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風雲變幻的曆史長河之中,有這麽一句流傳千古的話語:“權臣的盡頭不過一霍光爾。”這位名震天下的霍光,其人生經曆可謂波瀾壯闊,充滿了傳奇色彩。


    霍光出生於公元前某年,籍貫乃是河東平陽(也就是如今的山西臨汾一帶)。他字子孟,乃西漢時期權傾朝野的重臣和傑出的政治家。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威名赫赫的大司馬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同時也是漢昭帝皇後上官氏的外祖父以及漢宣帝皇後霍成君的父親。


    霍光一生侍奉過漢武帝、漢昭帝以及漢宣帝這三位帝王,位極人臣,官拜大司馬大將軍之職。在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裏,他甚至還曾經主持廢除昌邑王劉賀的皇位。時光荏苒,到了漢宣帝地節二年(即公元前 68 年)的時候,這位縱橫朝堂多年的霍光最終與世長辭。死後,朝廷賜予他“宣成”的諡號,以表彰他生前的功績與貢獻。然而僅僅兩年之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霍氏家族竟然因為謀反而遭到滿門抄斬,慘遭滅族之災。


    由於霍光在政治舞台上所展現出的巨大影響力,後人常常將他與商朝的名臣伊尹相提並論,並合稱為“伊霍”。自此以後,“行伊霍之事”便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匯,專門用來指代那些手握重權的大臣們代理朝政、廢除或者擁立皇帝等重大行為。


    霍光出身於名門望族,因家族背景而獲得了通過門蔭進入仕途的機會。起初,他被選拔為郎官,這一職位雖然看似平凡,但卻是許多官員踏入官場的起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霍光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忠誠的品質,逐漸得到晉升,先後擔任侍中、奉車都尉以及光祿大夫等要職。


    在長達二十多年的宮廷生涯中,霍光始終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深知身處權力核心的危險性,因此行事謹慎,每一步都深思熟慮。這種謹小慎微的態度贏得了漢武帝的高度信任,使其成為皇帝身邊最為親近的心腹之一。


    當漢武帝行將就木之時,他深知幼子繼位需要得力的輔臣來穩定朝局。於是,他特意授予霍光大將軍和大司馬之職,並讓他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接受遺詔,共同肩負起輔佐年幼君主的重任。


    漢昭帝登基之後,朝中勢力錯綜複雜,各方利益集團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鬥。霍光與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圍繞著權力的分配產生了嚴重分歧。尤其是在上官桀試圖擁立燕王劉旦為帝的陰謀敗露後,霍光果斷出手,成功挫敗了他們的計劃。這場政治鬥爭以霍光的勝利告終,他也因此獲封為博陸侯,從此獨攬朝政大權。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變數。元平元年(公元前 74 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突然駕崩,皇位繼承問題再次引發朝野震動。此時,霍光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堅決擁護昌邑王劉賀登上皇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二十七天王位便易主——劉賀因荒淫無道、失德亂政而被霍光廢黜。隨後,經過一番權衡利弊,霍光最終選擇擁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即位,即後來的漢宣帝。


    漢宣帝即位之初,霍光主動表示願意歸還政權,但實際上仍然掌控著實權。與此同時,霍光的女兒霍成君也順利入宮,成為漢宣帝的第二任皇後,至此,霍氏一族可謂權勢滔天、顯赫一時。


    地節二年,即公元前 68 年,那位曾經在朝堂之上唿風喚雨、權勢熏天的大臣終於迎來了人生的終點。此人便是霍光,他的離去如同一場風暴過境,給整個朝廷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在他離世之後,朝廷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賜予他一個極具榮耀的諡號——“宣成”。這兩個字仿佛是對他一生功績的高度概括和讚譽。不僅如此,為了表達對他的尊崇和深切緬懷之情,朝廷還特意按照當年相國蕭何葬禮的規格,將他風光大葬於茂陵。那盛大而莊重的葬禮儀式,讓人們永遠銘記著這位重臣的輝煌過往。


