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新三皇同盟?
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作者:喜歡吃肯德基的公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爾曼尼亞—高盧戰爭結束後,高盧在西方大陸的霸主地位被日爾曼尼亞拉下神壇,兩國結成死仇。由於單憑高盧一個國家的力量無力對抗日爾曼尼亞,因此就必須尋找盟友,這就給了日爾曼尼亞很大的壓力。為此,俾斯麥決定和羅刹國和多瑙河君主國結盟,共同孤立和打擊高盧。
黃帝曆4570年6月,羅多兩國皇帝簽訂《興勃隆協定》,約定遇有第三國侵略危及西方和平時,兩國應立即商討共同的行動方針。同年10月,日皇也加入這一協定,從而結成“三皇同盟”,羅多兩國在色雷斯上麵的矛盾有所緩和。不過從黃帝曆4572年開始,隨著第十次羅魯戰爭的爆發以及色雷斯半島上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羅刹國與多瑙河君主國在色雷斯上的矛盾又激化了起來。
因為這些個事,俾斯麥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來緩和羅刹國和多瑙河君主國之間的矛盾。最終,在俾斯麥等人的長期努力下,羅刹國與多瑙河君主國之間的矛盾又有所緩和下來。黃帝曆4578年6月,羅日多三國同盟建立。
李光對此看在眼裏,他認為這個三皇同盟隻能維持一段時間,遲早會因為羅多關係的惡化而解散,因為羅多兩國在色雷斯上麵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他也不得不慶幸老祖宗找了個好的位置,看看日爾曼尼亞那處於四戰之地的位置,想不進行軍事擴張都難。
事實上,俾斯麥要想構建三皇同盟,就必須要和塞裏斯和不列顛兩國商量好,因為塞不兩國都跟羅刹國在亞細亞有很大的矛盾,而且塞裏斯的資本集團和日爾曼尼亞的貴族集團有較為密切的經濟聯係,不列顛在地理位置上離日爾曼尼亞較近,且有著強大的海軍,因此俾斯麥不能得罪這兩個大國。因此,在本時空中的三皇同盟建立之前,俾斯麥在塞不兩國做了很大一番的外交努力,最終和李光、格萊斯頓兩人達成了一致。
李光並不關心三皇同盟的建立會對塞裏斯怎麽樣,畢竟距離上還是太遠了,也就一個羅刹國和塞裏斯接壤,而且接壤的地方還都是一些爛地,也沒啥人口。除此以外,李光還知道這個三皇同盟不出幾年遲早會解散,因此也就沒那麽擔心。
不過,李光卻讓駐日爾曼尼亞大使林舟去和俾斯麥商談,看看能不能踢掉羅刹國,結成一個塞日多新三皇同盟,因為李光需要在之後的一戰當中借助日爾曼尼亞來大幅度削弱不列顛的實力,因此,他絕不能讓日爾曼尼亞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日爾曼尼亞,科恩,俾斯麥府邸。
“首相大人,塞裏斯大使林舟求見。”一位仆人向俾斯麥報告道,此時俾斯麥正手拿一份報紙。
“塞裏斯大使,來我這幹什麽?”俾斯麥放下了手中的報紙,“請他進來。”
“是。”
林舟進入了俾斯麥的府邸,在與俾斯麥握手後便坐到了沙發上,俾斯麥吩咐仆人去倒杯紅茶,隨後便對林舟問道:
“請問林先生今日過來所為何事?”
“俾斯麥大人,聽說貴國和羅刹國以及多瑙河君主國結成了同盟,這是真的嗎?”林舟事實上是知道的,他在明知故問。
“林先生,這件事世人皆知,貴國的首相也是知道的,我們確實和羅刹國以及多瑙河君主國結成了同盟。”俾斯麥說道,“難道貴國對我們這個同盟很是不滿嗎?可我記得貴國首相可是對此表示中立的。”
“當然不是,我們的首相大人不是不滿,而是想提醒一下貴國,你們的這個同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林先生您說的我都知道,不過我相信能維持很久,如果您來是為了要求我解散三皇同盟,那還是請迴吧。”俾斯麥認為塞裏斯是想挑撥三國之間的關係。
“當然不是,俾斯麥大人,我們的首相大人認為,三皇同盟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不過裏麵的成員必須得踢掉一個。”
“踢掉一個?”俾斯麥有些疑惑,“踢掉誰?”
