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優化財政報告》(二)
1874,新中華帝國的崛起 作者:喜歡吃肯德基的公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議員們看著李光,看他要怎麽解釋。
李光絲毫不在意議員們的目光,而是逐字逐句說道:“你們對這份《優化財政報告》,有哪些疑問,或是對哪個點不滿,可以說說,我為你們一一解答。”
議員們七嘴八舌的討論了一番,最後商定了第一點、第四點和第十點。
“我先說第四點,這個最好解釋。”李光說道,“裁撤過後的政府機構,相關官員通常有以下六種安置方式。”
“一是內部轉崗與調動。根據工作需要和個人能力,安排到其他政府部門或單位的合適崗位繼續工作。我舉個例子,如果裁撤鄉鎮財政所,大部分人員會被安排至鄉鎮政府、縣級財政部門或其他縣直單位。”
“二是晉升與重用。部分能力突出、經驗豐富的官員,可能會在機構調整中獲得晉升機會,被安排到更重要的崗位或新成立的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如果進行綜合執法隊伍改革,那會有部分副縣級的執法支隊長借著改革的機遇,直接躍升擔任行政機關的副職。”
“三是提前退休。一些年齡較大、接近退休年齡或者已經到達“天花板”的官員,可能會選擇提前退休,為年輕官員騰出崗位和發展空間。
“四是學習與培訓。對於轉崗或需要提升能力以適應新工作的官員,組織會安排相應的學習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勝任新崗位。”
“五是降職或平級調整。如果官員的能力或工作表現與新崗位要求不完全匹配,可能會進行降職使用或平級調整到其他非領導崗位,待其在新崗位表現出色後,再根據情況重新安排。”
“六是參與新機構籌備。在新機構成立時,部分官員會被抽調參與籌備工作,之後成為新部門的官員或業務骨幹。”
議員們在聽到李光的詳細解釋後,開始交頭接耳了起來。
“請問,您所說的這六個安置方法行得通嗎?”一個年輕議員對李光問道。
“試試不就知道了。”李光說道,“當然,我們不會一次性在全國推行,會在某個地方進行試點,如果成功的話,再向全國逐步推廣。”
“現在我來解釋第十點。”李光又說道,“希望等我解釋完畢後,某些人不要再問為什麽了。”
“為什麽要取消和英國的軍備競賽(注:這裏的軍備競賽專指海軍方麵)呢,我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分別是經濟負擔、平穩定、國際關係。”
“首先從經濟負擔出發,一是資源合理分配軍備競賽耗費大量資金和資源用於武器研發、生產與維護。若取消軍備競賽,這些資源可投入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領域,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升民眾生活質量。”
“二是降低財政壓力。持續的軍備競賽會使國家財政負擔加重,增加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給經濟發展帶來隱患。取消軍備競賽能緩解財政壓力,為經濟穩定創造條件。”
“再則從維護和平與穩定出發,一是減少衝突風險。軍備競賽會使雙方軍事力量不斷增強,導致軍事對峙升級,誤判和衝突的風險增加。取消軍備競賽可降低這種風險,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二是增強互信基礎。主動取消軍備競賽是一種示好與信任的姿態,有助於重建或加強與別國的互信,為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創造有利氛圍。”
“最後從國際關係出發。一是促進國際合作。將精力從軍備競賽轉向國際合作,可在貿易、環保、反恐等領域與別國攜手,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是樹立良好國際形象。取消軍備競賽展現了國家追求和平、合作的意願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有利於在國際社會中贏得更多尊重和支持,提升國際影響力。”
“三是順應曆史趨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國際社會普遍倡導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取消軍備競賽符合這一曆史潮流。”
“四是滿足民眾訴求。大多數民眾渴望和平、反對戰爭,取消軍備競賽能滿足民眾對和平生活的期待,體現以民為本的理念。”
李光說了這麽多,有些口幹舌燥,便喝完了一杯水,隨後補充道:“最後一個角度,我所做出的解釋,你們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
議員們又互相交頭接耳了起來,沒人把最後一個角度的解釋當迴事。有個鷹派議員坐不住了,站起來對李光問道:“如果我們放棄了與英國人的軍備競賽,那英國人會不會趁此機會,大幅度擴大我們和他們的差距?”
