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鹽作坊建造的差不多,王成也是迴到崖縣小院。每日上午習文練武,下午則是用一個火爐子,不停地冶煉著什麽。有時高興地大吼就是這樣,有時有時失落的說著又不對……
眾人還以為王成迷上了煉丹,隻有王成知道他是在冶煉玻璃。原材料弄來了,工藝也大致知道,就是冶煉不出成品,王成也隻得暫時放棄。
閑來無事,王成又找來一些雜學書觀看,發現很多字不認識。擁有大學文憑的他不禁汗顏,便托李勇在崖縣尋得一位老師,教自己讀書寫字……
看著王成不再沉迷煉丹,李勇馬上就找了當地雜學大家謝文斌。
都說字如其人,到了王成這就行不通了。
看著王成寫的毛筆字,謝文斌不停地搖頭道。王成長得不說貌若潘安,也算是周正,怎麽寫的字就……
王成寫的毛筆字,實在無法恭維。這都練習也快兩個月了,寫的還是潦草,謝文斌不得不質疑自己的水平。反觀一起學習的翠兒,雖說寫的也不怎麽樣,好歹還算正常發揮。
看著王成還在那,頗具耐心寫著,王成不煩謝文斌看的都煩,怎麽會有這麽笨的人。
寫個毛筆字,王成也急的滿頭大汗,婉兒則不停地用絲巾為其擦拭,也不停地念叨著:公子莫急。
簡體字尚好,古人所用繁體字,筆畫繁複,且需以毛筆書寫。王成不僅要糾正以往對漢字的記憶,還要記住繁體字的寫法,著實難以專心。
看到李勇帶著幾人進了小院,王成拿著剛寫的字欣賞起來:“嗯!不錯,這字寫的有進步。”
李勇欲上前,觀看王成的墨寶,王成直接將字交給婉兒道:“幫我收好,以後就要這麽寫。”
李勇隻得尷尬的說起,朝廷的官書到了,說完遞給王成一封信件、官印和一個隻有一半鐵魚。
王成看了信件,大致是讓他到瓊山任職的文書,官印是證明身份的,一半鐵魚就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了。
半身鐵魚是地方證明身份的信物,和虎符類似,在瓊山知府那裏還有另一半。
在李勇的解說下王成明白了,在科技還不發達的社會,證明身份也隻有這種古老的方法了。
王成因平叛三縣有功,經廣東督指揮使上報,授予王成瓊州守備,劉放、陳飛等人口頭嘉獎。
這崇禎還真是摳門的可以,賞賜什麽的就算了,王成也知道現在朝廷難。這麽大的功勞也隻是口頭嘉獎,好在劉放等人也不會在意,要不非鬧兵變不可。
李勇是崇禎八年十一月上的折子,等到批複下來現在已經是崇禎九年三月了,想來現在中原複地也不太平。
稍微思索,既然是瓊州守備,在哪裏就任不都一樣?為什麽要去瓊山。
李勇則是玩味的表情,想來王成對官場不是很了解,又向王成解釋一番。
守備是正五品,千戶官也是正五品。
以守備節製瓊州一衛十一所,這就耐人尋味了。上級賦予他節製的權利,這些同為正五品的千戶,會聽他的嗎?好在海南衛沒有衛指揮使,要是再節製三品衛指揮使,那玩笑開的就有點大。
按理說節製一萬多人,起碼要有一個正三品的參將頭銜。
南直隸兵部、吏部,又玩起了屢試不爽的平衡策略,給王成一個五品官去節製其他五品。隻要瓊州的平衡不被打破,那麽朝廷就有很多方法平衡。
王成對官場不是很了解,但是也不幼稚。瓊州與大明內地不同,無非就是怕王成一家獨大,到後來不好控製。
王成在瓊州的的作為,錦衣衛也是傳到南直隸。對於王成出色軍事能力,南直隸兵部倒沒在意,隻是害怕王成又是下一個鄭家,尾大不掉。
對於這些的王成也是嗤之以鼻,朝廷的平衡策略,玩的的確好。西南的三宣六慰丟了,東北韃子常年扣關,鄭家南海的無冕之王……
大明總是消耗在這種內鬥中,又有多少新星埋沒在萌芽中。像劉放曾經大明的百戶,就是給一個參將也可以勝任,現實要不是王成的到來,可能就在百戶職上垂垂老矣。
劉放是一個,又有多少個劉放呢?
