的文吏慢跑上去就坐,拿起擺放好的狼毫筆。
“六部之外單獨立太倉司,負責催收六郡之糧草稅銀。”竇皇很很興奮,等竇長卿幹不好,就有借口了。
簡單來說,就是朝廷成立一個催收司向各郡要糧要錢。
“太倉司具體編製和人員?”張良問。
“按照六部編製待遇,下設副司農,郎中,主事。官餉太倉司自己負責扣取。”竇皇的意思就是你自己養活自己。
“今年的戍邊軍隊,糧草一定要到位。稅銀要按時到國庫。事關國事,按旨意領賞罰。”
竇皇越說越得意,為自己的睿智頭腦所折服。
底下百官暗自誹謗,想把齊王府斬草除根就直接說,以為大家就看不明白嗎。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眾官員齊讚皇帝英明。還有很多朝政,於是繼續討論其他事宜。
這日,
齊王府,
“聖旨到。”大宦官胡大盤,身材圓滾,氣勢逼人。帶著兩位黃褂小宦官,一隊列禁軍護衛,來到了齊王府。
傳聞小時候太能吃,都是用大盤子吃飯,別名胡大盤。家道中落,父母無法忍受他的飯量,直接送進宮當太監。宮中登記名字,他直接用上胡大盤當自己正名。
接到下人急報,竇長卿大吃一驚,等他穿戴整齊,疾步出廂房。
齊王府大院,胡大盤站立院中,閉目養神。側邊黃衣小宦官,後麵一排禁軍。
“宣皇上旨意,竇長卿承襲齊王爵位,稱為親王。並且委任為太倉司大司農。”胡大盤宣讀完旨意,把黃卷皇旨遞給懵懵的竇長卿。
“恭喜親王爺,再恭喜大司農大人。”胡大盤笑著把臉龐一團肉都往上擠,眼睛眯成一條線。
瞧著胡大盤似笑非笑的臉色,竇長卿一時沒反應過來。
麵蒙輕紗竇婉兒聞訊已經匆忙趕到,她疾步來到胡大盤身邊,一恭身,“見過胡大人。”
“嗯,郡主。”胡大盤微微頷首。憑他竇皇眼前紅人,百官都得對他恭敬有加。眼前郡主還不在他眼裏。
“胡大人辛苦了。”竇婉兒把手中一疊銀票塞進胡大盤手中。
胡大盤臉色微鬆,手掌一動,感受一下銀票大小,竟然有兩千兩之巨。
滿是肥肉臉龐終於鬆弛下來,雙眼大睜精光四射。
“素聞郡主聰慧無比,果然百聞不如一見。”這次笑起來,麵容燦爛。
竇長卿連忙致歉,低聲詢問怎麽就皇恩浩蕩,天降富貴。
胡大盤瞥他一眼,看在兩千銀票份上,簡單把朝堂一幕敘述一遍。不等竇長卿兄妹迴味,轉身就走。
竇長卿兄妹恭敬把胡大盤送走,這才心懷忐忑迴到府邸中堂。
“到底是禍還是福?”竇長卿歎道。
“兄長隻有速去上任,再去請教長公主和父親舊識。必能爭取我們齊王府一線生機。”竇婉兒道。
竇長卿一臉羞愧,自己還不如妹妹意誌堅決。聽聞胡大盤的話,這齊王爵位還是因為自己妹妹拋頭露麵引起朝廷議論,而得到封賜。
“我必定不負齊王這個稱號。”竇長卿道。竇婉兒一臉欣慰。
京都,
川師巷,曹府。
今日曹橫沒有在鄒府當值,迴到了曹府休沐。
他詢問府門的老仆,親王爺有沒有來人來尋二公子。
老仆答沒有,曹橫眉頭一皺,讓他把周總管叫來。
周總管來到中堂 ,曹橫問他有沒有派人通知齊王府,曹元來了京都了。
周總管連忙迴答沒有,沒人吩咐他。
曹橫惱火,又不好大發脾氣。這周總管是楊氏從楊家帶過來的,目前曹府開支幾乎全是楊氏在操盤補貼。
“二公子呢?”
