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細細打量著雪兒,見她神色如常,並無絲毫異樣,便又耐心叮囑了一番,這才放心地邁出家門。
他腳步匆匆,徑直朝著大伯楊建豪家走去。抵達大伯家門前,楊明抬手,輕輕叩響了那扇木門。不多時,一陣由遠及近的腳步聲傳來,緊接著,伯母虞含香的聲音從門後響起。伴隨著吱呀一聲,門緩緩打開,伯母見是楊明,臉上瞬間綻放出笑容,旋即轉頭朝著院子裏高聲喊道:“當家的,小明來了!”
在伯母的熱情引領下,楊明滿臉笑意,趕忙說道:“伯母,您可千萬別這麽客氣,哪能勞動伯父出來迎接我呢。”說話間,他們已來到堂屋前。就在這時,大伯楊建豪正好從屋內迎麵走出,看到楊明,大伯熱情招唿道:“喲,小明來了!快,快進來屋裏說話。”
叔侄二人相繼落座後,伯母虞含香貼心地端來茶水,簡單打了聲招唿,便輕輕退出了房間。
楊建豪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開口問道:“小明啊,你這次特意過來,是不是有啥事兒呀?”
楊明挺直身子,神色認真,沒有一絲多餘的客套,直言道:“伯父,龍城馬上就要建成了,關於新國的諸多事宜,我心裏有些想法,特來向伯父您討教一二。”
楊建豪聽聞此言,先是一怔,而後怔怔地看著楊明,說道:“小明啊,這自立一國可不是小事兒,你理應多和柳大人商議。我不過就是個普通老百姓,哪懂這些國家大事啊?”
楊明對此早有預料,臉上笑意未減,說道:“伯父,您可千萬別妄自菲薄。就說咱們平樂村,在您的精心治理下,如今井井有條。自從解決了之前的呂家,村裏男女老少,哪個不是對您信服有加,唯命是從?其實啊,治國和治村道理相通,世人常說家、國、天下,本質並無不同,不過是涉及的人口數量有別罷了。”
楊建豪聽得極為專注,待楊明說完,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小明,不是伯父不想幫你,隻是……”
楊明見伯父麵露為難之色,趕忙接過話茬:“伯父,您無需顧慮太多。我就是想跟您一起商量探討,咱們都是一家人,要是您不幫我,我還能去找誰呢?”
楊建豪陷入了長久的沉默,目光在屋內的梁柱上緩緩遊移,似乎在內心深處反複權衡著什麽。良久,他微微歎了口氣,說道:“小明,既然你都把話說到這份兒上了,伯父也不再推辭。不過你得知道,這治國之事,那可是千頭萬緒,遠比治理一個村子複雜太多了。就拿賦稅來說吧,要是收多了,百姓們承受不住,容易心生怨恨;可要是收少了,國家又沒有足夠的財力去興辦各項事務,這其中的分寸實在是太難拿捏了。”
楊明神情嚴肅,認真地點點頭,眼中滿是專注,說道:“伯父所言極是,我也深知此事艱難。依我看,咱們可以先對龍城周邊的村落展開詳細調查,深入了解百姓們的生計狀況,然後再依據實際情況製定合理的賦稅標準。而且,賦稅的種類不宜太過繁雜,越簡單清晰越好。對了,後世的稅收製度經過不斷改革調整,發展到最後,不再直接向個人征收,而是通過國家掌控的民生必需品來進行調控。”
楊建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的光芒,讚道:“你說的這個辦法,確實新穎又實用。不過,除了賦稅,還有律法也至關重要。一個國家要是沒有完善的律法,就好比房屋沒有梁柱,根本無法穩固。律法必須公正嚴明,不論貧富貴賤,隻要觸犯了律法,都必須受到相應的懲處。但同時,律法也不能過於嚴苛,不然會讓百姓們整天提心吊膽,從而失去對國家的信任。”
“伯父,您說得太對了。”楊明連忙附和道,“我打算召集一些有學識、明事理的人,大家一起商討律法的製定。律法肯定得有,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逐步完善。畢竟,於情於理這幾個字,說到底就是判斷是非的標準。”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愈發深入,氣氛也愈發熱烈。不知不覺間,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這時,伯母虞含香輕輕推開房門,端著幾盤熱氣騰騰的飯菜走了進來,笑著說道:“你們叔侄倆到底在聊啥呢,這都到飯點了。先別聊了,趕緊吃飯,有啥事吃完飯再說。”
