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惋惜不已的是,由於明太祖朱元璋所製定的皇明祖訓猶如一道沉重的枷鎖,牢牢地束縛住了朱棣想要推行改革的手腳。即便他心中懷揣著宏偉的藍圖和變革的決心,但在這道祖訓麵前卻顯得無能為力,處處受到限製而難以施展拳腳。(雖然朱棣不是很聽他爹的祖訓,但是也不能視而不見)


    不僅如此,後續繼位的皇帝們同樣因這一祖訓的存在,在麵對文官集團時往往處於被動地位,被他們以各種方式牽製與操縱,從而使得改革之路愈發崎嶇艱難。


    談完朱棣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之後,其背後那不為人知的陰暗一麵也要去看到。眾所周知,朱棣是通過發動那場驚心動魄的靖難之役,成功地推翻了建文帝的統治,最終得以榮登大寶。


    然而,這種公然篡奪皇位的行徑在當時引發了軒然大波,成為人們議論紛紛的焦點話題。許多人對他的此舉提出質疑,並將其視為大逆不道、不忠不孝的惡劣行為。


    此外,朱棣在坐穩皇位後,為了進一步鞏固自身的統治根基,不惜采用一係列慘無人道的殘酷手段。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大肆誅殺那些曾經效忠於建文帝的舊臣,甚至還牽連到他們的親屬族人,實行株連九族之刑(至於誅殺方孝孺十族之事,則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其真實性還有待考證)。這般血腥暴力的舉動造成了無數無辜生命的消逝,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和恐慌,同時也激起了民眾廣泛的不滿情緒。


    朱棣在位期間,可謂是波瀾壯闊、風起雲湧。他發動了多次規模宏大且影響深遠的戰爭與工程建設。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北伐蒙古之舉。


    那廣袤無垠的草原之上,金戈鐵馬、烽火連天,大明鐵騎如疾風驟雨般席卷而來,令蒙古各部聞風喪膽。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不僅有效遏製了蒙古勢力的南下侵擾,更鞏固了明朝北疆的安全防線,彰顯出大明王朝的赫赫軍威。


    而另一項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修建北京紫禁城,則更是朱棣治國理政的傳世傑作。這座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群,凝聚著無數工匠的心血智慧,其雕梁畫棟、美輪美奐之姿令人歎為觀止。它不僅成為了明朝政治中心的象征,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建築文化精髓。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壯舉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頻繁的戰爭需要征調大批青壯勞力奔赴前線,無數家庭因此支離破碎;浩大的工程建設更是耗費了難以計數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這一係列舉措無疑給國家財政造成了沉重壓力,百姓們的生活負擔亦隨之加重。


    盡管如此,當迴首那段曆史時,應當以一種更為客觀全麵的視角來評判朱棣的功過是非。切不可僅憑一時一事便輕易將他定義為暴君或是昏君。


    畢竟,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背景下,朱棣所麵臨的局勢錯綜複雜,其決策往往需權衡諸多利弊因素。正是憑借著他的雄才大略與果敢堅毅,明朝方能在短期內實現國力的顯著提升,並在中華史冊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金榜之上,傳來了一陣悠長而又洪亮的聲音,這聲音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徑直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它猶如一把利劍,刺破了重重迷霧,將朱棣一生的功績與過錯毫無保留地展現在眾人麵前。


    這個聲音給予了朱棣一個堪稱曆史上較為公正、客觀且全麵的評價。它既沒有過分誇大朱棣的豐功偉績,也沒有刻意迴避他曾經犯下的錯誤和罪過。


    與此同時,這個評價也像是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那些在永樂年間對朱棣造反之事振振有詞之人的臉上。這些人或許曾出於各種目的,對朱棣的行為加以指責和批判,但此刻,在這無可辯駁的事實麵前,他們的言論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這記耳光不僅讓那些心懷叵測之徒啞口無言,更讓整個天下都清楚地認識到了朱棣作為一代雄主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從此之後,再無人能夠輕易詆毀這位開創了永樂盛世的偉大帝王。


    永樂年間


    朱棣靜靜地凝視著那閃耀著金光的榜單,仿佛時間都在此刻凝固了一般,久久沒有言語。而就在他身旁,身體已經完全康複的徐皇後正亭亭玉立地站立著。她那雙溫柔如水的眼眸裏滿含關切與愛意,輕輕地握住朱棣的手,用自己溫暖的掌心傳遞給他無聲的安慰和力量。


    朱棣微微轉過頭,望向身邊這位陪伴他曆經風雨的妻子,輕聲問道:“你說……爹若是知曉朕如今造反之事,會不會十分惱怒呢?”他的聲音低沉而又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似乎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充滿了忐忑和不安。