“二公子出去了。”
“迴來了叫他來見我。”
曹橫叮囑一下,便去看望兄長曹孟了。
曹元照例京都城內逛一圈,才迴到府邸,便被老仆上前囑咐,二太爺找他。
曹元直接去見曹橫。
曹橫正在堂屋曹孟身旁,為他把脈。曹元見禮。“祖父,叔祖。”
“可曾去齊王府見過世子?”曹橫問。
從語氣中可見他很是關心齊王府。旁邊的曹孟有點不滿,冷哼一聲。
“未曾。”曹元答道,見曹橫臉色有不滿,便又答道,“我已見過郡主。”
“哦,郡主如何。”
曹元正想要怎麽迴答,門外有急促腳步聲,曹探楊氏的聲音已經傳進來。
“父親大人,二叔”。曹探楊氏急忙跟曹孟曹橫見禮。
“何事慌急?”曹孟問。
“還不是二弟家曹元,置曹家前程不顧,肆意花費錢財。”楊氏幾乎哭訴道。
“求父親和叔叔做主。”楊氏悲哭 ,曹探一旁安慰。
還是那一萬多銀兩的事。
曹孟很無語,之前怎麽沒發現嫡子這麽偽善自私。
曹橫冷漠問道,“一萬多銀兩能買到什麽官位?”
曹探連忙迴答,“婦兄在朝廷幸好信息靈通,昨日傳信,朝中新設太倉司,正需要不少文吏人手。曹凜已經聯絡好上官,可去太倉司當值一個倉儲主簿。”
楊氏之兄在朝廷監察司內下屬機構任職都尉職位。
“太倉司?”曹孟之前未聞朝中有這部司。看來是新增加的朝廷機構。
“工部之外另外設一司,太倉司。負責糧草稅銀”。曹探道。
曹元暗暗膩歪,自己兒子想要官職,自己出錢嘛。自家妻兄不是家大業大,怎麽不去求助,老是盯著自己。
曹橫也是這麽想,說道,“楊家家道殷富,可先求得幫襯一二。”
楊氏差點叫起來,“這是咱們曹家的事,怎麽去找楊家。而且曹家有現在有這筆銀兩。”
轉頭看著曹元,“你該為曹家出一份力,盡一份責任。趕緊把銀票拿出來,不然你哥就要錯失良機,曹府要失去這個機會。”
“恩?”曹元目瞪口呆,無言以對。
“之前你們一家子不是一直在楊家,楊家不是很看重曹凜?”曹橫冷漠道。
看到之前一直不理曹府之事的二叔,突然為曹元發聲,曹探楊氏有點不滿。
“曹凜得到官職,曹家就能留住這個府邸。這是為了我們曹家。”曹探言明重點。
“曹家如今後起之秀,隻有嫡子曹凜了。”說完瞥一眼曹元,意思是曹元沒上過書塾,也沒考過功名,沒有前途,不可能為官了。而且曹凜還是嫡子,理應當為他鋪路。
眾人靜默不語,好像說的也真是那麽一迴事。目前曹家隻有這個府邸,隻有後人在朝中任職一官半職,才能留下這個府邸。目前好像隻有曹凜買到一個官職這條路。
曹元暗想,早知道就不來京都了。迴屏南縣,或是呆在長冀郡郡城,口袋銀票有一萬多銀兩,活的不開心嗎。
曹孟精神萎靡,有氣無力道,“我這有些銀兩,你二叔也有點積蓄,先拿去,在去楊府借點。就別去打你二弟一家的主意了。”
他對自己長子很是失望,“這個府邸不要也罷。”府邸是死的,人是活的,後輩有能力,難道少的了一個府邸。曹家淪落至此,他已經心灰意冷。
曹橫聽到自己兄長這麽說,也就不提異議,“我這裏有五千兩,等下給你們拿出來。”
曹探夫婦意外驚喜又很是失望,齊齊怨恨看著曹元。
曹元本想考慮是不是也拿一部分銀票,見二人眼神,就一言不發了。
曹孟閉目養神一會,問道,“朝廷哪位官員領職太倉司?”