“羅刹國。”
“什麽?”俾斯麥驚道,“為何要踢掉羅刹國?”
“是這樣的,我們的首相大人也想加入三皇同盟,不過我們和羅刹國有很大的領土糾紛,因此為了長時間維持這個同盟,故請求求把羅刹國給踢出去,這樣的話,一個塞日多新的三皇同盟就建立了。”
“這不可能。”俾斯麥拒絕道,“我們不久之前剛和羅刹國簽訂了協議,絕不能反悔。”
“俾斯麥大人,您要知道,羅刹國和多瑙河君主國在色雷斯半島上的矛盾很是尖銳。在您的努力下,羅多兩國之間的矛盾確實有所緩和,不過那也隻是暫時的。現在色雷斯就是個火藥桶,隻需要一個火星子,就能把這個火藥桶給引爆,到那時,就算俾斯麥大人就算再怎麽努力,羅多兩國之間的關係也維持不下去。”林舟說道,“再說了,就憑沙皇政府那嗜土如命的性格,您能確保羅日邊境永遠相安無事嗎?”
俾斯麥一聽這話,微微一愣,是啊,羅刹人對領土的貪婪是世人皆知的,跟他做鄰居的國家,隻要不是強大的,都會被羅刹人給吞並。從羅刹人在色雷斯上麵的行動來看,說不定是真的想把整個色雷斯半島都收入囊中。
“俾斯麥大人,我想問一下,如果羅多兩國要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您會站在哪一邊?”
“當然是多瑙河君主國,畢竟我們都是日耳曼民族,同宗同源。”俾斯麥想都沒想直接迴答道。
“這不就對了,因為相比較羅刹國,貴國和多瑙河君主國在民族和文化方麵上更為親近,而且貴國可是實實在在打敗過多瑙河君主國,知道道他們的軍隊戰鬥力是個什麽水平,更別提說多瑙河君主國內部民族眾多,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比較大,多瑙河君主國的皇帝因此對外也就沒那麽大的野心。”林舟說道,“可羅刹國就不同了,別看他們也是多民族國家,但羅刹族可是占據了絕對的主體地位,再加上那龐大的陸軍數量,壓都能壓死整個西方。俾斯麥先生,您確定要和這一頭龐大的北極熊結盟?我認為這是與狼共舞。”
“可是,您要知道,如果貴國加入的話,我們就會得罪不列顛的。”
“說實話,俾斯麥先生,貴國遲早跟不列顛有一戰。”林舟說道,“我知道您不想跟不列顛發生任何衝突,可是您應該清楚,現在貴國國內已經有好多人對您日漸保守的政策表示不滿了。”
俾斯麥一聽這話,微微歎了口氣,林舟說的確實如此。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人對俾斯麥表示了不滿,希望他下台,特別是有著殖民主義和軍國主義傾向的人士,都想讓日爾曼尼亞大力發展海軍,與不列顛爭奪海上霸權,就連皇太子腓特烈也屢次抨擊俾斯麥對不列顛的態度實在是軟弱。俾斯麥能預見到,如果他下台的話,或者說他在任上去世之後,日爾曼尼亞肯定會朝著他不可預測的方向前進,而那個方向絕不是什麽好的方向。
曆史上,日爾曼尼亞帝國建立後,俾斯麥就一直打壓那些軍國主義者和殖民主義者,因為在他看來,日爾曼尼亞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發展海軍的外部條件實在是有限,隻能大力發展好陸軍。不過,可惜的是,打贏了三場對外戰爭的日爾曼尼亞人怎麽可能甘心隻蝸居在西方大陸上,因此等到有著海外擴張欲望的威廉二世登基後,俾斯麥的政治生涯也就到頭了。
“那林先生能不能告訴我,接下來該怎麽辦呢?”俾斯麥忽然對林舟問道。
“是這樣的,我們的首相大人說了,如果一旦爆發了大規模戰爭,貴國就全心全意的與不列顛和高盧兩國作戰,至於羅刹國的話由我們解決,貴國隻需派遣少量軍隊防備即可。”
“可是,羅刹國軍隊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呀,我擔心隻派少量軍隊的話,防都防不住。”
“俾斯麥先生,您覺得是貴國的科技實力強大,還是羅刹國的科技實力強大?”