“放心吧,英國人的財政狀況也不是很好。”李光說道,“他們的議會也在考慮要不要放棄和我們進行軍備競賽。”
“當然,我說不搞軍備競賽了,不代表不要再造軍艦了,隻是建造速度不要那麽快。”
“最後我來說第一點,我所給出的解釋,你們有些人或許難以接受,但你們還是仔細聽。”
李光又喝了一口水,隨後慢慢說道:“為何要對大企業和大商人,我從公平性、社會功能及經濟穩定這三個方麵入手。”
“在公平性方麵,可以促進社會公平。一是縮小貧富差距。大企業和大商人通常擁有巨額財富和高收入,對他們加稅能讓稅收體係更具累進性,使富人承擔更多稅負,有助於調節貧富差距,讓社會財富分配更均衡。”
“二是機會平等補償。大企業和大商人在市場中憑借資源、人脈等優勢獲取更多利益,對其加稅可視為對其他市場參與者的一種公平補償,以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社會功能方麵,一是增加公共財政與社會福利,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加稅能增加財政收入,用於修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這些設施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企業提供更好的運營環境,從根本上有利於整個經濟社會。”
“二是提升公共服務。更多稅收可投入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提高全民素質和健康水平,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勞動力資源,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進步。”
“在經濟穩定方麵,一是防止經濟過熱。對大企業和大商人加稅,在經濟繁榮時可作為一種自動穩定器,適當抑製企業過度擴張和投資,防止經濟過熱引發通貨膨脹等問題,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二是引導資源配置。稅收政策可引導企業和資本流向更有價值和社會需要的領域,避免過度集中在某些高利潤但可能對社會發展貢獻有限的領域,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最後是社會責任與外部性補償方麵。一是承擔社會責任。大企業和大商人有能力和義務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加稅促使它們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更注重社會效益,履行社會責任。
“二是補償外部成本。一些大企業的生產經營可能會產生環境汙染等外部成本,加稅可促使企業將這些外部成本內部化,采取措施減少負麵影響,或為治理環境等付出相應代價。”
這不就是要像他們這樣的人受點苦嗎?議員們一片嘩然,有個議員直接站起來反對道:“這是絕對不行的,我們供養了帝國的百姓,我們是他們的再生父母,他們沒孝敬我們就算了,還要變本加厲的從我們那拿錢,這還有道德廉恥嗎?”
“沒錯,憑什麽要損害我們的利益去補償那些賤民,這是絕不可能的事,這份《優化財政報告》不可能獲得通過。”
“否決,否決!”大部分議員在聽到李光的解釋後,對這個《優化財政報告》可謂是厭惡透頂。
李光臉上並沒有什麽表情,他好像並不生氣,似乎早就知道會有這個結果,他在靜靜的等待著兩個人。
果然,李光要等的兩人來了。
“我看誰敢否決!”
一陣威嚴的喊聲居然把議員們的反對聲壓了下去。
李光絲毫不在意議員們的目光,而是逐字逐句說道:“你們對這份《優化財政報告》,有哪些疑問,或是對哪個點不滿,可以說說,我為你們一一解答。”
議員們七嘴八舌的討論了一番,最後商定了第一點、第四點和第十點。
“我先說第四點,這個最好解釋。”李光說道,“裁撤過後的政府機構,相關官員通常有以下六種安置方式。”
“一是內部轉崗與調動。根據工作需要和個人能力,安排到其他政府部門或單位的合適崗位繼續工作。我舉個例子,如果裁撤鄉鎮財政所,大部分人員會被安排至鄉鎮政府、縣級財政部門或其他縣直單位。”
“二是晉升與重用。部分能力突出、經驗豐富的官員,可能會在機構調整中獲得晉升機會,被安排到更重要的崗位或新成立的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如果進行綜合執法隊伍改革,那會有部分副縣級的執法支隊長借著改革的機遇,直接躍升擔任行政機關的副職。”
“三是提前退休。一些年齡較大、接近退休年齡或者已經到達“天花板”的官員,可能會選擇提前退休,為年輕官員騰出崗位和發展空間。
“四是學習與培訓。對於轉崗或需要提升能力以適應新工作的官員,組織會安排相應的學習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勝任新崗位。”
“五是降職或平級調整。如果官員的能力或工作表現與新崗位要求不完全匹配,可能會進行降職使用或平級調整到其他非領導崗位,待其在新崗位表現出色後,再根據情況重新安排。”
“六是參與新機構籌備。在新機構成立時,部分官員會被抽調參與籌備工作,之後成為新部門的官員或業務骨幹。”
議員們在聽到李光的詳細解釋後,開始交頭接耳了起來。
“請問,您所說的這六個安置方法行得通嗎?”一個年輕議員對李光問道。
“試試不就知道了。”李光說道,“當然,我們不會一次性在全國推行,會在某個地方進行試點,如果成功的話,再向全國逐步推廣。”
“現在我來解釋第十點。”李光又說道,“希望等我解釋完畢後,某些人不要再問為什麽了。”
“為什麽要取消和英國的軍備競賽(注:這裏的軍備競賽專指海軍方麵)呢,我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分別是經濟負擔、平穩定、國際關係。”