曹探夫婦這下尷尬了,瞥一眼曹元。之前有齊王府派人來尋曹元,曹橫又讓他們派人去齊王府迴話,他們都沒迴話。不過他們不認為曹元一個一直生活在偏遠縣城的窮小子,能和齊王府拉扯到什麽關係。
“齊王上任太倉司司大司農。”曹探小聲迴話道。
“哪位齊王?”曹橫不解問道。
曹探隻好詳細迴答,“當今皇上下旨,原來齊王府世子承襲齊王侯爵之位,並且任命為大司農,統領太倉司司。”
“什麽!齊親王府侯爵之位傳下來了。”曹橫激動大聲道。
曹元與曹探夫婦很奇怪他為何激動。曹孟卻是深知緣故,長長的歎一口氣。
曹元此時也反應過來,齊王府不就是竇婉兒竇長卿兄妹倆,那麽竇長卿現在是親王爺了,而且還任職大司農大官職。
“並非好事,沒那麽簡單。”曹孟自言自語道。
曹橫一聽,臉龐逐漸嚴肅起來。
曹探楊氏不語看著現場幾人,提起齊王府,個個神情古怪。齊王府與曹府牽涉太多,曹府就是因為齊王府而沒落。
外麵一陣急促腳步聲,是老仆慢跑進來了。
“老爺,老爺。”老仆氣喘籲籲。從沒見過他這麽急。
“什麽事。”曹探問。
“郡主來訪,齊王府郡主來訪。”屋內所有人動容,曹橫站起來。
“說是拜訪曹元公子!”老仆補一句話。
一座宮殿內房,早已年逾半百有過的竇皇,臉龐蒼白,須發淩亂,裸躺在龍榻上。
赤條條有點瘦的身體,翻滾一下,旁邊一陣混亂呻吟。
壓到什麽人了,伸手一摸,入手全是軟綿綿,彈性十足。眼睛努力微睜,一張丈餘的大榻上,橫七豎八躺著四五個裸體女子。混亂刹那間,玉肌藕腿,山丘溝壑,滿床旖旎。
竇皇身體無力,頭腦暈乎,有被掏空的感覺。努力也記憶不起昨夜翻雲覆雨幾迴。
“大胖。”竇皇努力叫出聲音。
外麵馬上一尖細的聲音迴答,“奴才在。”
一個胖嘟嘟的宦官推門進來,後麵跟著兩位宮女,一人手捧暖湯,一人捧著錦繡龍袍。
宦官胡大盤,竇皇平時直唿大胖。
床榻上的裸體女人們馬上蟋蟋嗦嗦爬起床,尋到衣物,退出房間外麵去穿戴了。
胡大盤接過宮女手中暖湯,細心給竇皇喂喝下去。這是靈藥熬製的補身湯,補救一下掏空的身體。
兩個宮女已經把幹淨的內衣和龍袍展開,待竇皇站起來,立即上下其手,為他穿戴完畢。
“上朝時間到了?”竇皇問道。
“群臣剛剛到齊。”胡大盤躬身道。
宮女抬進漱洗金盆絲巾。竇皇揮手示意不用,邁步出了房間。看起來靈藥湯水還是有效果的,他已經精神抖擻了。
有宮女捧著點心等候,竇皇胡亂吃了一些。
殿外有四個黃衣宦官,膀大腰圓,孔武有力,抬一獸皮轎椅。
竇皇出來了,跨步上了轎椅躺下。四人毫不費力把橋椅抬起放在肩膀上,健步如飛,直奔前麵奉天殿。
奉天殿,
文武百官已經到齊,整齊站列在殿中。嚴肅等待,沉默不語。
最前麵是左仆相程瑞廷,後麵是六部官員。
右仆相溫生由這些日子奉旨去巡查六郡了。
最右邊是大將軍連耀海,他是一名大宗師,臨清軍歸他管轄。
“皇上駕到。”有宦官叫道。
竇皇精神不錯,幾步上了鑾台,一屁股坐在龍椅上。