楊建豪笑著擺了擺手,說道:“你先把飯菜放這兒吧,我們再聊一會兒,正說到關鍵處呢。”
虞含香無奈地笑了笑,搖搖頭,轉身又輕輕帶上房門出去了。
楊明接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說道:“伯父,關於官員的選拔,我想著,先讓楊家、柳家的人出麵,根據各自的能力和特長,出任各個職位。”
楊建豪輕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你這個辦法也有道理。畢竟咱們對自家人的品行知根知底,相對來說,不太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
“沒錯,我也是這麽考慮的。”楊明點頭說道,“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得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定期對官員進行考核和監督。不管是自家人還是外人,一旦發現有人違法亂紀,我們絕不能姑息遷就。”
隨著夜色越來越深,屋內的燭火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楊明和楊建豪的討論也接近尾聲。楊建豪看了一眼早已涼透的飯菜,略帶尷尬地朝楊明笑了笑,說道:“小明,你先坐會兒,我讓你伯母把飯菜熱一下,咱們吃點東西。”
此時,該說的事情都已說得差不多了,楊明站起身來,說道:“伯父,不必麻煩了。時間不早了,我也該迴去了。幾位叔叔那邊,就勞煩您迴頭跟他們商量商量,看看他們是什麽想法。要是沒別的事兒,我明天就準備動身前往鄴城了。三日後,龍城全麵完工,到時候我會派人來接伯父和叔叔們。”
楊建豪點頭表示應允,又熱情挽留了一番,楊明再三推辭後,這才告別大伯,踏上了迴家的路。
他腳步匆匆,徑直朝著大伯楊建豪家走去。抵達大伯家門前,楊明抬手,輕輕叩響了那扇木門。不多時,一陣由遠及近的腳步聲傳來,緊接著,伯母虞含香的聲音從門後響起。伴隨著吱呀一聲,門緩緩打開,伯母見是楊明,臉上瞬間綻放出笑容,旋即轉頭朝著院子裏高聲喊道:“當家的,小明來了!”
在伯母的熱情引領下,楊明滿臉笑意,趕忙說道:“伯母,您可千萬別這麽客氣,哪能勞動伯父出來迎接我呢。”說話間,他們已來到堂屋前。就在這時,大伯楊建豪正好從屋內迎麵走出,看到楊明,大伯熱情招唿道:“喲,小明來了!快,快進來屋裏說話。”
叔侄二人相繼落座後,伯母虞含香貼心地端來茶水,簡單打了聲招唿,便輕輕退出了房間。
楊建豪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開口問道:“小明啊,你這次特意過來,是不是有啥事兒呀?”
楊明挺直身子,神色認真,沒有一絲多餘的客套,直言道:“伯父,龍城馬上就要建成了,關於新國的諸多事宜,我心裏有些想法,特來向伯父您討教一二。”
楊建豪聽聞此言,先是一怔,而後怔怔地看著楊明,說道:“小明啊,這自立一國可不是小事兒,你理應多和柳大人商議。我不過就是個普通老百姓,哪懂這些國家大事啊?”
楊明對此早有預料,臉上笑意未減,說道:“伯父,您可千萬別妄自菲薄。就說咱們平樂村,在您的精心治理下,如今井井有條。自從解決了之前的呂家,村裏男女老少,哪個不是對您信服有加,唯命是從?其實啊,治國和治村道理相通,世人常說家、國、天下,本質並無不同,不過是涉及的人口數量有別罷了。”
楊建豪聽得極為專注,待楊明說完,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小明,不是伯父不想幫你,隻是……”
楊明見伯父麵露為難之色,趕忙接過話茬:“伯父,您無需顧慮太多。我就是想跟您一起商量探討,咱們都是一家人,要是您不幫我,我還能去找誰呢?”