“當然是我國。”
“這不就對了,俾斯麥先生,我們首相大人說了,在巨大的科技差距麵前,就算人再多也隻是炮灰而已,我相信這少量軍隊可以防備羅刹人潮水般的進攻。”林舟說道,“別看羅刹國國土麵積龐大,但他們的工業實力卻比不上貴國,更不用說我國了。等到時候一旦開戰,最先撐不住的就是羅刹國。”
“我知道了,林先生,容我再想一想,之後再答複您。”俾斯麥此時猶豫不決,他不知道要不要答應塞裏斯的請求,把羅刹國給踢出去。
“既然這樣,俾斯麥先生,我就先行告退了。”林舟說完就離開了府邸。
俾斯麥決定去皇宮跟威廉一世商量一下。他到了皇宮,把此事報告給了威廉一世。
“陛下,您認為如何?”俾斯麥對威廉一世問道。
“我的首相大人,塞裏斯人的話有些道理,不過不能全信。要不這樣,先暫時不要答應塞裏斯人的請求,等之後看看形勢的變化。如果羅多兩國的矛盾實在是不可調和,就把塞裏斯拉進來吧,把羅刹國給踢出去。”威廉一世說道。
“是。”
林舟在得知俾斯麥並沒有答應塞裏斯的請求之後,就把此事電告給了李光。李光早就料到日爾曼尼亞不會那麽快就答應,因此迴電林舟好好等待個幾年,之後他們肯定會答應的。
不過,為了照顧好塞裏斯人的情緒,俾斯麥便在晚上邀請林舟前去他家做客。
俾斯麥府邸,當地時間六點四十。
“林先生,我很抱歉,我們並沒有答應貴國的請求,請您見諒。”俾斯麥向林舟敬酒道。
“沒關係,俾斯麥先生,這是貴國的國家意誌,我們並不能幹涉。”林舟迴敬了俾斯麥一杯酒,他對此毫不在意。
“那今晚就不聊這個了,好好吃飯吧,希望林先生能吃好喝好。”俾斯麥見林舟臉上並沒露出什麽不滿的表情,內心不由得鬆了口氣。
兩個大男人就在飯桌上吃飯喝酒,而他們的愛人正坐在一邊閑聊,俾斯麥的夫人約翰娜和林舟的夫人許念初聊了許多日常生活的小事,有說有笑,這一天就這麽過去了。
黃帝曆4570年6月,羅多兩國皇帝簽訂《興勃隆協定》,約定遇有第三國侵略危及西方和平時,兩國應立即商討共同的行動方針。同年10月,日皇也加入這一協定,從而結成“三皇同盟”,羅多兩國在色雷斯上麵的矛盾有所緩和。不過從黃帝曆4572年開始,隨著第十次羅魯戰爭的爆發以及色雷斯半島上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羅刹國與多瑙河君主國在色雷斯上的矛盾又激化了起來。
因為這些個事,俾斯麥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來緩和羅刹國和多瑙河君主國之間的矛盾。最終,在俾斯麥等人的長期努力下,羅刹國與多瑙河君主國之間的矛盾又有所緩和下來。黃帝曆4578年6月,羅日多三國同盟建立。
李光對此看在眼裏,他認為這個三皇同盟隻能維持一段時間,遲早會因為羅多關係的惡化而解散,因為羅多兩國在色雷斯上麵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同時,他也不得不慶幸老祖宗找了個好的位置,看看日爾曼尼亞那處於四戰之地的位置,想不進行軍事擴張都難。
事實上,俾斯麥要想構建三皇同盟,就必須要和塞裏斯和不列顛兩國商量好,因為塞不兩國都跟羅刹國在亞細亞有很大的矛盾,而且塞裏斯的資本集團和日爾曼尼亞的貴族集團有較為密切的經濟聯係,不列顛在地理位置上離日爾曼尼亞較近,且有著強大的海軍,因此俾斯麥不能得罪這兩個大國。因此,在本時空中的三皇同盟建立之前,俾斯麥在塞不兩國做了很大一番的外交努力,最終和李光、格萊斯頓兩人達成了一致。
李光並不關心三皇同盟的建立會對塞裏斯怎麽樣,畢竟距離上還是太遠了,也就一個羅刹國和塞裏斯接壤,而且接壤的地方還都是一些爛地,也沒啥人口。除此以外,李光還知道這個三皇同盟不出幾年遲早會解散,因此也就沒那麽擔心。
不過,李光卻讓駐日爾曼尼亞大使林舟去和俾斯麥商談,看看能不能踢掉羅刹國,結成一個塞日多新三皇同盟,因為李光需要在之後的一戰當中借助日爾曼尼亞來大幅度削弱不列顛的實力,因此,他絕不能讓日爾曼尼亞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日爾曼尼亞,科恩,俾斯麥府邸。
“首相大人,塞裏斯大使林舟求見。”一位仆人向俾斯麥報告道,此時俾斯麥正手拿一份報紙。
“塞裏斯大使,來我這幹什麽?”俾斯麥放下了手中的報紙,“請他進來。”
“是。”
林舟進入了俾斯麥的府邸,在與俾斯麥握手後便坐到了沙發上,俾斯麥吩咐仆人去倒杯紅茶,隨後便對林舟問道:
“請問林先生今日過來所為何事?”
