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匪患雖短暫的控製,要是全麵平定,還是差強人意。


    王成控製西南幾省,使得賊軍實力消弱不少,官軍也少了許多生力軍。賊軍飄忽不定,官軍也隻有以逸待勞,一時間也陷入了僵持狀態。


    有大量流民湧入,瓊州也有些力不從心,西南幾省初附百廢待興。瓊州這兩年積攢的家底,也所剩不多。關係民生的糧食,也勉強可以勉強支撐到春收。


    瓊州有6個滿編師,也訓練半年之久。軍中的高級將領又都是好戰分子,紛紛上書揮兵中原,直接占領長江以南地帶,和朝廷分庭抗禮。


    麵對眼前的困局,參謀部給出意見。安南囤積了不少糧食,可以強行讓安南歸還欠款。如果安南不歸還欠款,就直接揮兵去搶。以白虎一師的戰力,深入安南內陸不成問題,隻有搶到更多的糧食,就可以給瓊州迴血了。


    王成直接駁迴了這種提議,王成已經把安南視為自己的領地了,哪有自己搶自家的。麵對一眾將領的請戰,王成把目光盯上了琉球。


    王成的眼光要長遠一些,安南雖說盛產水稻,一年也是三熟。要是強行入侵安南,的確可以有不錯的迴報。如此一來就會遭到安南人的記恨,不利今後統治安南。


    在成祖時期占領過安南,就是地方官的橫征暴斂,才遭到安南人的強烈反抗,最後落得個敗走的下場。王成豈會再走老路,再次踏入安南,就像雲南一樣,將安南迴歸明人的懷抱。


    反觀琉球,現在還很是荒蕪,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隻要在琉球站穩腳跟,北上可以至朝鮮、倭國,南下就是南洋諸國。


    南洋諸國曾是大明的藩屬國,在南洋避難的明人也有不少。還有不少明裔,也是心向大明的,相信這些人更願意和明人做生意。如果振華商會在南洋諸國貿易,獲利豈是一個安南可以相比的。


    收複琉球,是現在的首要目標,也最為符合瓊州的利益。王成力排眾議,決定揮兵琉球……


    崇禎十三年初,王成在同文館發布一份公告。


    琉球是大明領土的一部分,在三國時期東吳就派兵駐守。


    隋唐時期就有大量的移民到達琉球,在貞觀年間最為鼎盛。


    兩宋時期也開始對琉球進行開發,元朝時期也在琉球設置府縣。


    明朝時期更是加大了開發,在抗倭時期琉球更是前沿陣地……


    期間琉球也遭受外族入侵,也都被擊退。外族看到唐朝國力強盛,也再未有入侵台灣的想法。


    這些都是有曆史記載的,到了21世紀,亮島的考古有了新的發現,先後挖掘出兩具人類骨骸,經過研究測定,分別距今8000年左右,確認琉球的原住民和華夏內陸母係血緣的關係,這個重大的發現,更加確定了琉球原住民的起源大陸。


    隨著台灣曆史考古文化不斷的新發現可以看出,新石器時代的漢人,帶來農業、畜牧業等先進的文明。這也說明,琉球的先史文化的基礎,就是來源於華夏文化。


    這些都是後世的研究,當然不會在同文館發布……


    說完琉球的曆史,王成又嚴正聲明:琉球是屬於大明的,限荷國軍隊、戰船,一個月內退出熱蘭遮城,否則就要采取強製措施。


    隨著同文館的發表,這一期的報紙又是大賣。同文館又接連發布荷國人的惡行,不僅盤剝過往商船,還大量屠殺琉球原住民。與報紙同為火熱的是沿海一帶的議論聲。


    瓊州在這個時候,敢和荷國開戰,明人都不看好此戰。認為王成是瘋了,才有如此瘋狂的舉動。要知道明人和西洋人開戰,雖然每次都勝利了。都是以主場優勢,靠著人海戰術取勝。


    就是以後鄭福鬆和荷國開戰,也是動員了幾萬兵將,戰敗幾百艘。擊敗了十幾艘戰船的荷國,也還是慘勝,荷國實力可見一斑。


    一石激起千層浪,沿海得知消息士人,也在同文館聲討王成。王成憑什麽能代表大明宣戰,王成貿然挑起兩國爭端,該捉拿刑部問罪。更有人說王成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蠔境的蒲國,更為期望這場大戰的到來。瓊州和荷國不管誰勝誰負,最好是兩敗俱傷,這樣蒲國在南洋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位於台北的西國,則是選擇了沉默。這一年,瓊州和荷國的矛盾人盡皆知。王成此舉,無非是想報複而已。


    福建的鄭一官,得知消息後是陰晴不定。現在能和瓊州和平相處,那是中間多了一個琉球。一旦瓊州獲勝,還會和鄭家和平相處麽。鄭一官不相信,瓊州有擊敗荷國的實力,但擔心總會有的。


    以他對王成的了解,他不認為王成會傻到自取滅亡,鄭一官反而擔心王成會僥幸獲勝。萬一王成獲勝……


    隨著王成命令的發布,幾個海防團也動了,開始在琉球附近遊蕩。所需的軍用物資,不斷的在向蠔境等地運輸。大有荷國不撤離熱蘭遮城,就要發動戰爭的架勢。


    台灣城的庫裏斯,聽到王成向荷國宣戰。先是寫信鄭一官,詢問鄭一官是否也要參戰。


    鄭一官和葡國的心思一樣,直接言明這是瓊州的個人舉動,和大明朝廷沒有關係。對於鄭一官是否參戰,鄭一官直接表明不會和荷國開戰。


    對於鄭一官的迴答,庫裏斯沒有全然相信。打探到福建沒有異動,就派出快船把消息報告給巴達維亞總督。


    這消息傳遞到了巴達維亞,恐怕荷國和瓊州開打起來,巴達維亞才會收到信息。


    等到巴達維亞的支援,那也是半年以後的事情。巴達維亞指望不上,庫裏斯也知道現在隻有靠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拒敵於海上。


    對王成的陸軍還有所顧及,就憑海防團的老舊破船,庫裏斯不知王成哪裏來的勇氣。


    為了震懾王成,庫裏斯集結了十八艘戰船,認命奎一為艦隊指揮官,駐紮在熱蘭遮城。如果王成知難而退還好,要是膽敢開戰,就讓他有來無迴,讓那些老舊破船葬送在大海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我若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軒大元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軒大元帥並收藏明末之我若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