    然而,誰能料到呢?時間僅僅過去了短短兩年,身為霍光夫人的霍顯,竟然膽大包天地犯下了一起令人瞠目結舌的驚天巨案!這位心狠手辣的女子,竟暗中下毒謀害了當時的皇後許平君以及她的幼子。這樁慘案一旦東窗事發,就如同一顆巨石投入湖中,瞬間激起千層浪,引發了朝野上下一片嘩然和震驚。


    很快,這件事情的惡劣影響迅速蔓延開來,整個霍氏家族都因為霍顯這一罪惡行徑而受到牽連。他們無一幸免地全都被定罪,並最終被判處極刑。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變故,仿佛是一道劃破天際的晴天霹靂,以雷霆萬鈞之勢猛然擊碎了原本表麵上風平浪靜的局勢。


    盡管如此慘絕人寰的悲劇已然發生,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到了甘露三年,即公元前 51 年時,漢宣帝卻依舊毫不猶豫地將霍光列入了“麒麟閣十一功臣”的首位。從這一點可以清晰地看出,哪怕曆經了家族這般翻天覆地的劇變,霍光曾經立下的赫赫功勳,在宣帝心目中仍舊牢牢占據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


    迴首霍光生前主政的那漫長的二十年光陰,可以發現他自始至終都堅定不移地奉行著漢武帝親手製定的法令製度。尤其是當武帝步入晚年後,國家由於長期的征戰與消耗變得貧困衰弱,各種弊端更是層出不窮。就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霍光毫不遲疑且果敢決斷地推行了一係列旨在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


    他深知百姓之苦,毅然決然地采取一係列措施以減輕他們肩上沉重的賦稅負擔。不僅如此,還大幅削減了勞役征發的數量和頻率,讓民眾能夠擁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經營自己的生活、發展自身產業。這一舉措猶如春風拂麵,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田。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眾們終於可以安心居住下來,並樂於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社會生產力也因此得到了逐步提升,經濟日益繁榮昌盛。


    而在處理對外關係時,他更是展現出卓越的智慧與謀略。麵對與匈奴之間那長期以來劍拔弩張、緊張對峙的局麵,他巧妙周旋,通過外交手段成功地緩和了雙方的矛盾衝突。最終,重新恢複了和親政策,使得兩國化幹戈為玉帛,邊境地區重歸平靜祥和,久違的和平與安寧再次降臨這片土地。


    正是憑借著霍光的這些英明決策和積極作為,原本處於風雨飄搖中的漢朝宛如鳳凰涅盤一般,在經曆過一段艱難困苦的歲月後,終於迎來了嶄新的生機與蓬勃的活力。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時期,因其顯著成就而備受讚譽,後來被人們尊稱為“昭宣中興”,如同一顆耀眼明珠鑲嵌於漢代曆史長河之中,綻放出無盡光芒。


    值得一提的是,霍光曾經先後兩次行使廢立皇帝的大權:先是廢除昌邑王劉賀,而後又擁立漢宣帝劉詢登基稱帝。他的這種舉動與殷商時期著名政治家伊尹廢掉太甲的行為頗有異曲同工之處。自此以後,每當後世出現權臣企圖廢舊立新、操縱皇權之時,往往都會借用“行伊霍之事”這樣的說辭來為自己的行徑尋找理由並加以掩飾,試圖使其看起來名正言順、合情合理。然而,無論如何粉飾,權力的爭奪與傾軋始終無法掩蓋其中的真相與本質。


    話說這霍光的父親乃是霍仲孺,在後元三年左右的時候,他不過是以一個小小的縣衙官吏身份,被派遣到了那赫赫有名的平陽侯家中去當差役。就在這期間,霍仲孺竟與平陽侯府上一名侍女衛媼所生之女衛少兒暗通款曲,二人私下裏有了魚水之歡,不久之後便誕下一子,此子便是後來名震天下的霍去病。


    然而,霍仲孺完成了在平陽侯家的服役任務後,便返迴了自己的家鄉。迴到故鄉後的他,很快就另娶他人為妻,又育有一子,這個孩子就是日後權傾朝野的霍光。自那以後,霍仲孺與衛少兒便斷絕了往來,再無任何聯係。


