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風雲變幻、波瀾壯闊的大明王朝末期,發生了一幕令人扼腕歎息的場景。當國家麵臨生死存亡之際,支撐起這個龐大帝國脊梁和骨氣的,竟然並非那些平日裏滿口仁義道德、自詡清高的文人士大夫們,反倒是一群身體殘缺不全的太監!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荒誕至極啊!


    想當年,錢謙益可是在明朝末年身居禮部尚書等高官顯位之人,其地位尊崇,聲名顯赫。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大人物,在麵對清軍的淩厲攻勢時,竟表現得如此懦弱無能,毫無氣節可言。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他的愛妾柳如是——這位看似柔弱嬌小的女子,卻展現出了遠超男子的果敢與堅毅。


    當清軍如潮水般洶湧南下,兵鋒直指城池之下時,柳如是心急如焚地勸說錢謙益與她一同投身池水之中,以死殉國,以此來扞衛大明最後的尊嚴。然而,錢謙益在聽完這番話後,卻是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不語。最終,他緩緩走到水池邊,試探性地用手觸摸了一下池水,然後搖著頭喃喃說道:“這水太冷了,實在無法下去啊。”言罷,他轉身便準備離去。


    見此情景,柳如是悲憤交加,她毫不猶豫地縱身一躍,想要跳入冰冷刺骨的池水中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就在千鈞一發之際,錢謙益眼疾手快,一把將柳如是緊緊拖住,使得她未能如願。就這樣,錢謙益貪生怕死,選擇了向清軍投降,並前往京城任職。而柳如是則堅守著自己的信念,毅然決然地留在了南京,堅決不肯隨夫北上。


    後來,錢謙益在清朝擔任了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等官職。或許是受到了柳如是堅定不屈精神的感召,僅僅過了半年時間,他便借口生病辭去官職,迴到江南老家。這段曆史故事充滿了諷刺意味,也讓後人對當時那些所謂的文人墨客們深感失望與鄙夷。】


    金榜說完錢謙益之後隨即放出來一段視頻:那如血般殷紅的殘陽,仿佛被無盡的哀傷所浸染,斜斜地映照在煤山上兩道身影之上。這兩人身形狼狽不堪,周身都散發著一股無法言說的悲涼氣息。


    王承恩緊緊跟隨著崇禎帝,腳步沉重而又緩慢,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了自己破碎的心尖上。他深知,大明王朝的輝煌已然逝去,如今隻剩下一片衰敗與荒蕪。而他,作為皇帝最親近、最信任之人,也注定要伴隨著這位末代君主一同邁向毀滅的深淵。


    終於,他們登上了煤山之巔。崇禎帝披頭散發,宛如風中飄零的秋葉,孤獨而又決絕。他遙望著遠方那座曾經象征著無上權力與榮耀的紫禁城,此刻卻顯得如此遙遠而陌生。他的眼眸之中,悲憤與不甘交織成熊熊烈火,似乎想要將這片天地燃燒殆盡。


    當他迴過頭來,望向一直默默跟隨在身旁的王承恩時,後者從他的眼神裏捕捉到了一絲轉瞬即逝的解脫之意。或許,對於崇禎帝來說,死亡反而是一種擺脫痛苦和屈辱的方式。


    崇禎帝慘然一笑,聲音沙啞而低沉:“承恩啊,朕即將以身殉國,待朕走後,你便自行尋找一條生路,速速逃命去吧……”


    話畢,崇禎帝緩緩地解下腰間那條象征著皇權的腰帶,輕輕地遞到了王承恩的手中。他的眼眶濕潤,淚水在臉頰上肆意流淌,輕聲說道:“承恩,就由你來送朕最後一程吧……”


    王承恩那雙布滿皺紋且微微顫抖著的手,如同風中殘燭一般,哆哆嗦嗦地伸向那根還殘留著崇禎帝微弱體溫的腰帶。當指尖觸碰到腰帶的瞬間,一股難以言喻的悲痛湧上心頭,淚水如決堤之洪般洶湧而出,瞬間模糊了他的視線。


    他深知,這令人心碎欲絕的一刻終究還是無情地降臨了,哪怕自己拚盡全力去掙紮、去反抗,也依然無法撼動命運那殘酷而又不可逆轉的安排。


    王承恩沉默不語,隻是機械般地將腰帶緊緊地係在了一棵粗壯的大樹之上。完成這一切後,他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崇禎帝身旁,宛如一座雕塑般靜靜地佇立著,一動不動。