    隻見那徐皇後微微欠身,臉上帶著溫婉而和煦的笑容,輕聲說道:“皇上啊,妾身實在難以揣測太祖陛下對此事將會作何反應呢。然而,妾身心裏卻很清楚,這金榜的橫空出世,猶如一道明亮的曙光,照亮了前方的道路,給您帶來了解除心中那塊沉重症結的絕佳契機呀!”她的聲音輕柔婉轉,仿佛一陣春風拂過,讓人感到無比溫暖與安心。


    朱棣聞言,心下鬆快了不少,握著妻子的手,等著看下一個皇帝的盤點。


    洪武年間


    藍玉瞪大雙眼,嘴巴微張,倒吸一口涼氣,滿臉盡是難以置信之色,目光直直地盯著燕王朱棣。要知道,封狼居胥可是古代將領所能獲得的至高無上的榮耀,而眼前這位竟然成為了史上唯一獲此殊榮的帝王!這等讚譽簡直令人瞠目結舌、高山仰止。


    與此同時,朱標也將視線投向了金榜之上那位已然風燭殘年的朱棣。他微微眯起雙眸,仿佛透過時光的長河看到了未來的景象。緊接著,他又轉頭看向身旁如今還正值青春年少的朱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隻見他緩緩伸出右手,輕輕地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語氣溫和地說道:“四弟,你做得很好。”這句話雖然簡短,但其中蘊含的讚賞與肯定卻是不言而喻。


    然而此刻,朱標的內心實則正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眼看著自己的四弟表現如此出色,他不禁開始思考一個艱難的問題——自己是否應該主動讓出帝脈呢?這個念頭一旦升起便如野草般在他心頭蔓延開來。


    一方麵,作為家中的長兄,他始終對自己的弟弟們關懷備至、嗬護有加。無論是生活中的瑣事還是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困難,他總是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給予幫助和支持。這種深厚的兄弟情誼使得弟弟們對他敬愛有加,視其如父一般。


    然而,另一方麵,他又深深地明白政治鬥爭的冷酷與殘忍。那些金榜題名之人,無不對他的功績如數家珍,而圍聚在他身旁渴望能在青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人們,則不斷地逼迫想要將四弟推上帝位。這其中固然有著複雜的權力博弈和利益糾葛,但更重要的是,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盡管他如今貴為大明的太子,看似風光無限,但誰也無法預料明天將會發生什麽。而且,他和雄英的壽命或許並不長久,這讓他不得不未雨綢繆,提前為國家的未來布局。至於朱允炆,朱標此刻甚至不願去提及此人。在他眼中,朱允炆不過是個愚笨無能之輩,根本難堪大任。麵對如此局麵,朱標心中怎能沒有憂慮?


    他深知自己肩負著整個大明王朝的興衰榮辱,絕不能以一個充滿變數的未來去冒險,更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眼前已然呈現出的繁榮昌盛之景從指間溜走。


    而對於像藍玉等一幹權臣悍將,曆史早已證明朱棣有足夠的能力去駕馭和製衡他們。而自己是主動讓出帝脈,四弟上位之後也不會對他的孩子們下手太重。想到這裏,朱標愈發堅信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是無比正確且可靠的。


    而另一邊的朱棣,望著大哥那滿含欣慰的眼神,不知為何,突然間一股難以言喻的委屈湧上心頭。


    此時此刻的他,並不知道在真實的曆史進程中自己究竟有著怎樣的想法和盤算,他腦海裏唯一所想的隻是如何竭盡全力保護好自己的大哥。


    可惜的是,朱棣並未能洞察到大哥此刻內心深處真正的憂慮與抉擇。他隻當大哥一如既往地支持著自己,全然未曾料到大哥正在絞盡腦汁地尋思著該如何向父親開口,請求讓出太子之位。


    端坐上首的朱元璋,目光如炬地凝視著他的大兒子。那銳利的視線仿佛能夠穿透人心,洞察到朱標眼神深處所隱藏的每一絲細微變化。


    隻見朱標的雙眸先是閃過一抹猶豫和遲疑,但很快就被一種決然所取代。這一切都沒能逃過朱元璋那雙久經世故的眼睛,他心中已然明了兒子此刻內心的掙紮與抉擇。


    就在這時,朱標緩緩抬起頭來,將目光投向自己的父親。兩人的視線在空中交匯,瞬間碰撞出無形的火花。朱元璋沒有開口說話,隻是用眼神向兒子傳遞著一個無聲的疑問:“真的已經確定好了嗎?”


    麵對父親那充滿威嚴又帶著關切的目光,朱標深吸一口氣,然後重重地點了點頭。支持東宮的文臣武將看見父子兩人的眼神對視時就已經明白了大明的天要變了,至於是好還是壞,得看往哪個方向來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枝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枝瘦並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