    時光荏苒,轉眼來到了元狩二年。此時的霍去病已然憑借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被朝廷封為驃騎將軍。這一年,他率領大軍出擊匈奴,一路勢如破竹,威名遠揚。


    在行軍途中,當他們路過河東郡時,當地太守親自出城相迎,並將霍去病及其軍隊安排在了平陽侯國的傳舍之中歇息。也就是在這裏,霍去病得知了自己生父霍仲孺的消息。於是,他趕忙派人前去請來了久未謀麵的父親,父子倆終於得以相見。


    見到父親後的霍去病心情十分激動,他深知這些年來父親生活不易,為了讓父親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他不惜花費重金為霍仲孺購置了大量的田地、房屋以及眾多奴仆婢女。在短暫相聚之後,霍去病便繼續踏上了征程。


    待到這次出征凱旋而歸之時,霍去病沒有忘記對父親的承諾,他再次前往探望霍仲孺。不僅如此,他還決定將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也一同帶迴長安,以便能夠更好地照顧和培養他。那時的霍光年紀尚小,僅有十幾歲而已,但在哥哥霍去病的悉心照料和提攜之下,他先是擔任了郎官一職,隨後又接連升遷,先後出任了各曹官、侍中等職務。從此,霍光正式踏入仕途,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篇章。


    元狩六年(公元前 117 年),一代名將霍去病英年早逝,這一噩耗無疑給當時的漢朝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然而,在此期間,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卻開始嶄露頭角。他因兄長的功績而備受關注,加之自身的才華和努力,很快便獲得晉升,先後擔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等重要職務。從此,霍光得以侍奉在漢武帝身側,頻繁地出入宮廷禁地,時間長達二十餘年之久。


    在這漫長的歲月裏,霍光始終保持著小心翼翼的態度,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應對宮廷中的複雜關係,都不曾犯下一絲一毫的過錯。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白稍有不慎便可能給自己乃至家族帶來滅頂之災。正因如此,霍光憑借其過人的智慧和謹慎的行事風格,贏得了漢武帝的充分信任和賞識。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了征和二年(公元前 91 年)。此時,宮廷內發生了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衛戾太子竟被江充借巫蠱之禍逼迫致死!這一變故讓漢武帝痛心不已,同時也促使他不得不重新考慮繼承人的問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武帝最終決定冊立鉤弋夫人所生之子劉弗陵為新的儲君。


    但劉弗陵年紀尚幼,要想順利接班並坐穩江山,必須要有一位得力的大臣輔佐才行。於是,漢武帝開始暗中觀察朝中眾臣,試圖尋找一個能夠擔當此大任之人。經過長時間的考察,他發現滿朝文武之中,唯有霍光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威望。


    有一天,漢武帝特意命令宮中的黃門畫工精心繪製了一幅《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並將這幅珍貴的畫作賞賜給了霍光。這一舉動看似平常,實則蘊含深意,乃是武帝向霍光傳遞出的一種明確信號,暗示他已做好讓霍光輔政的打算。


    到了後元元年(公元前 88 年),一場驚心動魄的叛亂陰謀悄然浮出水麵。侍中仆射莽何羅與其弟重合侯莽通密謀造反,企圖推翻漢室政權。關鍵時刻,霍光挺身而出,與上官桀、金日磾等人緊密合作,成功識破並挫敗了這場叛亂陰謀,再次展現出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臨危不懼的勇氣。


    在後元二年(公元前 87 年)春天,漢武帝外出巡遊至五柞宮時,突然病情急劇惡化。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群臣皆驚惶失措。唯獨霍光心急如焚,淚流滿麵地跪在武帝床前,關切地問道:“陛下,如果萬一您龍體有恙,無法再繼續治理天下,那麽究竟應由哪位皇子來繼承大統呢?”