連耀海一眼看穿竇皇酒色虛空的身體狀態,眉頭微蹙。
大唐國明麵上強盛繁榮,實則國家虛空朝廷腐敗,各郡勢大養兵自重,隱隱有世家割地各自為政的趨勢。
皇帝縱欲無度,精力不行,卻又攬權不放,武斷獨行。已經有鄰國虎視眈眈。由於忌憚大唐有一位先天境界的國師,目前邊境隻有零星摩擦。
“有事稟奏。”竇皇強打精神道。
連耀海跨前一步,“右仆相溫大人訊鳥來信,信中要求朝廷派一個催糧官,或成立一新的部司,去各郡催糧。”
“催糧?哪裏需要糧食,邊境大軍嗎。”竇皇臉色有點嚴肅。大唐有三個大鄰國,申宋國,洛川國,大晉國。
最近邊境糾紛不斷,與申宋國邊境接壤的荊營郡有十五萬軍隊一位宗師鎮守,大晉國邊境也接壤青兗郡有十萬軍隊,一位宗師鎮守。
其實都是郡軍,朝廷負責軍糧和軍餉。
沒有發生戰爭,兩郡利用朝廷的錢糧,養肥壯大了軍隊。其他四郡意見很大,開始拖欠上供給朝廷的糧草和稅銀。
竇皇明白了,朝廷缺錢了。
“京都的十萬禁軍,五十萬防衛軍,每一年都要消耗上億的銀兩。加上朝廷百官,六部衙門,這兩年國庫已經入不敷出了。”程瑞廷上前奏道。
連耀海和程瑞廷互視一眼,還有國師府每年開支非常巨大,二人卻是不敢提,而且竇皇心中也有數。
“那就成立一個太倉司吧,等下眾人推舉人選,看看誰適合去擔任主官。”竇皇沉凝道。
下麵眾官員當即緘默無聲。無人敢去接這樣的差事。除了金梁郡受朝廷直接管轄,其他五郡守擁兵自重,根本不鳥朝廷命官。稍有不慎,下去後恐有性命之憂。
“四皇子可勝任,”有官員在下麵大聲奏道。這人肯定是大皇子與二皇子派係的官員。
馬上有官員站出來上奏反擊,“二皇子人格魅力早已傳揚,適合當任。”
百官很有默契把皇子當成目標。
四位皇子中,一直有皇儲之爭。
大皇子嫡長,名正言順,得到部分官員支持。三皇子氣宇軒昂,才智出類拔萃,也深受部分官員支持。
皇儲之爭就是大皇子與三皇子之間的爭鬥。
二皇子與大皇子親近,支持大皇子。同樣,四皇子是三皇子鐵杆支持。
四位皇子都不在殿上,估計今日朝事之後得到消息,肯定會暗地裏問候各位朝官。
“二殿下天生能爭善戰,半年前狩獵禮更是親手擊殺一隻獸王。”少卿官職的郎雄一本正經又捧一下二皇子。
郎雄白麵無須,故作恭維。百官都知道他站立在三皇子陣營。
眾官員想起半年前的狩獵禮。
此時,大閣士張良上前。竇皇心中一沉,此人難纏,上朝時經常當著眾人之麵,對他的懶政嚴加斥責。
竇皇不喜他,可張良廉政正直,名聲在外,竇皇不好對他太過。
“半年前的狩獵禮魁首乃是齊王府的世子。本官記得皇上好像沒有兌現諾言,給予齊王府世子封賜。”張良道。
“哦是嗎,朝中國事眾多,本皇疏忽了,下朝後補上。”竇皇漫不經心應付一句。暗罵郎雄沒事提狩獵禮幹嘛。
當初,他本來是想給自己一個皇子安排一個爵位,讓他出京都。四個皇子聚集京都,在朝廷上下拉幫結派,搞得京都烏煙瘴氣。