就算王成直接穿越到崇禎身邊,他對著崇禎說可以救大明於水火,恐怕也沒人會信他。何況以大明現在的境況,除了破而後立,沒有別的辦法,這其中也牽扯太多人的利益。
不說把控內閣的東林黨,就是天下讀書人,天下士紳也會反對吧!
商鞅的變法讓秦朝強大起來了,還是遭到車裂的下場,因為他觸動了權貴的利益。
張閣老的改革,讓大明富了,死後還是遭到鞭屍的下場。
想到這王成難免有點頹廢,或許此時的王成對大明還抱有幻想。
朝廷不給他這個五品官好,給了官同時給了滿滿的算計。
王成先是頹廢,又是豪氣的對著李勇道:“我就要整個瓊州聽我的你信不信。”
“信。”
看著王成陰晴不定的表情,李勇也是無意識的說出這個字,說完李勇自己都奇怪。或許現在他變得和劉放他們一樣,對王成是盲目的信任……
崇禎九年三月末,王成決定前往瓊山任職。
崖縣縣城外的路邊,站滿了自發為王成送行了百姓。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希望可以一睹王成的風采。
後麵的百姓們很難看到王成的麵容,有的顛起腳,有的蹦蹦跳跳,有的還疊起羅漢……
那大個子是大人的貼身親衛,大人肯定在旁邊。
眾百姓開始對著大牛方向拜了起來,大人不要走、大人萬福、大人年少有為的話,更是不絕於耳……
王成也是熱情的迴應著,看著這些淳樸的百姓,王成覺得自己什麽也沒有做。
對於這些百姓,能讓他們吃飽飯,已經做了很多……
或許這就是王成的動力,讓更多人吃飽飯,有尊嚴的活著。
這次王成前往瓊山,帶了近衛營,和一個親衛中隊。
至於玄武旅,則是按兵不動。這裏是他的根基,他們要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眾人還以為王成迷上了煉丹,隻有王成知道他是在冶煉玻璃。原材料弄來了,工藝也大致知道,就是冶煉不出成品,王成也隻得暫時放棄。
閑來無事,王成又找來一些雜學書觀看,發現很多字不認識。擁有大學文憑的他不禁汗顏,便托李勇在崖縣尋得一位老師,教自己讀書寫字……
看著王成不再沉迷煉丹,李勇馬上就找了當地雜學大家謝文斌。
都說字如其人,到了王成這就行不通了。
看著王成寫的毛筆字,謝文斌不停地搖頭道。王成長得不說貌若潘安,也算是周正,怎麽寫的字就……
王成寫的毛筆字,實在無法恭維。這都練習也快兩個月了,寫的還是潦草,謝文斌不得不質疑自己的水平。反觀一起學習的翠兒,雖說寫的也不怎麽樣,好歹還算正常發揮。
看著王成還在那,頗具耐心寫著,王成不煩謝文斌看的都煩,怎麽會有這麽笨的人。
寫個毛筆字,王成也急的滿頭大汗,婉兒則不停地用絲巾為其擦拭,也不停地念叨著:公子莫急。
簡體字尚好,古人所用繁體字,筆畫繁複,且需以毛筆書寫。王成不僅要糾正以往對漢字的記憶,還要記住繁體字的寫法,著實難以專心。
看到李勇帶著幾人進了小院,王成拿著剛寫的字欣賞起來:“嗯!不錯,這字寫的有進步。”
李勇欲上前,觀看王成的墨寶,王成直接將字交給婉兒道:“幫我收好,以後就要這麽寫。”
李勇隻得尷尬的說起,朝廷的官書到了,說完遞給王成一封信件、官印和一個隻有一半鐵魚。
王成看了信件,大致是讓他到瓊山任職的文書,官印是證明身份的,一半鐵魚就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了。
半身鐵魚是地方證明身份的信物,和虎符類似,在瓊山知府那裏還有另一半。