“首先從經濟負擔出發,一是資源合理分配軍備競賽耗費大量資金和資源用於武器研發、生產與維護。若取消軍備競賽,這些資源可投入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領域,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升民眾生活質量。”
“二是降低財政壓力。持續的軍備競賽會使國家財政負擔加重,增加政府債務和財政赤字,給經濟發展帶來隱患。取消軍備競賽能緩解財政壓力,為經濟穩定創造條件。”
“再則從維護和平與穩定出發,一是減少衝突風險。軍備競賽會使雙方軍事力量不斷增強,導致軍事對峙升級,誤判和衝突的風險增加。取消軍備競賽可降低這種風險,營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二是增強互信基礎。主動取消軍備競賽是一種示好與信任的姿態,有助於重建或加強與別國的互信,為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創造有利氛圍。”
“最後從國際關係出發。一是促進國際合作。將精力從軍備競賽轉向國際合作,可在貿易、環保、反恐等領域與別國攜手,實現互利共贏,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是樹立良好國際形象。取消軍備競賽展現了國家追求和平、合作的意願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有利於在國際社會中贏得更多尊重和支持,提升國際影響力。”
“三是順應曆史趨勢。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國際社會普遍倡導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取消軍備競賽符合這一曆史潮流。”
“四是滿足民眾訴求。大多數民眾渴望和平、反對戰爭,取消軍備競賽能滿足民眾對和平生活的期待,體現以民為本的理念。”
李光說了這麽多,有些口幹舌燥,便喝完了一杯水,隨後補充道:“最後一個角度,我所做出的解釋,你們可以完全不放在心上。”
議員們又互相交頭接耳了起來,沒人把最後一個角度的解釋當迴事。有個鷹派議員坐不住了,站起來對李光問道:“如果我們放棄了與英國人的軍備競賽,那英國人會不會趁此機會,大幅度擴大我們和他們的差距?”
“放心吧,英國人的財政狀況也不是很好。”李光說道,“他們的議會也在考慮要不要放棄和我們進行軍備競賽。”
“當然,我說不搞軍備競賽了,不代表不要再造軍艦了,隻是建造速度不要那麽快。”
“最後我來說第一點,我所給出的解釋,你們有些人或許難以接受,但你們還是仔細聽。”
李光又喝了一口水,隨後慢慢說道:“為何要對大企業和大商人,我從公平性、社會功能及經濟穩定這三個方麵入手。”
“在公平性方麵,可以促進社會公平。一是縮小貧富差距。大企業和大商人通常擁有巨額財富和高收入,對他們加稅能讓稅收體係更具累進性,使富人承擔更多稅負,有助於調節貧富差距,讓社會財富分配更均衡。”
“二是機會平等補償。大企業和大商人在市場中憑借資源、人脈等優勢獲取更多利益,對其加稅可視為對其他市場參與者的一種公平補償,以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社會功能方麵,一是增加公共財政與社會福利,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加稅能增加財政收入,用於修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這些設施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企業提供更好的運營環境,從根本上有利於整個經濟社會。”
“二是提升公共服務。更多稅收可投入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提高全民素質和健康水平,為企業提供更優質的勞動力資源,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進步。”
“在經濟穩定方麵,一是防止經濟過熱。對大企業和大商人加稅,在經濟繁榮時可作為一種自動穩定器,適當抑製企業過度擴張和投資,防止經濟過熱引發通貨膨脹等問題,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二是引導資源配置。稅收政策可引導企業和資本流向更有價值和社會需要的領域,避免過度集中在某些高利潤但可能對社會發展貢獻有限的領域,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最後是社會責任與外部性補償方麵。一是承擔社會責任。大企業和大商人有能力和義務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加稅促使它們在追求利潤的同時,更注重社會效益,履行社會責任。
“二是補償外部成本。一些大企業的生產經營可能會產生環境汙染等外部成本,加稅可促使企業將這些外部成本內部化,采取措施減少負麵影響,或為治理環境等付出相應代價。”
這不就是要像他們這樣的人受點苦嗎?議員們一片嘩然,有個議員直接站起來反對道:“這是絕對不行的,我們供養了帝國的百姓,我們是他們的再生父母,他們沒孝敬我們就算了,還要變本加厲的從我們那拿錢,這還有道德廉恥嗎?”
“沒錯,憑什麽要損害我們的利益去補償那些賤民,這是絕不可能的事,這份《優化財政報告》不可能獲得通過。”
“否決,否決!”大部分議員在聽到李光的解釋後,對這個《優化財政報告》可謂是厭惡透頂。
李光臉上並沒有什麽表情,他好像並不生氣,似乎早就知道會有這個結果,他在靜靜的等待著兩個人。
果然,李光要等的兩人來了。
“我看誰敢否決!”
一陣威嚴的喊聲居然把議員們的反對聲壓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