哪知他看不順眼的齊王府的世子,意外得到狩獵禮第一名。
竇皇看不得齊王府世子受封離開京都,去六郡逍遙自在,便故意遺忘了。
“皇上的行為給朝中其他人造成誤解,不少當朝大官落井下石,私下羞辱齊王府。”張良道。
竇皇驚訝問道,“誰那麽大膽?”他不相信,好歹也是竇氏皇親,掛著齊王的名,齊王在世與他是兄弟,後代跟他是叔侄。再說還有一個長公主護著。
“聽聞前些天在百花園,郎少卿黃太常的公子,故意扯下齊王府郡主的麵紗,讓郡主當眾出醜。”張良道。
齊王府郡主陰陽醜臉,朝廷上下,甚至半個京都人都知道。
郎雄像是被蛇咬了一口,想爭辯,卻又不知事件始末。底下黃太常也是猴急起來。
竇皇愣一下,“也許是年輕人嘻戲罷了。”張良再進逼一步,“皇族竇氏宗親不會如此作想。”
此事會給竇皇聲譽造成極壞影響,坐實竇皇對兄弟不睦。事關竇家榮譽,宗親族老會出麵。世家有傳統,不允許族內兄弟不睦。
張良身為大閣士,又是諫官,事情如果沒經過確認,他不會當著朝堂百官提起。
郎雄連忙上前致歉,表示若是確有其事,會上齊王府道歉。
黃太常也上前道歉。
“請皇上兌現承諾,給予齊王府世子封賜,維護皇家名聲。”張良不合時宜道。
竇皇像吞了個鴨蛋,難咽下。突然他靈機一動。
“那就任命竇長卿為太倉司大司農。狩獵禮第一,此人才能勝過二皇子和四皇子。”正愁沒人去催糧催錢呢。
百官全把眼睛往竇皇身上瞄,這是為皇子找到替死鬼了嗎。
張良咳嗽一下,“親王之子,恐怕身份不夠。”
“傳旨意,竇長卿世襲齊王侯爵之位,承齊王俸祿。”竇皇精神抖擻起來。
胡大盤連忙走上鑾座側邊案台,把聖旨鋪在文案上。負責寫字的文吏慢跑上去就坐,拿起擺放好的狼毫筆。
“六部之外單獨立太倉司,負責催收六郡之糧草稅銀。”竇皇很很興奮,等竇長卿幹不好,就有借口了。
簡單來說,就是朝廷成立一個催收司向各郡要糧要錢。
“太倉司具體編製和人員?”張良問。
“按照六部編製待遇,下設副司農,郎中,主事。官餉太倉司自己負責扣取。”竇皇的意思就是你自己養活自己。
“今年的戍邊軍隊,糧草一定要到位。稅銀要按時到國庫。事關國事,按旨意領賞罰。”
竇皇越說越得意,為自己的睿智頭腦所折服。
底下百官暗自誹謗,想把齊王府斬草除根就直接說,以為大家就看不明白嗎。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眾官員齊讚皇帝英明。還有很多朝政,於是繼續討論其他事宜。
這日,
齊王府,
“聖旨到。”大宦官胡大盤,身材圓滾,氣勢逼人。帶著兩位黃褂小宦官,一隊列禁軍護衛,來到了齊王府。
傳聞小時候太能吃,都是用大盤子吃飯,別名胡大盤。家道中落,父母無法忍受他的飯量,直接送進宮當太監。宮中登記名字,他直接用上胡大盤當自己正名。
接到下人急報,竇長卿大吃一驚,等他穿戴整齊,疾步出廂房。