    “武帝一臉嚴肅地說道:“難道你還不理解上次那幅圖畫所表達的含義嗎?朕決定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而你要承擔起如同周公一般的重任啊!”聽到這話,霍光不禁心頭一震,連忙叩頭推辭,表示這等重任自己實在難以勝任,並謙遜地將此大任讓與金日磾。


    然而,金日磾卻趕忙擺手搖頭,誠懇地迴應道:“陛下,臣乃外邦之人,恐難以擔此重托,論才能和威望,還是霍大人更為合適啊。”見兩人如此相互推讓,武帝心中暗自欣慰,最終下定決心升授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委以托孤之重責。


    就在當天,霍光與丞相田千秋、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以及禦史大夫桑弘羊等一眾重臣一同來到武帝寢宮之內。他們恭敬地跪在床前,接受武帝臨終前的顧命囑托,發誓要盡心盡力輔佐年幼的少主劉弗陵治理天下。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進皇宮內室,一片寧靜祥和。然而,就在這個看似平常的日子裏,漢武帝劉徹卻永遠地閉上了雙眼,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消息傳出後,宮廷內外頓時陷入一片悲痛之中。年僅八歲的劉弗陵在眾人的擁戴下登上皇位,成為大漢王朝新的天子——漢昭帝。


    漢昭帝即位之初,便謹遵武帝遺詔,對霍光等人在平定叛亂中立下的赫赫戰功予以表彰。特別是對於他們成功捕獲並斬殺反賊重合侯馬通一事給予高度肯定,並因此冊封霍光為博陸侯。一時間,霍光之名威震朝野,成為眾人心目中輔政大臣的楷模。


    然而,就在此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突然響起。原來,時任衛尉的王莽之子王忽正在宮中侍奉,聽聞此事後竟然口出狂言,大放厥詞道:“先帝駕崩之時,我一直在其身旁伺候,從未曾見過什麽遺詔加封三人之事。想來定是那三個家夥互相勾結,妄圖借此抬高自己的地位罷了!”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在宮廷內部引起軒然大波。人們紛紛議論著王忽這番話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陰謀和動機。


    話說那霍光得知王莽竟做出這等喪心病狂之事後,不禁怒發衝冠,對其嚴加斥責。而那王莽在霍光的威壓之下,雖心有不甘,但也隻得乖乖就範,最終狠下心來將自己的兒子王忽給毒殺了。


    就在此時,朝中有人勸諫霍光道:“將軍啊,您難道未曾看到昔日呂氏家族覆滅的慘痛教訓麽?想當年,呂氏一族處於如同伊尹和周公那般位高權重之地,執掌朝政,獨攬大權於一身。然而,他們卻逐漸疏遠了宗室子弟,不肯與這些同宗之人分享朝廷權力。如此一來,呂氏自然也就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和支持,最終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而今,將軍您同樣身居高位,聖上尚且年幼,正是需要倚重宗室力量的時候啊!依下官之見,將軍應當廣納宗室賢才入朝為官,並多多與諸位大臣共同商議國家大事,采取與呂氏截然相反的策略。唯有如此行事,方可避免重蹈呂氏的覆轍,免除將來可能會降臨的禍患呐!”


    霍光聞聽此言,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表示對此番諫言甚是讚同。於是乎,他當機立斷,頒布詔令,任命楚王劉交的孫子劉辟強擔任光祿大夫一職,並兼任長樂宮衛尉;同時,還讓宗室子弟劉長樂出任光祿大夫。


    且說那輔佐昭帝的霍光,其人素來以沉穩持重著稱於世,平日裏甚少言語,行動之間更是從容不迫、謹小慎微。他身材高大,足足有七尺三寸之高,麵龐白淨如玉,眉清目秀,尤其是那一撇美須,更是為其增添了幾分儒雅之氣。


    他秉性端正,每次進出宮廷和下殿出門時,停步和行進的地方都有一定的位置,郎官和仆射暗中記下查看,不差分毫。昭帝即位後,政令都由霍光發布,天下人都盼望其一展風采,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在昭帝加冠禮後,仍委政於霍光,使十三年間“百姓充實,四夷賓服”。廢立皇帝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於同年六月即位。據說劉賀在進京途中派人掠取民間女子、財產,並讓其屬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進爵,任其胡作非為。而且疏遠老臣,提拔自己的官屬。