楊建豪陷入了長久的沉默,目光在屋內的梁柱上緩緩遊移,似乎在內心深處反複權衡著什麽。良久,他微微歎了口氣,說道:“小明,既然你都把話說到這份兒上了,伯父也不再推辭。不過你得知道,這治國之事,那可是千頭萬緒,遠比治理一個村子複雜太多了。就拿賦稅來說吧,要是收多了,百姓們承受不住,容易心生怨恨;可要是收少了,國家又沒有足夠的財力去興辦各項事務,這其中的分寸實在是太難拿捏了。”
楊明神情嚴肅,認真地點點頭,眼中滿是專注,說道:“伯父所言極是,我也深知此事艱難。依我看,咱們可以先對龍城周邊的村落展開詳細調查,深入了解百姓們的生計狀況,然後再依據實際情況製定合理的賦稅標準。而且,賦稅的種類不宜太過繁雜,越簡單清晰越好。對了,後世的稅收製度經過不斷改革調整,發展到最後,不再直接向個人征收,而是通過國家掌控的民生必需品來進行調控。”
楊建豪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的光芒,讚道:“你說的這個辦法,確實新穎又實用。不過,除了賦稅,還有律法也至關重要。一個國家要是沒有完善的律法,就好比房屋沒有梁柱,根本無法穩固。律法必須公正嚴明,不論貧富貴賤,隻要觸犯了律法,都必須受到相應的懲處。但同時,律法也不能過於嚴苛,不然會讓百姓們整天提心吊膽,從而失去對國家的信任。”
“伯父,您說得太對了。”楊明連忙附和道,“我打算召集一些有學識、明事理的人,大家一起商討律法的製定。律法肯定得有,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逐步完善。畢竟,於情於理這幾個字,說到底就是判斷是非的標準。”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愈發深入,氣氛也愈發熱烈。不知不覺間,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這時,伯母虞含香輕輕推開房門,端著幾盤熱氣騰騰的飯菜走了進來,笑著說道:“你們叔侄倆到底在聊啥呢,這都到飯點了。先別聊了,趕緊吃飯,有啥事吃完飯再說。”
楊建豪笑著擺了擺手,說道:“你先把飯菜放這兒吧,我們再聊一會兒,正說到關鍵處呢。”
虞含香無奈地笑了笑,搖搖頭,轉身又輕輕帶上房門出去了。
楊明接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說道:“伯父,關於官員的選拔,我想著,先讓楊家、柳家的人出麵,根據各自的能力和特長,出任各個職位。”
楊建豪輕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你這個辦法也有道理。畢竟咱們對自家人的品行知根知底,相對來說,不太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
“沒錯,我也是這麽考慮的。”楊明點頭說道,“不過,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得設立專門的監察機構,定期對官員進行考核和監督。不管是自家人還是外人,一旦發現有人違法亂紀,我們絕不能姑息遷就。”
隨著夜色越來越深,屋內的燭火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楊明和楊建豪的討論也接近尾聲。楊建豪看了一眼早已涼透的飯菜,略帶尷尬地朝楊明笑了笑,說道:“小明,你先坐會兒,我讓你伯母把飯菜熱一下,咱們吃點東西。”
此時,該說的事情都已說得差不多了,楊明站起身來,說道:“伯父,不必麻煩了。時間不早了,我也該迴去了。幾位叔叔那邊,就勞煩您迴頭跟他們商量商量,看看他們是什麽想法。要是沒別的事兒,我明天就準備動身前往鄴城了。三日後,龍城全麵完工,到時候我會派人來接伯父和叔叔們。”
楊建豪點頭表示應允,又熱情挽留了一番,楊明再三推辭後,這才告別大伯,踏上了迴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