    此刻,他的內心已被無盡的悲傷所淹沒,但卻找不到絲毫恐懼的蹤影。因為在他心中,唯有對崇禎帝那份至死不渝的忠誠以及對大明王朝深深的愧疚之情。


    崇禎帝用他那飽含絕望與無奈的目光,最後一次凝視著這個曾經屬於他的繁華世界。隨後,他毫不猶豫地將頭顱堅定地伸進了腰帶之中。就在這一刻,時間似乎凝固了,整個世界都變得異常安靜。


    王承恩眼睜睜地看著崇禎帝的身軀緩緩地下垂,每下降一分,他的心就仿佛被重錘狠狠地敲擊一下。終於,當崇禎帝的身體徹底靜止不動時,王承恩感覺自己的內心深處也有某種重要的東西伴隨著崇禎帝一同破碎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平複自己激蕩的情緒。緊接著,他緩緩地從腰間解下自己的腰帶,小心翼翼地將其懸掛在崇禎帝前方一個極其微妙的位置。


    這個位置恰到好處,既沒有完全遮擋住崇禎帝望向紫禁城的視線,又能讓一縷微弱的光線透過縫隙灑落在朱由檢那張蒼白的麵龐上,使得他能夠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再看一眼那座象征著無上權力與榮耀的威嚴宮殿。


    王承恩的聲音顫抖著,其中蘊含著無盡的淒涼與悲愴:“皇上啊,奴才這一輩子一直默默地跟在您的身後,如影隨形。如今,請您準許奴才大膽地僭越這一迴吧!就讓奴才先行一步,懸掛在您的前方,為您遮擋那狂風驟雨、艱難險阻。”說著,他作勢就要直接將身子掛上去,然而就在刹那間,仿佛有一道閃電劃過腦海,讓他突然想起了某些至關重要的事情。


    於是,他急忙跳了下來,毫不猶豫地跪倒在崇禎帝的腳邊,重重地叩頭。口中高唿道:“大明朝最後一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在此恭送大明皇帝上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每喊出一句話,他便用力地叩一次頭,額頭撞擊地麵發出清脆而沉悶的聲響。當說到最後一句時,他整個人已經完全伏地不起,淚水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瞬間淹沒了他那張飽經滄桑的臉龐。


    良久之後,他緩緩站起身來,雙手緊緊拉住腰間的腰帶,目光堅定卻又充滿眷戀地最後望了一眼這座宏偉壯麗的紫禁城。隨後,他毅然決然地將頭顱伸進了那條象征著終結的腰帶之中。


    就在這一刻,往昔的種種迴憶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在他的眼前不斷閃現。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還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太監時,初入宮廷的懵懂模樣;


    也看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憑借著機智和努力,逐漸獲得崇禎帝的信任與器重,最終成為其心腹之人的艱辛曆程。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裏,他親眼目睹了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全過程,親身經曆了無數次的風雲變幻、榮辱興衰。


    伴隨著身體的下墜,王承恩感覺到一股強大的力量正拖拽著他向下沉去。他的意識開始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但內心深處卻沒有絲毫的恐懼或悔恨之意。


    相反,他感到無比的欣慰與滿足——因為他終於能夠以這樣一種方式,來陪伴那位曾經給予他無限信任與恩寵的崇禎帝,以此來表明自己對於大明王朝至死不渝的忠心耿耿。


    此時的煤山,昔日的繁華與喧囂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淒涼與荒蕪。山上的樹木依然屹立,但卻顯得孤獨而落寞,仿佛在為逝去的皇帝默哀。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悲慘的曆史。


    山間的小徑上,布滿了落葉和雜草,曾經的輝煌已經一去不複返。隻有偶爾傳來的鳥鳴聲,打破了這片寂靜。站在山頂俯瞰,整個京城盡收眼底,但此刻卻顯得如此陌生和遙遠。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煤山上,給這片淒涼的景象增添了一絲溫暖。然而,這溫暖卻無法驅散人們心中的悲傷和絕望。崇禎帝的死,標誌著明朝的滅亡,也結束了一個時代的輝煌。視頻結束,曆朝曆代都陷入了陣陣沉默之中。


    大秦


    章台宮


    嬴政靜靜地站在那裏,他那深邃而威嚴的目光凝視著前方,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崇禎帝最終的結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周圍一片死寂,隻有微風輕輕拂過衣角的聲音。


    許久之後,嬴政終於緩緩開口,打破了這片沉寂:“朕如今算是明白了,為何金榜會特意將這朱由檢列入其中予以盤點。如此悲壯殉國之帝王,如此忠心耿耿於王朝之太監,著實令人心生惋惜呐!”