“俾斯麥大人,聽說貴國和羅刹國以及多瑙河君主國結成了同盟,這是真的嗎?”林舟事實上是知道的,他在明知故問。
“林先生,這件事世人皆知,貴國的首相也是知道的,我們確實和羅刹國以及多瑙河君主國結成了同盟。”俾斯麥說道,“難道貴國對我們這個同盟很是不滿嗎?可我記得貴國首相可是對此表示中立的。”
“當然不是,我們的首相大人不是不滿,而是想提醒一下貴國,你們的這個同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林先生您說的我都知道,不過我相信能維持很久,如果您來是為了要求我解散三皇同盟,那還是請迴吧。”俾斯麥認為塞裏斯是想挑撥三國之間的關係。
“當然不是,俾斯麥大人,我們的首相大人認為,三皇同盟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不過裏麵的成員必須得踢掉一個。”
“踢掉一個?”俾斯麥有些疑惑,“踢掉誰?”
“羅刹國。”
“什麽?”俾斯麥驚道,“為何要踢掉羅刹國?”
“是這樣的,我們的首相大人也想加入三皇同盟,不過我們和羅刹國有很大的領土糾紛,因此為了長時間維持這個同盟,故請求求把羅刹國給踢出去,這樣的話,一個塞日多新的三皇同盟就建立了。”
“這不可能。”俾斯麥拒絕道,“我們不久之前剛和羅刹國簽訂了協議,絕不能反悔。”
“俾斯麥大人,您要知道,羅刹國和多瑙河君主國在色雷斯半島上的矛盾很是尖銳。在您的努力下,羅多兩國之間的矛盾確實有所緩和,不過那也隻是暫時的。現在色雷斯就是個火藥桶,隻需要一個火星子,就能把這個火藥桶給引爆,到那時,就算俾斯麥大人就算再怎麽努力,羅多兩國之間的關係也維持不下去。”林舟說道,“再說了,就憑沙皇政府那嗜土如命的性格,您能確保羅日邊境永遠相安無事嗎?”
俾斯麥一聽這話,微微一愣,是啊,羅刹人對領土的貪婪是世人皆知的,跟他做鄰居的國家,隻要不是強大的,都會被羅刹人給吞並。從羅刹人在色雷斯上麵的行動來看,說不定是真的想把整個色雷斯半島都收入囊中。
“俾斯麥大人,我想問一下,如果羅多兩國要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您會站在哪一邊?”