齊王府大院,胡大盤站立院中,閉目養神。側邊黃衣小宦官,後麵一排禁軍。
“宣皇上旨意,竇長卿承襲齊王爵位,稱為親王。並且委任為太倉司大司農。”胡大盤宣讀完旨意,把黃卷皇旨遞給懵懵的竇長卿。
“恭喜親王爺,再恭喜大司農大人。”胡大盤笑著把臉龐一團肉都往上擠,眼睛眯成一條線。
瞧著胡大盤似笑非笑的臉色,竇長卿一時沒反應過來。
麵蒙輕紗竇婉兒聞訊已經匆忙趕到,她疾步來到胡大盤身邊,一恭身,“見過胡大人。”
“嗯,郡主。”胡大盤微微頷首。憑他竇皇眼前紅人,百官都得對他恭敬有加。眼前郡主還不在他眼裏。
“胡大人辛苦了。”竇婉兒把手中一疊銀票塞進胡大盤手中。
胡大盤臉色微鬆,手掌一動,感受一下銀票大小,竟然有兩千兩之巨。
滿是肥肉臉龐終於鬆弛下來,雙眼大睜精光四射。
“素聞郡主聰慧無比,果然百聞不如一見。”這次笑起來,麵容燦爛。
竇長卿連忙致歉,低聲詢問怎麽就皇恩浩蕩,天降富貴。
胡大盤瞥他一眼,看在兩千銀票份上,簡單把朝堂一幕敘述一遍。不等竇長卿兄妹迴味,轉身就走。
竇長卿兄妹恭敬把胡大盤送走,這才心懷忐忑迴到府邸中堂。
“到底是禍還是福?”竇長卿歎道。
“兄長隻有速去上任,再去請教長公主和父親舊識。必能爭取我們齊王府一線生機。”竇婉兒道。
竇長卿一臉羞愧,自己還不如妹妹意誌堅決。聽聞胡大盤的話,這齊王爵位還是因為自己妹妹拋頭露麵引起朝廷議論,而得到封賜。
“我必定不負齊王這個稱號。”竇長卿道。竇婉兒一臉欣慰。
京都,
川師巷,曹府。
今日曹橫沒有在鄒府當值,迴到了曹府休沐。
他詢問府門的老仆,親王爺有沒有來人來尋二公子。
老仆答沒有,曹橫眉頭一皺,讓他把周總管叫來。
周總管來到中堂 ,曹橫問他有沒有派人通知齊王府,曹元來了京都了。
周總管連忙迴答沒有,沒人吩咐他。
曹橫惱火,又不好大發脾氣。這周總管是楊氏從楊家帶過來的,目前曹府開支幾乎全是楊氏在操盤補貼。
“二公子呢?”
“二公子出去了。”
“迴來了叫他來見我。”
曹橫叮囑一下,便去看望兄長曹孟了。
曹元照例京都城內逛一圈,才迴到府邸,便被老仆上前囑咐,二太爺找他。
曹元直接去見曹橫。
曹橫正在堂屋曹孟身旁,為他把脈。曹元見禮。“祖父,叔祖。”
“可曾去齊王府見過世子?”曹橫問。
從語氣中可見他很是關心齊王府。旁邊的曹孟有點不滿,冷哼一聲。
“未曾。”曹元答道,見曹橫臉色有不滿,便又答道,“我已見過郡主。”
“哦,郡主如何。”
曹元正想要怎麽迴答,門外有急促腳步聲,曹探楊氏的聲音已經傳進來。
“父親大人,二叔”。曹探楊氏急忙跟曹孟曹橫見禮。
“何事慌急?”曹孟問。
“還不是二弟家曹元,置曹家前程不顧,肆意花費錢財。”楊氏幾乎哭訴道。
“求父親和叔叔做主。”楊氏悲哭 ,曹探一旁安慰。
還是那一萬多銀兩的事。
曹孟很無語,之前怎麽沒發現嫡子這麽偽善自私。
曹橫冷漠問道,“一萬多銀兩能買到什麽官位?”