    再看那些先前還在上躥下跳、聒噪不休的儒家博士們,此刻一個個都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蔫頭耷腦地杵在原地。他們紛紛用衣袖遮住自己的麵龐,生怕被旁人瞧見那滿臉的羞愧之色。


    原本這些儒家博士們還自以為是,覺得前麵所盤點的宋朝已然是糟糕到極致了,卻未曾料到竟還有更甚於此者。想那宋朝之時,雖說是皇帝昏庸無能,但好歹文臣武將還算有些能耐;可這明朝卻是另一番景象,文官們不僅未能為國效力,反而成了阻礙國家發展的絆腳石,死命地拖著後腿,實在是讓人痛心疾首!


    此時,眾人皆在心中暗自思忖,陛下所言極是啊,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之事就應當交由專業之人去處理方才妥當。若人人都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又何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大漢


    未央宮


    劉徹看著大明王朝逐漸走向沒落,心中五味雜陳,久久地沉默不語。他凝視著那片曾經輝煌過的土地,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車輪無情地碾壓而過。


    “這皇帝治國理政之能雖不盡如人意,但他骨子裏的那份骨氣倒是令人欽佩不已。”劉徹輕聲呢喃道,言語之中流露出一絲複雜的情感。盡管對明朝皇帝的能力有所質疑,但他還是認可了其堅守氣節的一麵。


    此前金榜開始盤點大宋時期那令人唏噓不已的徽欽二帝之時,劉徹原本平靜如水的麵龐在一瞬間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一般,迅速地陰沉下來,直至陰沉至極,仿佛能滴出水來。


    與此同時,他隻覺得胸口像是被重錘狠狠地擊打了一下,一陣氣血瘋狂翻湧著,好似洶湧澎湃的海浪,根本無法抑製住。緊接著,“噗”的一聲,他竟是再也忍耐不住,猛地一口鮮血直直地噴吐而出!


    如此窩囊、怯懦之極的皇帝,居然也能是漢族皇帝,這一事實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重重地砸在了劉徹那顆一直以來無比驕傲的心頭上,令他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和承認。


    而此刻,當他的目光緩緩移動到崇禎皇帝以身殉國的那一刹那,劉徹的內心深處頓時如同一池原本寧靜的湖水被投入了一顆巨石般,猛然間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般難以言喻的巨大波瀾。


    他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之中,腦海裏不斷盤旋著一個問題:如果換做是自己身處在那樣絕望無助的境地之下,是否還能夠擁有像崇禎皇帝那般決然果斷的勇氣呢?崇禎皇帝寧願舍棄生命也要堅守氣節、以死明誌的壯烈舉動,使得劉徹對這位末代帝王不由自主地萌生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別樣敬重之情。


    曾經那些關於崇禎皇帝治國理政無能的負麵評價,此刻都默默地從他心中被一筆一劃地劃去,消失得無影無蹤。


    大唐


    太極宮


    滿臉淚水的李世民緊緊地抱住長孫皇後,身體微微顫抖著,他的悲傷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洶湧而出。長孫皇後也早已泣不成聲,兩人相擁而泣,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他們彼此的哀傷與無奈。


    “朕心裏真的好難過啊!”李世民哽咽著說道:“為何上天要如此殘忍地對待明朝這麽個有骨氣的王朝?天災接連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遭殃的永遠都是那些無辜的普通百姓。”他的眼神空洞無神,望著遠方,似乎想要透過重重迷霧看到未來,但卻隻有一片黑暗。


    一旁的程咬金氣得雙眼通紅,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額頭上青筋暴起。“那大明的文官們真是罪該萬死!”


    他怒不可遏地吼道,“都已經到了王朝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竟然還在不停地內鬥,全然不顧國家和百姓的死活!這些人身上的筋骨簡直比人家一個太監還要軟弱!”說著,他狠狠地揮了一下拳頭,仿佛要將心中的憤恨全部發泄出來。


    大宋皇帝全都沉默不語,這要他們怎麽說,這鮮明的對比太慘烈了,他們不想說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枝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枝瘦並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