在李勇的解說下王成明白了,在科技還不發達的社會,證明身份也隻有這種古老的方法了。
王成因平叛三縣有功,經廣東督指揮使上報,授予王成瓊州守備,劉放、陳飛等人口頭嘉獎。
這崇禎還真是摳門的可以,賞賜什麽的就算了,王成也知道現在朝廷難。這麽大的功勞也隻是口頭嘉獎,好在劉放等人也不會在意,要不非鬧兵變不可。
李勇是崇禎八年十一月上的折子,等到批複下來現在已經是崇禎九年三月了,想來現在中原複地也不太平。
稍微思索,既然是瓊州守備,在哪裏就任不都一樣?為什麽要去瓊山。
李勇則是玩味的表情,想來王成對官場不是很了解,又向王成解釋一番。
守備是正五品,千戶官也是正五品。
以守備節製瓊州一衛十一所,這就耐人尋味了。上級賦予他節製的權利,這些同為正五品的千戶,會聽他的嗎?好在海南衛沒有衛指揮使,要是再節製三品衛指揮使,那玩笑開的就有點大。
按理說節製一萬多人,起碼要有一個正三品的參將頭銜。
南直隸兵部、吏部,又玩起了屢試不爽的平衡策略,給王成一個五品官去節製其他五品。隻要瓊州的平衡不被打破,那麽朝廷就有很多方法平衡。
王成對官場不是很了解,但是也不幼稚。瓊州與大明內地不同,無非就是怕王成一家獨大,到後來不好控製。
王成在瓊州的的作為,錦衣衛也是傳到南直隸。對於王成出色軍事能力,南直隸兵部倒沒在意,隻是害怕王成又是下一個鄭家,尾大不掉。
對於這些的王成也是嗤之以鼻,朝廷的平衡策略,玩的的確好。西南的三宣六慰丟了,東北韃子常年扣關,鄭家南海的無冕之王……
大明總是消耗在這種內鬥中,又有多少新星埋沒在萌芽中。像劉放曾經大明的百戶,就是給一個參將也可以勝任,現實要不是王成的到來,可能就在百戶職上垂垂老矣。
劉放是一個,又有多少個劉放呢?
就算王成直接穿越到崇禎身邊,他對著崇禎說可以救大明於水火,恐怕也沒人會信他。何況以大明現在的境況,除了破而後立,沒有別的辦法,這其中也牽扯太多人的利益。
不說把控內閣的東林黨,就是天下讀書人,天下士紳也會反對吧!
商鞅的變法讓秦朝強大起來了,還是遭到車裂的下場,因為他觸動了權貴的利益。
張閣老的改革,讓大明富了,死後還是遭到鞭屍的下場。
想到這王成難免有點頹廢,或許此時的王成對大明還抱有幻想。
朝廷不給他這個五品官好,給了官同時給了滿滿的算計。
王成先是頹廢,又是豪氣的對著李勇道:“我就要整個瓊州聽我的你信不信。”
“信。”
看著王成陰晴不定的表情,李勇也是無意識的說出這個字,說完李勇自己都奇怪。或許現在他變得和劉放他們一樣,對王成是盲目的信任……
崇禎九年三月末,王成決定前往瓊山任職。
崖縣縣城外的路邊,站滿了自發為王成送行了百姓。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希望可以一睹王成的風采。
後麵的百姓們很難看到王成的麵容,有的顛起腳,有的蹦蹦跳跳,有的還疊起羅漢……
那大個子是大人的貼身親衛,大人肯定在旁邊。
眾百姓開始對著大牛方向拜了起來,大人不要走、大人萬福、大人年少有為的話,更是不絕於耳……
王成也是熱情的迴應著,看著這些淳樸的百姓,王成覺得自己什麽也沒有做。
對於這些百姓,能讓他們吃飽飯,已經做了很多……
或許這就是王成的動力,讓更多人吃飽飯,有尊嚴的活著。
這次王成前往瓊山,帶了近衛營,和一個親衛中隊。
至於玄武旅,則是按兵不動。這裏是他的根基,他們要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