曹探連忙迴答,“婦兄在朝廷幸好信息靈通,昨日傳信,朝中新設太倉司,正需要不少文吏人手。曹凜已經聯絡好上官,可去太倉司當值一個倉儲主簿。”
楊氏之兄在朝廷監察司內下屬機構任職都尉職位。
“太倉司?”曹孟之前未聞朝中有這部司。看來是新增加的朝廷機構。
“工部之外另外設一司,太倉司。負責糧草稅銀”。曹探道。
曹元暗暗膩歪,自己兒子想要官職,自己出錢嘛。自家妻兄不是家大業大,怎麽不去求助,老是盯著自己。
曹橫也是這麽想,說道,“楊家家道殷富,可先求得幫襯一二。”
楊氏差點叫起來,“這是咱們曹家的事,怎麽去找楊家。而且曹家有現在有這筆銀兩。”
轉頭看著曹元,“你該為曹家出一份力,盡一份責任。趕緊把銀票拿出來,不然你哥就要錯失良機,曹府要失去這個機會。”
“恩?”曹元目瞪口呆,無言以對。
“之前你們一家子不是一直在楊家,楊家不是很看重曹凜?”曹橫冷漠道。
看到之前一直不理曹府之事的二叔,突然為曹元發聲,曹探楊氏有點不滿。
“曹凜得到官職,曹家就能留住這個府邸。這是為了我們曹家。”曹探言明重點。
“曹家如今後起之秀,隻有嫡子曹凜了。”說完瞥一眼曹元,意思是曹元沒上過書塾,也沒考過功名,沒有前途,不可能為官了。而且曹凜還是嫡子,理應當為他鋪路。
眾人靜默不語,好像說的也真是那麽一迴事。目前曹家隻有這個府邸,隻有後人在朝中任職一官半職,才能留下這個府邸。目前好像隻有曹凜買到一個官職這條路。
曹元暗想,早知道就不來京都了。迴屏南縣,或是呆在長冀郡郡城,口袋銀票有一萬多銀兩,活的不開心嗎。
曹孟精神萎靡,有氣無力道,“我這有些銀兩,你二叔也有點積蓄,先拿去,在去楊府借點。就別去打你二弟一家的主意了。”
他對自己長子很是失望,“這個府邸不要也罷。”府邸是死的,人是活的,後輩有能力,難道少的了一個府邸。曹家淪落至此,他已經心灰意冷。
曹橫聽到自己兄長這麽說,也就不提異議,“我這裏有五千兩,等下給你們拿出來。”
曹探夫婦意外驚喜又很是失望,齊齊怨恨看著曹元。
曹元本想考慮是不是也拿一部分銀票,見二人眼神,就一言不發了。
曹孟閉目養神一會,問道,“朝廷哪位官員領職太倉司?”
曹探夫婦這下尷尬了,瞥一眼曹元。之前有齊王府派人來尋曹元,曹橫又讓他們派人去齊王府迴話,他們都沒迴話。不過他們不認為曹元一個一直生活在偏遠縣城的窮小子,能和齊王府拉扯到什麽關係。
“齊王上任太倉司司大司農。”曹探小聲迴話道。
“哪位齊王?”曹橫不解問道。
曹探隻好詳細迴答,“當今皇上下旨,原來齊王府世子承襲齊王侯爵之位,並且任命為大司農,統領太倉司司。”
“什麽!齊親王府侯爵之位傳下來了。”曹橫激動大聲道。
曹元與曹探夫婦很奇怪他為何激動。曹孟卻是深知緣故,長長的歎一口氣。
曹元此時也反應過來,齊王府不就是竇婉兒竇長卿兄妹倆,那麽竇長卿現在是親王爺了,而且還任職大司農大官職。
“並非好事,沒那麽簡單。”曹孟自言自語道。
曹橫一聽,臉龐逐漸嚴肅起來。
曹探楊氏不語看著現場幾人,提起齊王府,個個神情古怪。齊王府與曹府牽涉太多,曹府就是因為齊王府而沒落。
外麵一陣急促腳步聲,是老仆慢跑進來了。
“老爺,老爺。”老仆氣喘籲籲。從沒見過他這麽急。
“什麽事。”曹探問。
“郡主來訪,齊王府郡主來訪。”屋內所有人動容,曹橫站起來。
“說是拜訪曹元公子!”老仆補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