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出自己的火銃,張富貴還是有信心的,張富貴也說出了困難。


    隻要積累出經驗,造出新式火銃問題不大。大批量生產,恐怕難以實現。就是一根槍管,一個熟練的工匠也差不多要一個月鑽好,在不出問題的情況下,一支成品的火銃也差不多兩個月完成。


    聽到張富貴這麽說,王成稍微想了一會,也提出了一個建議。


    就是做槍管的專做槍管,其他部件都分專人來做。流水作業可以提高產量,這是後世檢驗出來的真理。


    王成拿來一個鐵棍將其固定,然後把鑽頭放在上麵轉動。解說道:“人力轉的太慢,我們可以試著用另一種力去驅動它,比如水力,用牲口去拉,就像轉動磨盤一樣。”手還不停地比劃著。


    張富貴也是眼睛一亮,王成的操作也給他帶來了新思路


    大明的工匠技藝不差,隻是缺乏創新而已。在這個唯有讀書高的畸形社會,其他的都是下三亂。隻有提高工匠的自信心、創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帶動周邊的發展。


    王成也隻是起一個引子的作用,或許他可以做出這種器具,這不是王成想看到的。這是會提高效率,那也隻是一時的。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隻有想這些人通過創新獲得自我成就。再不斷地創新,這樣一個良性循環,才是正道。


    現在還不能造出大炮,路還是要一步步走。


    顧不得理會胡博,王成默默盤算著。


    護甲5兩,加上武器什麽的,一個兵丁的單兵裝備就要十幾兩銀子。就是裝備一個玄武旅,花費不止五萬兩銀子,這還沒算上大炮、馬匹什麽的。


    想要打造一支戰無不勝的部隊,沒有幾年的沉澱、戰場廝殺,就算有精良的裝備也沒多大用。這麽算下來,就是打造一支4000人的玄武旅,幾年下來也要花費白銀將近百萬兩。


    王成也不得感歎:以後的路還任重道遠啊!


    前些時日還為自己能控製兩縣自得,現在也不是那麽香了,僅憑兩縣之力難有作為。


    王成也不得感歎:以後的路還任重道遠啊……


    張家鎮原是一百多戶的軍屯,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現在是一個擁有幾千戶的大鎮。


    從最初的百十戶鹽農,到現在井然是一個產鹽大鎮。


    鹽田勞作的鹽農,雖是風吹日曬,鹽農們還是辛勤的忙碌著,田間不時傳出相互開玩笑的話語。


    看到這一幕的王成也很是愜意,因他的到來而讓這些人過得好了起來,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滿足!或許這就是上天讓他來到這裏的使命吧!


    隻是這種滿足還太少了,畢竟整個大明百姓還在水深火熱中……


    按曆史走向,闖王高迎祥會被斬殺,韃子又要入關,不知又有多少百姓遭受苦難……


    “公子還在愣在那幹什麽?”遠處傳來婉兒、李翠的歡笑聲。


    趁著學堂放假,王成也是帶著二女出來散心。


    二女出了縣城猶如脫韁的野馬,開始瘋鬧起來。王成本就隨意,也就由著二人。


    到了海邊二人就戲起了水,相互把水花向對方撒去,難免衣服都濕透了。


    王成倒沒什麽,可苦了身後的一眾親衛,一個個血氣方剛漢字偏又看不得,隻得若無的看著天空飛過的鳥……


    待二女上來後才發現身上濕透了,身形一覽無餘頓時大囧。翠兒道:“婉兒姐都怨你。”


    本是翠兒先向婉兒潑的水,現在也是惡人先告狀。婉兒也不由佯怒道:“翠兒你找打不是。”說著二人又是瘋打的跑進馬車……


    待二人上了馬車,王成一行人又開始趕路前往張家鎮。


    張二狗是張三的侄子,現在是張家鎮的管事。張二狗算不得精明,但管理一個鎮還是可以的,這一年來張家鎮也發展的不錯。


    得知王成要來張家鎮,張三也是早早的做了準備,一大早上就開始忙碌起來。


    王成一行人剛到張家鎮,張三便帶著一群人迎了上來,還誇張的舉著幾個大牌子:歡迎上位蒞臨指導。


    王成有種恍然隔世的錯覺。掃視眾人,有認識的,還有些新麵孔。對於自己剛來這個世界,認識的第一批人,王成倍感親切。


    “張叔你可看的年輕了啊!”


    張老漢也激動的迴應著,想不到王成還認識自己。


    王成又看到一個跟著自己受傷的屯兵,懷裏還抱著一個娃,旁邊一個婦女不斷擦著娃娃流出的口水。


    “這娃是男娃女娃,張嬸子老說你找不到媳婦,你小子這才一年時間娃都有了,張嬸子做夢都會笑醒吧!”


    王成的話也引起了周圍的一片哄笑聲,那個屯兵也不怵迴應道:“上位你啥時候找個婆娘,可要帶迴來讓我們都看看啊!”


    “是啊!是啊!”又是一片附和聲。


    王成不停地向著眾人打招唿,認識的說上兩句,不認識的也是招招手。


    眾人也是簇擁著王成到了辦事處,在張二狗的勸說下才不舍離去。


    張二狗把王成一行人帶到一個寬闊的大廳,忙讓人準備好茶水點心招待。


    看著這個曾在村子裏,和自己不對付的張二狗,一年的曆練,倒也有那麽點鎮長的樣子了。王成責怪張二狗不該搞這麽大的陣仗。


    張二狗則是向王成拱拱手,一副討饒的模樣,也是解釋了起來。


    第一個怕自己的叔叔張三,知道王成到來沒好好招待,肯定饒不了他。第二個也是村民自發的歡迎王成。至於那個蒞臨指導的牌子,也是臨時起意寫出來的。


    王成本也沒有責怪張二狗的意思,又開始向張二狗,詢問張家鎮的近況。


    張家鎮現在有鹽農四千戶,加上其他人員是五千戶左右。


    每戶每天平均產鹽50斤,張家鎮一月產鹽六萬石,每月差不多收入白銀一萬貳仟兩。


    看來張二狗這個鎮長也沒有白當,對於張家鎮的情況也是清楚。


    按著五抽一的稅率,有2400兩銀子要上交,張家鎮產鹽收益9600兩。平到每戶手裏也是將近二兩,再搞一些副業一戶收入也差不多快三兩了,家裏有兵丁的又是純收入2兩銀子,這在大明也算是中上階級了。


    說完這些張二狗又說起了難處。


    這些年的天災人禍,中原又是戰亂不斷,使得糧食價格不斷地攀升。


    去年糧食1兩銀子差不多可以買到2石糧食,今年隻買得到1石多一點,現在的糧食還有猛漲的勢頭。


    還有就是張家鎮不斷地增加鹽戶,現在產鹽多了有點賣不動了。


    張二狗又帶著王成一行人去了港口。


    港口粗鹽是堆積成山,雖說還有工人不停地往船上搬運粗鹽,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消化掉的。


    讓鹽農停止曬鹽,等於斷了鹽農的收入,不停止貨場馬上就裝不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我若為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軒大元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軒大元帥並收藏明末之我若為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