    霍光為此憂悶不已,向大司農田延年問計。田延年舉出伊尹廢太甲的先例,建議霍光廢帝。霍光於是暗中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策劃商議,然後召集丞相、禦史、將軍、列侯、在朝的二千石官員、大夫、博士等在未央宮共同商討此事。會上,田延年持劍力陳廢帝的緣由,群臣都叩頭,說:“天下安危都在於大將軍,我們將聽從您的命令。”霍光就與群臣一起去見上官太後,將劉賀不宜為帝的情況一一向太後陳述。


    上官太後來到未央宮承明殿,尚書令宣讀群臣奏劾劉賀的奏疏,列舉其成為皇帝二十七日以來的種種罪狀。


    據《漢書》記載,劉賀在位 27 天,幹了 1127 件荒唐事,平均每天幹 40 多件。這些荒唐事包括:劉賀在漢昭帝駕崩後,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悲痛之情,反而在前往長安的路上,沿途尋歡作樂,甚至還出宮強搶個民女。鬧得滿城風雨,民不聊生。劉賀在進入長安後,沒有按照禮儀製度進行祭祀,而是在宮中飲酒作樂,甚至還在漢昭帝的靈柩前吹奏樂器。


    劉賀在位期間,大量提拔自己的親信,排擠朝中的大臣,甚至還試圖改變漢朝的政治製度。大肆的將昌邑國的大臣全部提拔到長安為官,險些讓大漢朝政無法運行。劉賀在位期間,生活極其奢靡,後宮佳麗無數,甚至還與宮女發生不正當關係。


    這些荒唐事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滿,最終在霍光的策劃下,劉賀被廢黜,成為了西漢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國不可一日無君,霍光在漢武帝的子孫中找了又找,沉默,怎麽全是些歪瓜裂棗啊,不是為非作歹,禍害鄉裏的。就是暴戾恣睢,肆意打罵宮人,就是沒有一個靠譜的皇子。此時,一個宮人說掖庭局中還有劉據孫子,他的年紀正合適,於是漢宣帝劉詢登上了曆史舞台。


    自漢昭帝時期開始,霍光之子霍禹以及其侄孫霍雲皆獲任中郎將這一重要官職。而霍雲之弟霍山,則擔任著奉車都尉一職,負責侍奉於宮廷之中,並且統率著由胡人和越人等外族歸附而來的軍隊。


    此外,霍光的兩位女婿分別出任東西兩宮的衛尉,守衛宮廷安全。不僅如此,霍光兄弟一輩的女婿和外孫們也都能夠入朝請安,同時還在各個官署裏擔任大夫、騎都尉以及給事中等職務。由此可見,霍氏家族及其親信、子弟在朝堂之上牢牢占據著關鍵職位,勢力可謂盤根錯節、根基深厚。


    每當霍光入宮朝見之時,漢宣帝總是展現出一副虛心求教的模樣,神情莊重肅穆,對待霍光更是禮數周到、恭敬有加,甚至常常對其禮讓三分。然而,盡管宣帝在表麵上給予了霍光充分的信任,但實際上內心深處卻對他懷有深深的忌憚之意。


    以至於當宣帝與霍光一同乘車出行時,都會有一種如芒在背般的不自在感。正是由於霍光本人功勳卓著、權勢滔天,已然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從而為日後整個霍氏家族遭受滅門之災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霍去病看到這裏已經直接跪下了,行廢帝的事情,這是在挑戰皇權,他都不敢想想象光弟會有什麽下場?不要說什麽年紀還小就不當迴事,現在上麵的可是皇帝,一言可以決定別人的生死,是天下間最不講道理的。


    劉徹擺了擺手說道:“大將軍,去病,朕不會因為未來之事對一個孩子做出什麽的,你們大可放心,至於廢帝?那個畜生該廢,不廢的話,我大漢江山可能要敗落在他手裏”


    想到他孩子質量的參差不齊,就頭疼,突然他眼睛一亮,拉住了霍去病的手:“去病啊,你家裏還有姑姑姐姐嗎?”霍家出了一個將星,一個權臣,這孩子的質量很高啊。


    霍去病被劉徹死死拉著的手拉得渾身發毛,特別是陛下還是個有男寵的,他害怕啊,衛青看著外甥被劉豬豬拉著,連忙上前拉過了外甥藏在身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枝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枝瘦並收藏曆史盤點:始皇陛下贏麻了最新章節