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見識瓊州的實力之後,對於新崛起的瓊州,也讓鄭家頗為忌憚。


    瓊州在海上不是他鄭家的對手,但鄭家再想染指廣東,也不是那麽容易。鄭家還是海商性質 ,鄭芝豹決定和王成合作。


    分析利害關係,鄭芝豹又來武成堡賠罪,並表達了和王成合作的想法。


    鄭芝豹真醉也好,假醉也罷,這都已經不重要了。和鄭家的合作,王成就交給馬雲騰全權處理。


    鄭芝豹談妥合作也迴了福建,鄭福鬆決定留在瓊州,並進了瓊州講武堂。


    一切又歸於平靜,王成也沿著瓊州各縣考察。虎子在廉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大量的招兵,和當地土司也是關係融洽,王成也在3州招收流民、開荒種地。


    3州知府默契的沒說話,隻要王成不扯旗造反,他們也就由著王成。畢竟他們也是流官,任期過了那都是下任知府的事情。


    王成在邊陲風風火火,中原腹地也沒有消停,消息也不斷傳入王成耳中。


    在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建議下,朝廷開始了十麵張網戰略。任熊文燦為軍務總理大臣、盧象升總督天下兵馬、洪承疇為三邊總督。


    這些名將一同對農民軍出擊,張獻忠、李自成、羅汝才之流節節敗退。


    來到大明也有三年了,這些明末的風雲人物,也不斷地傳入王成耳朵。遺憾的是無緣見識這些風雲人物。


    捷報不斷地傳到京師,大有中興之象。也隻有王成知道,這是大明的迴光返照。


    王成不知道的是,崇禎十年末,安南使臣到了京師。


    大明紫禁城


    崇禎端坐在保和殿,下手則站立著5位大臣。


    首輔張延亮;次輔周延儒、楊嗣昌;左都督周奎;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禮部侍郎錢謙益。


    這些人可謂大明頂尖的存在,這裏動一動,大明就要顫三顫。就這大明巔峰人物,也是各有自己的心思。雖隻有6人,代表勢力五個。


    崇禎二十多歲的年紀,正值壯年頭上卻有了白發。如今形勢大好,崇禎露出了難得的笑容,對著幾人道:“安南近百年沒有朝貢,這次派使請求賜封,諸卿有何看法。”


    幾人各懷心思,默契沒有答話。


    駱養性見崇禎看著自己,也隻得出列說道:“據廣東行省來報,瓊州守備王成,私自出兵安南,安南大敗。臣料想安南是為此事而來。”


    “瓊州守備王成?”這個名字崇禎聽來很熟悉,就是記不起來在哪聽過。


    見崇禎疑惑,駱養性又補充起來。王成原是崖縣一個百戶,去年剿匪有功,升為瓊州守備。


    聽駱養性這麽一說,崇禎也想了起來。在年初的時候,熊文燦還給王成表過功。崇禎覺得王成升遷過快,就把熊文燦的折子留中,沒想到年末又聽人提起。


    見崇禎沒有問罪王成的意思。周奎出列道:“王成擅自用兵,又擅自出兵安南,理應捉拿治罪。”


    周延儒見周奎如此說,想來周奎又收了安南使者的賄賂。雖有不恥周奎的行為,還是出列道:“臣附議。”


    錢謙益見周延儒讚成,則是出言反對道:“瓊州守備雖有過錯,但揚我大明國威,理應褒獎。”


    幾人又圍著是褒是罰爭論起來,錢謙益畢竟是東林魁首,這嘴上功夫,以一敵二不落下風。


    “張愛卿,你怎麽看?”崇禎聽著幾人爭吵,難免煩躁,便問起首輔張延亮。


    張延亮則是眼觀鼻鼻觀眼,差點就睡著了。見崇禎問向自己,出列道:“是褒是罰,全憑皇上聖裁。”


    崇禎也是無奈,他知道錢謙益和周延儒爭論不休,全是黨爭的結果。讓無黨派人士任首輔,這個張延亮卻無所作為。又問起在一旁不言語的楊嗣昌。


    楊嗣昌早知道崇禎會問向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初入內閣,要有所作為才是。楊嗣昌稍微整理一下思緒,開始拋出了幾個疑問。


    瓊州是為什麽出兵安南?王成到底有多少兵馬?要是處罰王成,瓊州會不會鬧起兵變?


    這幾連問,其他幾人哪會去想。幾人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誰在意王成是誰。一個瓊州守備,能有多大的能耐。


    崇禎眼前一亮,看來還是有心係朝廷的,對楊嗣昌又多了幾分欣賞。對著楊嗣昌道:“那愛卿以為如何處置?”


    看來自己是押對寶了,楊嗣昌哪看不出崇禎的欣賞。迴複道:“現在朝廷是用人之際,可讓瓊州守備去中原剿匪。”


    在楊嗣昌看來,王成是熊文燦部下,熊文燦又與自己交好,自然要提攜一番。等到王成到了中原,不久歸於自己麾下,楊嗣昌也開始佩服自己。


    “嗯!就依愛卿所言。”轉而又對著王承恩道:“擬旨,升王成瓊州衛指揮使,調瓊州衛赴中原剿匪。”


    周奎見崇禎心意已決,也不好再反對。隻得退而求其次道:“那安南請求冊封之事,當如何應對。”


    崇禎稍微思索便道:“先讓他們迴去,待中原匪患平定,我自會派人去封賞。”……


    一個偌大的朝廷,真心辦事的沒有幾人。都為自身的利益,相互找平衡點。


    張延亮本該退休的年紀,被崇禎任命內閣首輔。年近七十的他,哪還有精力再參與朝政,隻要能平安歸鄉足矣。


    周延儒就是自身利益的代表,在閹黨勢大的時候,他和東林交好。也曾救過不少東林人士,在崇禎朝以來。先是自己任首輔,從首輔上下來又聯合溫體仁,鬥過曆任首輔。


    在溫體仁任內閣期間,周延儒又聯合周奎鬥溫體仁。周延儒大明的重臣,權謀之術也玩到極致,什麽國家大事,隻是權謀之術的一個工具。


    錢謙益是東林第三代,現在雖為魁首,也進不了權利中心。在萬曆、天啟時,是站在第一線。現在被各方勢力排擠,東林已經被邊緣化了。也隻有南方多出文豪,在文壇地位不可撼動,靠著這些餘陰有些影響力罷了。


    這次內閣議事,也隻是錢謙益禮部侍郎的資格,才能參議。曾經影響皇帝立儲,和閹黨爭鬥第一線的東林,也早就不複存在。錢謙益的魁首,也有點那麽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意味。


    楊嗣昌新進內閣,就忙著培養自己的羽翼,現在也隱隱成了楚黨領袖。


    還有那些浙黨、川黨、齊黨……整個大明不是一點的亂,是從上而下的亂。


    麵對皇權,這些黨派就是天下士族。天下資源又掌控士族手中,皇權也隻是平衡士族的工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我若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軒大元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軒大元帥並收藏明末之我若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