“當然是多瑙河君主國,畢竟我們都是日耳曼民族,同宗同源。”俾斯麥想都沒想直接迴答道。
“這不就對了,因為相比較羅刹國,貴國和多瑙河君主國在民族和文化方麵上更為親近,而且貴國可是實實在在打敗過多瑙河君主國,知道道他們的軍隊戰鬥力是個什麽水平,更別提說多瑙河君主國內部民族眾多,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比較大,多瑙河君主國的皇帝因此對外也就沒那麽大的野心。”林舟說道,“可羅刹國就不同了,別看他們也是多民族國家,但羅刹族可是占據了絕對的主體地位,再加上那龐大的陸軍數量,壓都能壓死整個西方。俾斯麥先生,您確定要和這一頭龐大的北極熊結盟?我認為這是與狼共舞。”
“可是,您要知道,如果貴國加入的話,我們就會得罪不列顛的。”
“說實話,俾斯麥先生,貴國遲早跟不列顛有一戰。”林舟說道,“我知道您不想跟不列顛發生任何衝突,可是您應該清楚,現在貴國國內已經有好多人對您日漸保守的政策表示不滿了。”
俾斯麥一聽這話,微微歎了口氣,林舟說的確實如此。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人對俾斯麥表示了不滿,希望他下台,特別是有著殖民主義和軍國主義傾向的人士,都想讓日爾曼尼亞大力發展海軍,與不列顛爭奪海上霸權,就連皇太子腓特烈也屢次抨擊俾斯麥對不列顛的態度實在是軟弱。俾斯麥能預見到,如果他下台的話,或者說他在任上去世之後,日爾曼尼亞肯定會朝著他不可預測的方向前進,而那個方向絕不是什麽好的方向。
曆史上,日爾曼尼亞帝國建立後,俾斯麥就一直打壓那些軍國主義者和殖民主義者,因為在他看來,日爾曼尼亞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發展海軍的外部條件實在是有限,隻能大力發展好陸軍。不過,可惜的是,打贏了三場對外戰爭的日爾曼尼亞人怎麽可能甘心隻蝸居在西方大陸上,因此等到有著海外擴張欲望的威廉二世登基後,俾斯麥的政治生涯也就到頭了。
“那林先生能不能告訴我,接下來該怎麽辦呢?”俾斯麥忽然對林舟問道。
“是這樣的,我們的首相大人說了,如果一旦爆發了大規模戰爭,貴國就全心全意的與不列顛和高盧兩國作戰,至於羅刹國的話由我們解決,貴國隻需派遣少量軍隊防備即可。”
“可是,羅刹國軍隊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呀,我擔心隻派少量軍隊的話,防都防不住。”
“俾斯麥先生,您覺得是貴國的科技實力強大,還是羅刹國的科技實力強大?”
“當然是我國。”
“這不就對了,俾斯麥先生,我們首相大人說了,在巨大的科技差距麵前,就算人再多也隻是炮灰而已,我相信這少量軍隊可以防備羅刹人潮水般的進攻。”林舟說道,“別看羅刹國國土麵積龐大,但他們的工業實力卻比不上貴國,更不用說我國了。等到時候一旦開戰,最先撐不住的就是羅刹國。”
“我知道了,林先生,容我再想一想,之後再答複您。”俾斯麥此時猶豫不決,他不知道要不要答應塞裏斯的請求,把羅刹國給踢出去。
“既然這樣,俾斯麥先生,我就先行告退了。”林舟說完就離開了府邸。
俾斯麥決定去皇宮跟威廉一世商量一下。他到了皇宮,把此事報告給了威廉一世。
“陛下,您認為如何?”俾斯麥對威廉一世問道。
“我的首相大人,塞裏斯人的話有些道理,不過不能全信。要不這樣,先暫時不要答應塞裏斯人的請求,等之後看看形勢的變化。如果羅多兩國的矛盾實在是不可調和,就把塞裏斯拉進來吧,把羅刹國給踢出去。”威廉一世說道。
“是。”
林舟在得知俾斯麥並沒有答應塞裏斯的請求之後,就把此事電告給了李光。李光早就料到日爾曼尼亞不會那麽快就答應,因此迴電林舟好好等待個幾年,之後他們肯定會答應的。
不過,為了照顧好塞裏斯人的情緒,俾斯麥便在晚上邀請林舟前去他家做客。
俾斯麥府邸,當地時間六點四十。
“林先生,我很抱歉,我們並沒有答應貴國的請求,請您見諒。”俾斯麥向林舟敬酒道。
“沒關係,俾斯麥先生,這是貴國的國家意誌,我們並不能幹涉。”林舟迴敬了俾斯麥一杯酒,他對此毫不在意。
“那今晚就不聊這個了,好好吃飯吧,希望林先生能吃好喝好。”俾斯麥見林舟臉上並沒露出什麽不滿的表情,內心不由得鬆了口氣。
兩個大男人就在飯桌上吃飯喝酒,而他們的愛人正坐在一邊閑聊,俾斯麥的夫人約翰娜和林舟的夫人許念初聊了許多日常生活的小事,有說有笑,這一天就這麽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